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4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四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刚刚有同学跟我谈到介之推逃禄隐居起来那个是介之推。就讲到当时候重耳,公子重耳,还不是晋文公,公子重耳。他就是当时候的一个时局,尧舜禹汤那个时代,周公那个时代,大家都还能够遵从这个礼来走,大概就是长子接着爸爸的一个位置,包括像公侯伯子男里边,好像还有卿大夫,这些都有继承的。常常就是父亲自己,生那么多的小孩,可能他宠爱了另外一个,应该是长子来继承,结果他宠爱了另外一个孩子,就常常会造成到兄弟之间会有这样的一个纷争。所以当时候晋国的这个部分,就是这些公子,他们各自有一帮拥护的人。当时候重耳逃离之后,介之推,在重耳他肚子饿了没有东西吃,然后就割大腿肉给他,割下来煮汤给他喝,然后他精神就饱满了,就逃过死劫,要不然快饿死了。结果后来回到国内接掌了这个位置之后,就是我们所谓的晋文公,在分封的时候,给奖赏的时候,忘了介之推。介之推就离开,他就离开,他就隐居起来。之后有人就发现到,然后有跟重耳讲,晋文公讲。他就对,是,在逃难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情,就一直要找他出来。他也不愿意接受,他就躲在深山里边。不知道谁给他出了这个歪点子,说那就给他放火烧了,他就会出来。哪想到这样的一个人,他其实不愿意接受了,不愿意因为这样然后再见,他也不要,于是带着他母亲抱着一棵树,就是抱著然后活活被烧死。等晋文公去看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个景象,他非常的难过,很难过,就把那棵烧剩下的枯木做了一双木屐,叫足下。这个足下不是把它踩在脚下,不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其实当时候这个足下,就是指看到这双鞋,让我想到了曾经有这么样子,就是想到介之推的意思。后来我们就以足下,大概就是指到称呼别人,这样的一个意思。

刚刚同学讲到有一个“科试”,讲得可能比较快一些,我再回来科举这个地方,让大家看一下什么叫做科试。科试,明清科举制度里边各省学政周历,各省的学政,这个是我们的行政制度,古代的那个制度。像我们现在,可能像村里,然后乡或区这样的一个概念,然后到县,县最后我们现在就是中央。这边是各省的学政,学政是一个官名,主要就是教学方面,负责教学方面的学政。周历各府州,就到各府州去,从童生中考选秀才及甄试欲应乡试的生员,想要去应乡试,应乡试就是去考举人的这样的生员,就叫做科试。秀才在县城里边读书,它都有固定的考试,今天老师教些什么,然后什么时间要考试,这个也是常常有考试的,这个就叫做科试。

上边有一个“岁试”。岁试是清制,各省学政每三年考试生员一次,然后分列等级,称为岁试。

大家在读《了凡四训》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再去读它,它里边有谈到很多这种科举时代的这些名称,或许你这样来做个对应会更清楚。

所以秀才里边你说要去考举人到乡试,就是去考乡试,也不是随便说我要现在去考试了,不行,要合格。我们现在制度,譬如说要考高中,国中毕业任何人,国中毕业都可以考,肄业也可以考。古代不是这样,要考乡试必须要科试合格了,才让你去考乡试。乡试之后你去读书也是一样,考合格了之后才可以推荐你到京都考会试。所以也是一定要通过考试,不是随便说我修满三年就可以考试,不是这样,必须要合格。

我们来看一下,刚刚我们讲到这个祝,所以“贺寿曰祝敬”就是这么来。

“奠仪”的部分,奠是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就是礼物,用以代替祭品。古代就是会用祭品送去死者的家属,这在我们澎湖地区还是有的,还是有这样的一个情形,就是会送一些祭拜的东西。有的人后来就包我们所谓的奠仪,里边就是包钱,就是代替祭品的意思,让丧家自己去买,这样的意思。这个奠就是祭的意思。我们再看一下,这个奠字在《说文解字》里边,这个字(丌)念作ㄐㄧ,丌就是底座,这个字念作ㄐㄧ。这边备注的这个地方,这里有,丌,底座,用以托物的器具就叫做丌。《说文解字.丌部》里边,“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这个荐,这个字念作ㄐㄧㄢˋ。上边用于托住东西的那个叫做丌,是象形字。这个一看就是象形字,上面平的,下边两只脚。在丌部里边讲到奠,奠是什么?置祭也,置祭。

再接下来,接下来这个“接风”,接风曰洗尘,接风,接过来的。这指什么?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就是从远处来的人吃饭,这叫接风。在《儒林外史》里边,第四十四回里边有这个:“备酒替哥哥接风,细说一年有余的话”。就是替哥哥接风,从远道回来,然后细说,慢慢的说一年里边发生的这些事情。《红楼梦》里边也有这么一个词:“一面又命摆酒接风,一面带了秋桐”,秋桐是人名,“来见贾母与王夫人等”。这边指到就是他们当时候做的事情,一面就叫人赶快摆酒来接待远道而来,一面又做了这件事情,带秋桐,就是带了秋桐来见贾母跟王夫人。

我们再往下,我们再看到“送行曰祖道”。“送行”就很简单了,就是送人远行叫送行。“祖道”这边就比较特别一些,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送行、送人远行叫做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就是出远门的人祭祀路神,意思就是因为出远门要走路,所以要祭祀路神,让他一路能够顺风,并设宴送行,就是设宴送行。相传黄帝之子,黄帝的一个小孩名祖,为行路之神,就是黄帝的小孩,这个小孩叫做祖,是为行路之神,出行人必定祭祀他。所以后来送行人与行人饮酒,送行的人跟要出远门的那个人喝酒、饮酒,就称为祖道或祖饯。这个词汇,为什么送行叫做祖道的来由是这样,这个祖就是指黄帝的小孩他名祖,所以我们会看到祖道或祖饯。我们前面好像有讲到饯行之礼,谓之赆仪,饯行,人远行,然后设酒宴送行。现在人也是常会,有人要出国、读书怎么样,然后家人、亲戚朋友就会请他去吃个饭,就是类似这样。

好,我们再往下,“犒劳仆夫,谓之旌使;开筵演剧,谓之俳优。”

这边就是犒赏仆役,“仆夫”就是仆役、随从,这个就叫做“旌使”。“开筵演剧”,就是开设筵席兼带演戏,这个就叫做“俳优”。

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这样的称呼。第一个“犒劳”,这个劳,我们说劳军劳军,劳在这念ㄌㄠˋ。以酒肉或财物慰劳有功的人员,就叫做犒劳。这个犒是什么意思?“从牛,从高,高亦声。”这句话特别把这个弄出来,从牛、从高,这个字是从,这个字就我们现在跟从的从,我觉得古代这个字倒是挺好玩的,跟从的意思就是两个人,你走在这边,我跟着你在旁边,这就是从,所以两个人。这个字好好写,所以每次写从来的从我都写这个字,简单好写,而且意思很美,两个人,随附在旁边。左边这个就是牛的意思,从牛、从高,这个字一看,这么写法,《说文解字》如果这样写,这就是一个会意字。但是这边高亦声,高字其实也有代表它的声音,这字念作ㄎㄠˋ,然后这念作ㄍㄠ,其实有借它的声音。所以这个字,我们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这个叫做形声兼会意。我们中国字里边,声音其实还常常会带有意思,借那个声,其实有时候不仅只借它的声,也借了,为什么要借这个字过来?也有它的一个用意在,这个字除了借了它的声,也表了它的意。这个高亦声,它的本义就是双手高举牛肉的意思,所以特别指的就是以牛肉酒宴饷官兵。就是犒赏官兵的意思,用牛肉酒宴,特别有牛肉,来犒赏这些官兵,很辛劳。

再下来“旌使”,旌使是奖赏派来的使者。这个旌是表彰、表扬的意思。这些仆役,还有这些随从,跟过来很辛苦,所以特别就把他叫做旌使以表彰,这个旌是表彰的意思。

再下来“开筵”,筵是酒席的意思,筵就是宴,就是酒宴。“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个筵,筵席。开筵演剧,叫做俳优,就是开设筵席,就是摆席,摆桌席,然后兼带演戏,这叫做俳优。其实俳优它的意思就是滑稽杂戏,俳是杂戏,优是倡,这些其实都是古代里边歌舞演戏为业的这些人。刘向《列女传》里边:“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这里的意思,我们中国的俳优,这样一个职业的产生,《列女传》里边它讲到就是夏桀开始,他抛弃了礼义,然后淫于妇人,他真的是荒诞,如果就我们史书里边来看到的夏桀,真的是荒诞到不行:求美女,然后积之于后宫,就找了好多美女,然后放在后宫,积之于后宫,好像堆了一堆人;然后收倡优、侏儒,侏儒就是个儿长得比较小的;然后还有狎徒,就是杂耍的那样一个人,能够为奇伟戏者,就是能够演出那种很奇特的戏出来,聚之于旁。这边讲到就是俳优的一个来由。我们再讲到开筵演剧,后来就称之为俳优。后来俳优这个词也会常常讲到,就是古代演艺人员,在古代里边它就是属于演艺人员。

这个时代的一个转换实在是非常不同,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老师有讲到,记得好像是《世说新语》里边讲到,是王羲之的小孩王献之,他很会弹琴,有人在宴会中叫他要不要表演一首?他说这是小人所为的事情,他才不做这个事情。结果现在我们常常家长都要把小孩送去学音乐、学琴,学什么,这在魏晋南北朝,《世说新语》里边记载到的,这是一个小技,所以人家叫他表演,他说这个君子不为也。所以你会看到时代的一个不同,你会看到,像这个俳优在我们古代里边,他也是被视为是比较……如果以我们现在世俗的所谓的高尚不高尚这样来讲,其实他算是一个比较杂耍这样的,比较不被看重。但是我们现在的演艺人员,大家可……很不一样的身份,钱赚很多,我觉得一些学生也很想去当演艺人员。所以时代的一个转换不太一样,这也牵涉到就是,我们的一些价值观的一个转换,才会造成这样子。

好,OK。我们再往下看下一句:“答人寄书曰辱承华翰;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

这边这个意思就是说,“答人寄书”,回答,答就是有答应的意思、回答的那个意思,那就是感谢。感谢别人寄信来,叫做“辱承华翰”。所以这是一个成语,辱承华翰,就是感谢别人寄信来给我,这样的意思。

“谢人致问”,感谢别人致问、问候,表示谢意,叫做“多蒙寄声”。谢人致问,就是对别人转致的问候表示谢意,叫做多蒙寄声。就是托寄别人转跟你问候,我们这也常跟谁问候一下。

我们再来细部看一下“辱承华翰”这个词。“辱”字就是一个谦称、谦辞,有承蒙的那个意思,就是承人来信,辱承这个华翰。这个“华翰”是指词句很华美,词翰华美,就是对别人来信的一个美称。“华”字就是华美的意思。这个“翰”的单独解释是毛笔。毛笔用来写字,所以华翰就是词藻华美。这边就是指别人的来信,别人写来的信,我们称为华翰。辱承就是不好意思,还让你写信来给我,这样的意思。

“寄声”,寄声就是口头传达问候叫寄声。所以谢人致问,致问就是跟谁致问一下,我们这叫做多蒙寄声,谢谢。这个多字在这边是感谢别人,承蒙你还口头转达来问候我,最近好吗?这样的意思,这叫多蒙寄声。

再下来再来看一下,“索人回信曰早赐玉音”,那个赐字就是语读跟文读,我们也会念ㄙˋ,也会念ㄘˋ。“索人回信曰早赐玉音,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

盼望别人对方寄信来,索人回信,索就是请求,请求别人,这边当然就是盼望对方寄信、回信,叫做早赐玉音,希望你快快的寄来你的玉音。这个玉字我们一看就知道,就是很漂亮的词汇,玉在我们中国是很重要的一个器物,所以代表的是好的。下面的“金”也是一样,“谢人许物”,感谢别人许诺的事或物,这个叫做“已蒙金诺”。已蒙,这个前面也讲到多蒙怎么样子,多蒙寄声。已承蒙你的金诺,就是承诺的意思。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玉音”跟“金诺”,中国词汇很漂亮,这个音跟诺,前面再加一个玉跟加一个金,就不太一样。玉音就是敬辞,尊称对方的一个书信、言词,叫玉音。金诺是珍贵如金的一个承诺、诺言。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典故,在《史记》的“季布传”里边记载道:“楚人谚曰”,楚地的人有一句谚语说,“得黄金百斤”,得到黄金百斤,不如得到谁?“季布一诺”。可想见这个季布一诺是非常非常的受人看重。他就问说:“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这个闲,跟我们现在常写到的中间的间那个字,这两个字常通用在古代。我们现在比较会区分开,如果是读作ㄐㄧㄢ,ㄐㄧㄢˋ,我们现在就用到一个门再一个日,读作ㄒㄧㄢˊ就会比较常写这个字。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的故事,这个季布,下边这个是对季布这个人物的一个简要的说明。季布,秦末楚地下相,就是今天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人,他跟项羽是同乡,早年就以行侠仗义而闻名于楚地。当时候这个地方就是江苏,江南地区那边,楚地。项羽委任他为统兵之将,多次战役中崭露头角,击败了刘邦的军队,有一次还差点用箭射到刘邦,所以刘邦很生气。项羽败亡之后,汉高祖刘邦就悬赏缉拿他,就要捉拿他。后在夏侯婴的说情之下,刘邦就饶赦他了,就拜他为郎中。这个夏侯婴,当时候也是季布到处逃,当时候他行侠仗义这样的一个名声,让人家也非常的景仰,后来收藏他的人就跟夏侯婴,当时候夏侯婴就是刘邦身边的重要人物,就跟他讲。后来夏侯婴就跟刘邦讲,当时候他是项羽里边的人,他当然是要为他的主子尽力,现在你如果饶恕他了,然后拜他为官,他一定也是会为你效命的,当时候他射中你,是为他的主子尽力,这没有什么错误。刘邦这么一听,对,所以就饶赦了他,就拜他为郎中。惠帝的时候官至中郎将,文帝的时候担任河东郡守,这边讲到后来刘邦接纳他之后,他在汉朝里边担任官职的一个情形。

下边这里特别引了这一段话,大概是这样,惠帝的时候季布被封为中郎将。然后匈奴的冒顿单于,那个字念ㄔㄢˊ,单于向吕后致信要挟且出言不逊。当时候大权在握的吕后,看了就非常的生气,然后就召集众将要展开紧急会议,说该怎么办。于是上将军樊哙就很生气,怒吼叫说:臣愿领军十万士卒,横行于匈奴。讲得很有霸气,声音很雄壮威武。与会者巴结吕后多附会其说,都说赞赞赞,但是唯独有一个人非常生气跟他讲,这个人就是季布。他就直斥道,跟她讲,可以把樊哙给斩杀了。为什么这么讲?他说当年高祖率领四十万军,还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你今天樊哙怎么可能用十万军就横行匈奴?你这简直是怎么样?当面欺君!讲到,再说秦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而引起了陈胜等人的起兵造反,国家灭亡,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要当面阿谀君主,想要天下动荡不安,所以该杀。所以这个是脑袋瓜非常清楚的人。由于季布严肃而冷静的分析,深深折服了当场这些官员们,吕后后来也宣布散会,不再讨论攻打匈奴的一个事情。

所以透过这件事情,大概可以看到季布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后来会被人家,这个在楚地流行“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这一句话比百斤黄金还可贵,后来我们讲到金诺就是这样的由来。所以常常在读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都会拍案叫绝,有时候他们在对答,在应试的时候,那一种很清楚的思路,真的是很令人赞赏。这边是讲到“谢人许物曰已承金诺”,就是谢谢,承蒙你的诺言、金诺。

再下来是“具名帖曰投刺,启书函曰开缄”。

“投刺”,就是“具名帖曰投刺”,刚刚在前面有谈到这个,要拜谒别人的时候的名片,上边写了自己的名字还有职位,去拜见所要见的人,这里需要拜见的通常都比较高阶的。

我们来看一下“具名帖曰投刺”,就是备帖拜访他人。拜访他人称为投刺。拆阅信函,启,启的意思就是打开的意思,我们说开启、开启,所以启书就是打开信函,叫做开缄。“缄”是封的意思。我们说三缄其口,这是当时候金人告诉我们要慎言,在一个金人嘴巴那封了三条线,三缄其口,所以我们后来有个成语叫三缄其口。

我们看到注释第一个“名帖”,这是拜谒时候的名片,就我们刚刚讲到。

“投刺”,为什么叫做投刺?投递名帖以求见。古代因为没有纸,拜谒前将姓名、职位等刻刺在木片上边以见。就是当时还没有纸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名字还有职位,把它雕刻在木片上边,所以叫做投刺,是这样来的。后来有纸,当然就直接写在纸上面了,真接用写的;现在我们又更方便了,名片直接印一叠。

“缄”字就是封,刚刚有跟各位介绍到的。开缄就是把封住的把它打开,就是这样的意思。这个常常在考试里边,讲到考试,我们名片外面写到,是谁寄的必须要写,譬如说我寄明信片给你们,我必须要写呈寄,要用寄,我不能用缄,如果是明信片的话不能用缄,知道意思吗?明信片,因为明信片不用封。明信片知道吗?明信片它是不用放进信封袋里边的,所以它是只有寄,就可以用寄,你不能写缄,用缄就错误了,因为明信片不需要封。后来我们也有一个成语叫做缄默不语,缄默不语就是嘴巴闭上不讲话。

我们再看到,这边有一个很棒的历史故事,下一个:“思念之久曰素切瞻韩,想望之殷曰夙怀慕蔺”。

“思念之久”就是思念很久,我们叫做“素切瞻韩”。为什么素切瞻韩?这个有典故。“想望之殷”,就是指想望非常的殷切,“殷”就是殷切,程度很深的意思,非常非常的想望叫做“夙怀慕蔺”。

第一个我们来看一下“素切瞻韩”,这个素是指一向,一向怎么样。我一向非常的,“切”这个意思跟殷两个字意思一样,殷切,所以我们常常说殷切的企盼,这个都是指程度非常深的意思。“瞻韩”,为什么要瞻韩?是瞻仰谁?这个韩指的是谁?韩朝宗。瞻韩指的是韩朝宗,这边我特别用黄色的字把它标识出来。这个典故在唐朝李白,这位大人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曾经《与韩荆州书》,曾经写了一封信给韩荆州。我们中国还常常会把他的官位放在他的姓后面,所以我们也常常需要去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你才知道他讲的是谁。古代还有很好玩的,就是他的字号特多、字号很多。我有一年到苏东坡的家乡,然后就买了一本书回来,我看到苏东坡的字号真的是傻眼了,平常以前所读到的可能才几个而已,但是那边我一翻,非常非常的多。他们可能到一个地方,他就会为自己取一个号;现在想到怎么样的情景,又取一个号,非常非常多;又加上他们所任的一个官职,常常就姓,然后下边官职,就这样。

这边韩荆州就是指韩朝宗,为什么?因为他曾经担任荆州长史,担任这样的一个官。他就讲到:“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白就是指他李白,曾经听说天下的谈士,就是这些读书人相聚而言:“生不用封万户侯”,生的时候不用封万户侯,万户侯就是高官的意思,“但愿一识韩荆州”,可以想见这个响叮当。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愿,但愿,这个“但”是只的意思,只愿能够一认识,能够认识、结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就是指真是令人仰慕的意思。这个“景”就是仰慕,“景”是大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因为唐朝韩朝宗曾担任荆州长史的时候,非常喜拔用后进,很喜欢提拔后进,为时人所重。后因以“瞻韩”为初见面的一个敬辞,我想念之久,意谓景仰思慕的意思。就是以前还没碰到你的时候,初次见面然后就讲,我一直,以前就好久好久,一直就很想很想见到您,这样的意思。会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讲素切瞻韩,就是这样的意思。讲我以前还没有见到你之前,我就已经思慕很久了。后边讲“景仰思慕,久欲相识”,很久就很想认识您了,这样的意思。所以这边素切瞻韩是这么来的。

其实提拔后进真的是一个很有度量,像欧阳修也是一样,欧阳修也是很能够提拔后进,唐宋八大家里边几乎都是欧阳修的学生。我们以前科举考试,考上的人都会对主考官称他为老师,就是他的门生。

我们再看到第二句,“想望之殷曰夙怀慕蔺”。“夙”也是一向,就是以前。这句这个慕蔺是,“慕”就是仰慕的意思,“蔺”指到的是蔺相如。《史记》里边有讲到,“司马相如列传”里边,它讲到“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现在讲的是司马相如,蜀郡成都的人,四川成都,“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年少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已学了,学习的时候,他对于蔺相如这个为人非常的仰慕,“慕蔺相如之为人”,非常仰慕蔺相如之为人,所以“更名相如”,就把自己这个犬子改称为相如。司马相如原来应该是叫做司马犬子,后来因为他学习之后,读古人之书,对于蔺相如这个人的为人非常的景仰,所以就把自己的名就把它更换为相如,司马相如。

往下汉代司马相如,本名犬子,仰慕蔺相如为人,更名相如。今用,现在我们就是钦慕贤者的意思,慕蔺我们现在指到的就是钦慕贤者。

这边有一个故事,在备注栏这个地方,负荆请罪的这个典故,负荆请罪,这个是在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有讲到。故事是这样,就是讲到蔺相如因为渑池之会有功劳,被拜为上卿,卿有分上中下,拜为上卿。廉颇就忿忿不平,很生气,廉颇就很生气说: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着攻城野战获胜之大功,而蔺相如只是以伶牙俐齿出众,居然位居在我之上,而且蔺相如出身很卑贱,要我位居其下,对我而言实在是极大的一个羞辱。当时候廉颇就对于蔺相如,因为渑池之会有功而被拜为上卿,位置比他还高,他就很生气。于是廉颇就对外宣称说,如果看到蔺相如,一定要大加的羞辱他。这时候蔺相如避不见面,门客就质疑蔺相如他非常的胆小怕事。因为他前面讲到廉颇放风声出去,就是说如果碰到蔺相如,然后就要给他难堪,后来蔺相如就躲避他。躲避他,这些跟随在他旁边的门客就很质疑,就觉得蔺相如你是不是太胆小了。最后蔺相如才无奈,被他们这样的一个逼问之下,他只好跟他们说,他说:“大家认为廉将军可否与秦王相比?”廉颇将军可以跟秦王相比吗?众人就回答说:“不可”,众人就说没有办法。蔺相如就再跟他讲:即使以秦王之淫威,我也敢在大殿上对他叱喝,并羞辱秦国的群臣,我虽然不是什么样的勇者,但怎么可能会怕廉将军?其实我只是顾念赵国的社稷(社稷就是国家,赵国的社稷),因为强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怎么样?他们两个人。因为赵国里边有一个蔺相如,有一个廉颇,这两个重要的人物在那边,所以他们根本不敢攻打它。如果如今我们两个人撕破脸了,这样是不是秦国它就会攻打我们赵国?所以我为什么避不见面的原因是这样。后来这样的话语传到廉颇那边去,廉颇觉得实在是很羞愧,非常的羞愧,于是就负着荆,那个藤条,负荆然后就到他府上去请罪。负荆请罪就是这样的一个来由。他这样的一个为人,真的是会很令人仰慕,所以我们就看到司马相如,把自己的名就改成相如,司马相如。

这里是讲到夙怀慕蔺这样的一个典故。

我们再看一下,下一句是“相与未深,才有半面之识;不期而遇,实乃邂逅之缘”。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相识不深,“未深”就是不深,未是不,了解也不是很深、很真切,所以称为才有半面之识,不是全面的意思,一半,半面之识。然后再下来是“不期而遇”,期是约定的意思,不期而遇就是道途上不期然而遇,没有相约定而碰到了,这个就叫做什么?邂逅之缘。

我们再看一下第一个“半面之识”。这边半面之识的这个词汇,又叫做半面之交。就见过半面的叫一半面,其实是半面,就真的是见到半面。这个典故来自于《后汉书.应奉传》里边:“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应奉去造车匠那边找他,其实也不是要去找他,是要去拜访袁贺,大门就打开一点点,露出半面。“于内开扇”,就把门打开了,“出半面视奉”,就露出半边脸看应奉,“奉即委去”。他就打开半面,然后就跟他讲,他不在,出去办事了,然后应奉就离开,“委去”就是离开的意思。“后数十年”,之后过了数十年,结果“于路见车匠”,看到开门的那个人,看到一个车匠,“识而呼之”,看到他,然后还可以叫出他。结果那个木匠其实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后来应奉就把他这个故事,就是有一次去他们家拜访袁贺的时候,他做的这样的一个动作,他才想到记得。从这边可以看到,应奉的记忆力真是过人,这个记忆力很好。

再看到第二个的部分,“邂逅”。邂逅就是没有事先约定而偶然相遇,我们所谓的不期而遇。这个词汇,邂逅这个词在《诗经》里边就有了,《诗经.国风.郑风》,《诗经》有风、雅、颂,然后《国风》,十五国风,十五国风里边的“郑风”,里边的这一篇叫“野有蔓草”。后面这个野有蔓草是后人加上去,我们把一首诗里边的前面那几个字做为篇名,这样方便我们后人可以,这个也是后人加上去,就是方便更后代的人可以翻阅、容易翻阅,就加上一个标题,比较清楚。像我们现在讲野有蔓草,我们就知道说就是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这一段话。读《诗经》其实还满美的,它句子其实很好背,它就有那种复沓之美,同样的句型重复的使用,中间只变几句。这边就讲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漙”就是露水非常丰沛的意思,就是蔓草上边露水非常的丰沛,这是好天气。“有美一人”,有美一人就是有一个美人在那儿。“清扬婉兮”就是指长得非常的漂亮,清扬就是眉目很开朗有神。“邂逅相遇”就是不期而遇的意思,我就刚好看到。“适我愿兮”,太好了,这就是我想追求的人。再下来“野有蔓草”,这重复了。“零露瀼瀼”,这个瀼瀼露水也很浓的意思。所以你要看到就换一下词句,前面是“漙兮”,这边改成“瀼瀼”,其实都是指露水非常浓厚丰沛的意思。“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婉如清扬,其实这个就是清扬婉兮的意思,很婉约而且清扬,就是指眉目非常开朗有神叫清扬。“邂逅相遇”,我跟她不期而遇。“与子偕臧”,真的很想很想,得其所欲,谓携手同行。与子,“子”就是你的意思,“偕”就是一起,一起同行,能够跟你一起同行,就是指想跟她结交朋友。邂逅这个词汇,在《诗经》里边就有出现了。所以不期而遇就叫做邂逅之缘,就这边。

我们再下来再看到这个:“登龙门谓参名士,瞻山斗谓仰高贤”。

这边“登龙门”叫做“参名士”,“瞻山斗”,瞻就是仰望的意思。瞻、望、看,我们中国的看非常多种,这个瞻、望,这些不一样;还有眺、俯,这个都不一样。“瞻山斗”叫做“仰高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拜谒名人,然后得到他的一个提拔,让声名能够增高,这个叫做参名士。倾慕高士贤人叫做仰高贤。这个仰字倒是还容易理解,仰。

这边的“登龙门”,我们来看一下,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权势者的援引,而身价大增。在《后汉书》里面这有么记载道:“膺独特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就是指到当时候东汉李膺,这边有写到,他的访客很多,但是这些访客他不是随便接见的,必须是什么?清流之士,奸邪小人一概是不见的。所以当时候能够被李膺接见的访客,都有受宠若惊,就是代表你自己达到他所要的那个水准的意思。所以当时候就称为登龙门。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山斗”。这个山斗是怎么样?这“山”就是指泰山,“斗”就是北斗。泰山为五岳之首。封禅,古代封禅都要到泰山那个地方,皇帝都要到泰山那边爬一次,爬到顶。其实泰山的高度也不高,但是它的地方就是周围是比较平矮的,所以泰山你就会觉得特高,这一个相对高度的感觉。北斗星是众星里边最亮的。所以后来我们就会常常讲到,泰山跟北斗都是指到,那种德行、事业的成就为众人所敬佩的人,叫泰山、叫北斗。山斗就两个合并起来,泰山北斗。

这个在《新唐书》里边“韩愈传赞”,这个赞,就赞曰;我们从《史记》里边,《史记》里边有太史公曰;其实在《左传》里边也有讲到,就记载到这个人物的时候,然后给一段评语。像我们读到《陶渊明集》里边,他自己写的“五柳先生传”,他就讲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从《左传》那边对于传中人物的一个品评。这边“韩愈传赞”里边就写到这么一段,他说:“自愈没”,就是自从韩愈死了之后,“其言大行”,他的话大加的流行,大行就是指非常的流行,“学者仰之”,学者仰之这个之就是指韩愈,“如泰山、北斗云”,这个云是语末助词。这云如果摆在后边,是一个语末助词;如果是摆在前面,云就是说的意思。但是这个摆在最后,这是一个语末助词,肯定语尾,云。这一句,“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所以瞻山斗谓仰高贤。

我们再看到下一个,“思慕则一日三秋,不遇则渴尘万斛”。

“思慕”就是很想念,就是相思的意思。思念很殷切,就一日如隔三秋,过一天好像隔三秋没有见到面。“不遇”,不遇就是访友不遇,去拜访朋友没有碰到,空手而回就是空回,叫做“渴尘万斛”。“渴尘万斛”就是指渴心归去生尘埃积了万斛。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一日三秋”,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秋。这边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非常的殷切。

这边的“三秋”解读的方式不太一样。我们看一下《诗经》里边,《诗经》,“彼采葛兮”,那个“采”就通我们,我们现在又加上了一个扌旁。其实这个采字上边的这个就是爪,就是我们的手掌,在木上边有长了很多果实,去采摘它,或是采桑叶,后来我们又多加了一个扌旁,其实在我们的古书里边,大家可以看到大概都是用这个字。“彼采葛兮”,“葛”,一种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各位有没有发现到,它这一段话都采什么东西,彼采葛,这都是植物名,葛变成萧、变成艾,都是植物。

前面是一日不见,好像隔三月;再下来这个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再下来变成是三岁,三岁就是三年的意思。所以有没有看到时间是愈拉愈长了,从三个月到三个秋、到三年。这边的三秋是三个秋季,通常一秋是一年,这样就超过那个三岁,我们从这段词语来看,它应该是少于三年。后来又专指秋三月的说法,秋三月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就三秋,就三个秋,三月,三三就九个月,义同三季的意思。就是三个秋天,一个秋天三个月,三个秋天,就三三得九,九个月。所以这个用解为九个月,可能会比较适合一点。各位明白吗?可以。这个解成如果是三年,一秋为一年,第二个秋不是两年,第三个秋是三年,这样就超过三岁,就等同三岁,这样在文句上来看,我们三月、三秋、三岁,这样就没有递进的一个。我们从这里边看到,它是一个递增,时间是由三月,然后再又长一点三秋,再长一点是三年。所以从上下文来看,要解释成为三年可能比较不恰当一点。它也不能短于三月,三月就跟第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一样,就不恰当。所以把它解释成为三季,就是三个秋天,一个秋天三个月,三个秋天就三三得九,九个月,这样的一个意思。

其实也就是指时间,就是相思很深的意思,一天没有看到,就如同隔了三秋。不管隔几个月,反正其实他要表达的,就是指好想你好想你,一天没看到就觉得好久好久没看到你了,这样的一个情形。会这种情形,除了恋爱中的人,其他应该不会吧?大概是这样。《诗经》里边常常就有很多这样的一个情诗。

再下来第二个“渴尘万斛”。渴尘万斛,“斛”是容器的单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访友不遇,思念很殷切。这里是唐代卢同,这个字念作ㄊㄨㄥˊ,他有一首诗《访含曦上人》,去拜访含曦上人,去找他,结果都没有碰到。他说:“三入寺,曦未来,辘轳无人井百尺,渴心归去生尘埃。”这边讲到,他就是讲到他要去找他,“三入寺”,去了三次,就是进去,结果“曦未来”,都没看到你,曦就是含曦上人。然后“辘轳无人”,辘轳就是指古代我们打水的上边的那个设备,可以滑动的,然后吊着桶子可以到井中打水,然后再把它拉上来,比较省力,这个叫辘轳。辘轳无人井百尺,意思就是都没有人在那边的意思。只好“渴心归去”,渴就是渴望的意思,我的心多么想见到你,结果都没有碰到你。“渴心归去生尘埃”,这个尘埃就积了很多,就是很厚很厚的意思。想你,实在是很渴望去看到你,结果都没有看到,都没找到你,去了三次,三入寺,但是都没碰到你。后来我们就用成语把它浓缩了一下,渴尘万斛就是指到访友不遇而空回的那一种心情。

再往下,好,我们再看一下,第一个:“暌违已久,未免鄙吝复萌;来往无凭,有似飘萍靡定”。

这里这个“暌”,这边写日字旁,也可以写成目字边,这两个字是通的,这个暌同加上目字旁的那个睽字,两个字的意思都是解释为分开、离别的意思。这边“暌违已久,未免鄙吝复萌”,为什么?“暌违已久”就是离开已经很长了,未免就是没有办法免除什么?免除“鄙吝复萌”,鄙吝的这样的心复萌,“萌”就是长出来。这个也是有典故在。

接下来,“来往无凭,有似飘萍靡定”。“来往无凭”就是来来往往,没有依凭,就是在外面奔波,没有依凭。这样就好像是什么?“飘萍靡定”,飘萍就是飘荡的那个萍草;靡定,靡就是没有的意思,定就是安定、固定,靡定就是没有定下来。讲到就是说人一直在外奔波,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叫飘萍靡定。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暌违已久,未免鄙吝复萌”的典故。第一个,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暌违”的解释,暌违这个词,分散隔离,就是指分别已久的意思,暌违两个字其实就是两个分开很久,好久没碰面的意思。

“鄙吝复萌”,这个鄙吝复萌的意思,鄙吝是见识很浅薄,然后吝惜钱财叫鄙吝;复萌那个复就是再次的意思,萌就是萌芽,萌是萌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庸俗贪鄙之心又长出来了。复萌,又跑出来了、又发生了。萌,发生、长出来,我们说草木、树枝枝芽长出来,萌芽。后来这个萌字有把它引申为发生,发生怎么样的状况。萌,我们常说故态复萌,有没有?故态复萌就是指这样。鄙吝复萌,就是庸俗贪鄙这样的心又跑出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讲?这个典故来自于黄宪。在《后汉书》里边,这个黄宪为人宽宏大度、仪态很端庄、举止很严肃。范晔的《后汉书.黄宪传》,范晔,那个字是范晔,就是《后汉书》的著者,在“黄宪传”里边这么写道:“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就讲到“时月之间”,就是一段时间里边没有看到,“不见黄生”,黄生就是黄宪。“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就是在心中的意思,就是鄙吝在心中又跑出来了。鄙吝,鄙就是指见识浅薄,吝我们可以说吝惜财物,就比较贪心的、吝啬的,那样的一个举止。

这个典故是来自,黄宪,字叔度,以字行,以字行的意思就是指他以叔度这两个字大家比较熟悉,是汝南慎阳县人,就是今天河南省正阳县这个地方的人。黄宪家里边家世很贫寒,父亲是为牛治病的牛医。在颍川这个地方,有一个荀淑到慎阳游学,就是荀淑到慎阳这个地方游学,就是指黄宪他的家乡,他住的地方,在旅馆里边碰到了黄宪。当时候黄宪才十四岁。荀淑就感到很奇异,觉得这个人气度非凡,然后就跟他秉烛夜谈后还不忍离去。十四岁而已,十四岁有这样的一个气度。荀淑就赞叹,黄宪足以当他的一个老师,说他实在是你可以当我的老师。后来荀淑前去拜访袁阆的时候,袁阆也是跟黄宪同样地方的人,他还没有来得及寒暄,就先问说,就是说他要去拜见袁阆的时候,还没有跟他问候说您好吗、最近好吗?都还没有寒暄问候,就先问说:“贵县出了个颜渊”。颜渊我们知道,孔老夫子非常赞叹的一个学生,不贰过。他说“您认识他吗?”袁阆肯定的说,荀淑一定是见到黄叔度了。从这里边的记载我们就知道,这个人真的是在乡里里边非常的,就是他的举止很受大家的敬重,所以才刚讲到贵县出了一个颜渊,他马上就知道你在讲谁了。

同郡有一个叫戴良的这样的人,他外出的时候每每见到黄宪仪态端庄,举止很严肃,回家之后就觉得怅然有所失。当他这样的一个表情的时候,他母亲就问他:你可能又从牛医儿那边回来吧?就可以想见,因为他觉得去了之后看到他,平常可能自己在家里边,还觉得自己很像修养还满好的,结果到了那个地方看到他之后,才觉得自己实在是很不如。所以他母亲也非常的厉害,看他怅然若有所失,马上就知道,你大概又从牛医儿那边回来了。戴良就回答说:久久没见到叔度,还不觉得不如他,但见到之后就有怎么样的感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好像在前,但是马上就觉得被他甩在后面了。其实他也没有甩你,只是你会觉得,你的修为各方面都很不如他,那种很深不可测的那样的一个感觉。所以那个同郡人你看就讲了,“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意思就是说常常去跟他谈的时候,你就常常会警醒自己,久了没看到他,你那贪恋之心、鄙吝之心就又跑出来了。看到这样一段就觉得说,这人一定修养非常非常的好。

再下来是第三个注释,“飘萍靡定”,这边“萍生于水中,飘泊不定”。“萍”是草名,生水中,“叶扁平而小”,背面都是青色的,须根就垂在水中,根是根本无所系,就是飘在水里边,随风随水就飘动,随着风一吹它就走了,随着那个水流它就流走了,所以也称为“浮萍”。所以后来我们会常常讲,飘移不定会用飘萍这个萍来称呼。因为这个萍草就好像人一样,当人飘泊不定的时候,就好像这个萍草一样,在水中没有根系住,然后随风飘荡这样的一个情形。所以“来往无凭,有似飘萍靡定”。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