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6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六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老师:好,我们来再往下看到第二,注释第二,“名下无虚”,原意为名气大者,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来我们就比喻为名不虚传,名下无虚,名不虚传。在《陈书.姚察传》,姚察是谁?我在后边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资料,这个姚察,西元五三三年到六〇六年的人,南朝陈这个地方,宋齐梁陈南朝,还有隋朝文学家,就是跨到隋朝这个地方来,是个历史学家,二十四史里边《梁书》跟《陈书》的撰写者。
在这个地方,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就讲到沛国刘臻,他窃于公馆访《汉书》里边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意思就是说,刘臻他在看《汉书》里有几条,有些有点疑惑,后来加以去剖析,发现其实都有经据,就是指这些都有所据的,《汉书》里边的这十余条其实不是乱写的,都有所据的、有经据的。“臻谓所亲曰”,刘臻就讲到,“名下定无虚士”,就是指确定有这样写,那绝对就是如此,没有虚士,不是虚讲这些事情的。所以后来我们讲到“名下无虚,方能好古”,就是这样子,了解盛名之下必定没有虚才,他具备了这样的一个盛名,必定是没有虚才的,我们有这样的认知之后,我们才能够方能好求古道。我们才会说,古人所留下的这些书里边所记载到的这一些人,他们都是真才实学的,这样我们就会去好求古道,确实所言不假,这样的意思。
OK,我们再往下,“党恶为非曰朋奸”,我们刚刚也一直看到“朋比为奸”这个词汇,还有“周比”这个词汇,这个都跟结党有关联的。“尽财以博曰孤注”。
我们看一下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跟恶人,党恶为非就是跟恶人结成党派,做非法的事情,这种就叫做朋奸。“朋奸”就是我们常会用四个字叫做“朋比为奸”,朋比为奸,比就是并排的意思,就结集在一块。“尽财以博曰孤注”,尽财就是指什么?把所有的钱财都散尽了,都拿去赌,这个叫做孤注,我们现在比较常用的词叫孤注一掷。
我们再看到注释第一条,“朋奸,言朋比为奸”,就是朋比为奸,结党营私,然后聚在一块做非法的事情。“奸”,不好之事。
“孤注”,就是尽其所有,全部下注。孤注一掷就是赌这一盘的意思,用我们比较江湖的味道,就赌这一盘,孤注一掷,以决胜负。比喻在危急的时候投入全部的力量,做最后的一个冒险。
《宋史.寇准传》,这个寇准为人,他的一生三个大起大落,为人很奢豪,因为建下功绩,年轻的时候就得到很高的一个位置。这边“寇准传”里边就记载到,“钦若”,王钦若讲到了这么一句话,“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这段话是指什么样的意思?皇帝,昨天我们有讲到陛下,他说,“皇帝,您有听说博吗?”“闻博乎”就是有听过赌博这个博是什么样的情形吗?他就跟他讲,“博者输钱欲尽”,输钱欲尽就是指把所有的钱全部拿出去,“乃罄所有出之”,罄里边所装的所有东西都把它倒出来,这个就叫做“孤注”。他先跟皇帝讲什么叫做博,赌博里边的一法,叫孤注。把自己身边所有的东西、所有的钱财全部拿去赌了,这个叫做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寇准他就是孤注,“斯亦危矣”,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可怕的。当时候金人犯边,很多人决定要不要去讨伐,当时候寇准就叫皇帝,你去吧,就叫皇帝要亲征。果真寇准运气也满好,那次打胜仗,因为这样,寇准回来之后就升官了。但是后来钦若就跟皇帝讲这样的话,他说寇准是拿你当孤注,叫皇帝去打仗,亲自带军、领军去打仗。所以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这是非常可怕,他把你当棋子,然后就是赌博。后来因为这样,皇帝对寇准也就特别的有一个防备。所以有时候人的一句话,皇帝听了,也有理。寇准这个人为人也有点傲慢,然后又奢侈,在宋朝他的时间里边大起大落,三个大起大落,为官也很高,最后任职很高。
我们再往下看下一则:“徒了事曰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必苛求”。这里讲到“徒了事”,徒了事就是指只图怎么样?了事,了事就是把事情给解决了,随便把事情结束就好了,这种叫做但求塞责。“但”就是只,只求塞责的意思,只想马虎的就结束一件事情,这个叫做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必苛求”,戒明察就是以明察为戒,这个叫做不必刻责。就是劝戒别人不要细究深察一些事情,这个叫做不必苛求。“明察”就是察到非常非常微细的。那叫做“不必苛求”,就是对于一些很细很细的东西,不要再加以去,有时候该放了就放,这也是一种艺术。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里边,“但求”就是只求的意思,只求。“塞责”是搪塞责任,敷衍了事,叫塞责。第三,“苛求”,苛原来的意思是细草的意思。我们讲烦政叫做苛政,烦就是我们说好烦,事情很多很烦,烦政就是叫苛政,就是很细很细,细草,好多好多这样子。苛求就是要求很细很细很细的东西,所以后来刻责就叫做苛求。苛原来的意思是细草的意思。所以这边“戒明察曰不必苛求”,就是告诫别人不要太明察,就是细的东西看到那个毫毛里面去了,这个叫做以明察为戒不必苛求。
好,我们再往下,我下边有特别再跟大家补充了“唐塞”。我们常讲唐塞,唐塞唐塞,从塞责引申出来,唐塞这个唐是堤防的意思,唐塞原指是堵塞堤防上的孔。这句话在《淮南子.人间》篇里边讲到,“唐有万穴”,堤防里边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鱼就没有办法游出去。所以后来我们的唐塞,后来就写到扌旁或者是用土字边。土字边的这个塘我们就比较知道,堤防,池塘、堤防。这是从这边塞责,跟大家多补充了唐塞这个词汇。
好,再下来,“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任己之性”。“方命”这个词汇就是指逆人之言。逆的对面一个名称就叫做顺,意思是顺命跟逆命,顺着命跟逆着命,这样就很容易去理解到。方命是逆人之言,就是指别人所讲的话忤逆他,没有按照他所讲的去做。“执拗”,执拗是任己之性。这个字拗,个性非常的固执倔强;它有另外的读音,像诗词里边的拗救。执拗这个词就是指执己之性,固执倔强。
“方命”这个词在《尚书》里边就出现了,方命是违命的意思。《尚书.尧典》里面就讲到“方命圮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不遵守命令,方命,不遵守命令。“圮族”就是危害同族。这圮字就是倾倒的意思,所以圮族就是让这个族倾倒,就是危害同族的人,方命圮族。
然后“执拗”,执拗是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王安石变旧制,立新法。当时候宋神宗就问司马光(司马光我们昨天有读到),他说,“安石何如人?”我们现在讲这个人怎么样,安石何如人,意思就是说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然后司马光就回答说,“人言安石奸邪,是毁之太过。但不晓事而执拗耳!”司马光他虽然很反对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但是我觉得从他讲这句话里边,可以看到司马光的为人,他是非常据理,不是我反对你,然后就说你这个人很不好,没有。他说“人言安石奸邪”,人家讲王安石这个人很奸邪,他说是毁之太过了,他说这是诋毁得太过分了,他这个人只是怎么样?“不晓事而执拗耳”,不晓得那个事情应该是要如何是适当的,执拗,就是固执自己的意见去做,这个拗就是固执。
下边这里我有特别跟大家标出这个音,“拗”,读作ㄋㄧㄡˋ的时候是固执、倔强;读作ㄠˋ是不顺,像拗口,反抗;读作ㄠˇ是折,拗折;再下来读作ㄩˋ,是抑制。所以这个字的读音比较多一点,ㄋㄧㄡˋ,然后ㄠˋ,ㄠˇ跟ㄩˋ,有这几个读音,不同样的解释。我们中国音有表意作用,这个字读音不同,它的意思就不同,同一个字读音不同,它意思不一样,表音,音有辨义作用。这是第四声ㄋㄧㄡˋ;这是ㄠˋ,第四声;然后这下来是ㄠˇ;这是ㄩˋ,第四声。
下一个,这个句子,“曰觊觎,曰睥睨,总谓私心窥探;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纷纭”。就讲到曰,“曰”就是说,“觊觎”,然后“睥睨”,这个意思就是说“私心窥探”,就是指自己私心想要去获得,叫私心窥探。“倥偬”跟“旁午”,“皆言人事纷纭”,倥偬跟旁午这两个词都是指人事纷纭的意思。
我们再来细部看一下注释的地方。第一个,“觊觎”,觊觎这个词就是“欲得也,希幸也”,意思就说心里边很想获得,。“觊”是从见,见是眼睛看。“睥睨”,睥睨是侧眼窥察,也是眼睛看。所以你看到这两个字都同部首,就是跟眼睛有关,觊觎是见,然后睥睨是目。就是指私心窥探,就是自己内心很想要去得那个东西,然后去窥探一下怎么样子,可以有没有机会。这都属于比较非分想获得一些东西。
另外下边特别再加注一下“睥睨”这个词,平常可能大家比较少去用到,睥睨,古代城墙上的矮墙叫睥睨,然后就躲在那边偷偷看。
然后我们再看到“倥偬”,倥偬是多事,困穷又不暇。就是很多事情,然后忙得焦头烂额,那样的情形叫倥偬。
“旁午”,旁午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少见一些,旁午是纵横交错,比喻事情繁杂。在《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这个字念作ㄉㄧ。霍光一个人名,然后金日磾一个人,就是写传的时候有时候会把它合传,有些相同性质合传写的。“霍光”篇里边说,“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受玺”那个玺字,这玺字是指皇帝的用印,所以受玺就是代表你接掌帝位的意思。其实这个写到的是刘贺,刘贺这个人很有才俊,但是很受霍光的遭嫉,当时候霍光是一个拥有大权的人,本来帝位也不是刘贺所接……
刘贺在这边有,贺,道贺的贺,刘贺。我们先看一下刘贺,然后再来看这段文字会比较清楚一点。他说刘贺是公元前大概九十三年或九十二年,这有时候会相差一年,到前五十九年,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生于昌邑,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二十七天。元平元年,就是西元前七十四年,汉昭帝驾崩了,结果因为汉昭帝没有小孩,刘贺就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的时候就接掌了皇帝的印,“玺绶”,承袭了皇帝的一个尊号。但是后来霍光跟张安世,他们就策划要把他给废掉。然后里边就讲到他非常的淫乱怎么样。但是最近在出土,后来所谓称的汉废帝就是指刘贺,从他的墓里边发现它所放的这些东西,很多就是跟我们儒家的这些思想是有关的。所以后来有人再推翻到,就是说当时候霍光讲他非常的淫乱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人认为是霍光他们这些人因为跟刘贺不和,然后故意为他编织的一个罪名,然后把他皇帝的位子给扯下来。
这段里边就讲到就是说,“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使者旁午”是指什么?就是指派遣那个使者非常的多,跑来跑去。然后“持节”,持节的意思就是指到,我们古代让使者出去办事情,要给他一个符节,代表就是说你可以拿着这个东西,拿这个印信去办事情。结果“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就是到处去跟好多地方要东西。结果要回多少东西?一千一百二十七事。里边就记载刘贺的一个状况,非常的贪婪,这样的意思。这边使者旁午,这个词汇在这。
唐朝颜师古对旁午这个词做了一个注解,他说这个字就是纵,我们现在说纵横交错,加上糹字旁,“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交横也就是交错,直的横的这样交错的。“子午当中,故曰纵;卯酉在旁,故曰横。”这个旁其实有临近、靠近的那个意思。后面这一句“子午当中,故曰纵;卯酉在旁,故曰横”,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这是我们的十二时辰。我们常讲子午线,地理以前学到本初子午线,这个子午就是指中间的这条线;这个旁边就是指卯酉,这二边。我们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然后这边这个是子,这里是丑,然后寅、卯,卯在这个地方,它这边还有颜色把它区隔开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二十三到一是子时,然后午时是从十一点到十三点,这边这午时,子午线所以是直的,叫午;然后横的就是卯酉。所以直的、横的叫交错纵横,这样的意思。这个旁午,所以后来讲旁午就是指人事纷纭。使者旁午就是指使者到处很忙很忙。
“倥偬”这个词后来我们也常用到兵马倥偬,就是指战乱不断的意思,战乱不断,兵马倥偬。
下边这边,这个“磾”字特别在这边,这个磾字也少见,所以我就想说又让你们再多学一个字一下。这个磾,黑石,可以染缯,缯就是丝织品的总称,产于琅玡山。这个磾是黑石的意思。
我们接着再下一个:“小过必察,比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甚于落井下石”。
这些词汇我们倒是现在还满常用的。他说“小过必察”,就是小小的过错都去查得很清楚。“比之”,这个比之就是好比。好比吹毛求疵,吹毛求疵很简单,然后去找那个小毛病,叫吹毛求疵。“乘患相攻,甚于落井下石”,“乘患相”,乘就是别人遭遇什么样一个情形,然后你乘着那个机会,“患”就是指有急难的时候,乘着别人有急难的时候又加以去“相攻”,攻字很多种,像他有用言语的、用肢体的,这些都可以叫做攻。“甚于落井下石”,这个比落井下石还可怕,这个甚是更超过的意思,甚于落井下石。“乘患相攻,甚于落井下石”,乘着别人有危难的时候,他不仅不去救他,反而乘着这个时机去陷害他,这个比落井下石更厉害、更可怕,甚是更加的意思。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一,“吹毛求疵”。字面上我们看,吹开皮上的毛,皮毛,而故意去挑剔毛病,这叫做吹毛求疵。当然后来我们就知道,当我们讲你不要吹毛求疵了,意思就是说对于这件事情你不要,这样已经很好了,不要再又把它看到很细很细的东西,我们就会这么样的使用这个成语。“疵”字是小毛病的意思,小毛病。
《韩非子.大体》篇里讲到:“不逆天理,不伤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这边文言句,所以在这里特别有它的语义。“不逆天理”,这个逆我们前面也讲到,就是违背的意思。不违背天理,就是大自然的自然之道。“不伤情”,不伤人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吹起皮毛然后去寻找那个小毛病。“不洗垢而察难知”,就是不洗去污垢,然后去详查那些隐病。“不引绳之外”,不引绳之外就是不把法度随便,这个绳墨,这个绳就是指我们的一个规矩法度,不引绳之外就是指不把法度随便的,外就是往外扩张。“不推绳之内”,就是也不把法度任意的缩小,外是往外扩张,内是缩小。意思就是说,法度是怎么样的规定,我们就按照那个规定去做的意思。“不急法之外”,这个急就是苛求的意思,法之外就是法令所没有规定的,法之外就是指法令没有规定到的东西,你不要去苛责,不急。“不缓法之内”,法之内就是法令有规定的,那你不宽缓,绝不宽缓,该罚则罚,这样的意思,用法。《韩非子》里边的文章大概就讲到,人君在统治法、术、势的时候,要怎么样的去运用它。这边讲到就是对待法的一个观念,“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所以我们讲到不吹毛而求小疵,我们简单现在讲叫做吹毛求疵。
第二个“患”字,那个患是灾难的意思,乘患相攻,患是灾难。
“落井下石”,就是看人家要掉进井里边,然后不伸手去救他,反而推他一把,又把石头给扔下去,叫做落井下石。下,这当动词,丢下,丢下石头。这人掉进井里边,你没有把他拉一把,然后还把石头给丢进去砸他。这边就比喻乘人有危难的时候加以陷害。
唐朝韩愈有这么一篇《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就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里边前面韩愈、柳宗元。韩愈为柳宗元所写的墓志铭,他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于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这就是落井下石。这一段大概的意思就是讲到,“士穷乃见节义”,就是士人在穷时乃见节义,就是说在危难的时候,你才可以看到士的一个真正节义之气。平常大家,就像朋友也一样,平常大家可能都很好,然后到有利害关系的时候,真正的朋友就跑出来了。不会跟你计较的,然后会在你有危难的时候伸出手来援助你的,这叫做真朋友。这段就写到就是说,平常巷里之间,大家相处起来都好像很好,然后喝酒玩游戏互相在那边游乐,看起来“诩诩强笑语”,就是很像大家聚在一块非常的和睦,然后说笑。但是平常就是好像讲肺腑之言,“握手出于肺肝相示”,就是指握手很义气相挺那种情形,然后“指天日涕泣”,这个指天日然后涕泣,“誓生死不相背”,就是说生死绝对不会相违背,“真若可信”,看起来很像非常可信。但是“一旦临小利害”,结果有朝一日临小利害,这还小利害而已,不是大利害,“仅如毛发比”,像毛发这样的利害而已,结果竟然怎么样?“反眼若不相识”,反个眼都不认识你了,说不认识你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就是掉落井中了,或是陷阱里边了,你不伸手去救他出来,反而又把他挤下去,把他推下去,然后接着又把石头给丢下去。这边讲的就是说平常一些人交往的一个情形。
我们再下一个,“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去如漏卮”。“欲心难厌”,就是欲望非常非常的多,难以满足,那个厌是满足。“如溪壑”,如同溪壑,就是河流深谷那样,非常的深的意思。“财物易去如漏卮”,财物容易流失,就如同用有漏洞的酒器盛酒一样,你怎么装也装不满。
我们看到注释,第一个这个“厌”字,满足,这个厌字,厌是满足。
第二个“溪壑”,是溪谷河沟叫溪壑。后边我们常讲,用填不满的溪壑比喻为贪得无厌。我们有个词语叫做欲深溪壑。“欲心难厌如溪壑”,就是一个人的欲望很深,难以满足,就好像怎么样子?那个溪壑那样的深的意思。溪壑,溪谷、山谷。溪壑两个字常常放在一块,壑是山谷的意思。溪流会在哪里?溪谷,当然也是在最低处,溪流就是在山跟山之间的,汇聚在山跟山之间的山谷里面。所以后来我们有个词叫欲深溪壑,就是欲望如溪壑般这样深。我们也常常用这个词比喻到人贪得无厌,贪得无厌,那个厌就是满足。
第三个“漏卮”。漏卮这个是有漏孔的圆形盛酒器。卮是是圆形的盛酒器。我特别找了一张图,这个古代器皿,常用来盛酒,圆形盛酒器,大概就这样的一个。这是玉卮,用玉做成的。这个漏卮就是指有漏孔,有漏孔的话,你东西装进去不是全部都漏掉了吗?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里边有讲到,他说“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那个字念作ㄎㄜˋ,“而江河不能实漏卮”。汉朝桓宽的《盐铁论·本议》这边也讲到,“故川源不能实漏卮,山海不能赡溪壑”。我们先看到第一句的这个地方,溜水也可以写成这个字(溜),下边这个三点水再一个留下来的留,这个字,也写成这个字,溜就是屋檐上边流下来的水。这个水是很少的,这个屋檐流下来的水能够有多少?但是“溜水足以溢壶榼”,就是滴着滴着,它还是会把这个壶榼,就是有盖的盛酒器,这个榼是有盖子的盛酒器,后来也指像盒子那一类东西,滴着滴着虽然很少,滴着滴着它也可以把那个容器给滴满的意思,可以把壶榼滴满。“溢”就是水跑出来的意思,这个溢字旁边我们现在都还会加个三点水,其实没有三点水这正是一个本字,上面的那个就是代表流水的意思,下边就是皿,水溢出了,满了跑出来了,这个叫做益。这个皿,器皿,水溢出来了。左边后来我们又多加了一个三点水这个部首,因为益后来大家又用到别的地方去,现在又多加了一个三点水。“而江河不能实漏卮”,这个江海、江河的水不能够把漏卮给填满,因为一装就漏掉,一装就漏掉,这样的意思。这里讲到“故川源不能实漏卮”,川源没有办法实漏卮,这个实在这边都当动词用,川源不能够把漏卮给填满。山海也不能够赡溪壑,赡溪壑那个“赡”是满的意思,赡是满,也不能够满溪壑,也不能把溪壑给弄满。所以看到这个“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去如漏卮”,如果不知节度使用,再多装进去也是漏掉。财物易去如漏卮,就是财物容易流失,如同用有漏洞的酒器去装它,你怎么装都是装不满,没有办法去开源节流,还是填不满,这样的意思。他们就透过这些器物的这种比较,来谈论一些事情,山海也不能够把溪壑给填满。
我们再看到这个:“顿开茅塞,是感人之教益;深蒙药石,是谢人之箴规”。“顿开茅塞”,茅塞就是请求别人的教导,我们比较常用茅塞顿开,这是“感人之教益”,感谢别人这个教导。“教益”就是教导,让我获益,有所收获。“深蒙药石”,深蒙药石是指感谢别人的箴规、规劝的意思。箴规,规谏的词语。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茅塞”。茅塞就是茅草堵住了、塞住了山径小路,山径就是山中小路。比喻思路堵塞了、闭塞了,愚昧不懂事情。
这句话在《孟子·尽心篇》里边讲到,“孟子谓高子曰”,孟子跟高子说,高子是他的学生,齐国人。他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说你现在被塞住了。他就跟他讲,“山径之蹊间”,这个山径就是山里边的路,然后这个“蹊”字,人行处,有人走的地方,山径之蹊大概就是指很窄的那个山间的小路,很窄的这个山间的窄路,山边,山,是山,一直讲到乡间小路去比较好讲。“介然用之而成路”,介然是指专心一致的,没有任何旁骛,坚定不移的那个样子,你去用,就是去走它,那它就会成一条路出来。这里就是经常不断的意思,你经常不断的去走,然后它就会走出一条小路了,走出一条路出来。“为间不用”,为间不用就是指你一段时间没有去走它了,“茅塞之矣”,茅就是茅草,茅草就把这个路给堵住了,就是把它长满了,路就被掩盖住了,这样的意思。他透过这样就跟他讲,“今茅塞子之心矣”,现在,茅,这个茅草堵住你的心。当然这个茅草现在所指到,就是指其他的,可能一些道理你想不通,一些东西塞住你了,那就是茅草,茅草堵住了你的心。
这句话其实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指到就是说,为善向学须要有恒心,不可间断的意思。为善向学须要有恒心,不可以间断,必须要介然用之而成路,必须要彻底。我们昨天有谈到憨山大师讲到的,这个必须要持之以恒,是永不间断的。如果一有间断,这个茅塞之矣,这个茅草就堵住了,把它阻碍了、塞住了,这个心不畅通了。所以这边讲到主要就是要常常介然用之而成路,主要就是这个,要有恒心,不可以间断。后来我们就把这句话讲到就是说,在听别人一句话,原来这个心被堵住的,这个茅塞,这个心被茅所堵住了,因为别人的一席话点醒,然后就开了,所以茅塞顿开就是指这样子。
在第二个注释这个“药石”,治病之药物跟砭石。这个都是我们在治病的时候所用到的东西,治病让身体变好,当我们用言语规劝别人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比拟成为药石。这个规劝进言,透过话语治人家的心,药石治的是身体的病,言语治的是心的病。所以我们也常常深蒙药石,就是感谢别人的劝诫的意思。
这边有一个很可爱的故事,《旧唐书》里边记载到,他说,“十七年,授太子右庶子,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特赐钟乳一剂,曰:‘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真的很可爱这个皇帝,这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的时候,这“十七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授太子右庶子”,就是指让高季辅担任太子李治的右庶子,辅佐教导太子的。“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高季辅又上疏,上疏去劝谏当时候,就是跟皇帝讲一些当时候政务的得失。“特赐钟乳一剂”,特别送他钟乳一剂,钟乳一剂这个钟乳,这个是药之贵者,然后就送他钟乳一剂,一剂钟乳的意思。中国人常常会把量词单位词放在后面,钟乳一剂就是一剂钟乳。“曰”,他说,皇帝就跟他讲,“进药石之言”,你进我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进药石之言,前面的进药石之言是指高季辅劝谏唐太宗的,跟他讲一些时政的得失;然后所以现在我就用药石,他药石相报是指钟乳。我觉得古代人讲话很妙的。
还有一个,“箴规”,就是以法正人。“箴”通金字边的“针”字,箴就是我们说的针灸,箴,所以刺病。“规”是为圆,所以为圆,就是指它用来画圆的,叫规,所以我们圆规圆规。箴规,这两个都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用到的器物,后来我们就引申为以法正人,“箴规”,以法正人。当然这法是正法,一些规谏的这种言词,然后让人能够改过,这样的意思。
“清修、芳躅,皆懿行之可师”。懿行ㄒㄧㄥˋ,这两个都有人读,如果读作ㄒㄧㄥˊ,大概就是一般的行为;如果读作ㄒㄧㄥˋ,大概通常我们是会把它摆在好的德性,这样做区分。“确论、美谈,悉嘉言之可颂。”
“清修”跟“芳躅”都是懿行之可师,清修跟芳躅这两个词汇都是懿美的品行,就是指很好的品行。“可师”就是可以做为效法的一个对象。“清修、芳躅,皆懿行之可师”,就是都是很好的品行,可以去学习的。“确论、美谈”,就是确论跟美谈是怎么样?“悉”,这个悉也是皆的意思,都,都是嘉言之可颂,都是很好听的。这“嘉言”就是好听,是好的话,善言的意思。“可颂”,这个颂就是颂扬的意思,值得称扬。
第一个注释“清修”,淡泊修为叫清修。这样的行为就是美行,可以为人所效法。
“芳躅”,这个躅字我们可能比较少用到,躅就是前贤名流的遗迹。躅字就是足迹的意思,躅的意思是足迹,这个单字,足迹,引申为前贤的行为、功绩。前贤,前面的这些贤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丰功伟业,很好的一些行为。
这边《史记》里边讲到“万石张叔传”,唐司马贞的述赞,就是唐朝司马贞的一个述赞,对《史记》里边这段,“敏行讷言,俱嗣芳躅”。就是说他的行为,“敏行”,敏行就是指做事敏捷,但是“讷言”是指话,我们说木讷、不多言。“俱嗣”,这个嗣是继承的意思,继承芳躅,“芳躅”就是前人的一些很良好的行为的意思。俱嗣芳躅,敏行讷言,这都是很好的句子。
第三“懿行”,懿行就是善行。“懿”就是美善的意思,懿行就是善行,美善的行为。
《诗经》里边有这个懿德,我们看一下《诗经·大雅·烝民》这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民之秉彝”,人民的秉彝,这个“秉”原来的意思是稻禾,那后来秉彝就是指所拥有的、所持有的、持守的,“彝”是常道、常法,“秉彝”就是常道、常法,人所有的常法、常道。“好是懿德”,喜好是懿德,就是美好的德行。人的秉性大家都很喜欢这样子,美好德行,好是懿德。这边,这个词汇“懿行”,美善的意思,美善的德行。
“确论”呢?确论这个确就是精辟正确的意思,所以这个还好理解。确论,精辟正确的言论。美谈,美就是很好的这些话,都是嘉言之可颂。这两个词汇都是属于值得记取的这种善言、嘉言,值得称颂。颂,称扬赞颂的意思。
OK,我们再往下,“谨饬谓之缄默,息怒谓之霁威”。“霁威”这个词我们就可能比较陌生一些。这句话意思是说凡事谨慎小心,这叫谨饬,缄默。“息怒谓之霁威”,就是平息那个怒气,这个叫做霁威,顿时平息怒气就叫做霁威。
我们看到第一个注释。“谨饬”,谨饬就是严谨修饬,“饬”这个字就是谨慎的意思,所以谨饬的意思就是做事很小心、很谨慎。
“缄默”,闭口不说。昨天好像有谈到这个缄字,这个缄默。
《孔子家语》里边有“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很有趣。这句话讲到“孔子观周”,就是孔子到周的地方,观周,到周地这边来。然后“遂入太祖”,就是周太祖,后来封就是文王、武王。周太祖是谁呢?“后稷”,后稷之庙,后稷是周朝的祖先。相传姜原,他母亲因为践踏天地的足迹而怀了后稷,一开始的时候她想要把他抛弃了,所以取名叫做弃。弃长大之后,帝尧就把他举用为农师,农业的农,农师,做事很好,有功,遂封于邰,就邰这个地方,号曰后稷。所以后稷是周朝的祖先,后来这些天子就把他封为太祖后稷。他的后稷的庙,“庙堂右阶之前”,庙堂右阶的前面有个金人,“三缄其口”。那个金人是怎么样的一个塑像?就三缄其口,用了这个一贴,然后把他的嘴封起来。这样它的含义是什么?很有趣,“而铭其背”,在他的背部有铭文,写上了这几个字,“古之慎言人也”,就是指把嘴巴封起来,然后谨慎小心,“慎言”,不随便乱说话。所以我们现在这边谨饬谓之缄默,就是这样,谨饬谓之缄默。就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三缄其口,三缄其口的典故就是《孔子家语》里边记载到的这一则。
第三个“霁威”,霁威是息怒的意思。为什么霁威叫做息怒?如同雨后天霁,霁就是雨停止了。我们有一个词语叫光风霁月,雨停止了,雨过天青,天就露出青亮的那个颜色,没有乌云了。
《新唐书·魏征传》,里边有讲到“征状貌不逾中人”,就是魏征的状貌不超过中人,“有志胆”,就是很有胆识。“每犯颜进谏”,常常就是不管皇帝,犯颜进谏,去规谏皇帝错误,“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即便碰到怎么样?皇帝很盛怒的时候,他神色还不徙。意思是说,犯颜进谏的时候皇帝听了很生气,但是他还是神色不变的意思。然后“而天子亦为霁威”,这时候天子看他,我明明已经气得这样,你还不动如山这样。所以可以想见心中无所求了,然后所秉持的那个就是一个正念。所以他觉得该跟皇帝讲,就跟皇帝讲,皇帝生气你就生气,你要斩头就给你斩头。我觉得他就是有不亢不卑这种神色,所以神色不徒,然后天子看到他这样也霁威了,马上也不生气了。所以霁威就是息怒了。为什么会用到霁?就是指雨过之后,天马上放青了,雨后天青,生气了之后马上不气了,那就是青了。
下一则:“包公寡色笑,人比黄河之清;阮子鲜许可,谁蒙青眼之顾”。
这边讲到包公就是我们的包青天包拯,难得有笑容,“寡色笑”,难得有笑容。“人比黄河清”,世人就将他的笑容比作黄河,当他一笑的时候就说黄河变清了。“阮子鲜许可”,阮子就是阮籍,刚刚我们也读到阮籍。阮籍鲜,鲜就是少,很少,许可就是对别人的一些言语什么觉得认同,很少认同什么事情。“谁蒙青眼之顾”,这边很有趣,记载到阮籍他常常会给别人青白眼,青眼跟白眼。
我们先看一下包拯的好了。第一个包公,包拯,西元九九九年到一〇六二年,字希仁,北宋庐州人,宋仁宗天圣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宋仁宗嘉祐六年是一〇六一年,任枢密副使,入二府,成为北宋最高决策机关的成员。入二府,二府是哪二府?宋时中书省还有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所以叫做二府。能够入二府代表你就是属于国家决策人员之一。但是他虽然为最高决策机关的成员,衣着饮食和器皿依然如布衣时,这个布衣昨天也跟大家介绍过,就像平民老百姓这样,就是很朴拙。
《宋史·拯传》里边记载到,包拯“立朝刚毅,未有笑容,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你看包拯“立朝刚毅”,就是指上朝的时候,他的为人很刚毅,“未有笑容”,没有什么笑容的,那些贵戚,那些贵族们,还有那些官宦,“为之敛手”,想要做坏事情就敛手,敛的意思就是收手的意思。“人语曰”,人们就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句话这是对包青天的,讲他是清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关节不到,后来我们有个词语常常讲,要做什么事情要打通关节,要打通关节其实就是指要把那个关节打通血流过去,这边就是重要的一个地方。关节不到就是指打官司的时候如果没有钱去做疏通,不到就是没有钱去做疏通,把这个关节给打开,把它疏通开,没关系,包公自会做主,为民做主,有阎罗包老,阎罗王很公正,包老就是指包公。包拯“偶有笑时”,偶尔笑了一下,有笑容的时候,因为太罕见了,“人比之黄河清”。因为黄河要变清很难,后来大家看到他偶有一笑,这是很少见的,所以把它比作黄河清。所以“包公寡色笑,人比黄河之清”就是这么来。
下边这个讲到的是阮子,“阮子鲜许可”。阮子我们看一下他的生平。阮籍,二一〇年到二六三,字嗣宗,三国时代魏尉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后来想大家可能不知道清楚不清楚,特别把它列出来一下,这就是晋朝的山涛,刚刚我们有读到山涛,阮籍、嵇康,再加上向秀、刘伶、阮咸跟王戎,这七个人。他们崇尚老庄之学,然后轻视礼法,常常规避俗尘,俗尘就是指世间的这些事情。常常就七个人聚集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阮籍就是其中之一,有隽才,性放诞,好老庄而嗜酒,反名教,旷达不拘礼俗,因遭时多忌,故藉酒自废,以避祸患。这也是他避祸的,后来其实有人研究到,就是说魏晋南北朝,为什么这么有才学的这些人,有时候是时局动乱,后来不得不如此,装疯卖傻,就是这样。官至兵部校尉,人称为阮步兵,所以我们听到阮步兵就是指阮籍,阮步兵。
《晋书.阮籍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阮籍能够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看到礼俗之士,他就用白眼对他。白眼,各位白眼是正视还是斜视?斜视,白眼露的比较多是斜视。我们什么时候会斜视别人?就是很瞧不起的时候,不屑一顾的时候他会翻白眼。所以看到那些礼俗之士,可能很阿谀奉承,很假的这些人,他就用白眼对他。有一次“嵇喜”,嵇喜是嵇康的兄弟,他就“来吊”,然后“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这个怿字是喜悦的意思,不怿就是很不开心,然后就离开了。“喜弟康”,就是嵇喜的弟弟叫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听到这样的情形,“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结果嵇康怎么做?他就拿着,赍就是拿着,拿着酒,然后挟琴,挟就是用腋下夹着,叫做挟,用腋下夹着东西,就挟琴造焉,去拜访他。结果“籍大悦”,这完全不一样,就非常的开心,“乃见青眼”,就用青眼看他,青眼就正眼看他,就是青眼。
我们再往下看第三个注释。青眼,人正视的时候,正面看人家的时候,黑眼珠是在中间的,所以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叫做青目,也叫做青睐。所以后来我们常讲受人青睐,为什么用青?青眼的意思。为什么用这个青字?有人说古代青字是指黑色,但是有一次我有个教诗词的老师,他特别跟我们提到,他一直想不通,像李白《将进酒》里边诗句,“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是指黑发的意思,黑发为什么是讲青丝?他说他有一次去印度的时候,要走出关,刚好看到前面有一个女孩子头发很长、很黑,走动的时候头发晃动了一下,看到的就是深青色。他终于明白,他说原来在光线,黑发黑到非常亮的时候,那个影子投现出来的是一个深青色的颜色。所以他一直也很不解为什么是“朝如青丝暮成雪”,为什么用青丝?明明黑色头发,怎么会是青?他就看到。有一次在上诗词课的时候,就跟我们讲到这样的一个情形,就是讲到青丝,黑发然后晃动,很黑晃动的头发所现出来的光影。我们现在青眼就是黑眼。
我们再往下,“仇深曰切齿,交好曰知心。大笑曰解颐,微笑曰莞尔”。这边讲到我们人的一些表情,面部表情。仇恨到很深叫做“切齿”,我们说咬牙切齿;交好叫做“知心”,知心之交,交好。大笑,开怀大笑叫做“解颐”;微笑,微露笑容叫做“莞尔”。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切齿”。切齿这边讲到就是齿相磨切,表示极端的愤怒,讲咬牙切齿。《刘伶传》:“怒目切齿”,怒目,很生气,眼睛所展露出来非常非常的生气,怒目切齿。
朱熹《答折子民》这篇文章里边写到,“每读邸报,观其怒目切齿之态,未知将以此身作如何处置”。这边讲到每次读到邸报的时候,邸报很特别,这是汉朝开始各郡国驻京邸的这些官员,就是指这些诸侯、这些郡守住的,到京城来这边住的地方就叫做邸。他们的工作就是传抄京都的这些诏令、奏章,还有宫廷及政治新闻的这些文件带回去。所以这是世界上最早古老的一种报纸,所以后世称为朝廷官报叫做邸报,就是这样。最开始其实就是指那些派到京都那边去的那些官员,到那边去抄京城里边的一些消息、一些诏令、一些事情,然后带回来。邸字就是古代诸侯入京朝见天子的一个住所,有住的地方,后来像我们的官邸这些。这边讲到说“每读邸报”的时候,“观其怒目切齿之态”,看到他怒目切齿的那个样子,“未知将以此身作如何处置”,不知道要将此身作如何处置好,怎么办,这样的意思,怎么办才好。再看到“解颐”的部分,开颜欢笑。颐的部分是鼻子下边腮颊的部分,就是这个地方,鼻子下边,下巴中间这一块,旁边腮颊的部分。笑的时候,我们两颐就会开了,所以叫做解颐。我们也常常会讲到大快朵颐,吃好吃的东西好开心,嘴巴一直动、一直动,大快朵颐。
再看到第三个注释里边,“莞尔”就是微笑的意思,微笑貌。《论语.阳货》篇里边就讲到,它说“子之武城”,之在这边当动词,就是前往的意思,孔子到武城这个地方来。“闻弦歌之声”,听到有弦歌之声。当时候武城的首长就是他的学生子游,言偃。“夫子莞尔而笑”,到了武城,然后听到有弦歌之声,孔老夫子就莞尔一笑,就笑了一下,微笑了一下,就说了,说“割鸡焉用牛刀”,杀鸡干嘛用个牛刀?言下之意就是说武城这个小地方,你干嘛还大费周章,还有弦歌之声?子游,就是言偃,就对他的老师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偃就是子游,他说以前我听老师您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如果学道就会爱人;小人如果学道就容易使,就是容易去教他,他就容易比较能够去听从我们给他的劝导。他讲完之后孔老夫子就马上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就是跟他一起去的那些学生,他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言偃所讲的话是对的,“前言戏之耳”,我前面讲的那个话是开开玩笑的,这样的意思。这边,莞尔一笑就这边来,莞尔微笑的意思。
我们时间到了,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到这边。谢谢,谢谢大家,谢谢。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