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7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七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一样,我们从前面最前头的地方再把它念过一遍,这样会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卷三人事,《大学》:

学生:“《大学》首重明亲,小子先娴应对。修容固宜合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乃称人之词;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恕罪曰宽宥,惶恐曰主臣。会状、春元,举人之称不一;貤封、硕望,仕隐之誉多殊。大掾史赞美吏员;大柱石尊崇官宦。贺入泮曰云程发轫,贺新冠曰元服加荣。仕途荣归,谓之锦旋;经商获财,谓之稇载。送礼曰献芹,辞馈曰反璧。谢人馈赠曰厚贶,自谦礼薄曰菲仪。饯行之礼,谓之赆仪;拜见之资,谓之贽敬。贺寿曰祝敬,吊丧曰奠仪。接风曰洗尘,送行曰祖道。犒劳仆夫,谓之旌使;开筵演剧,谓之俳优。答人寄书曰辱承华翰;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索人回信曰早赐玉音,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具名帖曰投刺,启书函曰开缄。思念之久曰素切瞻韩,想望之殷曰夙怀慕蔺。相与未深,才有半面之识;不期而遇,实乃邂逅之缘。登龙门谓参名士,瞻山斗谓仰高贤。思慕则一日三秋,不遇则渴尘万斛。暌违已久,未免鄙吝复萌;来往无凭,有似飘萍靡定。虞帝慕圣,见尧于羹,见尧于墙;颜子从师,孔趋亦趋,孔步亦步。曾经晤语,曰向获承颜接辞;谢人指教,曰幸蒙耳提面命。吹嘘乃资其汲引,包荒是冀其涵容。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恳赐郢斫。借重鼎言是邀人议事,乞移玉趾乃浼人亲行。多蒙推毂,谢人引进之辞;望为领袖,托人倡首之说。乡评推为月旦,良友穆若金兰。逢人说项,志在表扬;名下无虚,方能好古。党恶为非曰朋奸,尽财以博曰孤注。徒了事曰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必苛求。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任己之性。曰觊觎,曰睥睨,总谓私心窥探;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纷纭。小过必察,比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甚于落井下石。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去如漏卮。顿开茅塞,是感人之教益;深蒙药石,是谢人之箴规。清修、芳躅,皆懿行之可师;确论、美谈,悉嘉言之可颂。谨饬谓之缄默,息怒谓之霁威。包公寡色笑,人比黄河之清;阮子鲜许可,谁蒙青眼之顾。仇深曰切齿,交好曰知心。大笑曰解颐,微笑曰莞尔。”

老师:好,谢谢各位。我们就今天再继续往下看:“抚掌则闻言绝倒,掩口则对客胡卢。向隅则一人独悲,哄堂则三院皆笑。”

第一句的部分,“抚掌则闻言绝倒”,这句的意思,“抚掌”就是拍手,抚着掌笑着前仰后倾的,这个就叫做“闻言绝倒”;“掩口则对客胡卢”,就是掩住了口忍不住笑,这个叫做对客胡卢。下一句,“向隅则一人独悲,哄堂则三院皆笑”,向隅就是指一个人独抱悲伤,哄堂就是指三院所有的人同时大笑。为什么会叫做“三院皆笑”?它有它的典故在。

我们先看一下注释第一条这边,闻言绝倒,这是形容言论或行为令人叫绝称好而前仆后仰,就讲得非常赞。我们有个很经典的另外一句成语叫拍案叫绝,讲得很赞,赞,在那大拍一声。形容人言论或行为令人称好,就是很赞,我们现在常用的很赞。前仆后仰,前仆就是往前倒,后仰就是往后。

在《晋书.卫瓘传附卫玠传》,就是父子,他们会有附传,有时候也未必是父子,就是相类似的,还有《晋书.王戎传附王澄传》里边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说:“玠”,就是卫玠,“好言玄理”,他喜欢言玄理。玄理这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好谈老庄之理,玄理。当时候的琅玡王澄他字平子,兄匿称之曰“阿平”,就是他的哥哥就匿称他,叫他阿平。王澄“有高名”,有高名就是名声颇好,“少所推许”,“每闻玠言”,就是每次听卫玠在讲话的时候,他就“辄叹息绝倒”,叹息绝倒就是指那种有赞叹声,就指他讲得实在是很好。“时人语曰”,当时候的人就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就是这样,卫玠在谈道,平子听到了之后绝倒,就是指叹息绝倒这样的一个动作。所以后来我们就讲到“抚掌则闻言绝倒”,就是指这样,每次他听卫玠在谈玄的时候、谈道的时候,就觉得他讲得实在太好了。

第二个我们再来看一下“胡卢”这个词,胡卢是喉间发出来的声音,笑声。汉代孔子八世孙孔鲋所撰的《孔丛子.抗志篇》,里边就写到“卫君胡卢大笑”,就用到胡卢这个词汇。胡卢后来大家去考证,说胡卢的声音就是不好意思笑太大声,对客,可能讲些笑话忍不住笑了,然后就大概捂着嘴巴,从喉咙这边发出那种笑声来,有点憋气的笑,这样的情形,这是胡卢。所以我们讲到掩口就是对客胡卢,掩住了口也忍不住的笑。这种情形其实在平常生活当中是也会发生,有时候刚好朋友讲一些笑话,不好意思笑,但是还是忍不住,还是笑了。

第三个注释“向隅”,这字念作ㄩˊ,隅是角落的意思。向隅就是向着对角落,向着,对着角落,面向,面对着角落,比喻孤独绝望。汉朝刘向《说苑.贵德》里边讲到这么一句话:“今有满堂饮酒者”,今天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有一个人独自索然,索然就是指很落寞的意思,然后向隅而泣,面对着角落哭泣着,“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一堂之人就是指在同一个空间里边的,一堂之人都不快乐了,看他这样子很默默寡欢。所以向隅则一人独悲,向隅这个词就是指一人独悲的意思。

第四的“哄堂”,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我们现在常讲到哄堂大笑。它有个典故在,唐朝赵璘所写的《因话录.征部》,里边记载道:“唐御史有三院”,唐朝御史,类似我们现在司法官,唐御史里边有三院,三个院落,“公堂会食”,公堂会食就是吃饭的时候,“杂端大笑,三院皆大笑。人谓之哄堂”。为什么杂端大笑,三院皆大笑?“杂端”这个词汇,这个是唐朝御史台里边,它以年资最高的主杂事,就做一些杂事,叫做杂端。杂端大笑这个杂端是一个特有词汇。平常其实公堂会食的时候,大家都是不苟言笑。大概御史台这个办案的通常都是非常严肃的,我们之前讲到包青天办案不苟言笑的样子,所以那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大概最严谨的地方,严肃的一个地方。平常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是不苟言笑,结果遇到杂端刚好失笑,有时候刚好碰到一些事情然后就失笑,忍不住了,笑出来了,其实在座的其他人都也跟着大笑了,所以叫做三院皆笑,这叫做“哄堂”。我们是讲哄堂大笑,就指这样。

我在资料里边常也引到一些原文,然后有一些书名,其实也让各位顺便记到一下我们古代的这些书籍,多认识一下。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博士班教授在讲到,当时候考经学史的时候怎么考?他就考书名,直接写书名,叫你写出作者是谁。这个一定是势必你必须要看很多书,你才知道这些写书的人是谁,就考这样的题目。透过考这样,就可以知道说你读了多少书。我们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古籍非常的丰富。

我们再往下看,下一则:“上座延宾,谓之虚左;官僚共署,谓之同寅”。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留着首席,“上座”就是首席,等待上宾,这个就叫做“虚左”。所以我们看到虚左是什么?就是留着首席等待上宾。“官僚共署,谓之同寅”,我们看到同寅就是官僚共署,我们现在常讲到同僚。

我们再来看一下注释第一的地方,“虚左”,古礼以左为尊。为什么是虚左?这个一定有我们自己的一个文化在里面。古礼里边以左为尊,后以虚左指留着尊位以待贤者。所以这个虚左做什么?这个是以待贤者。

《史记.魏公子传》记载道:“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到魏公子他带着随从,第一个“从”字就是指带着,带着一批随从的意思。“车骑”就是指车马。“虚左”,就是车骑左边的位置它是空下来的。“自迎夷门侯生”,自己就亲自去迎夷门,“夷门”是指东门的意思,夷门,夷是东,所以我们常讲东夷,夷门是东门,侯生。这个典故是怎么样子?就是在魏国,这个公子是指信陵君。我们昨天好像有跟大家讲到我们战国的时代有四大公子,还记得吗?记得。魏公子信陵君这个部分,魏信陵君。当时候魏国有一个隐士叫侯赢,已经七十岁了,家里边很贫穷,他是担任大梁城的夷门监者,就是指看东门的守城门的人。魏公子就听说他有高德,于是就很想要厚礼去迎聘他、请他,带着厚礼。但是侯生,侯赢他就不肯接受,他说我修身洁行数十年,我终究不会因为守城门收入很少,然后接受公子您所给我的财物。这时候怎么办?这个魏公子就只好置酒大会宾客,就是办酒席大会宾客。大家都坐定之后,他就亲自带着随从,然后驾着车马,就虚左,然后自迎夷门侯生这边,就是到东门去请侯生侯赢来吃饭,这样的一个情形。

这里边也讲到就是,当时候侯生也给魏公子非常难堪,其实是故意的。中间有一段就是,他故意叫魏公子带着他,去拜访他自己(就是侯赢)的朋友,等了好久,然后招摇过市,其实他这么做是有作用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其实是要让大家都知道,魏公子是非常能够礼贤下士,可以礼贤下士,对我这么样微薄的鄙薄的一个人,都能够非常的恭敬。所以当时候他跟他去喝酒之后,吃了这个酒席之后,他就跟他讲:我今天实在也让你非常的难堪,不过公子的美名也成就了。就是指能够礼贤下士。“虚左”就是指空下首席,等待延请宾客,尊者、贤者。

我们再看到“官僚”,官僚,官吏的意思。“僚”,这个僚字,古代跟我们现在加上宀字边的这个寮字是通假字,它的意思是小窗。《诗经》里边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它说:“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虽然跟你异事,“异事”就是说所办的事情不一样,但是及尔同寮。那个“尔”就是你的意思,从上下文我们就知道这个尔,前面那个是我,对应的是你,那个尔是你。我跟你两个是同寮,就是同住一个地方,办事的地方,虽然我们办的事情不一样。“我即尔谋”,就是指我跟你提一些意见,但是你“听我嚣嚣”,这个嚣嚣就是指不接受意见的意思。

明朝杨升庵的《丹铅总录》里边记载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古人谓同官为寮,亦指斋署同窗为义”。所以他取的就是,为什么讲同官为寮,同寮同寮,就是取到斋署同窗,就是指我们前面讲到这个僚,通这个僚字,它是小窗子的意思。这个“署”字就是官吏办公的地方。特别帮同学再做一下注解。

然后再看到第三个注释,“同寅”,同寅就是同僚。所以我们现在常讲同僚、同寅、同事这些词汇。我们再看一下,其实在古代里边,同僚它是指当官的人,当官才这样称。我们现在讲同事就是一起做事情;古代里边是特别讲到是当官的人,特指是当官的。这个同寅的意思就是同僚,同具敬长之心共事的官吏。为什么叫做同寅?这个寅字是恭敬的意思,所以就是指到同具敬长之心共事的官吏。我们现在常讲这人做事很官僚,就走向是比较负面的了,那可能就是这样文化下来,当官的人大概有一股当官人的那种习气,所以后来我们就会说这人很官僚,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它的意思不是这样。

我们再往下看《书经》,《书经.皋陶谟》,那个字念ㄧㄠˊ,皋陶谟,里边就讲到这么一句话:“同寅协恭,和衷哉!”同寅,同寅协恭,我们刚刚讲到说同具敬长之心,就是指君臣当同寅畏,就是指非常恭敬的意思。然后“协其恭敬,而民彝物则,各得其正,所谓和衷也”。“民彝物则”,彝是指一个人的本性,就是我们所谓的本性、常性、常法。物则就是物有物的则。这边讲到就是说,同寅协恭,然后让万物都能够按照它该有的理去走,各得其正,这个就叫做和衷。所以这个词在《书经》里边,同寅这个词就有了,同寅。

我们再下一则:“人之失信曰爽约,又曰食言;人之背誓曰寒盟,又曰反汗。”

人失信,就是人没有信用,叫做爽约,也叫做食言;人背誓,就是违背了誓言,叫做寒盟,然后也叫做反汗。

为什么这样称呼?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的地方,“爽约”。爽约就是失约,爽就是失的意思,所以爽约,这个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爽,失也,爽约就是失约,讲话不算话。

“食言”,我们看一下,食言是什么?把话给吃下去了,字面解释就是把话给吃下去了。意思就是说,已出而又吞也,已经讲出去了,结果又把它吞回去了,叫食言。我们后来常会讲,你会食言而肥,本来答应别人的话,然后又吞回去,你会愈来愈胖,食言而肥。所以后来就指到不遵守信诺。

《书经.汤誓》里边讲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他说,你没有不守信,朕,就我,也不会食言。就是说我也不会出尔反尔,也不会。你守信,你不会不信,就是说你会守信,那么我也不会食言,我不会出尔反尔。这边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朕”字,朕原来其实是一个自称之词,我,但是从秦始皇以后,这个专属于皇帝的自称了。所以后来我们常讲朕怎么样,就是皇帝说什么了。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讲到这个朕是指我。

第三个“寒盟”,寒盟就是背盟的意思。“寒”就是违背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二年》里边记载这么一条,“鲁哀公会吴于橐皋”,那两个字念作ㄊㄨㄛˊㄍㄠ,会吴就是鲁哀公跟吴在橐皋这个地方会见。“吴子使大宰”,大宰,古代这个大字念作ㄊㄞˋ,就是我们现在下边还有加一点的。这个吴子就派遣大宰嚭,这个人名嚭,“请寻盟”,请寻盟的意思,那个寻就是复盟的意思,复也,希望能够再复盟。“公不欲”,就是鲁哀公就不想跟他再复盟了。为什么?一定是他前面有失信。他说,“使子”,就让子贡,“使子贡对曰”,就让子贡去跟他讲:“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意思就是说,你可以复盟,那么哪一天也可能怎么样?又怎么样?违背,寒也。所以后来我们称这个寒盟,就是人背信、背誓的意思。我们之前有盟约了,结果你又反悔了,然后又要复盟了。复盟,你今天又要复盟,你哪天一定也会再违背这个誓言,违盟、寒盟就这样。所以亦可寻也,亦可寒也。

我们再看到第四个“反汗”,反汗的意思就是出来的汗又反回了,就是我们现在常讲到的,说话不算数,出来的汗又反回去了。

《汉书.楚元王传》里边,就记载到这个,《易经》里边有这么一句话:“涣汗其大号”,这个涣也是大的意思,涣就是水漫延开来,涣汗。“其大号”,这个大号是指言令的意思、号令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我们汗流出去,不会再流回去了。所以这个发号施令应该是要这样子的,意思就是说,你现在要宣布一个命令,必须要三思而后行,要不然你一讲出去之后它是回不来的;如果背了这个号令的话,那你可能就是朝令夕改,老百姓可能就会很不舒服了,久了之后可能就会起来造反了。这边所以这一句话:“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它说今,现在宣布了一个善令,结果还没有逾时,还没过一时,结果又反悔了,又收回来了,这个叫做反汗。“用贤未能三旬而退,是转石也。”我们这边顺便学到这一句话,转石的意思。用贤就是任用贤能之人,没有办法超过三旬。三旬是几天?三十天。旬,一旬十天,三旬就三十天,三乘以十就三十。“而退”,而不用他,这个就叫做转石。所以看到这个在读古书的时候,里边都充满了这些智慧,看到有一些大臣很忠心,然后很有智慧。所以我们说人之失信曰爽约,曰食言;然后人之背誓曰寒盟,也叫做反汗。

我们再看到下一则:“铭心镂骨,佩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这个意思就讲到,“铭心镂骨”,这个铭跟镂的意思就是雕刻。刻在心中、刻在骨上,这个可深刻了。所以这个是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就是指感恩别人的这个大德,永世不忘,这个叫做铭心镂骨。刻镂,镂,雕刻。铭就是我们常讲铭文,就是把那个字雕刻在那个金属器上。所以这个是指非常非常的深刻的,永记不忘。结草衔环就结着草,然后衔着环,叫做知恩图报。所以光看这几个字大概也很难理解,它有它的典故在。

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个,这个“铭心镂骨”就形容感受很深,永记不忘。佩德难忘就是别人的大德永不忘。

这个“结草衔环”这边有典故,第一个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代晋国魏颗救父之宠妾,然后颗在与秦军作战的时候,而获妾父结草绊住了杜回。这个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这是因为在春秋时代的晋国,魏武子他要临死之前,对他的儿子魏颗说,要让自己的爱妾陪葬。结果这个魏颗没有按照他父亲的要求,将一个活人跟他陪葬,在古代你会看到这个挺可怕的,于是他就让父亲的爱妾出嫁了。后来这个魏颗跟秦军作战的时候,就有一个老人家,在野地作战的时候,将草打个结,结果绊住了那个杜回,因此魏颗就把杜回给抓回来。结果在晚上作梦的时候,就梦到一个老人家对他讲,我就是那个小妾的父亲,以此相报。所以我们为什么讲结草是知恩必报,就是这样。

再看一下第三个注释,“衔环”这个词。这个典故来自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边记载到汉代杨宝很慈爱,九岁的时候过华山的时候,看到了一只黄雀受伤,然后就把它带回来,救它,医治它,然后等它病好了之后,就把它放生了。百日后,这个黄雀就化为黄衣童子,然后衔著白玉,四枚白玉环,然后做为报答。所以后来我们讲结草衔环,就用了这两个典故,指到的就是说,牢记别人的恩德,来日必当回报的意思。

这个是“铭心镂骨,佩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我们再往下看:“自惹其灾,有如解衣抱烈火;幸免其害,何异漏网就深渊。”

这边讲到说“自惹其灾”,就是自己招惹来那个灾殃,这个就好像是什么?解衣抱烈火。这个词很传神,解开衣服去抱住烈火,这不是死得更惨吗?这个“幸免其害”,就是侥幸免去了这个祸害,“何异”,异是不同,有何不同?就跟什么一样?“漏网就深渊”,就脱离了鱼网,然后逃到很深的深渊去。就是幸免于害的意思,从网中漏出来没有被抓去了,就赶快逃到深渊里边去。

我们看到第一个“解衣抱烈火”这个词来由,这就解释,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解衣抱烈火,熊熊大火在烧,然后自己还把衣服脱下来抱住它,那不是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更招致危险。《资治通鉴》写道,这是司马光所编的,记载到崔浩对魏主拓拔嗣说,这个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事情:“刘裕克秦而归”,刘裕克秦,克秦就是战胜,把秦打败了,回来了,“必篡其主”,一定会篡夺他的主人,一定会把他篡位去了。但是“关中杂错,风俗劲悍,裕欲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抱火”。这意思就是说,这个刘裕,等他如果把秦国打败之后回来,一定会篡主。这个关中,其实这个秦地,秦地是在关中,关中杂错,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非常的复杂,风俗非常的劲悍,很剽悍的,民风很剽悍的。刘裕想要用荆扬之化,荆扬就是荆州、扬州,就是讲他是那边人,他说想要用荆州、扬州这样的方式去教化这个地方,“施之函秦”,就是指关中这个地方,“此无异”,这个无异于怎么样?“解衣抱火”,这个解开衣服去抱火。这个火就是什么?关中这个地方。他就做了这样的一个譬喻。所以解衣抱火这边我们讲到有如解衣抱烈火,这个更大,烈火,所以这个叫做自惹其灾。所以刘裕篡位之后,如果要去管理关中这个地方,那叫做自惹其灾。他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这样。

这边“幸免其害”,幸免就是侥幸免去灾害,这个无异,就好像脱离了鱼网就深渊。这个就解释到这。

那我们再往下:“两不相入,谓之枘凿。”“凿”字昨天好像有跟大家讲到,这个语读跟文读。我们所用的这个本子,它是注枘凿。“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两不相入”,就是双方的事情不能够相入,相入就是两个不能够契合,这个就叫做“枘凿”。“两不相投”就是双方的意思不能够相投,也是不能相契,叫做互不兼容,叫做“冰炭”。冰是冷的,炭是热的,水跟火本来就不容,所以谓之冰炭。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注释,这个“枘凿”。这个“枘”字是什么?这是榫头,榫,榫头。这个“凿”是卯眼,也叫做榫眼。

在《楚辞.宋玉.九辩》这篇文章里边讲道:“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这个“锄铻”就是我们后来现在常写的牙齿龃龉,就是彼此不合的意思,“而难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圆凿,圆凿就是圆的,圆的卯眼;你用方的榫头,榫头就是,你们有看过一些木做的椅子,不加这个钉子的,如果这根棍子要插进这个地方来,这边是不是要挖个洞?然后这边是不是有个尖出来的地方,尖出来那个地方叫榫头,那要插进去。如果你尖出来这个地方是方形的,这边弄成圆形的,可以契合吗?不行;如果这个地方是,就是榫头是圆形,你这个榫眼这个地方,凹陷的那个,凿洞的那个地方,如果是方形的,这样可不可以契合?也没办法。所以言下之意就是指两个必须要是刚好的,你这边是圆的,那边也是要圆的,榫头是圆的,榫眼也需要是圆的;如果是方的,两个都要方的,这样才可以。这边我们后来就简称,就是谓之枘凿。谓之枘凿,这是省略了,就是指到用方的枘,然后要放进圆的凿里面,这两个当然是互为龃龉,彼此不合,很难进入,很难把它相嵌好,这样的意思。

所以《史记.孟子荀卿传》里边,孟子跟荀卿,所以这边我们又看到,这两个就是承继孔老夫子思想的人,孟子跟荀卿,孟子讲的强调的是义,然后荀卿强调的是利。里边就记载道:“持方枘欲内圆凿”,持方的枘,方的这个枘,榫头,然后想要放进去那个圆凿里边,这个圆的榫眼里面,“其能入乎?”怎么有可能能够放进去?这样的意思。

下边就是做进一步的解释,器物上的榫头为方,卯眼为圆,无法接合,所以用枘凿两个字就比喻为互相抵触而不相容,就是这样子来的。

第二个,“冰炭”。冰炭就是指性质相反,彼此不能够相容。性质两个不一样,冰跟炭两个,一个是属水,一个是属火的,水火是不相容的。

白居易的《无可奈何歌》:“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合冰炭以交战”,只有怎么样?“自苦兮厥躬”。这边“倔强其骨髓”,就是让自己非常的硬骨头,然后“龃龉其心胸”,就是内心在那边交战的,就好像冰跟炭两个在那边交战。这样只是怎么样?“只自苦兮厥躬。”那个“厥”是其的意思,这个厥是代名词,在这边当代名词,就是其的意思,其的意思。在《尚书》里边常常会看到这个厥字。有个词“允执厥中”,就是允执其中,这个厥是其的意思。那“躬”是身体的意思,我们常常说躬耕,诸葛亮躬耕南阳,这个躬就是身的意思。所以这边冰炭的意思就是这样。

我们再往下,我们又看到“龃龉”这个词汇,“彼此不合曰龃龉”,彼此不能够通融就叫做龃龉,然后“欲前不进曰趑趄”,这两个字叫做趑趄,欲前不进。我们现在比较常用的叫做犹豫。

“龃龉”,这是指到牙齿上下不整齐,再咬合就比较困难。所以就比喻意见不合,所以彼此不合就叫做龃龉。

再看到第二个注释是“趑趄”,趑趄就是欲前而不进,退缩犹豫的意思。晋朝张载《剑阁铭》里边讲道:“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唐朝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里边有讲道:“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第一个引文里边,“一人荷”,荷就是拿着的意思,当动词用,名词是荷花。读作ㄏㄜˋ,带月荷锄归,这个荷就是肩膀扛着。这个“戟”,就是拿着这个戟,这个戟是兵器。一人拿着兵器做什么?要去打仗,就是指很勇猛。但是其他人是怎么样?“万夫趑趄”,其他的一堆人是怎么样子?欲前不进的,在那边犹豫。

下一个韩愈的这边,“足将进而趑趄”,足就是脚,想要往前进,结果又退缩了。“口将言”,嘴巴,口,想要讲话,然后又嗫嚅了。嗫嚅就是又吞吞吐吐了,要讲出去又收回来了,这叫做嗫嚅。所以嗫嚅这个词跟趑趄这两个其实,就是有想要做,然后又退缩回来的那个意思。趑趄就是走字边,走是往前走,它是指行,所以欲前不进。嗫嚅就是欲言不言,就这样。嗫嚅是口字边,就是吞吞吐吐,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才出嘴巴,然后又马上啊一声又吞回去了,这样的意思,这个就叫做嗫嚅。

我们再看到:“落落乃不合之辞,区区亦自谦之语。”

落落是不合之辞,落落是孤独难以相合的意思,就我们所说落落寡欢。“区区”,区区就是小小,谦称自己卑微,卑小、微弱的意思。

我们看到第一个注释,“落落”,疏远的意思。左思,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里边讲道:“落落穷巷士”。你看,从上下文大概就可以判别到,落落这个词大概就是一个非常孤独寂寞的那种感觉,“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抱着影子守空庐,就是自己一个人,不是跟别人,而是抱着自己的影子,跟着自己的影子的意思,然后守着这个空庐,空屋子,“庐”是屋子的意思,抱影守空庐。所以“落落穷巷士”,这落落是疏远,就是孤独的意思。

再看到“区区”,区区是微小,自谦之词。

在《左传.襄公十七年》里边记载道:“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功,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好,我们先讲上边这个地方。就讲到,宋国,春秋时代宋皇国父担任大宰,他为平公,宋平公筑台,筑台。“妨于农功”,就是妨碍了,农功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当时候去筑台的人就是这些老百姓,这个时间是正要在种植、播种的时候,农事正忙的时候,结果你把这些农夫招去筑台了,妨于农功就是指这样子。子罕就请俟农功之毕,就请他等,“俟”就是等的意思,就请他等着农功已经完毕了,让他已经把这一段时间里边,我们古代以农立国,什么时间做些什么事情,这是都有它的时序在里面,他就说等大家把该种的东西种好了再去筑台。结果“公弗许”。筑者就讴曰,“讴”就是唱歌,讴,那个字念作ㄡ,歌唱的意思。就是在那边唱着说:“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就讲到泽门之晰,泽门之晰就是指皇国父他在泽门里边,晰是白色的意思,皮肤很白的那个人,泽门里面皮肤很白的那个人。“实兴我役”,怎么样子?就叫我们要去做筑台,就是役,役字就是出劳役。“邑中之黔”就是指子罕,黔是黑色的意思,皮肤黑,因为跟老百姓常常混,帮忙做些什么事情;里边那个晰的白的我们就大概就可以想见。所以它这个用字很妙,大概就是比较不用动什么劳力的,就是皮肤养得白白的;然后常常就非常跑来跑去,为民跑来跑去的大概就皮肤很黑。所以他就唱说:“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安慰我们的心,就是指这样的一件事情。

“子罕闻之”,这时候子罕听到这些老百姓这么的唱着的时候,“亲执扑”,亲执扑是指什么?就是指拿鞭子去打他们,“以行筑者”,就是去叫那些筑台的这些人赶快做。他说执扑以行筑者,而抶,这个字念作ㄔˋ,鞭打的意思,鞭打不勉者,就是没有很认真在做的人。就跟他们讲,“曰吾侪小人”,我们这些小人,“皆有阖庐”,我们都有屋子可以住。然后“以辟燥湿寒暑”,辟就是避开的意思。以辟燥湿寒暑,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屋子住,也不会被风吹雨打,也可以避寒避热的,还有什么不满的?“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现在君王要筑台子,你们还不赶快做,“何以为役”,这样怎么叫做役?何以为役,根本就是很偷懒的意思。

这时候“讴者乃止”,就唱这些,就是讲“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这样这个就停止了。“或问其故”,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就看到这些,子罕,这些大臣、这些有智慧的人真的是很令人景仰。他就讲:“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他就讲宋国区区,区区就是小的意思,我们宋国小小的,就不大,宋国不是大国,小国,但是里边的人却有诅,诅就是诅咒,祝就是祝愿,是好的,一好一坏,祸之本也。意思就是说,有人责骂,然后有歌颂。责骂,责骂什么?就是兴徭役的那个人;然后歌颂的是什么?就是指子罕叫他们不要筑,就是先暂停,等农功完毕再去筑。所以有诅有祝,这样两个就是国家里边造成了喜恶不同,祸乱之本。所以他宁可又去当坏人,去打他们,叫他们说你赶快做,这样政策就同步了,就不会造成人民心里边很多很多的抱怨就起来了。所以看到子罕这样的一个睿智。

我们昨天也学习到廉颇跟蔺相如,我们也看到,你看蔺相如在处理这样的一个廉颇的质疑的时候,他能够忍辱。OK,这就是我们在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学,真的是需要去读懂它的,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好,我们再往下看:“竣者,作事已毕之谓;醵者,敛财会饮之名”。

竣的意思是什么?就作事已毕,就是把事情已经做完了的意思。“醵”呢?这个醵字就是大家凑钱,然后去买酒来聚会饮酒的意思。“敛财”,敛的意思就是收起来的意思,收,把它汇集起来。“敛财会饮之名”,就是大家凑钱去买酒来聚会饮酒。

我们来看一下“竣”字,竣是蹲伏的意思。在《说文解字》里边,竣字是“偓竣也。从立夋声”。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下“偓竣”这个词,偓竣,段玉裁的注里边特别讲道:“居讹倨”,然后倨再讹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原来这个字应该是居住的居,结果讹写了变成人字旁的倨字。我们后来这个倨也讲倨恭,就是指蹲着那种姿态不好看,然后一副很傲慢的样子。后来这个倨字,人字旁再加一个居住的居这个倨字又讹写成,写错了,变成一个人再一个房屋的屋。我们回到本字里边居的意思就有蹲的意思,所以竣是蹲伏。

蹲伏又跟做事情已完毕又有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我们再往下看,《国语》里边说:“有司已事而竣。”有司就是指,我们古代常会看到有司这个词汇,就是指每一个官职里边都有专门负责的人。有司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完了,这叫做竣。韦昭注,韦昭注的《国语》,里边讲道:“竣,伏退也”。竣就是伏退,指有关官员完成相关事宜之后就伏退了。它的意思这个竣字,它是左边是立,立是站立;右边的夋字旁这个是爬行的意思,右边的这个字它是形旁,也是声旁,但是这个字它还表示的是小孩爬行的意思在里边。所以这个词意思就是指到说,臣子在跟皇帝禀报一些事情之后,然后就会后退,退下并伏首听命的这样的一个动作。往下,往后退,伏首称臣,伏首,我们常会讲伏首听命、伏首称臣这个伏首。竣,伏退,就这样,它代表到的就是指一件事情,后来我们引申又更多,就是指把事情办完了就叫做竣,或一个工程把它盖完了也叫做竣。

然后那个“醵”字,这个醵就是众人凑钱共饮酒。醵字,酉字边,看到酉字边大概都跟酒有关的。

我们再看一下:“赞襄其事,谓之玉成;分裂难完,谓之瓦解。”

我们就看到这个“玉”,我们一直在看到这个玉字。玉字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一直是我们中国文化里边很受重视的一个器物、东西。“赞襄其事”叫做“玉成”,就是帮助别人完成事情,好像琢玉成器,所以叫做玉成。“分裂难完”叫做“瓦解”,就是众人的心都四分五裂了,那就难以完整的去把一件事情给做完,这叫做瓦解了,大家意见不同,四分五裂叫瓦解,瓦,分解掉。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注释,“赞襄”就是辅助、协助的意思。襄,我们常常讲赞助赞助,赞襄赞襄,襄,帮助别人、成全别人的意思,去帮忙别人做一些事情。

“玉成”就是成全,如玉之必切磋琢磨而成器,玉成。常常会拿玉来做很多譬喻,光玉那个造型非常多,名称也不一样。圆形的环,圆形的璧,中间的圆洞大小不一样,称呼完全不一样,作用也完全不一样。

在张载《西铭》里边有讲道:“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庸”是用的意思。“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就是富贵福泽是让我这一生厚,让你拥有这些东西。“贫贱忧戚”,这个还是重要,“庸玉女于成”,“庸”,用,贫贱忧戚这些事情是要让你更有成就。拥有富贵这些福德,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生计,方便行善;但是这些后面的贫贱忧戚,这个才是砥砺我们有高尚品德的一个重要东西。“贫贱忧戚,庸玉女”,“女”就是汝的意思,女,台语闽南语叫做ㄌㄨヽ,就是保留这个古音女。“庸玉女于成”,所以我们后来常常讲玉成,玉成。

第三个“瓦解”,瓦解就是旧时制瓦,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就成为瓦。意指事物的分裂、分离。《汉书.徐乐传》里边有讲道:“天下有土崩瓦解之势。”土崩瓦解我们字面上就知道,土崩下来,瓦分解掉了,用在天下就是指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意思,叫土崩瓦解。

我们再看到下一个:“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

后面那两个字念作ㄒㄧㄝˊㄏㄤˊ。一样的事情,就事有分低昂,低跟高。“低昂”这个词,其实很容易就分为两个对应的词,低是低矮,昂就是高,分出高低。这个就叫做什么?轩轾。“轩”是高,“轾”是低。“力相上下曰颉颃”,就是指力量不相上下叫做颉颃,两个人势力相当的意思,力相上下叫颉颃。

我们看到注释第一个“低昂”,低和高,就是低和高。

第二这是“轩轾”,就是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前顶高的这种车叫做“轩”,而车顶前低后高的就叫做“轾”。这跟车子有关,它的构造。另外一说,车子行进的时候,前端高起来的就叫做“轩”,后端高起来的就叫做“轾”。后来多比喻高低轻重优劣的这样一个差别。后来我们就常讲“不分轩轾”,就不分高低的意思。轩代表高,轾代表低,这样的意思,轾代表低。这其实还满好记的,我们常讲器宇轩昂,所以我们就记得轩昂这是代表高的意思。有低昂,有轩轾,器宇轩昂叫做高的意思。

我们再看到“颉颃”这个词,颉颃,鸟飞而上谓之颉,然后鸟飞而下谓之颃,就是颉颃。鸟飞而上,飞上去叫做颉,鸟飞而下叫做颃。后来这个词我们引申为不相上下。《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篇里边讲道:“燕燕于飞”,“于飞”这个词汇就是指比翼偕飞的意思,比翼,两个靠在一块,比翼,然后一同飞,比翼偕飞。所以我们常讲和谐和谐,偕飞。“颉之颃之”,就是燕儿在一起比翼偕飞,飞上飞下这样的意思。后来我们“颉颃”这个词就讲到,把它引用到就是指不相上下的意思。

我们再看到“凭空起事曰作俑,仍前踵弊曰效尤”。

“凭空起事”就是指之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就是首开恶例,这个还指到就是不好的事情,首开恶例叫做作俑。我们应该还常讲到、听到始作俑者有没有?“仍前踵弊”,“仍”就是沿袭的意思,沿袭前人,“踵弊”,踵就是指我们后脚跟,就是指走路的意思,这边的踵弊就是别人犯错你也跟着犯错的意思。这个就叫做“效尤”,仿效别人的尤,那个“尤”就是错误的意思。凭空起事叫做作俑,仍前踵弊就叫做效尤。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个,“作俑”。《礼记.檀弓下》:“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认为做刍灵者善,“刍灵”就是指用草束草为人,把草绑得像一个人形这样,然后陪葬,这个是OK的。“谓”,谓就是说。说“为俑者不仁”,成俑,“俑”是指里边还设有机关,关节是可以跳动的,太像人了,所以孔子觉得不OK。他说,“不殆于用人乎”,就是说这个跟用人太相似了,俑弄成跟真人是一样的。所以孔子“恶其不仁”,所以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这样的意思。

南宋陈浩《礼记集说》里边就讲到“束草为人”,就对《礼记》集说,陈浩我们之前在讲到《大学》的时候,好像有介绍到这一位,“束草为人形,以为死者之从卫”,“从卫”就是指跟随在旁边的,“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亦明器之类也”。“中古”,到中古的时候“为木偶人,谓之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太似人”,就是指把它弄得实在太像人了,动作那些都可以,就是有人的那样的一个动作,关节可以活动。“故孔子恶其不仁”,孔子恶其不仁,觉得这个太不仁了,“知末流必有以人殉葬者”,知道末流,末流就是指那些很不好的人,必以这个,就后来以人殉葬者。就真的是这样,所以我们刚刚讲到结草的那个典故就是这样,他要用他的爱妾做陪葬。

《孟子.梁惠王上》里边讲道:“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从这几个我们就看到,孔子为什么对于作俑这样的一件事情会讲度?就是觉得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讲到说始作俑者,这样的一个人,其无后。无后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我们再看到“效尤”,效尤就是效法坏的事情,不是效法好的,效尤是坏的。“效”是仿效,“尤”是过失。《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里边记载到这样的一段故事,庄公二十年的时候,王子颓设享,设享就是指准备酒宴招待同伙的人,跟他一起篡夺周惠王王位的五位大夫,享礼上乐及遍舞,就是指在吃饭的时候找了很多人来演奏、跳舞,非常的周到。郑厉公批评王子颓此举为“歌舞不倦,乐祸也”,唱歌跳舞不倦,都不累,这乐祸也,最后一定会惹来灾祸的,并断言王子颓“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看到他现在这样的一个情形,就断言说王子颓以后,哀乐失时,就是说什么时间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都没有把它去做适当的处理,这样最后殃咎必至,灾殃祸害一定会到的,“临祸忘忧,忧必及之”,临祸就是面对这个祸还忘了担忧,就是没有办法去及时做好、处理好,那一定忧必及之,一定马上祸害就来了。之后结果“郑厉公纳王”,结果后来郑厉公这么讲的时候,他纳王,这个王就是周惠王。周惠王被王子颓赶出去之后,五个大夫把他弄出去之后,郑厉公接纳他周惠王,就接纳周惠王。把子颓给杀了之后,“郑厉公享王于关西”,结果郑厉公他自己也享王于关西了,也设宴在那边欢乐了,而且“群乐备”,同样的情形。所以原伯看到这种情形就说什么?“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这个就是我们常常真的是看到这样的一个事情,讲别人同时自己后来遇到相同的事情,结果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形。这叫“仍前踵弊曰效尤”,这个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里边记载到王子颓跟郑厉公、周惠王他们这一段的事情。

OK,这节时间到了,我们就先暂时休息。谢谢各位,谢谢。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