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17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十七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我们今天从这个“传神阿堵”那边开始。好,有看到了,传神阿堵。我们上次跟大家介绍到的是“曰孔方,曰家兄,俱为钱号”,就是孔方兄,后来我们就叫孔方兄。还有青蚨跟鹅眼也是钱的一个名称。尤其那个青蚨好可爱,这个母跟子都会随行在一块,然后把钱涂上这个母虫跟子虫,然后花了母虫,这个母虫最后还会再跑回来找子虫;或者花了子虫,这个子虫还会飞回来再找母虫,所以钱又飞回来。很好玩,这样钱都没有花掉,不过另外一方可能就钱都不见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传神阿堵”。这个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里边有记载到这么一则,叫“顾长康画人”,就是顾长康这个人画人,在画人的时候,“或数年不点目精”,目精就是目光。一个东西的传神与否,其实眼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讲,这个眼睛为灵魂之窗。那个龙本来不会飞,那个眼睛一点下去,那个龙就飞走了。“人问其故”,别人就问他,为什么你这个都不点?然后他就这么样子的回答,“顾曰”,就是顾长康就回答他们说:“四体妍蚩”,妍蚩,妍蚩这个词,妍就是美的意思,蚩就是丑,“本无关于妙处”,这一些就是,四体就是指我们身体四肢这些,身体的外形,“本无关于妙处”,妙处跟这个四体的美丑其实是没有相关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传神写照,“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中”就是这个的意思,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阿堵这个词汇叫做这个。
所以我们就看到每个时代的用语不太一样,我记得好久以前,大概二十多年前,到一所国中去任教。有个学生跟我讲到,那一天是班长没有到,我说班长今天怎么没有到?同学就跟我讲,“老师,他今天,他雷残。”雷残这个词汇以前我没有听过,我说啊?班长他们家耕田吗?全班笑得稀里哗啦。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过雷残这个词汇,结果后来才了解之下,雷残,他们讲说雷残的意思,雷残是国语叫做犁田,闽南语叫做雷残。没有听过这个词汇,所以我,犁田的意思就是耕作,所以我就想说班长他们家有种田,有种很多是不是?所以今天要请假去耕田这样。全班笑翻了,跟我讲,没有老师,班长假日的时候骑脚踏车跌倒了。原来雷残的意思,在他们那个年代里边,这个叫做骑机车、骑脚踏车摔倒了,叫雷残。就像这个阿堵物一样,在那个时代里边,阿堵是指到的是这个,就是这个东西。
这边我们再顺便介绍一下顾长康这个人,顺便介绍一下。其实读这些文言文,顺便其实也可以认识一下我们古代的这些人物。顾长康就是指晋朝的顾恺之,他博学多闻,擅长绘画,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肖像,肖像就是画人像,还有神仙、山水、动物这些,画人物最重要是在点睛的,最注重点睛的部分。
我们再往下看一下,阿堵物,后来我们也把阿堵物代称为是指钱的意思。原来阿堵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到后来阿堵物这个词汇,变成也是一个钱的代称?就是原来在《世说新语·规箴》篇里边也记载了这么样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叫做王衍。我们看一下,先看一下这个原文:“王夷甫”,王夷甫就是王衍,也是当时候的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雅尚玄远”,雅尚玄远就是指到,魏晋南北朝人常常谈玄,就是以老庄思想谈玄,说老庄,谈这些思想,“常嫉其妇贪浊”,常常非常痛恨他这个妇人,就是他太太那些妇人,“贪浊”就是贪爱钱财,“口未尝言钱字”,所以他的嘴巴里边从不讲钱这个字出来。“妇欲试之”,他老婆就想要试试看他讲不讲这个钱字,然后她就“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在他睡觉的时候就叫那个奴婢,用钱把他睡觉的地方就把它绕一圈,他就是躺着,他睡觉的时候,趁他睡着的时候,就用钱绕他的床上,让他不得行。结果“夷甫晨起”,王衍早上起床的时候,“见钱阂行”,那个阂就是阻碍的意思,看到这个钱围绕在他身边,真是气死他了,阻碍了他的行动,然后就“呼婢曰”,就呼叫那个婢女说:“举却阿堵物”,他说赶快把那个“阿堵物”拿走,这样的意思。他就是手指着旁边的那些钱,他就不讲钱字,他就讲举却阿堵物。所以后来我们也渐渐就以这个,这样的一件事情传开之后,“阿堵物”这个词,就也渐渐成为钱的一个代称,就是这样子来。
接下来我们看到下一则:“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玙琬琰之玉。”
第一个“可贵者”,可贵就是值得珍贵的意思。值得珍贵的是什么?“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一样是这个珍贵意思相似,是“璠玙琬琰之玉”。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这个“明月夜光之珠”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下这一段文字,《庄子·让王》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他说今天如果有人以此,就是指这个夜光珠,以随侯之珠,随侯珠也是一个很珍贵的珠宝,我们待会往下会讲到,他说用这个来当作那个弹珠,然后去弹麻雀、射麻雀,“世必笑之”,世人一定会笑他。笑他为什么?“何也”,为什么?“则其所用者重”,就是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所用,所使用的这个东西很贵重,就是指这个随侯之珠很贵重,而所要者轻,就是指那一只麻雀。
在《淮南子》里边就记载道:“随侯之珠,卞和之璧”,随侯之珠,这个随字我们后来这个辶字边没有写,那是到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辶字边给改掉了,他说这样子王朝就会随时走开了,所以就把辶字边拿掉。后来我们就,你会看到另外有一些版本写隋侯之珠,写的那个隋字,辶字旁就去除了。他说:“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就是随侯之珠还有卞和之璧,那个璧是一种玉,这个圆形里边有一个孔,是孔,里边是圆形的。“得之者富”,就是能够得到它的就富,那失之者就贫。
《搜神记》里边有记载道:“随县溠水”,那个字念作ㄓㄚˋ水,溠水的旁边,溠水是发源在湖北省随县西北的一个鸡鸣山,流向东南进入涢水。古有得随侯之珠与和氏璧富可抵国,比国家更富有。所以上边讲的是那一句。那我们再往下,“有断蛇邱”,就是溠水的旁边有断蛇邱。“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看到一只大蛇被弄受伤了,就是它受伤了,然后“中断”,中间断了,“疑其灵异”,觉得这一只蛇应该是很奇特的,“使人以药封之”,他就派遣人用药去把这只大蛇给救了,然后“蛇乃能走”,这只蛇就能够行走了,所以就叫,“因号其处为断蛇邱”。所以断蛇邱是这么来的。“岁余”,就是过一年之后,被他救起的受伤的这只大蛇,竟然“衔明珠以报之”,就衔了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寸”,就是这个珠它竟然,径就是指直径,径就是直径的意思,直径一寸,“纯白,而夜有光”,很白,晚上会发光,“明如月之照”,很亮,亮到好像月亮照射一样,“可以烛室”,可以照亮屋室。这个“烛”在这边都当动词用,烛本来是蜡烛,在这边可以烛室,我们很清楚这个烛当动词用,就是可以照亮这个屋室。所以就叫做随侯珠,所以随侯珠的来由是这样子的,“亦曰灵蛇珠”,然后也叫做,“又曰明月珠”。
我们现在介绍到的是随侯珠,待会我们还是往下会讲到卞和之璧,和氏璧,叫和氏璧,我们待会后边有,留待下边我们再跟大家做介绍。
我们再看到,所以我们读到了这几段原文之后,我们就知道随侯珠、灵蛇珠非常宝贵,很宝贵,很亮很亮的。所以上次有跟大家分享到,有一个前辈跟我提到,晚上不要打灯,其实地自然会发光。所以可以想见这些东西,为什么有些,就是说如果没有去开采它,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去知道下面有这些东西?我是听那位前辈跟我讲,因为这些东西它虽然是在地底下,晚上你不点灯的时候,它是很亮的,它是有光可以透出来的,所以他们就很容易去找到哪个地方有宝物。这个大概,他跟我讲这个也需要很静的人,才有办法去看得到,就是说人心比较静一些,才能够去看到很多万物、很多微细的东西。
我们再看到下面的“璠玙”,第二个注释,“璠玙”。璠玙产于鲁国的美玉,这是鲁国的美玉。孔子曾经说:“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就可以看到璠玙这个东西,这个玉也是很宝贵。他说“远而望之焕若”,焕是指很亮很亮的那个意思,他说“近视之瑟若”,又像瑟。
我们再看到第三个琬琰之玉,我们看一下这个“琬琰”,第三个注释。琬琰就是琬圭跟琰圭,也都泛称指美玉。圭是我们古代要觐见皇帝的时候要禀告,然后就拿着一个圭,上边也会记载到自己要跟皇帝报告的事情,用到的就是一些美玉,材质很棒的玉石。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这个《书经》,《尚书》里边就有谈到这些东西,“顾命”篇里边讲道:“越玉五重”,就是越玉五种,然后还有“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这些都是指宝物,“在西序”,“西序”的意思就是指到陈列在西墙向东的席前;然后再下来是“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河图洛书这也是我们中国很重要的一些天书,“在东序”,就是把它放在、陈列在东墙向西的席前那个地方。这个是当时候武王过世之后,成王要接替的时候,让他接掌这个帝位的时候,这些大臣们所摆设的这些物品,然后让他就位,告诉他很多的事情。所以“顾命”就是指任命他,然后交代他该做的一些事情。这段文字就是说东西的一个摆列方式,做了一个很细微的描写,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看到了琬琰这个东西。
像这边《楚辞》里边也有提到,《楚辞.屈原.远游》里边就有讲:“吸飞泉之微液兮”,飞泉那个微液,“怀琬琰之华英”,就是精华,就是指它的美,怀着,怀抱着琬琰。我们都会看到在这个时代里边,《尚书》跟《楚辞》里边都有琬琰这个词汇。
我们再看到下一个:“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缇巾之中”,这个是讲到,宋人以燕石把它当作是宝玉,“什袭缇巾之中”,层层把它包裹起来;“楚王以璞玉为石”,楚王却把真正的璞玉,真正的玉当作石头,“两刖卞和之足”,两次刖,“刖”就是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断,脚后跟砍了之后你就没有办法行走。上次有跟大家介绍过,还记得,说卖假脚的比较贵,卖真鞋的反而比较便宜,就是晏婴对齐景公的一个劝谏。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燕石为玉”,指到就是说,宋国有一个人把燕石当作玉,用丹黄色的丝巾重重的把它包藏起来,用这个丹黄色的丝巾把它包起来。
我们再看一下这段原文,〈阙子〉,这段文字里边有讲到。〈阙子〉这篇文章是指在《汉志》里边,从《汉志》,《汉书》,亦称《汉书》,纵横家里边就有录了〈阙子〉这篇文章,里边就写道:“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就是宋国有一个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就是在梧台的东边,梧台之东得到了一块燕石,他以为是宝玉,然后“归西藏之以为大宝”,结果把它带回来之后把它藏起来。在东边发现的,当然回家就往西了。以为是大宝,然后很珍藏它。“周客闻而观焉”,周客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就去看,要去看他这块大宝。“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非常郑重,这个主人就端冕玄服,就戴好帽子,玄服就是黑色的衣服,穿得非常的正式,“以发宝”,就是很郑重的把这个宝物把它拿出来,“华匮十重”,华匮就是指那个柜子,十重,一层一层,十重的,而且非常的华丽,看到他最后还用“缇巾十袭”,用缇巾把它包裹起来,“缇巾”就是丹黄色的丝巾,“十袭”就是指把它重重的包裹起来,你要讲把它包成十层也OK,你要解释说很多,比喻说很多也可以。“客见之”,这个周客看到之后,“卢胡而笑”,各位还记得卢胡这个词,这个卢胡就是指从喉咙所发出的那个笑声,要忍忍不住,然后就想大笑,又不好意思大笑的,卢胡而笑。然后他就说:“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他说这个就是燕石,很普通的一块燕石而已,跟那个瓦甓是一样的,甓也是砖的一种,砖瓦,砖的一种名称,砖,他说跟瓦甓不异,一样的。然后“主人大怒”,这个主人就很生气,“藏之愈固”,就把它收藏起来,就愈坚固,意思是说更珍藏它。所以后来我们就,“宋人以燕石为玉”,还“什袭缇巾之中”,什袭这个“什”字就通我们现在所写的这个“十”,就代表多的意思,就是指到他重重的、一重一重的把它包装起来,一层一层的把它包装起来,很珍贵的意思,很珍贵。
“缇巾”我刚刚有跟大家介绍到,这个丹黄色丝巾叫做缇巾。在《说文解字》里边“糸部”里边,这个“缇”就有写到,这个“帛丹黄色也”,帛,丹黄色的叫做缇。在《说文解字》的“糸部”边里边,现在你们也有学到《说文解字》,翻开里边这个糸字边,有好多中国古代里边的那个颜色,不同颜色,青色的、黄色的、红色的,都有不同样的一个称呼。
我们再看到第四个,“两刖卞和之足”,下一个,就是“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卞和之足”,那个字念作ㄅㄧㄢˋ,卞和。“刖”字刚刚有跟大家介绍到,就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断。我们看一下《韩非子》,这边是从《韩非子.和氏》里边有记载到,就是春秋的时候,楚国人卞和从楚国的山中得到了一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结果经玉工鉴定说它是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就以为卞和撒谎欺骗他,然后就砍了他的左脚。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再把这块璞玉献给他。结果武王还是视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结果又把卞和的右脚给砍了。至文王即位,到了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就抱玉石到荆山下大哭了三天三夜,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得知之后,就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所以后来就命名为叫做“和氏璧”。和氏璧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璧的长相就这样子。古代也常常会把玉雕琢成不一样的图形,然后给它的名称也不一样。像有一个叫做玦,它的样子跟这个璧环是很相似,那个环的话,手环是中间的口又更小了。那个玦,一个玉,再一个快乐的快取那个夬,我们后来常常讲决定的决,那个意思就是跟这个玦一样,就是一个缺口,这个玦,决断的意思,就是玉里边一个地方就把它弄缺口,一个小缺口,叫做玦。图形不一样,名称都不太一样。
我们下来再往下看:“魏侯之珠光照十二乘,和氏之璧价重十五城。”
第一句是讲到“魏侯之珠”,它“光照十二乘”。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看一下这段文字。战国魏惠王曾经很吹嘘,吹嘘自己的玉能够照亮前后十二乘车。十二乘就是车子前后十二辆。我们看一下这个原文里边,《资治通鉴》有引到这段文字,它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就是指在郊这个地方,就是城的郊区。魏惠王就说:“齐亦有宝乎?”他就问他,“你们齐国有宝吗?”然后威王就跟他说:“无有。”没有,就跟他讲没有。我们很清楚,齐国跟魏国两个,势力比较庞大的是齐国,魏国比较小。然后惠王就说:“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寡人就指魏惠王自己自称,他说我们的国家虽然很小,但是尚有径寸之珠,就是还有直径一寸的珠宝,“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他说可以照车,这个亮度可以照前后十二辆车,而且有十枚。然后他说“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他说难道你们这个齐国,齐大国怎么会没有宝?后来威王就跟他这么说,“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他说,我所谓的那个宝,跟您所说的那个宝不一样的意思。他就讲,他说:“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第一个他讲到檀子,特别把它用不一样的,用红色标识出来,这边。这是齐威王告诉魏惠王,他们国家没有这样子,跟他的珠宝不太一样,但是他有这四宝:第一个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不敢进犯,泗水上十二个诸侯都会来朝贡;还有“吾臣有盼子者”,我有一个臣子叫盼子,“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东渔于河这个“渔”就是捕鱼,不敢在那个地方,意思就是说不敢进犯;然后“吾更有黔夫者”,我有一个黔夫,“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你看到他守在徐州这个地方,这一些燕人、赵人都要退让;然后还有“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让他备盗贼,道不拾遗,路不拾遗,东西掉在地板上都不会去捡的。他就讲,“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我们就从这样的一个对话里边去看到,两个君王的一个不一样的气度。所以后来魏惠王听了之后就有惭色,就觉得很羞愧,他讲的是这些很通俗的珠宝;他讲到的宝是我这边,所以有这么样的一个贤德,那种贤臣。所以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大国,有它成为大国的一个原因,所以一个统治者的气度,我们就从这里可以看到。
我们再往下看一下,这个“和氏之璧价重十五城”,和氏璧,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个和氏璧,它的价重十五城。为什么价重十五城?我们再往下看,和氏璧为赵国所得后,秦国因为就听说赵国得了和氏璧,然后想要用十五座相连的城池来换它,所以叫做价重,就是价值很重的意思。待会后边还会有讲到跟和氏璧有关的,我们待会再往下,下一个部分再讲。
再下来是“鲛人泣泪成珠,宋人削玉为楮”。
这边讲到“鲛人泣泪成珠”,就是鲛人他流泪就会变成珍珠。“宋人削玉”变成,把玉雕刻像那个楮叶一样,就是非常真的,真假难辨,跟真的那个楮叶很难辨别。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鲛人泣泪成珠”。这个鲛人是传说中住在南海中的人鱼,鱼尾人身,就跟西方《安徒生童话集》里边有讲到那个美人鱼,那个形象是差不多的,鱼尾人身,很神秘而美丽,入水而不湿,善织绢纱,可以织纱。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里边有这么的记载到,它说:“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就是指会织绢纱。“其眼泣,则能出珠”,眼睛就是流眼泪,然后这个眼泪就变成珍珠,这样的一个意思,哭泣的时候,眼泪就化为珍珠了。
我们再看一下第二个,“宋人削玉为楮”。在《列子.说符》这一篇文章里边有这么记载,它说:“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就是宋国人有为他的君王以玉,就是用玉把它雕刻成楮叶者,这样的一个人,“三年而成”,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锋杀茎柯”,这边讲到就是指它的一些叶子的那个样貌,这边的锋杀茎柯,还有“毫芒繁泽”,就是讲到那个叶的叶脉的情形,那个凸出来的地方,然后那个茎中间那个叶脉,叶脉这些,还有上面的那个绒毛色泽都跟真的很像。这边锋杀茎柯,还有毫芒繁泽,讲到的就是指那个楮叶,就是用玉削成的楮叶的样貌,叶子的宽窄,然后叶脉,上面的绒毛,色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就是把它放在真的楮树的叶子,放在一块,你根本无法辨别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你会以为是真的,就是放在里边无法分辨,就是楮叶,你不觉得它是一块用玉所雕成的,非常非常的像。所以有“宋人削玉为楮”,就是指到这一件事情。
当然那个《列子》举到这一段的故事,其实它要讲到的后文还有,他其实是要讲到,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这个都是不自然的事情,何必一定要把玉做成一个像楮叶的那个样子,他觉得这个都是违反自然的,不值得一提,还要花三年的时间,都很造作的。
我们再往下看:“贤乃国家之宝,儒为席上之珍。”
贤是国家之宝,包括就像我们刚前边所讲到的,齐王所讲到他们有很贤良的臣子四人,就是他们国家之宝。
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个,“贤乃国家之宝”。《汉诰纂疏》这本书里边讲道:“秦欲伐楚”,秦国想要去攻打楚国,“使人观楚之宝器,奚恤谓使者曰”,奚恤就跟那个使者讲:“客欲观楚之宝器乎?”你想要看我们楚国的宝器吗?“楚之所宝者,即贤人也”,楚国的宝器就是贤人,“惟大国之所观”,这就是你们所要看的。所以我们“贤乃国家之宝”。
第二个这是“儒为席上之珍”,儒者就像席上的珍宝一样,等待人来聘用。儒为席上,席就是宴席上边的,这个酒菜上边的这个珍宝一样。这个是在《孔子家语》的“儒行解”有讲道:“哀公曰”,这个哀公是鲁哀公,“敢问儒行”,他说儒行是什么样,敢问儒行。“哀公命席”,命席就是指设宴,然后“孔子侍坐”,孔子在旁,他说:“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儒者是这样子。孔子就告诉哀公说,这个儒者是什么?他说:“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都很认真的学习,以待问,君子有所不懂,随时可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所谓的儒者就是这样子,“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这些都是属于儒行他自我的一个品德,各方面的一个学习,最后就是等得识货的人来聘用。
我们再下一个就是:“贤主聘士,束帛加璧;真儒抱道,怀瑾握瑜。”
第一个“贤主聘士”,贤明的君王聘请贤士是要怎么样?要“束帛加璧”。“真儒抱道”,真儒,不是假儒,是真正的儒者,坚守道义,就像“怀瑾握瑜”,“瑾瑜”都是指美玉。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是“贤主聘士”。这边记载到,这是汉武帝派人带束帛,还有加上玉璧,然后请鲁申公到朝廷来任职,就是这样。从这边我们也看到在汉朝里边,他在聘用贤士时候的礼节。这边《汉书.武帝纪》,它说:“汉武帝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就是指到派遣使者,“安车蒲轮”就是指驾着车子,用蒲所装饰的轮,“束帛加璧”,束帛加璧就是把帛束成一捆的,外加还要带着美玉,去聘请鲁申公到朝廷来任官。
我们看到注释第二这有个“束帛加璧”,一束布帛上边再加上美玉,古时聘请或探问时,奉送的一个贵重礼物。束帛的“束”就是一捆,“帛”就是丝织品的一个总称,束帛就是捆成一束的布帛。“璧”,刚刚有给大家看过了,就是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古代对于束帛它也有它的一个长度的要求,这边贾公彦在注疏里面就讲道:“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所以它也有一个固定的规格在那边。“端”就是古代布帛的一个长度的单位,通常我们现在就是一端大概就等于一匹布,所以我们叫一匹。束者要十端,十端就是指十匹布,每端要丈八尺,一丈八尺,有他们一个固定的长度。就像我们现在去给人家买布,就会问你,他们行家就会问你说几尺,然后几尺宽。因为以前曾经有一阵子很喜欢跟朋友做小东西,去买布他就会问你说,你要几尺的,然后几尺宽。一看那个就是很行家的问语,但是我们是不太懂的,只是说想去剪几块布。他就会问你说,你要做些什么东西,有它固定的一个规格在那边。
我们再看到第三个,“真儒抱道”,真正的儒者是抱道的。“抱”就是指怀抱,就是坚守的意思,坚守道,真理。
“怀瑾握瑜”,怀跟握,这边《楚辞》就有用到这个词汇,怀瑾握瑜。“瑾”跟“瑜”都是美玉,“在衣为怀”,就是靠着这个身体,这个叫做怀,所以我们常讲怀抱怀抱;“在手为握”,就是用手拿着叫做握。在这边的怀瑾握瑜,指到就是人具有这种纯洁优美的品德。“儒者遵循真理,使美玉得相应尊位”,就是儒者他遵循真理,就跟美玉,美玉就是可以用来称呼儒者的,所以真儒抱道是怀瑾握瑜。所以我们古代常常把美玉比为是君子,以前的君子读书人,有德行的人,常常也会在自己身上佩一块玉,做为也提醒自己要能够如玉一般的高洁,都有它的意思在,古代用东西,他佩戴东西都有它的含义在的。
我们再下一个:“雍伯多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雍伯多缘”,缘分很好,竟然有人给他石头,让他在蓝田种玉,结果长出了好多玉,然后又因为这个玉得以去娶了个美娇娘。“太公奇遇,钓璜于渭水而遇明君。”这边讲到“太公”,姜太公遇到周文王的一个事情。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典故来,“雍伯多缘”。雍伯有一说称为伯雍。我们看一下《搜神记》里边记载道:“杨公雍伯”,就是杨雍伯,“以侩卖为业”,“侩”就是撮合买卖的意思,这个侩字就是撮合买卖,就类似我们现在商人,撮合贸易,贸易商就是撮合两端,“性笃孝”,就是指这个人生性很孝顺,“父母终”,父母终就是指往生,“葬南山,遂家焉”,自己就去住在那里。“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山高八十里,上边没有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阪”就是坡的意思,山坡,阪头,也写成耳朵旁,也写成土字边,这两个字意思一样,阪(坂)。“义浆”,义浆就是指供人免费饮水的茶水,这个叫做义浆。我们常常有时候在爬山的时候,也有一些善心人士怕人家爬累了,就在那边准备了水。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行者就是经过的时候就喝,就喝它。“三年”,就是事过三年,“有一人就饮”,就有一个人去喝这个水,“以一升石子与之”,就拿了一升的石子给雍伯,他就说:“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他就告诉他,到高平不错的地,有石头的地方把它种下去,就把那一升石子给种下去。结果后来种出了石头,还得了五双白玉,所以叫做“玉田”,名为玉田。玉田就是起于此。后来杨雍伯种石得玉之后,“右北平徐公有好女”,就是指一个女儿很棒,美女,“人求之多不许”,结果人家跟他提亲,徐公都不答应。然后杨雍伯就去往求,就是去跟他讲说能不能把女儿嫁给我。徐公就说,如果得白璧一双就可以听婚,就是指就可以。杨雍伯就在他种玉的地方得白璧五双,于是就把徐女给娶回家了。所以我们讲到“雍伯多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这样子的一个情形。
我们第二个再看一下,“太公奇遇,钓璜于渭水而遇明君”。太公,《史记》里边记载道:“姜子牙年八十”,就是我们所谓的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就在渭水旁在那边钓鱼,结果“得鲤”,钓了一只鲤鱼,“剖腹而得璜玉”,结果把鲤鱼剖开的时候,里边竟然有一块璜玉,然后“上刻文曰”,上边就雕刻有文字,它说:“周受命,吕佐之”,周受命就是指当天子的意思,吕佐之,就是吕尚,就是姜子牙,吕佐之。后来“文王出猎于渭水”,文王,周文王出猎于渭水,到渭水这个地方打猎,“遇姜子牙”,遇到了姜子牙,然后“请出为相。号为太公望”。太公讲吾望之久矣,所以后来就叫他为太公望。周文王出访贤者,就在这个地方遇到,遇姜太公垂钓于野。
后来太公就跟文王进言,这后边有一句:“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君王只有不惜爵禄网罗人才,才能使天下归之”。当时候姜子牙就告诉周文王,他说“以饵取鱼,鱼可杀”,用饵去钓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他就告诉君王,要不惜爵禄来网罗人才,这样天下就会归之。后来周文王就拜太公为师,姜太公,就是这段“太公奇遇,钓璜于渭水而遇明君”,这个明君就是周文王。
我们再往下看这一则,这是“剖腹藏珠,因贪财而殒命”。所以关于珠宝的故事还真不少,故事奇特的也挺多的。这个是“剖腹藏珠”,剖开自己的肚子把珠藏在里面,这叫因贪财而殒命。“缠头用锦,乃助舞以添娇”。“缠头”,就把锦缎缠在头上,助舞姿更加的娇容、更娇美的意思。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剖腹藏珠”。剖腹就是把肚子剖开,然后把美珠、珠宝把它藏进去。后来我们常常就是用这句话来比喻为物伤身,轻重是颠倒的。为了这个珍珠,然后剖开自己的肚子藏进去,自己也没命了,这就是轻重颠倒。这在《资治通鉴》里边,“太宗贞观元年”有这么一段,它说:“上谓侍臣曰”,就讲道:“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有这样的事情吗?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吗?他说有,侍臣就说,有的。然后太宗说,商人的行为的确也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也是一样笨吗?就透过剖腹藏珠这样的一件事情,引申到有些人为了贪财,然后失去了自己的性命;皇帝追求了享乐,断送了国家,其实道理是一样。后来我们就常用这个词汇讲到就是说,轻重要把它弄清楚,剖腹藏珠这个是轻重不分。这个是负面的告诫我们,当然就是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缠头用锦”就是指舞女把锦缎缠在头上,然后“乃助舞以添娇”,就是在跳舞的时候更美丽动人。
我们再往下看:“孟尝廉洁,合浦还珠;相如勇忠,秦廷完璧。”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孟尝廉洁”。孟尝,字伯周,东汉的官吏,会稽上虞人。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还有合浦太守,为官廉洁。
为什么合浦还珠?我们再继续往下看第二个注释。“合浦还珠”,合浦就是这个地方,是一个地名。我们后来是把这个词汇当作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这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讲?合浦是在广西,在广西合浦这个地方产珍珠。因为太守贪欲无度,结果珍珠就渐移他地,听说移到交趾去了。后来这个孟尝担任太守,所以刚刚我们有介绍到孟尝,他历任徐县令,还有合浦太守,就是后来他来担任合浦这边的太守的时候,就革除前弊,就是把之前的这些太守的一些弊端,这些不好的事情把它革除掉。后来去珠复还,又回来了,又跑回来了。所以深得民心。我们古代常有讲到,一个好的官吏,他所统领的这个地区是不会有灾难的,好的事情都会聚集到他那边去的,这个就是以德来感召,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形。所以你看这个珠竟然会移到他地去了,然后孟尝廉洁,就又感应,又把它召回来了。
第三个,“相如勇忠,秦廷完璧”。这边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又跟,就是刚跟各位讲到和氏璧有关的。相如勇忠怎么讲?这个相如,蔺相如,我们之前有提过,负荆请罪,廉颇的故事,我们对蔺相如应该不陌生了。
我们来看一下,秦昭王知道赵惠王得到了和氏璧之后,就想假装用十五座城池跟赵王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这时候赵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知道秦王讲话不算数,要给与不给都很为难。后来他就麻烦蔺相如去,因为想蔺相如这个人机智反应很快,就请他去。结果蔺相如就捧璧入秦见秦王,就真的把玉给拿过去了。秦王真的是也很,就是无偿城之意,根本没有想要把十五座城池给他们的意思,他就自己看了,然后又传给他的大臣看,还传给那些妃子看,都没有谈到要给十五座城池的这样的一个意思。这时候蔺相如就设计,他一看这个不太妙,就发现他根本没有真的要把十五座城来换这块和氏璧的意思。然后他就想计,他就跟他讲,秦王,和氏璧上边有个瑕疵的地方,我指给您看。秦王听到这么样一句有瑕疵,赶快就叫里边那些妃子在看的,赶快拿出来,赶快拿出来。结果拿出来了,他就把它抢走了,就赶快向前把它拿走了,就靠到那个墙柱上,就拿着那个和氏璧准备要砸墙。蔺相如就跟秦王讲,我跟这个璧玉一块粉碎。秦王就很担心他真的如此做,就赶快说一定会给你十五座城池。蔺相如就跟他讲,我们君王得此和氏璧还斋戒五天,您要得到这块璧玉也应该要斋戒五天。想说好吧,那就斋戒五天。蔺相如就在那边等着,然后就在晚上的时间,就赶快请部下装扮商人,快速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蔺相如也跟赵惠王说,如果不成,也一定会让它完璧归赵的。所以后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完璧归赵,就是这样。所以这边讲到秦廷完璧,就是指蔺相如就把和氏璧完好的从秦国送回赵国去了。和氏璧我们前面也都有介绍到。
我们再看到“玉钗作燕飞,汉宫之异事;金钱成蝶舞,唐库之奇闻”。很奇特的事情,玉钗可以变成燕子飞去了,金钱变成蝴蝶飞舞了。
我们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个,“玉钗作燕飞”。这是汉武帝的时候,有两位仙女赠送玉钗给汉武帝,汉武帝就把它送给赵婕妤。宫人就很想打碎玉钗,嫉妒,就很想打碎玉钗,结果玉钗就变成白燕飞天而去,就飞走了。所以叫“玉钗作燕飞,汉宫之异事”。
第二个“金钱成蝶舞”,这个也是很奇特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发生在唐穆宗的时候,唐朝唐穆宗的时候,宫中牡丹花盛开,有黄色、有白色,开得好茂盛,结果就有数万只蝴蝶飞在花间。皇帝就命人张网捕捉,结果就得到了数百只,仔细一看,原来是府库里边的金钱。这也好神奇,好神奇,金钱成蝶舞就是这么来,唐库之奇闻,牡丹花盛开,然后还跑出来看。
我们再继续往下看:“多钱固可通神,营财乃为鬼笑。”
“多钱固可通神”,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是指到有了钱连神仙也可以买通,比喻金钱的魔力和诱惑很大,就是金钱的诱惑很大。这个故事是唐朝张固的《幽闲鼓吹》里边写道:“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将判度支就是指他相国,判的意思在古代就指到自己有个本职,然后兼哪一些工作,它现在就是指相国兼度支这样的一个工作。度支是管钱的,管钱。“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他知道有一个案件很大,有点冤枉,冤案,“每甚扼腕”,就是很遗憾,每谈起就很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惩之”,后来他就接掌了度支使的时候,及判使就是接掌了度支使,前面有讲到他将判度支,他就召那个狱吏,就是管监狱的这些官员、这些官吏,然后就严加的惩戒他们,他说:“此狱已久”,这一件冤案已经很久了,“旬日许了”,他说限你在十天里边把它了结,旬就是十日。“明日视事”,结果隔天早上一看,“案上有一小帖子”,他的桌上有一张小帖子,上面写的:“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钱三万贯,请你不要过问此案。“公大怒”,张延赏更加生气了,“更促之”,就更加告诉那些狱吏说,就叫他更快把它完成。结果“明日复见一帖子来”,结果隔天一看又有一个帖子来:“钱五万贯”。然后“公益怒,命两日须毕”,他说两天就把它完成了。结果“明日复见帖子来”,“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张延赏遂不问了,不问了。“子弟乘间侦之”,他的那些子弟,乘间就是私下就问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公曰”,他说:“钱至十万,可通神矣”,就是这么来,钱已经到十万,连鬼神都可以被买通了,“无不可回之事”,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办法回转的。“吾惧及祸,不得不受也。”他就讲到我担心要及祸,不得不受也,最后还是接受了,结果这个案还是草草了事。我们就看到相国没有坚守到底。不过从这边倒是也看到他也还满诚实的,他也很明白的跟他的部下讲道:“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他也很明白的跟他的部下讲,“吾惧及祸,不得不受”。后来累加到十万,已经很了不得了,很可怕了,他如果不受的话,恐及,自己大概就会惹祸上身的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后来我们说,“多钱固可通神”就是指这样,连神仙都可以被买通了。
“营财乃为鬼笑”,这个也是另外一则很好玩的事情,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注释。《南史.刘粹列传》里边记载道:“刘损同郡宗人”,刘损这个人的同郡,同乡的一个宗人,宗人就是指同姓,我们说宗族宗族,叫“刘伯龙者”,有一个叫刘伯龙的人,“少而贫薄”,就是年少的时候很贫穷,“及长”,就是长大之后,“历任尚书左丞”,还有“少府,武陵太守”,就担任了这些官,但是“贫窭尤甚”,更加贫穷。就是指这个人其实很清廉的,贫窭这个窭,我们之前有谈到这个窭,就是贫穷的意思,贫窭尤甚。“常在家将营什一之利”,什一就是十分之一的意思,就是指在家里边然后去赚一些小小钱,结果“忽见一鬼在旁抚掌大笑”,还被鬼笑,忽然就看到有一个鬼在旁边抚掌大笑,在那边拍手大笑。然后刘伯龙就叹曰,就感叹说:“贫穷固有命”,贫穷固有命,“今日乃为鬼所笑也”。就像讲说,一生赚多少钱是固定的,贫穷固有命,今日竟然被鬼所笑,实在是,所以“遂止”,那就算了,不要再营什一这种小利。被鬼所笑实在很有趣的一件事。
我们再下来看“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贪贱失贵,谓之买椟还珠”。
我们先看一下“抛砖引玉”,抛砖引玉这个词汇我们现在就很常引用,我们先来看一下。字面意思就是把砖抛出去,然后把玉引出来,叫抛砖引玉。砖块是比较不值钱的,玉是比较宝贵的,所以我们后来也常常用它来比喻,以我自己那种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先丢出来,然后让其他有别人更好的东西或意见能够提出来。这个典故我们看一下,这个是跟唐代的有个叫赵嘏,有个唐代人赵嘏至吴,到吴这个地方,常建这个人欲得其诗,想要得赵嘏的诗,知他必游灵岩寺,知道他每次到吴这个地方,一定会去灵严寺那边去游玩,于是常建就先题诗二句于寺壁,就是在寺的墙壁上题诗。后来我们常常有人到名胜古迹去,然后就写到此一游,这是有点类似古人,不过古人题诗是有水准,我们到此一游是太俗了,要么写一句好诗,不过不能。古人常常会有题壁诗,题壁诗就是到一个胜地去,然后在壁上题诗。常建就先题了两句在灵严寺的墙壁上,赵嘏游寺见后,就补上两句以成一绝。常建的诗不及赵嘏,所以当时候的人就是说,常建之举是叫做抛砖引玉。就是这样,常建以自己就是先献丑了,然后引赵嘏把好诗写下来,抛砖引玉。“以小致大”,就是拿小的价值较差的东西,然后引来较大较好的这样的东西,这叫抛砖引玉,这个词汇我们现在就很常用。
第二个,“贪贱失贵”,贪这个贱不好,就是比较没有那么珍贵的,然后失去珍贵的,这叫买椟还珠。“买椟还珠”就是买了椟,结果还了珠,其实应该是要买珠的。
我们看一下《韩非子》的这边,记载到这一段的这个故事,他就写到说,楚国有一个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他就想让生意好些,就用木兰把它做成很漂亮的盒子来装这个珍珠,然后还用桂椒熏过,缀上珠玉在上边,还用翡翠加以装饰。结果郑国人就买下了椟,这个盒子,结果把珍珠还给卖主。应该是珍珠比较贵,椟比较便宜,所以这个叫做,就是知道椟的美,盒子的美,但是不知道真正的宝贵是这个珍珠,是宝贵的。后来我们就常常会以这个成语指到舍本逐末,取舍失当,取舍失去了适宜的这种举止。珠应该是比椟还贵的,还珍贵的,竟然这个是买了椟还了珠给别人。
再下来是“贤否罹害,谓之玉石俱焚;贪吝无厌,谓之锱铢必算”。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贤否罹害”,“贤”就是好,“否”就是不贤的人。注释第一这个否就是不贤的人。“罹”,罹害,第二个注释罹,就是遭受苦难或不幸叫做罹,遭遇。贤否罹害就是指好的或不好的一同都遭祸害,这个叫做玉石俱焚。玉石俱焚,玉跟石,玉是好的,石是不好的,俱是都的意思,焚就是烧掉,就指美玉跟石头都一块烧掉了,就好坏不分,同归于尽的意思。这叫贤否罹害,贤跟否就是指不好的,都罹害了,这就叫做玉石俱焚。
“贪吝无厌”,贪吝无厌,“厌”是满足的意思。贪吝无厌就是很贪心,还有很吝啬,就是愈多愈好,都永不满足,这个就叫做锱铢必较。锱铢必较,“锱”跟“铢”是指钱的单位。
我们看到注释这个地方有写到,锱铢必较,“锱铢必算”,我们这边是写锱铢必算,就是锱铢必较的意思。连一锱一铢都要去算它,就是指斤斤计较的意思。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斤斤计较这个词,斤斤计较。就是连很少很少的钱也要去计较它,非常小气。锱铢,旧制里边锱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更小,这个都是算是很小的那种钱币单位了。
《荀子》这里边:“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这个意思就是指到说,割让国家的锱铢,就是指尺寸之地很小,很小的地去贿赂别人。这边“锱铢”就是指到小的意思,很小的土地去贿赂别人。“割定而欲无厌”,割让完毕之后,他的欲望,对方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意思是说不能这么做,现在得了一点点,以后他会跟你要更多的意思,这样的意思。
所以锱铢这边,锱铢这两个在汉朝是很通行的钱币,锱铢必较,很小的单位,钱币单位。
下来是“崔烈买官,人皆恶其铜臭;苏秦拜相,嫂亦畏其多金”。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崔烈买官”,就是崔烈用买官的,人家都很讨厌他身上有铜臭味。苏秦拜相之后就佩六国相符,“嫂亦畏其多金”,后来他嫂子就很害怕他,头都不敢抬。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崔烈铜臭”,我们先看到原文的这里,《后汉书.崔骃列传》里边记载到这么样一段,它说,东汉灵帝的时候卖官歪气,就是东汉灵帝的时候,你看国之将衰,就是这种奇怪的现象出来。灵帝的时候竟然可以用钱来买官,家里边有钱你就可以做官。冀州的名士崔烈,就是崔烈这个人,讨了傅母的人情,“傅母”就是指保姆,就是古代里边照顾太子或天子的保姆,或保育贵族子女的这样子的一个妇人。当时候灵帝的保姆就是程夫人,姓程,前程万里的程。结果就用了五百万钱,然后得为司徒,三公之一,得为司徒。这个之间就讲到,就是五百万买了司徒的官之后,东汉灵帝还讲了一句很妙的话,他说早知道应该卖他一千万。后来程夫人,他的保姆就讲说,这个是我捐的。后来这样的一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家都对崔烈的评价非常的不好,就对他的评价很不好。后来崔烈觉得自己也有点,心里有点,大家对我的评价愈来愈不好,竟然还问他的小孩叫崔钧,他说:“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他说我现在位居三公,在外面的人对我的评论怎么样?然后他的儿子就这样子告诉他,他儿子也很妙,他就说:“大人少有英称”,就是指您,他们说您年少的时候有英称,就是指还算有名望的人。当时候魏晋南北朝的时间,前面其实东晋就有那种贤士的这样的一个品评人物的情形出现。他说少有英称,就是还不错。“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论的人也不会讲你不会当到三公。但是你现在,“而今登其位”,你现在当了司徒,“天下失望”,天下人却很失望,失望原因你是用钱买的。烈就问他,为什么会天下失望?就是说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为什么他们天下失望?崔烈就问他,再进一步问他儿子:“何为然也?”为什么这么说?他的儿子钧,崔钧就说:“论者嫌其铜臭”。他就跟他爹讲,议论的人觉得你很铜臭。然后崔烈就很生气,“烈怒”,就很生气,“举杖击之”,他就拿着他的手杖打他儿子。“钧时为虎贲中郎将”,就是当时候他的儿子是担任虎贲中郎将,这样的一个类似侍卫的官,兵,小兵,其实不大。“服武弁”,就是武弁,那个字第四声,武弁(ㄅㄧㄢˋ),就是他的服装,服武弁就是指虎贲的中郎将他们的衣服,然后戴着鹖尾,“狼狈而走”,就很狼狈,他爸拿着手杖要打,他就狼狈而走。“烈骂曰”,崔烈就骂他说:“死卒”,就骂他小孩死卒,“父楇而走”,这个“楇”就是击的意思,就是打,他拿手杖要打,他说父楇而走,这个走我们就看到跑的意思,走字很明显我们就看到走就是,闽南语叫走,我们的中古音那个走,走。“孝乎?”他说,父亲要打你然后你就跑,这叫孝顺吗?崔钧很妙,回答他爹说:“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他说舜侍奉他父亲的时候,他父亲用小杖打他,就是打小力一点大概,这就接受;大杖就赶快跑了,“非不孝”,所以我没有不孝。“烈惭而止”,崔烈就很惭愧,就没有再追他,要打他儿子。后来“崔烈买官,人皆恶其铜臭”就是这么样子来的。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这个是苏秦拜相,“苏秦拜相,嫂亦畏其多金”。苏秦拜相,他的嫂子很害怕他多金。为什么害怕他多金?我们看一下这段。苏秦从鬼谷子那边学成之后,他就出游了数年,结果一无所成。他“妻不下织”,他的妻子也不去织布,然后“嫂不为炊”,嫂子也不为他去煮饭,父母也不跟他讲话,“不与言”。苏秦就很感慨,他就说:“妻不以我为夫”,我的妻子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所以我们现在也是这种称呼,就是嫂叔这样的一个,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就是指他当时候,本来提出来说要其他的六国事奉秦,当时候秦国不接受这样的建议。后来他就闭室不出,然后出其书遍观之,就是把他的那些以前所学的这些书全部拿出来,然后认认真真的去看它。之后就苦读了太公的《阴符》,每逢困的时候,爱困的时候,困顿的时候,竟然就会用锥,锥尾巴是尖的,然后刺其股。之后佩六国相,后来他就出去,之后就出去到处游说,佩六国的相符,回来就很风光。
我们这一段,我们待会下一堂再跟大家一起分享,时间到了,这节时间到了。好,谢谢各位,谢谢。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