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19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十九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昨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到“石崇杀妓以侑酒”,这样的一个蛮横的这种行为。接着我们来看一下下一句的部分:“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而余一,九年而余三,庶遇凶荒有备。”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部分,字面的意思,就是二月卖了新丝,“五月粜新谷”,“粜”就是卖榖的意思,卖新榖真是“剜肉医疮”,剜肉就是挖肉,用刀掏挖那个肉来医那个疮,就是有疮的那个地方,就是挖心头肉医眼前疮那样子的痛苦。
我们先看一下注释第一的地方,来看一下为什么这么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边指到就是说丝未出,榖未熟,那个丝都还没有产生,榖都还没有成熟,而先支用了钱。就是都还没有长出来,成品都还没有看到,然后就先预借钱了,就跟人家抵押出去了。这个“粜”字就是出售谷物,出售谷物叫做粜。有一个字,籴,写一个入的,就是买进来。这个字很可爱的,出米,有没有看到?那个出改成入,入的话就是买米,用出的话就是卖出去。聂夷中有一首《悯农诗》写道:“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我们一看就知道在为这些劳苦的农夫说话,希望君王能够看到这些农民的辛苦。
我们看一下后边的一个简要的注解。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是还处于青苗的阶段,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燃眉之急”就是已经烧到眉头了,就是指非常紧急的,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跟新谷作抵押,把它抵押然后借高利贷。东西都还没有长出来,就先跟人家抵押跟借钱了,意思就是说,这边长出来就已经是抵押给别人的了。这个简直就是挖心头肉,来医眼前的疮疤,眼前的疮。后面那一句“我愿君王心”,我愿君王心能够化作光明的烛,不要照那个“绮罗筵”,绮罗这个都是很漂亮很漂亮的丝织品,不要照这些,但是“只照逃亡屋”,就是指那些衣食无足的、缺乏的人,这些贫苦生活的老百姓,所以只照逃亡屋。
所以我们这边讲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就是指的这样。必须要了解就是说,二月其实这个丝都还未着手去养它,五月的谷米其实才刚长出苗而已,根本也没有谷子可以卖,但是就已经先把它抵押出去了,借高利贷来救济眼前燃眉之急。
我们的年代,我自己所处年代,那时候台湾的经济还没有那么好,但是也还不至于我们要读书还要借钱。但是我的博士班的一个指导教授,一年级的老师,就听他讲到,就是当时候,连要读书,妈妈都要去借钱来让他们读书。那个年代真的是没有经历过,大概就是无法去感受到是这样的一个情形,就是常常要去跟人家借钱来让他们读书。那时候他讲到的那个钱,应该物价可能比较低,钱比较大一点,要不然我听那个数字看起来也不是,以现在来讲、来看,那个数量其实不是很大,但是就必须要去借那些钱来让孩子读书。如果有些比较好一点的,大概也不会收利息;但是如果有一些可能真的是借不到,可能就还会加点利息。
我们再看一下“三年而余一,九年而余三,庶遇凶荒有备”,这边讲到就是“三年而余一”,在《礼记》里边,我们看一下《礼记》这一段,《礼记.王制》这一段:“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粮。以三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就讲到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就是指耕三年但是能够存下来一年的,就是耕种三年的田地,可以积蓄一年的粮食,就是当年吃下了,还剩下把它存下来,三年的这样的耕地还可以积蓄一年的存粮;耕种九年,当然就可以储备三年的粮食。这样即使遇到灾荒,平时如果刚好遇到灾荒的时候,就可以有备,就有备无患,就有所准备,这样的一个意思。
我们再看下一个:“贫士肠习黎苋,富人口厌珍馐。”
我们看一下这个,“贫士”就是贫寒的人,肠子非常习惯什么?“黎苋”。
黎苋是什么?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的这个地方。“藜苋”,藜藿和苋菜。这个都是一种野生的菜,很粗俗的菜,后来就是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的蔬菜。唐朝韩愈有一首诗,《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很长的,里边有一段就写道:“三年国子师”,国子师,国子是指公卿大夫的这些子弟,三年担任国子师,但是自己还是很清贫,“肠肚”就是自己的肠肚,习惯藜跟苋,藜苋。所以后来我们讲“贫士肠习黎苋”,就是贫寒之士胃肠已经习惯这种粗野之菜,野菜粗食,因为常吃它。
“富人口厌珍馐”,“富人”就是富贵人家;“口厌”,厌就是那种吃腻的一种感觉,厌恶了,要口厌珍馐了,吃腻了这种珍馐;“珍馐”就是指那些很珍奇美味的菜肴叫珍馐。富人因为大鱼大肉吃惯了,然后你给他再好的肥肉好米,他都不觉得珍奇,但是给一个贫寒人家来吃,都觉得是美味,你就看到贫富差距很大。
我们再看一下“蜡代薪,饴沃釜,何其侈也;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
这边讲到“蜡代薪”,以蜡烛代薪。“饴沃釜”,饴是那个糖,饴糖,糖水,用糖水来沃釜,沃是洗的意思,用糖水洗锅子。我还第一次听到这样。“何其侈也”,就是非常非常的奢侈。
“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讲到就是说,“甑”跟“釜”都是指锅具,都长满了灰尘,布满了灰尘,然后就长出鱼,“鱼”是小虫的意思,这是指不是很廉洁吗?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地方,第一个注释的地方,“蜡代薪,饴沃釜,何其侈也”。这个是《晋书.石崇传》里边记载到,王恺用糖饴洗锅子,石崇以蜡代薪。这两个人我们对他不陌生。王恺作紫丝步幛四十哩,用紫纱做步幛四十哩长,石崇就作锦步幛五哩,比他更高一筹;王恺用赤石脂粉粉墙,石崇就用椒泥涂室,这个都是很奢华的东西。司马炎助王恺,司马炎是谁?司马炎是晋武帝。他为什么助王恺?因为王恺是他的舅舅。他就赐之以珊瑚树,就送给他一棵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枝柯扶疏就是指那棵珊瑚树的枝桠扶疏,扶疏的意思就是指茂密,扶疏。世所罕见,世上是很少见的。石崇见而击碎之,竟然看到之后把它给敲碎。他有胆量把它敲碎一定有他的来由,原来取出六、七株珊瑚树,他取出了六、七株的珊瑚树,均高三、四尺,比它更高,条干绝俗,也是比它更胜一筹。王恺自叹不如,王恺看了之后自叹弗如了。我们就看得到,当时候的那些奢侈之风可见一斑,魏晋南北朝那时候,真的他们一些有钱人过的那个生活,真的是极其奢华。这边是“蜡代薪,饴沃釜”,“沃”就是洗的意思,“饴”就是糖饴,来洗这个釜,釜就是锅子,釜是锅子。
我们再下来看下一句,下一句是“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两个做对比,一个是非常廉洁的。这边讲到就是甑长满了灰尘,然后釜长满了小虫子。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指经常是断炊的。断炊了,就是没有东西可煮,生活很贫困,后来也用这个句子比喻做官吏很清廉自守。家里边很穷,当了官,两袖清风的还是有,我们中国的历史里边,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些是很富有,过得很奢华,但是我们也不乏看到,有些官吏是很清廉自守的,令人很敬佩的也是很多。
我们看一下这个“甑”,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这种孔格,置于鬲上边蒸煮,都有它们的一个名称,类似其实就是像我们现代的蒸锅,蒸的那个锅子,就是下面有蒸孔,然后下面就放上鬲,我们现在叫蒸笼好了。这个“釜”就是古代一种锅子。“鱼”是指小虫子。“甑生尘,釜生鱼”,就是指家里边很贫困,所以都经常是断炊的,才会造成这样,造成甑生尘,釜生鱼。
我们看一下,有一个我们历史中的,东汉时代一个范丹。范丹这位人物,字史云,桓帝的时候以范丹为莱芜长,莱芜这边的令长。范丹不到官,穷居自得,就是指还没去任官的时候,穷居自得,就是自己很穷,但是非常自得其乐;时常断炊,却不以为意,常常就断炊,没东西可煮叫做断炊,却不以为意。乡人作歌谣就笑他说:“甑中生尘范史云”,甑生尘,就是甑中生尘,甑长满了、布满了灰尘,这个是谁?范史云,范史云就是范丹,因为他字史云;“釜中生鱼”,釜里边长满了小虫子,这个是谁?“范莱芜”,范莱芜也一样是范丹,因为他担任莱芜长,所以也称他为范莱芜。所以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范史云跟范莱芜同样都是指范丹。所以我们常常在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学的时候,必须要特别去注意到,因为我们常常会用字加进去,就是有名又有字,然后他又有担任官职,常常就直接姓加上他的名、或加上他的字、或加上他的官职,来代表这个人。所以我们对于他的一个历史,他个人的一个历史,这个也必须要去了解一下。
我们再下来看下一个:“捉襟肘见,纳履踵决,贫者士之常。”
这边讲到“捉襟见肘”,这边讲到的是曾子,曾子我们应该也很熟悉。曾子,孔子的学生,他安贫乐道,衣服常常是破损的,在提整衣服的时候“捉襟见肘”。
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个“捉襟肘见”,捉襟,襟就是指衣襟,衣襟就是我们衣服前面那个衣领,衣襟。结果拉拉衣襟,手肘就露出来了,就是指衣服非常破旧,做得很短。捉襟肘见或捉襟见肘,我们都可以有这样子说法,就是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出来,就是形容衣服破烂,处境很困难的意思,衣服很破烂,然后处境困难。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纳履决踵”或“踵决”。我们看一下,就是穿鞋子的时候往上一提,纳履。纳履,履就是鞋子,履是鞋,纳就是穿的意思。意思是说穿鞋子的时候,这个踵决就是,要穿鞋的时候要往上一提,我们穿鞋,大家都有这个经验,穿布鞋,不管穿什么鞋,就是要后边拉一下,如果后边有跟的,后边有包覆的地方就要往上提一下,结果鞋后跟就裂开了。踵决,“决”就是裂开的意思,缺口的意思,决原来是有缺口的意思,这边就是指裂开了。鞋后跟就裂开了,怎么会这样?就是比喻非常的穷困。纳是穿,履是鞋,决是破裂,踵是脚后跟,引申为是鞋后跟的意思,踵。
在《庄子.让王》篇里边,《庄子》里边的“让王篇”里边写到曾子的一个形象,我们看一下。他说:“曾子居卫”,曾子居卫就是在卫这个地方的时候,卫国这个地方,“缊袍无表”,缊袍是指用很乱的乱麻旧棉布所做的,当棉絮做絮的那个袍。中国地区不像台湾这个地方,是亚热带地方,很热的。但是在中国地区,冬天的时间,秋天就很冷了,所以里边要塞上一些棉絮的保暖用。这边的缊袍就是用那个乱麻、旧棉就做絮,里边的那个衬的絮所做的那个袍,这是贫穷人家所穿的。我们知道有以前盖过棉被,羽绒被是最近这二十多年,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家乡的时候,我们冬天,澎湖的冬天风也很大,但是那时候很像还不流行什么羽绒被这些东西,都是直接就是盖棉被。我们知道那个棉被盖久了之后就很硬,很硬了那个一点都不保暖,一点不保暖的。所以我们穿的那个袍,棉袍,如果是用那个旧的,已经用过了,那个其实非常非常的不保暖了。会再用这些乱麻跟旧棉做为这个絮,然后填充在袍里边,这个大概就是贫穷人家才会这样做,有钱人家大概就是用新的,穿起来才保暖。所以这边“缊袍无表”,就是指他穿的衣服非常的破旧,很破旧。“颜色肿哙”,颜色肿哙的肿哙是指就是说人营养不良,颜色有点那种剥错,贫穷的人营养不良,那个体肉常常就会浮肿,就会浮肿的那个样子。所以颜色肿哙就是指曾子营养不良,吃的很不好,因为很贫穷,所以那个体肉颜色都不太好看,有点浮肿的那个样子。健康的人那个肌肉是不会浮肿的。“手足胼胝”,手跟脚胼胝就是指长厚茧,都长厚茧。“三日不举火”,三日,三天不举火,就没开火了,就是断炊了,“十年不制衣”,十年不制新衣,“正冠而缨绝”,整理帽子的时候,结果那个缨绝了,这个缨就是帽带的意思。古代那个帽子,我们现在有一些帽子也是一样,要绑带子,不过现在人会觉得绑那条带子好难看,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都尽量就是帽子直接带上头是OK,就是不会飞走的,不用用那个缨再把它绑一绑,不必。所以这边正冠而缨绝,就是指在整理帽子的时候,结果绑帽子的那个帽带竟然就断了。“捉襟而肘见”,这个捉襟就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个捉襟而肘就是跑出来。这个见,用念ㄐㄧㄢˋ,用念ㄒㄧㄢˋ,其实它两个意思都,就是现出来,见就是跑出来的意思,那就是也看见了。所以我记得周虎林老师有提到,这个见,念ㄐㄧㄢˋ,念ㄒㄧㄢˋ,其实它都是意同。肘见就是看到肘了,如果念作ㄒㄧㄢˋ的话就是展现出来,其实都有被看到那个意思。“纳履而踵决”,纳履,就要穿鞋子的时候,往上一提,鞋后往后一提,那个鞋跟,后边的这个鞋后跟就裂开了。“曳縰而歌”,这个字念作ㄕˇ字,这个“縰”字是一种,在《太平御览》里边,他把它写成这个屣字。大家看一下备注的这个地方,这个屣字,这个字,写成这样子(屣),它也作就是指到一种没有后跟的鞋。“曳”就是拖的意思,就是拖着鞋,那就是鞋子很烂。我们上次有讲到那个不食嗟来食,不是有讲到这个拖着鞋子吗?拖着鞋子,然后蒙袂辑屦,就是指没有精神,鞋子坏了,营养不良,拖着鞋子。他是“曳縰而歌〈商颂〉”,然后歌〈商颂〉,〈商颂〉是《诗经》里边的诗篇,写到是商朝及周朝时候的宋国的诗歌,〈商颂〉它所写的,这个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叫〈商颂〉。我们诗歌有分风、雅、颂,颂的部分有夏、商、周三颂。那他而歌这个〈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在歌〈商颂〉的时候,那个声音满天地,若,好像,好像出金石。我们看到这是两个很不一样的一个对比的写法:我们看到前面的那个描写是曾子,整个外表给人家感觉到的就是很落魄那种感觉,衣着各方面都不太OK,食衣住行都不好;但是你看到在歌〈商颂〉的时候,却是声满天地。看到是外表这些东西,这些外形的东西对他来讲是无所拘束,当他在歌〈商颂〉的时候,你看却声音这么宏亮。这边“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这边讲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的一个情形,这边讲到是指,因为曾子安贫乐道,他以气节自守,他不喜欢,不求仕于天子,然后也不求交于诸侯,所以当然就是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他不会去为了要当官发财,然后去求天子让他当官,不会,他也不会特别去跟这些诸侯,这些君王、诸侯王去做来往,所以当然就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最重要就是后边这里,“故养志者忘形”,养志者忘形,养志的人就是指自己的这种修养的,修养内心品德的,以气节自守的这些人。“养志者忘形”,忘形就是忘掉了你外形之穷跟陋,穷陋,这边讲到就是指曾子前面的地方,这个“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这样子的一个情形,但是当他在“歌〈商颂〉”的时候却是什么样子?“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所以这边养志者是忘形的,是不在乎这些的。“养形者忘利”,再往下这个养形者忘了利,是不追求这些的,追求名利的。“致道者忘心”,再往前推一个,这个致道,致力于追求道的人是忘心的。忘心是指什么?心无得失了,心中是无得失了。
庄子举到曾子,最重要他就是要谈到这一段话来,“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最重要这个致道者是忘心的,不在乎这些得失心。没有得失心,那他更不在乎这些外形,到底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穿得好不好,他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
再下来,“贫者士之常”,贫穷这是读书人常遇到的事情,贫者士之常。我们这一句讲到就是“捉襟肘见,纳履踵决”,这个是贫穷的一个生活,这样的贫穷生活是士之常,就是指读书人常遇到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因为读书人不在乎自己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不在乎这一些,如果再追求这一些的话,那也失去了读书人的一个气节,这样的意思。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段,“德行篇”,《世说新语》里边它也分为四科,就以孔门四科的方式来分,德行就摆在第一。这个殷仲堪他就是摆在“德行”里边。这个是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门客一起编的,这个《世说新语》。他就写道:“殷仲堪既为荆州”,就是担任荆州刺史,“值水俭”,值水俭,“值”就是遇上的意思,值是遇上,遇上水俭,“水俭”就是指水灾,因为遇上水灾,田谷歉收的时候,叫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就是指在吃东西的时候,常常就只有五碗菜,“外无余肴”,之外就没有再多余的这些菜肴了,“饭粒脱落盘席间”,就是饭粒掉落在盘席外边,他都会“辄拾以啖之”,辄就是常常,就会把它捡起来,拾是捡起来,把它捡起来然后吃它,啖是吃的意思。“虽欲率物”,这个率物就是为众人之表,“亦缘其性真素”,真素的意思就是自然朴素,常常要为众人之表,其实也不是特别有意要去这么样做,而是因为怎么样?亦缘其,这个缘是因为的意思,因为其实是他的怎么样?自然的本性,性真素,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子,很真素,就是很自然朴素。“每语子弟云”,每语就是常常告诉,语,这个字念作ㄩˋ,当动词用,告诉,每每告诉他的子弟说:“勿以我受任方州”,他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受任方州,就是担任一州的长官,就是指担任荆州刺史,就是指他担任刺史。方州这个词就是指一州之长官,叫方州。一方,我们常常讲一方土养一方民,有没有?所以方州就是指一州之长官,一地之长官。云,不要认为我担任一州之长,然后就说我,“云我豁平昔时意”,就是说我是怎么?已经豁,这边的豁是舍弃的意思,豁出去,我们常常讲豁出去了,这个舍弃,平昔,就是以前的这个做法,平昔时意就是指以前的一些做法,那他以前的做法就是很俭朴,“今吾处之不易”,他就说我现在处之不易,还是没改变。易是改变的意思,不易就是没有改变。就是说我现在,我的想法还是没有改变的,还是没改变。然后就特别讲这句话:“贫者,士之常”,贫穷,过着贫穷的生活,这是读书人常有之事。其实就是一个抓住自己的本心。“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焉得就是怎么能够,登枝在这边就是指当官,登上枝头就是指当官,而捐其本?捐就是抛弃,抛弃自己原来的那个本?“尔曹”,尔曹就是你们的意思,尔是你们,曹,我们加上一个曹就变成复数,尔曹,或尔辈,辈分的辈,辈分的辈也是一样,尔辈、尔曹就是指你们。你们要“其存之!”就是希望你们要牢记,存就是记在心中,要牢记我所说的话!
所以这边“贫者士之常”,这一个读书人常要有这样的提醒自己,要不然我们常常讲到,换了一个地方就换了一个脑袋,就是这样子。因为没有自持,常常就换了一个地方,整个面对的事情不太一样了,地位跟钱也都不一样了,这个之后整个指自己都变了。所以贫者士之常,他希望他的子弟们,一定要牢记这样的一个事情,不能够登上枝头之后而捐其本。
那我们再看一下,下一个是“数米而炊”,“称薪”,这个字念作ㄔㄥˋ,改一下,我们的教本里边这里写ㄔㄥ,应该ㄔㄥˋ薪,要写成ㄔㄥˋ,这本里边,称ㄔㄥˋ,就是称重的那个称,我们也写成一个禾字边,旁边一个平常的平,那个字念作ㄔㄥˋ,就是注释第二这边有写到秤ㄔㄥˋ。“称薪而爨”,就是称著那个柴火然后去烧,“吝则实可鄙”,这个又另外一个情形,这个是吝啬了、过分了。节俭是要的,但是这种的做法又吝啬了,这种举止又吝啬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数米而炊”,哪一个人数米而炊?就是韦庄,我们待会在下边介绍到。韦庄数米而炊,就是数米,要煮饭的时候还要数了几粒米才下锅。我们现在煮饭要这样子,那大概就煮一顿饭要花很多时间。“称薪而爨”,这个称跟数都当动词,数着米然后去煮,才下锅煮,称著这个柴火,柴薪称了分量之后才拿去烧煮,“吝则实可鄙”,这种过分的吝啬实在就令人觉得很鄙视、很瞧不起。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个“数米而炊”,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过分计较小利。后来我们也会常以这个词来指到过分计较,过分的计较一些小利,也形容很吝啬或者是生活困难。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称薪而爨”,这个爨字我们也一再看到。这个称,称柴草煮饭,称著柴草、柴薪然后煮饭,这是形容生活贫困或极其吝啬,我们这边讲到的是吝啬。这个称字通这个秤字,所以它是念作ㄔㄥˋ的音,不是念ㄔㄥ的音,ㄔㄥˋ。“称”就是用秤来称重,“薪”就是柴草,“爨”就是烧火煮饭,这个以前有跟大家提到。
这个是谁?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这边,就晚唐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韦庄。这个字念ㄨㄟˊ,韦编三绝,韦庄。出身贫寒,出身很贫寒,成名后还保持俭朴的生活,还保持着那种很俭朴的生活,经常数着米粒来做饭,数着米粒来做饭。这个就又太过分了,所以常讲到说过与不及,这个都不可以的。节俭好,俭朴好,但是要煮饭还要用数米粒一下来做饭,这真的是太过分了,要花很多时间。要秤好柴禾、柴草才来烧火,他连炙肉少一块也察觉,这个吃饭少了一块肉,也发觉少了一块被谁拿走了,就会这样追问,所以经常被人耻笑。这样的节俭,其实已经到了那种可鄙的地步了。所以“吝则实可鄙”,这又太过了,太过分了。这是韦庄,晚唐诗人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
最后一句“贫富”这边的总结。“总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饱德之士”是指什么?以德为饱而不是以食为饱。以德为饱之士“不愿膏粱”,他不会羡慕膏粱。“膏粱”后来指到就是美味佳肴,膏就是有肉脂这一类的,粱就是比较好的这种谷粮。
注释第一,这个“饱德”,就是心中充满仁德,以德为饱这样的一个士人。他是不愿膏粱,他不会羡慕膏粱这些美食,就是那些肥肉还有一些细粮。“膏”就是肥肉,“粱”就是细粮,就是指那些美味的这些饭菜,后来也代指就是指富裕的生活。“饱德之士,不愿膏粱。”
“闻誉既施,奚图文绣?”这个字念作ㄧˋ,施是及的意思,我们看到注释第三。“闻誉”,这个字念ㄨㄣˋ,闻誉就是指名望声誉的意思,闻誉,名誉,我们的名望声誉卓著。“既施”,这个既就是已经的意思,施的意思就是及,这字念作ㄧˋ,是及的意思,及,是及,就是已经到达的意思,既施就是已经到达了。所以这边就是“闻誉既施”,就是闻誉已经到达了,那就是指名声已经卓著了。
“奚图文绣”,奚图这个“奚”是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何图的意思,就是何必贪图,何必贪图文绣,文绣就是指那些文绣,上边有很多花纹的纹路的,就是指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就指到就是说这个闻誉,名声都已经很卓著了,何必还再贪图那些文绣之类的,就是指这些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何必再追求这方面的奢华的生活的意思。
所以这边的膏粱跟文绣都是指那种很富裕的生活,所追求到的这种物品,膏粱跟文绣都是富贵人生活的,一些那种食衣的状态,膏粱跟文绣。所以这边“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既施,奚图文绣?”这也是又一个当一个读书人应该有的气节。
我们这个“贫富”就跟大家学习到这儿。现在让大家来把这个“贫富”再把它念过一遍,算是复习一遍一下。你们也很辛苦,上了这么多课,大概复习的时间也不太够,那我们就后面的这个篇幅比较短一些,可以在课堂上大家来念一念,复习一下,念过大概就比较有印象一点了。
我们从“贫富”开始,一起来:
学生读诵:“贫富。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贯朽粟陈,称羡多财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贪爱财货,谓之钱愚;喜置田产,谓之地癖。守钱虏,讥蓄财而不能散;落魄夫,叹失业之无所依。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室如悬磬,言其空匮;家无儋石,谓其赤贫。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富足曰殷实,命蹇曰数奇。济急如决水以活鲋鱼,乞粮则登山而呼庚癸。家徒壁立,司马之贫;扊扅为炊,百里之厄。鹄面菜色,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军士乏粮之惨。饿死留君臣之义,千古夷齐;资财敌王公之富,一时陶猗。石崇杀妓以侑酒,豪横非常;何曾一食费万钱,奢华太过。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而余一,九年而余三,庶遇凶荒有备。贫士肠习黎苋,富人口厌珍馐。蜡代薪,饴沃釜,何其侈也;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捉襟肘见,纳履踵决,贫者士之常。数米而炊,称薪而爨,吝则实可鄙。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既施,奚图文绣?”
老师:谢谢各位,刚刚前面大家所念到地癖ㄆㄧˇ,地癖ㄆㄧˋ,那个都OK,这个ㄆㄧˇ,这个ㄆㄧˋ,有读这两个音。
我们来看一下下一个单元,是“疾病”跟“凶丧”。我们先看到第一句:“福寿康宁,人所同欲;死亡疾病,世不能无。”
这边讲到“福寿康宁是人所同欲”,就是人人所期望的,大家都很希望是福寿康宁;“死亡疾病”是人所不可避免,“不能无”,没有,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的。
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个,“福寿康宁”。福寿康宁这是祝颂语,祝福别人的话,就是指幸福,寿,长寿,康,健康,安宁,这些诸福齐备。在《尚书正义》里边有讲到,我们常常在对联上会看到一个横批的,叫五福临门。其实五福是哪五福?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看到《尚书正义》这段话:“五福:一曰寿”,第一个叫做寿,“百二十年”;“二曰富”,是什么?“财丰备”;然后“三曰康宁”,康宁叫做“无疾病”;“四曰攸好德”,就是所好者德福之道,就是修德的意思,修德;那五呢?“五曰考终命”,最后这个很重要,考终命。考终命是怎么样?“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各成其短长之命就是指,自己人的一生有自己的寿命在,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然后“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不会就是,应该念作ㄏㄥˋ,就是遭遇不正常的状态而死。古人常常讲,老人家也常讲到一句话,就是最后要求好死,就是指这样,这个好死就是指能够善终的意思。所以五福临门是这样子的。第五个,最终人的一生都免不了一死,但是要能够很安详的离开。像我们学佛人都很希望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最好能够预知时日,然后去。“康宁”就是无患难,“攸好德”就是乐其道,就是以德福这些做为自己的道,“考终命”就是顺受其正,就是不横夭的意思。
后面“死亡疾病,世不能无”,这个应该大家都还算清楚,死亡疾病这是人们所不能避免的。
第二个,往下看:“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这边就讲到就是说,“福寿康宁,人所同欲;死亡疾病,世不能无”,但是我们却也常常,人世间常常却在死亡疾病里边。大家都很喜欢能够福寿康宁,这是每一个人所希求的,但是我们却也常常不太喜欢这种死亡疾病,不太喜欢面临这些事情。“惟智者能调”,惟智者能调,就是指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调养自己,“达人自玉”,通达的人才能够自玉,这边的自玉是自我珍爱自己的意思。这边玉当动词用了,转成动词用,就是自己珍重。
“智者能调”,就是有智慧的人能够调和五脏身心。调,调和、调理。在《王叔和脉诀》里边,王叔和的《脉诀》,这个是一本脉学的著作。旧题,就是以前提到说是王叔和所作,但是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所托名,说是王叔和所作。不管谁作,这本书里边却写到了很多很多的我们中国医学里边很重要的一些观念,用较通俗的这种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脉。外国人可能以前不太了解到中国的这些什么气脉这些东西,看也看不到,后来因为科技的发达,渐渐他们也有这些仪器可以测出我们中国人常常讲气脉的那个东西出来,要不然以前大概一些这种医学的,西方医学仪器里边,测也测不到气到底是怎么样子。但是有一些人修养好的,或自己很注重这些的调理的,他们都很能够感受到那种气在自己身体运行的情形。所以我们中国什么大周天、小周天的,打通任督二脉。这边讲到惟有智者能够去调理自己的五脏身心。这边王叔和的《脉诀》里边有讲道:“智者能调五脏和”,有智慧的人能够调养五脏,自己的五脏能够让它是非常的协调。我们知道我们身体就是地、水、火、风,生病了,其实就是这个地水火风没有办法协调了。智者他就能够去调和自己的五脏,让它非常的协调,然后自然能够察认诸家病来,就是能够去知道一个人身体的一些状况。
包括我有一次到新疆去,应该是要到西藏,就到了一个地方,那位师傅也很厉害,他就坐在那边看我们的手指而已,他就跟我们讲你们身上的毛病是怎么样,只有看手指而已。我们有四个一起同行,被他这么一讲,真的讲得也都正确,因为我们身体,自己的身体的状况都是很熟悉,他就只有看一下手。我也很好奇,回来我就跟一个朋友前辈讲,因为他的儿子跟媳妇都是中医师,我就跟他讲,上次要到西藏的时候的前面,还不到达,差一点点,有碰到这么样的一个奇人,看一下手他就知道身体的一个状况。我就说你可以跟你们家儿子、媳妇讲一下,这一定有它的一个缘由在那边。我不是不知道,可能应该手的气脉、颜色各方面。所以这些,他们大概就是对自己的身体的一些状况,然后还有看别人的,大概就能够渐渐,就从这些外相里边能够去清楚到,就是说每个人的,让他一看那个气色是怎么样子,然后就知道他身体的内脏的状况了。
“达人自玉”,就指到通达的人会自我珍重。自玉,自己珍爱自己。有人就是觉得说大鱼大肉吃,反正也没关系。
我们再看下一句:“问人疾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
问人就是询问别人的,疾就是病情。我们现在疾病疾病,其实都把它混用在一块了,其实古代是有这么细分的,疾跟病,通常讲说疾是小病,病是属于比较大病。这边讲到说“问人疾曰贵体违和”,就是询问别人说你的病情怎么样?就说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自己说自己有病就说偶沾微恙。
我们来看一下下边,为什么这么说?先看一下第一个问人疾这个“疾”字,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是从大,就是人的意思,从矢,这个字形像人腋下中箭。这个字大概是这么样写,我写一下:
这是在甲骨文里边的疾,它就是写成这样子。这个是一个大,就是人的意思,然后腋下中箭,腋下中箭,所以这个是疾。所以腋下中箭就受伤了,受伤了就要躺在床上休息,所以后来它这个床,就把它又写成这样子,然后旁边一个人靠在旁边。所以后来我们说爿字边,爿字边其实就是人生病了,就要躺在床上多休息。这边讲到这个字的甲骨文就是这么样写。所以本义是中箭受伤,然后卧床休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边就写到说:“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后来就泛指疾病,轻微的就叫做疾,重者就叫做病,这我们古代是有这么样的一个做区分,但是后来大概也没有做,就是疾病疾病,两个字就混用了。
“违和”,违就是违背的意思,违背和,那就是指失调和,就是失调的意思。违和,就是身体,贵体违和,贵体,称别人叫做贵。
然后我们再看到下一句是“自谓疾曰偶沾微恙”,自己称自己身体有病就叫做偶沾,这个“沾”就是沾染的意思,“微恙”。为什么叫微恙?微恙这个词就是小毛病的意思。所以我们后来常常讲说别来无恙,微恙就是有点小毛病。
这个是在我们《神异经》里边,《神异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地理书。旧题汉朝东方朔所撰,后来被学者证实说是后人伪托。今本是晋人张华所注,还有明人,明朝人朱谋㙔所校注。我们看一下《神异经》里边它就记载到,它说:“北方大荒中,有兽食人”,有兽,野兽食人,“咋人则疾”,这个咋可以解释为咬,则疾就是生病了,“名曰㺊”,那时候㺊写成还有加上一个犬字边。㺊,恙也。“常入人室屋”,常常进入人的屋子里边,后来“黄帝杀之,人无忧疾,谓之无恙”。所以后来黄帝把它给杀了,之后人就不会被咬,就没有,无忧疾,就不会担忧生病了,所以后来就叫做无恙。所以我们后来常常讲,有个词语叫做别来无恙,别来无恙,无恙就是指没有小毛病,就是指问别人好不好。分别一阵子了,好不好?别来无恙。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是“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疾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祟”。
这边又讲到两个典故,“罹病者”,罹就是遭遇的意思,罹就是遭受,遭受病,罹病就是指遭病困扰的人。怎么样?叫做“甚为”,甚为就是深受,深受“造化小儿”所折磨。
为什么叫做造化小儿?很好玩,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的地方,我们直接看到《新唐书.杜审言传》。很好玩,它说,记载道:“审言病甚”,就是杜审言生病很严重,“宋之问”,宋之问这个是人名,他的好朋友,还有“武平一等省候”,就是这两个人,这几个朋友去探问他,“省候如何”,就问他,去探望看他怎么样子了,病情如何了,这样的意思。“答曰”,他就回答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他说,竟然被这个造化小儿所苦,尚何言?还有什么好说的?很好玩,他就把自己为病所苦,称作被造化小儿所捉弄,这样的意思。
下来,“患疾者”,患疾者就是患了疾病的,岂是实沈跟台骀为祟,那个祟字,一个出再一个示,作祟的祟。这个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注释第二的地方。实沈跟台骀这是两个人名。在《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实沈,这个实沈是谁?是帝喾,帝喾就是高辛氏,帝喾他的小孩,与其兄阏伯不和,他的哥哥叫阏伯,不和,时动干戈,常常两个就大打出手。尧因迁之于大夏,尧就把实沈,把他迁到大夏这个地方来,主参星,那个字念作ㄕㄣ,参星,参是西方的星宿,参星是西方的星宿,后来就为参神。另外就把阏伯,他哥哥阏伯,迁到哪里去?商丘这个地方,主什么?商星。商星也叫做辰星,是东方的星宿。这两颗星很特别,我们常常讲说动如参商,就是两个完全不合,他们永远都不会碰在一块,参星出来你绝对看不到商星,商星出来你看不到参星,这个成语也就是来自于实沈跟阏伯他们两个兄弟的一个情形。
我们再看一下下边第二个人物,第三个注释,“台骀”。台骀是谁?台骀是黄帝的五世孙,治水有功,帝颛顼就封他掌管汾州一带的地方,汾州一带这个地方,担任这边的地方的官员。根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在公元前五四二年,春秋时晋平公患病。这边要讲到的就是为什么患疾者,就是生病的人说是岂是实沈跟台骀作祟?这个就是跟春秋战国时代晋平公生了一场病有关。他生了一场病,就请巫师来看一下,结果巫师就讲,这是实沈和台骀作祟所导致的,就说他们两个所导致的,但是其实根本不是。后来还很好玩,就是说,晋平公的这些官员,满朝大夫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实沈跟台骀是谁。
我们看一下这一段文字,《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就公元前五四二年,晋平公患病,然后巫师说是实沈还有台骀作祟所造成。结果满朝的大夫,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两个人是谁。刚好碰到很有学问的郑国子产,郑子产我们也不陌生,也是一个名臣,聘问到晋国,然后就探望晋平公的病情,他们就跟郑子产问一下说,请教说实沈跟台骀的来历。子产是一个法家的祖师,知识很渊博,口才很好,当场就即席跟他们讲实沈跟台骀是谁。然后他就跟他们讲,实沈是上古时代高辛氏的儿子,与同住的兄长阏伯交恶,结果被帝尧把他迁到大夏,刚刚我们有谈到,就是参星,然后来定时节,参星是晋国的星宿,实沈为参星之神,他就讲说这样。然后台骀是金天氏的后代,善于治水,疏通了汾、洮,汾水跟洮水,这个字念作ㄊㄠˊ,洮,三点水这个洮,就是今天绛县、闻喜的涑水河。他疏通了汾、洮的水患,封堵了大泽,使百姓能够生息繁衍,结果被颛顼帝封予汾川,为汾河、涑水之神。他就讲说,台骀跟实沉实是晋国的山川和星宿之神,怎么会伤害晋国的君主?他就跟他讲,这应该是你们晋国的山川跟星宿之神,怎么可能会伤害你们晋国的君主?他就顺便跟他讲,他说,晋平公的这个病症应该是怎么样?劳逸、饮食、享乐、女色等生活上的不合理所致。子产一讲完之后,晋国的君臣都非常非常的佩服,很佩服。后来晋平公就为颂扬台骀治水有功,还在他们那个国都新田古翠岭修建了中间大两侧小的这样的三座宫殿,然后来祭祀台神,祈求他能够庇佑晋国社稷繁荣昌盛。所以我们这句话里边讲到“患疾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祟?”就是指这样,他说生病哪是实沈跟台骀作祟?跟他根本无关,最重要有关的应该就是跟人自己的生活饮食各方面不协调。所以他说应是什么?劳逸、饮食、享乐、女色等生活不合理所致,所以身体五脏就不协调了。这就是实沈跟台骀的典故。
再下来:“疾不可疗曰膏肓”,“疾不可疗”,这边写病,我们这个版本疾不可疗,疾,疾不可疗叫做膏肓。“平安无事曰无恙”,“无恙”我们刚刚有提到别来无恙,就是平安无事,叫做无恙。
“膏肓”有一个典故,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个这个典故,注释第一。膏肓,膏肓穴,这个我们中医里边的膏肓穴。我们来看一下,后来我们用膏肓这个词就指病情很严重,无法医治。为什么?因为膏是指心之下的部位,肓是指胸腹之间的横膈膜,横膈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医药不好进去做处理。所以我们后来常常用一个词叫病入膏肓,就是医药很难以去通达到那个地方来,很难医治了,我们就讲病入膏肓。
我们来看一下膏肓,“病不可疗曰膏肓”,跟《左传》里边“成公十年”记载到晋景公的一场生病有关。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它说:“公疾病”,这个公是晋景公,“公疾病,求医于秦”,到秦国去求名医,“秦伯使医缓为之”,秦伯这个伯应该知道,就是我们侯伯的名称,爵位名称,就派遣了医生缓,叫做缓这个医生,为之,过去到晋国去帮晋景公看病。结果“未至”,未至就是还没有抵达的时候,“公梦疾为二竖子”,很好玩,晋景公就梦到,做了一个梦说,这个病是有两个童子,二竖子,竖子就是童子,两个童子所为。就听他们在对话,其中一个就说:“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他说彼良医也,就是指缓,他们就知道说派来那个缓要来医治,他说彼良医也,惧伤我,恐怕会伤到我,焉逃之?惨了,怎么办?要逃到哪里去?焉是哪儿,焉逃之就是要逃到哪里去?“其一曰”,另外一个就讲:“居肓之上,膏之下”,他说我们就躲到哪里去?躲到肓之上,就是横膈膜,肓之上,然后还有膏之下,就是心之下的那个部位,我们就躲到那里去,“若我何?”他们俩也知道,这个若我何就是奈我何的意思。然后“医至”,医至就是指缓这个医生抵达了晋国之后一看,他说:“疾不可为也”,他就跟晋景公讲疾不可为也,就是这个病已经非常严重了,“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他就讲这个攻之不可,达之也不及,药也没办法抵达,就讲了这样的话。“厚为之礼而归”,后来晋景公听他这么一讲,说真是厉害,真是厉害,他才刚做这样的梦,然后一来他就跟他讲这样的话,所以完全是吻和的,所以他就觉得说这个缓真的不愧是名医,然后就厚为之礼而归之,就送他厚礼,然后就请他回国了。所以后来这边我们讲到“病不可疗曰膏肓”。
“平安无事”,平安没有事情,没有任何疾病发生,“无恙”,恙是小毛病,连小毛病都没有,那就指到非常OK,没有问题,平安没有事情叫做无恙。
我们再看一下“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
“采薪之忧”,采薪之忧谦称叫做抱病;“河鱼之患”叫做腹疾,就是腹泻、腹疾。
这是什么样的情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采薪之忧,这有典故,这个是臣对君告病的谦辞,在古代里边是臣对君告病的谦辞。在《礼记.曲礼》里边有这么记载,它说:“君使臣射”,就是君王要臣子跟他一起射箭,如果臣子射箭技术太烂,“不能则辞以疾”,就以疾跟君王谢辞,要怎么讲?要讲“某有负薪之忧”,也有讲某有采薪之忧,采薪或负薪,某有负薪之忧。在我们《礼记》里边都有记载到,要称呼别人的小孩,或称呼,像譬如说称呼庶子,就是一般平民的老百姓来讲,未成年,如果就说未成年,那叫做未采薪,已成年的叫做采薪,有它的一个专用的词汇。这边记载到的采薪之忧是讲到的是指,君王要臣子陪他射箭,臣子没办法,就要则辞以疾,以疾辞之的意思,就要讲说“某有负薪之忧”。后来我们就把“负薪之忧”或“采薪之忧”,也指到就是身体状况不OK,就谦称自己身体有点不好,就有点微恙,身体不舒服这样的意思,患病了。
我们看一下后来《孟子》就有用到,里边有用到这个词汇,采薪之忧这个词汇。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孟子将朝王”,就是孟子将要去朝中拜访大王,“王使人来曰”,君王就命令人来说:“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第一个朝是早上,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我们这一段,我们待会下一堂课再一起学习,因为时间到了。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