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第31集



《幼学琼林》(卷三卷四) 

第三十一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本集经文


我们接续上一次的,是讲到“女道曰巫”,这个有念ㄨ、念ㄨˊ,都可以。好,这里,我们看到这边:“女道曰巫,男道曰觋,自古攸分”。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女道”就是女的道士,女道士叫做“巫”,男道士就念作觋(ㄒㄧˊ)ˉ,多加一个见,“曰觋”,“自古攸分”。“攸分”这个攸字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联系作用,相当我们现在所讲就是“所”,攸分就是有所区分的意思。分就是区分,在这边当动词用,就是区分,有所区别的意思。这边这句就讲到,女道士叫做巫,男道士叫做觋,自古就有所区分,做这样不同样的一个称呼。巫觋就是我们神鬼的代言人,或代人祈祷,求鬼神赐福、解决问题的人,他们的角色就是这样。在台湾的平埔族里边有一个叫尪姨,这个类似就是这种巫觋。
尪姨。
在平埔族里边有这个尪姨,尪姨就是类似我们古代巫这样的一个角色。
下来是“男僧曰僧,女僧曰尼,从来有别”。
这是就出家师父来讲,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男僧”,男的出家师父我们称为“僧”,女性的出家师父我们称作“尼”,“从来有别”,就是有分别,称谓有分别。
接下来是“羽客黄冠,皆称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
就是指到“羽客”跟“黄冠”这两个名称,“皆称道士”,就是指道士。听到羽客或黄冠的时候,就知道所指的是道士,道行深者。“上人”跟“比丘”就是美称僧人。
我们先看一下,上人跟比丘这个部分相信大家是比较不陌生的,我们先看一下羽客跟黄冠的部分。羽客就是道士之道行深者,能够身生羽翼而飞升成仙,因此用羽客或羽士、或羽人、或羽流这样的称呼来称呼道士。所以除了羽客之外,还有羽士、羽人、羽流,都称为是道士,就是指那些道士修行很高的,他们就可以生出羽翼出来,然后就飞升到天上去了。一说认为源自南唐的道士谭峭,被唐王赐号为“金门羽客”,所以就把羽客这个词称为是道士。就是有这两样的解说。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黄冠”,冠就是帽子的意思。我们在讲到男孩子二十岁我们叫弱冠,就特别称呼,就是念第四声冠ㄍㄨㄢˋ的音。冠ㄍㄨㄢ就是帽子,黄冠就是道士戴的束发之冠。我们知道古代男孩子的头发是留长。现在男孩子若留长头发在街上走,我们会觉得他有点奇异。古代其实男孩子都是留长发的,然后头上就绑个发髻,像至圣先师孔子上面这边这样,束起来束发,长头发放在后边,当然有的也会做成就是整个把它盘上去。道士戴的束发之冠就叫黄冠,因为它是以金属或木头制成,颜色大部分就是黄色的,所以称为黄冠。后来我们就以身上这样的一个装扮称为道士。服装这样子的一个,我们从之前一直到现在会看到,我们常常会以很多衣服不同颜色,而代表了不同样的职称。因为不同样,像当官的人穿的衣服,跟平民百姓穿的衣服就不一样。像我们讲布衣代表老百姓,那就是因为平民老百姓他所穿的衣服,就是用粗布所做成的,跟当官的穿的青衫紫衣是不一样的。
我们再往下看到第三个“上人”,是佛教中指智慧德行很高,可为僧众之师的这样的高僧,南朝以后则多做为僧人的尊称。我们现在还是会对于智慧德行比较高的出家师父,可以做为僧众的一个导师,我们会特别就是用上人这个词汇。
我们再看一下“比丘”,比丘是佛教的用语,梵语Bhiksu这样的一个音译。上次有跟大家介绍过音译跟意译,有时候是音译跟意译两个合并在一块做翻译。在佛教里边,就经典里边也有直接音译的。直接音译倒是也各有它的作用在,直接音译我们大概就知道,这个在梵语里边他们是怎么念的。翻译成意译,就是以我们中国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来做翻译,便于我们去阅读。两个互相把它搭配起来用来读,那是最好的。
我们再往下看,按照佛教典章,少年出家,初受戒,称为沙弥;到二十岁之后再受具足戒,才能成为比丘。《四分律》里边就记载到:“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不应授年未满二十岁的,不应该授给还未满二十岁的具足戒,就是说要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可以受具足戒。
再下来是“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
第一个是“檀越、檀那”,这也是梵语。我们看到注释第一个地方,梵语的音译,就是檀越、檀那,这个是“僧家称施主”,就是指施主的意思,出家师父称呼施予东西给他们的施主,叫做檀越或檀那。
再看到第三,“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三的“烧丹炼汞”,这个是道教的道术之一。原指朱砂等药物放在炉火中烧炼,以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又有内外丹之分。把人体当作炉鼎,用静功和心法修炼精、气、神,自己人体当作一个炉,这个叫做内丹。外丹当然就是指透过外边所炼的这些东西,这些长生不老的这种丹药。我们之前也一直有谈到、看到,有一些植物,都是道教里边吃了那些东西可以长生不老,道教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道家跟道教,道家就没有谈这些,我们道家所研究到的,我们重要的经典就是《老子》、《庄子》,这两个是最主要的,代表道家的思想。之后道教也当然有用到,我们上次有介绍到,有用到老子的《道德经》,但是道教里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炼丹,这样的方式来求长生不老。就老子的思想跟庄子的思想,他所介绍到的其实是一个内修的,它是一个内修的。
当时候我们在学思想史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东西,老师就跟我们介绍到儒家还有道家。老师就跟我们讲到,我们中国的一个应世,大概读书人的一个应世的方式,以儒家为应世的准则。但是当我们在外边闯荡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是如你所愿,不是你想做这样然后就能够完成,或者每一个人都能够配合你,这时候内心自己要收敛回来到道家来。所以老师常常就跟我们讲,以儒家应外,以道家应内。之后发现到再渐渐往后读到佛家思想之后,发现又更高一层次。所以师父上人一直在讲到,方东美老师一直提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哲学。
我们继续再往下看:“僧人自谦,谓之空桑子;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这个有用到典故,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僧人自谦”,出家师父自谦自己为“空桑子”。为什么会称自己为空桑子?我们来看一下空桑子,注释第一这个部分。在《吕氏春秋》这本书里边记载到:“有侁氏”,就这个族,有侁(ㄕㄣ)或有莘(ㄒㄧㄣ),也写成一个草字头跟一个辛苦的辛,部落里边的一个女孩子去采桑,“得婴儿于空桑”,结果在一个空桑里边,就是一棵桑树里边有空心的,在那边得到了一个小孩,“母居伊水”,因为母亲就居住在伊水这个地方,所以“命曰”,就把他叫做伊尹。《列子》里边也记载到,这个书名号把它漏掉了,里边也记载到“伊尹生乎空桑”,伊尹从空桑里边长出来、跑出来的。伊尹从小很聪慧勤奋,通晓烹调的技术与尧舜治国之道,就是帮助尧舜治国,还担任有莘氏奴隶主后代的老师。这个有莘ㄕㄣ或有莘ㄒㄧㄣ,就是这个字“侁”,两个字通用。《墨子》里边也有记载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就是指有莘氏聚落里边的老师,师仆。后来有莘氏女嫁到商汤,伊尹作陪嫁之臣随往,汤用之为相,故称为伊尹。伊尹那个尹就是丞相的意思。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情形是跟僧人自谦有关?因为僧人出家,舍弃父母,成为佛家的儿子,而佛家又称为沙门,沙门也叫做桑门,另外一个翻译,沙门,桑门,教义本空,所以僧人就自称为空桑子。
从古书里边记载到,伊尹是从空桑里边跑出来的。就像这种很好玩,小时候常常如果不乖或者是怎么样,妈妈就会讲我们是石头里边蹦出来的。那时候就是小时候,还没有上课读一些科学上的知识,那时候还小,还没有入学的时候,然后常常就会听到妈妈讲,你是石头里边蹦出来的。后来自己读了中文系之后接触了这些,发现还满多真的是从石头蹦出来的,还有从其他地方蹦出来的,还有常常不是踩到那个大脚印,然后回家就怀孕的吗?就是这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家人,原来这个也有文化传承。妈妈她们不识字,但是她们的文化从哪里?听戏,她们从听戏来。我妈妈很喜欢看歌仔戏,所以透过看歌仔戏,讲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故事。
这是空桑子,为什么僧人自称为空桑子的一个来由。
再接下来是“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道士诵经叫做步虚声,为什么叫步虚声?我们看到注释第二的地方,道士诵经的这种声音,仿效空中传来神仙的声音。这是怎么样?是在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里边记载到:“陈思王游山”,陈思王就是曹植,曹植我们上次有跟大家介绍过,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曹丕叫他的弟弟曹植马上写诗的,七步成诗。谢灵运说他天下才几斗?总共几斗?十斗。曹子建几斗?八斗。谢灵运几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这就是陈思王。他有一次游山的时候,“忽闻空里颂经声”。突然怎么空中传来诵经的声音?“清远遒亮”,很亮,“解音者则而写之”,就是让能够了解音律的人把它写下来,结果这个是“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所以道士就仿效这样的声音。所以这个声音,步虚声这个典故是来自于陈思王曹植,突然听到空中有诵经的声音,然后请人把它写下,道士仿效之,所以作步虚声,空中所传来。
再下来:“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圣,故有菩萨之誉”,这边就讲到“菩”是普也,“萨”的意思就是济,“尊称神圣”,所以有菩萨这样的一个称呼;“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这讲到是龙象这两个词,负荷佛法,有龙象之称。
我们先看一下“菩萨”这个词,注释第一菩萨,佛教用语。这是直接梵语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是作觉有情。其义有二:第一个,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里边有写到:“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那个字就是怜悯的悯,古字就是用这个字,我们现在写怜悯的悯,就是一个竖心旁,一个门,再一个文章的文,悯,愍伤就怜悯的意思,“即于树下得第一禅”,这是第一义。第二个是指具备自利、利他这样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里边记载到:“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所以这边我们就看到,“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就是利益众生,世出世间诸利益事。后来我们就用菩萨这个称呼,指天地神灵有菩萨这样的美誉。
像我们中国佛跟道两个,大概都常常混合在一块。小时候我也常常看我阿嬷拜拜的时候,就是诸佛菩萨这样念,里边的神明其实也很多是道教里边的神,但是我就常常听我阿嬷在拜拜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所以后来这个词汇大概就是指所有的利益众生的这些神众们、神圣们。
我们再来看一下荷担如来家业的高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我们看一下龙象,佛教的用语。在水中行走,龙的力量最大;在陆地上行走,谁的力量最大?象的力量最大。我都想说象真的是非常巨大,很大。因此精通佛法,荷担如来家业的高僧就负荷,负荷就是肩膀荷着,肩挑着佛法,故有龙象之称,就称他们这些荷担如来家业的高僧,我们就称他为龙象,有龙象这样的。
再接下来是“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俱谓俗缘之未脱;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
这边就是介绍到儒释道三家,我们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脉,儒释道三家。儒家称为“世”,释家称为“劫”,道家称为“尘”,它所代表的意思都是指什么?“俗缘之未脱”,俗缘就是还没有摆脱世俗人事牵连的这样的人、这样的情形,这个词汇。
我们看到注释第一的地方,注释一,世、劫、尘:《楞严经》里边记载:三十年为一世,五百年为一劫,千年为一尘。这个都还是在轮回里面,所以俱谓,都称作俗缘未了。
我们再往下看注释有第二个,“俗缘之未脱”:就是还没有摆脱世俗的人事关系,不能得道成仙,就是还未解脱。
再看到第三个,“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这三个词汇,“精一”、“三昧”、“贞一”,这个的意思都是指到“奥义之无穷”。我们所谓的奥是深奥,深奥的义理,就是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了解它。我们看一下第三的地方,精一,精粹专一叫精一。就是儒家所讲到的那种深奥的义理,深奥的义理无穷,儒家叫做精一,要这样才能够去达到。
精一这个词汇,在我们的《尚书.大禹谟》,《尚书》,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大禹谟》里边有讲到这么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厥的意思是其中的意思,其中。这是我们儒学里边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的意思就是说,人心要居高要思危,人心惟危,人平时要居高思危。道心惟微,微是微妙的意思,道心微妙居中。这种很多修行的东西很难用言语来,它必须要你自己去不断的应对一些事情之后,自己要心中去体悟。惟精惟一是道心之法,就是你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的这样,精一就是很专一的心法,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很纯粹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厥中就是其中,就是要常常保持这样的一个状态。
“释家曰三昧”,三昧,梵语的音译,指到就是心定于一处,叫三昧。三昧,心定于一处,这个是释家里边所讲的。儒家叫做精一,释家叫做三昧,这个都是定于一处的,用语不同。道家叫做贞一,贞一是守正专一。这个也是一样,就是保持那种定的状态,只是他们在谈的时候那种用语不太一样。这边道家所谓的贞一就是守正专一,保持本性,自然无为。道家一直讲到是不要造作。这些都是属于奥义无穷,深奥的义理在里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
这个讲到两个典故,很妙的。“达摩死后,手携只履”,只履就是一只,只就是一只,一只履,就是鞋子,“西归”,从东方归向西方,从东方走向西方;“王乔朝君”,就是去朝君,朝见君王的时候,竟然会“舄化双凫下降”。舄也是鞋子,鞋子的一种。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达摩我们应该很熟悉,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初祖。南印度婆罗门人,出家后倾心于大乘佛法。梁武帝的时候普通年到达了广州,后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以“一苇渡江”。我们前面有讲到一苇渡江,不合,他就踩着芦苇草渡江过去了。一苇渡江,然后就止于嵩山少林寺,就在少林寺那边,在少林寺里边面壁九年,当时候的人就称他为“壁观婆罗门”。壁观婆罗门,壁,墙壁的壁,面壁九年。菩提达摩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的时候端坐而逝,就在这时候过世。过世之后,在少林寺圆寂之后,就移葬到熊耳山的定林寺。相传当时候东魏的一个使者叫宋云,他出使西域回来,从西域那边回来,结果在葱岭的地方碰到了达摩提着一只鞋子走过来,然后就问他你要去哪里?他说他要去西天。达摩很好玩,还跟宋云讲你回去不要跟人家讲,要不然会惹祸上身。他也不以为意,回去就真的跟君王讲了,达摩已经有告诉他不要讲,讲了你会惹祸上身,结果他回去还是讲了。讲了之后就被关起来,因为这叫欺君。因为明明就已经死了,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只有宋云因为他出使西域,所以他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不知道达摩已经死了。因为他出使西域,回来明明就有碰到他,他回来竟然就跟皇帝讲有碰到达摩,结果就被关起来。后来还好皇帝过了十来天,审问的时候就跟他讲,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真的,我就在葱岭那个地方碰到达摩提了一只鞋,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要西归,就这样。后来皇帝觉得,怎么听起来好像煞有其事。还好皇帝当时候有采纳他的意见,要不然他就惨了。后来就开塔,一看,真的只剩下一只鞋在里面。所以后来大家才知道,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了。
我们再看到第二的注释,“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王乔是汉朝人,曾担任县令,这也是修炼很好的一位道士,相传可以把两只鞋变成野鸭子。他每次朝君的时候,朝君就是要去朝见君王,有固定要去朝见君王的一个日子。皇帝就看他奇怪,每次来的时候怎么都没有看到车子,但是就有看到人来。后来就偷偷观察了一下,真的观察到发现,就有人回报说,他没有搭车过来,天上有一只鸟,然后就下来了。所以相传可以把两只鞋变成野鸭子,叫做舄化双凫下降。那个舄字就是履,鞋子的意思。我们古代有这么样分,履跟舄我们后来统称叫做鞋子,都泛指鞋子,在古代里边,单底的叫做履,舄是复底的,双层的叫做舄。舄化双凫,这个凫是什么?野鸭子。就是王乔可以把自己的鞋子化成野鸭子,然后就飞,来到宫廷。前面是佛家的传奇故事,后边是道教的传奇故事。
这边是跟大家介绍一下梁武帝的故事,梁武帝跟达摩那段对话。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就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的问达摩:我做了这么多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就说:无功德。梁武帝就非常生气,他说:何以无功德?达摩就跟他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一苇渡江就是这样。
后边这里讲到,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没有讲话。人莫测之,当时候人就把他叫做壁观婆罗门。这样的一件事情,这刚刚有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下边这个。在佛教里边讲到做很多事,如果这样的问法叫有为之事,作而不作,必须是这样。
这段就是刚刚跟大家介绍到的,记载到王乔朝见君王的一个情形,双凫从东南飞来这件事。
接下来我们再看到“辟谷绝粒,神仙能服气炼形;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
这个前面“辟谷绝粒”,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的这个地方。“辟谷绝粒”是什么?不食五谷以求成仙。辟谷是古之道术,道教里边修炼之术,不食五谷,不吃五谷然后以求成仙。辟谷,辟就是不要,他不吃,榖就是五谷。绝就是指断绝的意思。粒就是指到五谷,米粒这一些东西。所以辟谷绝粒,有时候用四个字,有时候用辟谷两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就是神仙、道士们他们不吃五谷,然后透过用吐纳的方式修炼身体,修炼成那种可以羽化升天。这是我们中国道教里边所流传下来修炼成仙的一个方法,辟谷绝粒,以吐纳的方式来修炼身体。
我们再往下看,“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不灭不生也作不生不灭,超脱生死的境界。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一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灭失。这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应该有常读到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所有看到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因缘不在了,它就不见了,一切都是假象,既然没有生,也就无所谓的灭了,这样的一个观念,不生不灭。这是佛家里边讲到的明心见性,了解一切都是假的,因缘和合的。
我们再往下看:“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顽石点头,天花乱坠”,我们后来讲到天花乱坠用的不好,其实这是很好的;“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梁朝的高僧,“梁朝高僧谈经入妙”,竟然可以让顽石点头、天花乱坠,天花乱坠是指天上降下宝花。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顽石点头,这个故事相传南朝梁高僧竺道生,梁高僧这边就指到梁朝的高僧竺道生,竺道生法师讲经于苏州虎丘寺。在虎丘寺这个地方讲经,结果人无信者,没有人相信他。结果他很妙,乃聚石为徒,把石头就聚到他前面来,就是徒弟,讲经给它们听,与谈至理,就跟它们谈了很多很棒的这些佛理,讲到《涅槃经》提到说万物皆有佛性的时候,石头皆点头,那些石头就点头了。所以我们说可使顽石点头,就是竺道生没有人信他讲法,后来就聚石为徒,讲到万物皆有佛性,顽石皆点头。
我们再往下,相传梁武帝的时候,云光法师在天龙寺讲经,天雨,这个字当动词用,雨,念第四声ㄩˋ,如果雨ㄩˇ是名词,雨ㄩˋ的话就是降下,降下宝花,纷纷而下。这些都是梁朝的高僧。所以后来我们讲说讲得天花乱坠,原来是指人家讲经的时候讲到很好,连天上的诸神灵、诸佛菩萨天雨宝花,纷纷而下。
有一次到敦煌去,敦煌石窟去看那个壁画,真的是很美,非常漂亮,尤其画的那个天女都好漂亮,很美,满值得去看。有一次我就有听到旁边在讲解,因为我们是自己跑去,有人就讲解,里边有一个他说东方的蒙娜丽莎。我说奇怪,明明就是我们漂亮的菩萨,为什么还用西方的来比喻,真是奇怪。我就跟我同事讲,为什么要这么比喻?明明我们比较漂亮,我满执著。真的是很漂亮,画得非常的庄严,就想到这个天女散花,然后在壁上的顶上画了好多天女。
我们再往下看,“张虚靖炼丹既成”,结果能够令龙虎并伏,而且鸡犬都可以升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典故。张虚靖,东汉的时候张天师张道陵的七世孙,《列仙传》记载到,张虚靖遍游名山,学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成,能够制伏龙虎。白日升天,临去,白日升天,结果临去的时候,升天之后,药器置于庭中,结果他们家的鸡跟犬用舌头一舔,也飞上去了。不错,满好的,一舔也飞升而上,这个就是很有功力。所以我们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样,“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
我们再看一下“藏世界于一粟,佛法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
这边我们讲到“藏世界于一粟”,一个小米里边,“佛法何其大”。能够把整个世界藏在一粒米里边,佛家的法力是何等的强大。我们先看注释第一个,先讲佛家的这个部分。“藏世界于一粟”,释普济的《五灯会元》里边有讲到:“一粒粟中藏世界”。常常听师父上人讲到,连我们毛发里边、一沙一尘都有一个世界,能够进去。所以至大无小,至小无大,整个空间是已经解破了,没有空间跟时间这样的束缚,就有这样的能力。不过这要好好修炼才有办法,已经没有执著了,所以就也没有时间跟空间。我们常常会被束缚,是因为我们有时间观念,也有空间观念,所以被时空束缚了;如果能够解脱这个,就没有时空的束缚。这是佛法里边讲到的,藏世界于一粟。
“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这是道教方面的。我们看到注释第二的地方,贮乾坤于一壶,这是后汉,后汉就是东汉,方士,方士就是道士,费长房曾经看见一老翁卖药,曾经看到一个老翁在卖药,挂着一把壶,晚上就在壶中休息,他就在壶里边休息。费长房觉得很奇怪,于是就拜见老翁,第二天就跟老翁一同入壶,就跟老翁一起也进入壶中,见里边还有楼台壮丽,惊奇的说:“此别一乾坤也”,这真是另外一个乾坤。乾坤的意思我们知道,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就是天地。此别一乾坤,也就是此别一天地也。原来这个小小壶里边竟然还有楼台壮丽,真是另一个天地。于是便跟老翁入山学道,这个也是很有缘的。就像我们知道《了凡四训》里边,碰到的孔老先生那也是一等高人,能够算命算得这么精准,那也是很厉害的。贮乾坤于一壶,就是指道教里边的这种法术是很玄妙的。
我们再看到“妄诞之言,载鬼一车”,“妄诞之言”就是无稽之谈,妄诞之言就好像说装载一车的鬼魂;“高明之家,鬼阚其室”,高明的家,鬼都窥视他们家。
怎么说?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注释。“载鬼一车”,《易经》的“睽卦”里边,上九里边记载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这个说是松脱的意思)之弧”。然后高亨,我们再往下看高亨他的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这故事是怎么样?“有一睽孤”,睽孤是离家在外的孤子,“睽孤夜行,见豕伏于道中”,结果看到有一只猪,见豕,豕是猪,负涂。《易经》里边的涂就我们所谓的,我们现在把它写成前途的途,辶字边那个途字,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常常讲道听途说的途,是写这个途字,也会写成三点水这个涂字,这个涂不是胡说的意思,道听途说的途是路途的途,就是在路上听了,没有经过验证,又在路上又传给另外一个人了,叫道听途说,所以这个涂字不是糊里糊涂那个意思。就是看到一只猪伏在道路中,“更有一车”,还有一车怎么样?“众鬼乘之”,就是载鬼一车,一车里边载了一堆鬼,一车的鬼。“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就是刚开始先张之弧,先张之弧,张就是拉开弓的意思,弧就是弓,一开始他看到这种情形,就要打开弓射他们,“后放下其弓”,之后又放下来。“说”字通“脱”字,放松的意思,放下弓箭不射了。仔细一看,“盖详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鬼也,那不是鬼,而是人;“非寇贼也”,不是寇贼,“乃婚姻也”,就是婚嫁。后因以为,就是以这个词汇指到混淆是非,把无当作有,言语很是奇怪。后来我们这边讲到说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就随便乱说,讲什么一车子载的都是鬼,结果仔细一看,根本也不是。这个典故是从这边来,《易经》里边所写到的这个词。
第二个,“高明之家,鬼阚其室”。“高明”是很有钱的人。“鬼阚其室”,阚就是审视,在那边窥望的意思。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二这个地方,鬼阚其室:就是说鬼神窥望显达富贵的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就是窥望那些富贵显达的人,而且他们是很自傲的人,所以将祸害其满盈之志。满盈之志就是指他们非常的自傲,有钱但是不收敛。在《文选》里边就记载到,《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就讲到说高明之家,鬼都去窥视他们家,那些攫拏者亡,争权夺利的那些人就是祸殃给他们;默默者存,跟攫拏两个刚好是相反词,攫拏是争夺,默默就是不会去争夺;位极者高危,位置,就是官位很高的危险,危险就是说你位高,然后又没有办法自守的,那很危险,就是祸害于他的意思;自守者身全,就是自守者,能够洁身自好的这样的人,就能够身全,就是保全性命的意思。
李善注,李善就是注《文选》的人,唐朝,注引李奇讲到说:“鬼神害盈而福谦”。这句话,鬼神害盈,第一个害当动词,害盈就是那些盈满的人,很自傲盈满的人;而福谦在这边当动词用,害跟福两个对应的,害盈跟福谦两个对应的,福谦就是指降福给那些谦虚的人。这句引言。再后来刘良对这句话的注解。所以我们在了解这些古书的时候,就是因为各朝代都有帮我们做注解,一代一代的这样注解下来,我们就透过这些注解,我们就可以去了解到原来的意思大概是怎么样。刘良就注解到说:“是知”,由此可知,“高明富贵之家”,高明是一个富贵,这个人家里边很有钱,“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就指到高明,家里边很有钱,但是不是一个谦虚之人。
跟大家介绍一下下边《文选》这本书,这本书还满重要的,在唐朝的时候跟五经是并驾齐驱的,盛极一时。到北宋年间,民间还传谣这样说:“《文选》烂,秀才半”。你能够把《文选》这本书把它读熟,都秀才半,都可以考上了。当时候我们毕业之后,老师也教我们,认真的把《文选》的每一篇把它好好点完,好好把它点完,老师说每天点一篇《文选》。
这边下边这里是跟大家介绍一下《文选》注。唐高宗显庆年间的李善注被认为是最好的。后来还有一本叫五臣注,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注,吕延济、刘良,就是我们刚刚讲到刘良这边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五臣注就是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这五位文臣对《文选》的一个注解。这个大概是我们在读《文选》的时候,注解里边最常使用到的是李善注比较多,然后就是五臣注。
再接下来是“《无鬼论》,作于晋之阮瞻”,就是《无鬼论》是谁所作?晋朝阮瞻所作,他持无鬼论;“《搜神记》,撰于晋之干宝”,《搜神记》是晋朝干宝所写。干宝《搜神记》我们一再看到,里边因为记载了很多很神妙的事情,不过他说它都是真实的。那种性质有点类似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很多这样奇异的事情。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无鬼论》:晋人阮瞻持无鬼论,他所写到的。当时候很厉害,没有人辩得了他。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记载,很有趣的。阮瞻,陈留尉氏人,就是今天河南这个地方人。他是竹林七贤阮咸之子,竹林七贤不陌生了,竹林七贤阮咸的儿子阮瞻,生年不详,约卒于晋怀帝永嘉年间。跟他爹一样,也是谈玄之人。我们来看一下,《晋书.列传》里边记载到他,这样的一段文字,它说:“瞻素执无鬼论”,阮瞻平时他所抱持谈论的就是没有鬼,他认为世间没有鬼,“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足可以辩正幽明”。他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难倒他,跟他辩赢,他常常讲以无鬼论就可以辨明世间的幽明,那种情形是有或没有。“忽有一客通名诣瞻”,忽然就有一个客人,通名就是传,说要找他,诣,拜访的意思,拜访阮瞻。“寒温毕”,寒温就是寒暄的意思,寒暄,寒温就叫寒暄,就是问人家今天天气怎么样,吃饱了没有?这就是我们寒暄;毕就是完毕了,就是寒暄了,打招呼完毕之后,“聊谈名理”,就谈到魏晋南北朝常讲到的名理,名理之学,谈玄谈老。“客甚有才辩”,这个客人也很有才辩,“瞻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阮瞻就跟他谈论,过了一阵子之后谈起鬼神的事情,“反复甚苦”,就是指这个客人反复甚苦,意思就是说都谈不过他,无法跟阮瞻,辩不赢他的意思,所以反复甚苦。“客遂屈”,这个客人就我输了,但是“乃作色曰”,作色就是突然脸色大变,然后他说什么?“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他就跟他讲鬼神,古今圣贤所共同都会谈到的,为什么就只有你讲说没有?他就说我就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马上这个客人就变成不一样的那种形体出来,“须臾消灭”,一下子不见了。结果阮瞻默然,默然就是不语了,“意色大恶”,结果脸色他自己就变得非常的难看。一年之后就过世了,阮瞻。所以这边讲到,“《无鬼论》作于晋之阮瞻”。
第三个注释《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所撰。我们再看一下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东晋时候的史学家、文学家,还有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其实他会写这一本,我们上次有读到,就是因为他亲身经历,他亲身经历他父亲,还记得吗?他父亲的爱妾被她母亲,一样把她推进他父亲的坟中,结果过了十来年竟然没有死掉,他将他的母亲要跟他父亲合葬的时候,结果一打开墓穴发现,竟然怎么趴在那边,所以他就把这些写下来。这本书其实是有感于生死之事,所以就写《搜神记》。
接下来是“颜子渊、卜子夏,死为地下修文郎”,这边“颜子渊”还有“卜子夏”,就是颜渊颜回,卜夏就是子夏,“死为地下修文郎”,死后就担任修文郎;然后下来是“韩擒虎、寇莱公,死为阴司阎罗王”,这两个人死后变成了阴司的阎罗王,变成阎罗王。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为什么颜子渊、卜子夏两个人死为修文郎?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个这个地方。颜子渊就是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卜子夏就是卜商,字子夏,春秋末年晋国人,另有一说是卫国人。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杂俎》这边记载到:“晋苏韶卒后”,就是苏韶他过世之后,“从弟”,从弟就是他的堂弟的意思,堂弟“节白昼见韶”,在白天的时候看到苏韶,于是就问他“幽冥之事”,就是指到他问他人死后的这些事情,然后“韶曰”,苏韶就跟他说:“颜渊卜商,俱为地下修文郎”,说颜渊、卜商,颜回跟子夏两个人都成为地下的修文郎。所以为什么会称“颜子渊、卜子夏,死为地下修文郎”的原因,就从这段来。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韩擒虎,韩擒虎,第二注释的地方。魏征等所编撰的《隋书》,记载隋代的大将韩擒虎,字子通,文武双全,慷慨多智谋,尝以平陈,就是平息陈地的叛变,然后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因功进,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功劳,所以就封为上柱国。疾笃时,就是生病的时候,很严重的时候,有人惊走至其家,有一个生病的人惊慌的走到他们,就是跑到他们家去说:“我欲见阎罗王”,说他要见阎罗王。擒虎闻之曰,韩擒虎就说:“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亦足矣”,他就讲到说我活着的时候为上柱国,死后作阎罗王足够了。里边还更详细记载到就是说,他生病的那时候家里边外面,有人看到那种喧天锣鼓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人就看到。然后他们就问他说这是怎么回事?他说阎罗王到。结果就有一个生病的,另外一个生病的人就跑到他们家去,说他要见阎罗王。所以他听到,韩擒虎听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他就讲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亦足矣。于是就过世了。所以这边讲到韩擒虎,死为阴司阎罗王。
第三个寇莱公,寇来公我们也不陌生,寇准,北宋政治家寇准,字平仲,被封为莱国公,所以我们大家就称他为寇莱公。在《汉苑名谈》里边就记载到说:“寇莱公死,有僧”,有一个出家师父,“克勤见公于曹州境上,询后骑云:‘阎罗王交政也。’”就是僧人克勤见到寇莱公,然后在曹州境上,之后就问,那个骑,这边就是指到他的骑兵,就跟他讲阎罗王交政,就是指要交政,接换,好像官交接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这边讲到“韩擒虎、寇莱公,死为阴司阎罗王”,就是这么来的。
再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至若土谷之神曰社稷,干旱之鬼曰旱魃”。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社稷”,这个“社稷”也常提到,社就是土地神,这是一个会意字,土神就是土地神。稷就是稻谷,是谷神。所以土谷之神叫做社稷。
“干旱之鬼曰旱魃”,干旱之鬼就是造成那个旱灾的鬼,这个鬼神叫做旱魃。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二的地方,旱魃,古代传说中能造成旱灾的,这是旱灾的鬼神。在《诗经.大雅.云汉》篇里边就记载到:“旱魃为虐”,虐就是作虐的意思,作虐,虐就是灾难,“旱魃作虐,如惔如焚”,这个字念作ㄊㄢˊ,是烧灼、灼烧、燃烧的意思,如惔如焚就是指焚烧。旱魃为虐,就好像在焚烧东西一样,指就是很热很热。汉毛亨传里边记载到,这个魃就是旱神也。所以这边干旱之鬼叫做旱魃。
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魑魅魍魉,山川之祟;神荼郁垒,啖鬼之神。”
这边请大家把读音订正一下,“神荼郁垒”,课本这边一百五十二页的地方,它是写神荼ㄊㄨˊ郁垒ㄌㄟˇ,这个念神荼ㄕㄨ,然后郁垒ㄌㄩˋ。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注释魑魅魍魉,“魑魅魍魉,山川之祟”,那个字念作ㄙㄨㄟˋ,一个出再一个示,魑魅这是山中的精怪。我们看到注释第一的地方,魑魅是山中的精怪。魍魉是水中的怪物,水中的精怪。后来我们常常会用这个词汇指到的就是指各种各样的鬼怪,现在大部分就把它再用到人身上,就是比喻各种各样、各式各样的坏人。本来是那些鬼神精怪,作祟的那种作怪,这个祟是害人,祸害人的鬼怪叫做祟。我们常常讲说大概谁在作祟,让事情变成这样。作祟就是在那边搞怪,搞怪。所以就是祸害人之鬼怪。魑魅魍魉这是山川之祟,魑魅是山中精怪,魍魉是水中精怪。
再下来,“神荼郁垒,啖鬼之神”。这个有这么多鬼怪,总要有人克制它们一下。我们看到第三个注释里边“神荼郁垒”,神荼郁垒这是两个神仙的名称,此二神把守“鬼门”,能够将邪恶不正的鬼魅以芦苇绑缚,用芦苇把它们绑起来,然后喂虎而食,就喂老虎吃。所以黄帝就命百姓在家门以桃木作塑像,然后驱魔逐魅,就把这些鬼魅把它赶走。
我们看一下《山海经》这边记载到的,它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东海度朔山这个地方,有度朔这座山,有大桃木,上边有大桃木,“蟠屈三千里”,就是指那个树的盘根错节,蟠屈三千里,很大的一棵树,“其卑枝东北曰鬼门”,就是枝干里边东北那个地方,朝东北,卑枝就是指比较细弱的那些枝子,朝东北的就是鬼门,“万鬼出入也”,那些鬼出入的地方。“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专门看管那一些众鬼,害人的鬼,专管他们。所以后来黄帝就命百姓,在家门用桃木作成塑像,做为驱魔之用。啖鬼,这个啖就是吃。神荼郁垒,啖鬼之神,就是吃鬼的神。
再下来,我们看到这个小单元的最后一句:“仕途偃蹇,鬼神亦为之揶揄”,“仕途偃蹇”就是仕途不顺,鬼神也揶揄他,就是戏弄他;“心地光明,吉神自为之呵护”,心地光明磊落,吉神就自然会呵护庇佑。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注释,“仕途偃蹇”:仕途不顺利。偃蹇这个词汇就是困顿、失志。偃跟蹇,偃就是扑倒的意思,蹇是走路常常被绊倒。所以偃蹇这个词就是指困顿、失志、不顺的意思。晋代罗友曾经对桓温抱怨说,在来的路上连鬼都揶揄,他只是为别人做官送行,没有别人送他去做官。就是罗友跟桓温抱怨,说他来的路上都被鬼揶揄,他都平常帮别人做官送行,但是就没有人送他去做官,意思都没有人推荐他的意思。所以桓温于是推荐罗友作襄阳太守,“仕途偃蹇,鬼神亦为之揶揄”,连鬼神都要戏弄他。揶揄这个词,揶揄,戏弄、辱弄的意思。
心地光明,吉神自然会呵护他、庇佑他。心地是一个佛教语,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就像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出一切,所以叫做心地,这个地的意思就是指大地能够生万物,心念能够生万物。师父常常一直讲到,这个世界的形成是全部由心念所成,一个人发出的心念如果是光明的、是善的,吉神也会呵护庇佑他,这样的意思。
我们这个单元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到这边。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