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弟子规》第21集



《弟子规》

第21集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请掀开《圣学根之根·弟子规》,第一册第二十四页的第一行,“信”。我们今天进入下一个单元,来跟大家一起分享谨而信的“信”。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在五伦关系当中都要言而有信,有信义的态度。首先从父子关系来讲,父子之间要言而有信,才能把家庭带到正确的方向。除了父子之外,五伦里面还有君臣、夫妇、长幼(就是兄弟),还有朋友,五伦关系都要落实“信”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讲师生这一伦。除了父子关系要守住信义之外,师生这一伦也是对我们一生影响非常深远。师生是包含在父子这一伦当中,所谓是“师徒如父子”。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从古礼就可以看出,父母和老师是同等重要的。譬如孩子他到了成年的时候,二十岁行冠礼,起了一个字,之后就不再称名。可是尽其一生,能够称自己名的只有父母和老师,甚至在朝廷做官,连皇上都是称他字而不称他名,代表尊重。此外譬如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做为子女要守孝三年,而老师则是心丧三年。老师这一伦可以含括在父子当中。当然也有说长幼有序,长幼也可以含括师生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接着从师生这一伦来谈谈师生之间的道义、信义。我们先来分享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桐城派的代表人方苞先生所写的,叫做〈左忠毅公轶事〉。〈左忠毅公轶事〉是方苞先生非常有名的一篇代表作,其中所记载的师徒如父子之间的道义、恩义、情义,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之后再来看这篇文章,内容依然是感人至深。
〈左忠毅公轶事〉谈到,在明朝有一位名臣史可法,他的老师叫做左忠毅公。左忠毅公有一次他到了京城的近郊来督查学政,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在古时候,担任政府的官员,他有一个重要的职责,要为国家举荐贤才,所谓“举孝廉”,在年轻的读书人当中去选择德行学问非常好的人才来培养、来提拔。左忠毅公他去督察学政,也是要去寻访这些读书人当中是不是有一些非常有德行才干的子弟,来特别加以培养。当时他只带了几个侍从,骑着马,穿着便服,这样人们就看不出来他的真实身份。后来他走到古庙当中,就看到有一个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因为太过劳累、太过疲劳,于是就趴在桌上睡着了。他看了读书人所写的文章,于是左忠毅公他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就盖到了学生的身上,帮他把门关上。通过文章他就看出,这位读书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他的气节,他的气质涵养,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流露出来。后来他询问寺院里面的出家人,才知道这个学生就是史可法。
在后来正式考试,当史可法呈上考卷,左忠毅公马上把他面署第一。考中了之后,因为在古时候这些学子,如果考中了状元,考中了功名,都要拜主考官为师。于是左忠毅公就带着史可法到了自己的家里,让他拜见他的夫人,并且他对他的夫人说:“我的几个孩子才能都比较平庸,而将来能够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位学生。”古代真正的圣贤之人,他不怕自己没有子孙,他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没有为国家举荐贤才,没有把圣贤的学问道统传承下去。古代的读书人念念都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在举荐贤才。后来史可法跟老师就同朝为官。
在明朝末年,因为宦官当政,所以在政治上是比较黑暗的时期。左忠毅公非常正直,刚正不阿,后来就被人家陷害,关到了监狱当中。结果史可法非常的紧张,每天早晚他都到监狱门外去观察监狱的情况,想要进去看望老师。可是因为当时宦官防备得很森严,连左公家里的人都没有办法靠近他。后来他听说老师受到了很残酷的刑罚,生命当时是垂在旦夕。于是史可法就想办法,拿了五十两的银子,哭着求看守监狱的兵丁,让他帮忙想办法,结果感动了他们。他就教史可法,换上破衣破鞋,背着竹筐,拿着一个长柄的铲子,打扮成打扫卫生的工人,就这样把他带进去了,然后他暗暗的指着左公所在的位置。史可法看到老师的时候,他的老师靠着墙坐在地上,整个脸上、额前都烧焦了,根本看不出他的面目,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都脱落了。看到老师这个模样,学生就扑到前面去大声的痛哭。结果这个时候,老师马上认出是自己学生的声音,但是因为他受了酷刑,所以他的眼睛当时睁不开,他用力的举起他的手,拿手指拨开他的眼眶,用两只眼睛直视着他的学生,并且训斥说:“你想想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什么身份?做为国家的栋梁,你怎么可以让自己深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现在国家的情况已经败坏到这个程度,我这一辈子已经就完了,而你自己不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明白大道理,那天下的事情还有谁可以为百姓来谋福利?如果你现在不赶快走,与其让这些奸人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把你活活的打死。”当时左公摸着地上的刑具就往他学生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一句话都不敢说,就急急的跑出了监狱,看老师这么震怒,他就赶紧离去了。
所以我们看看,当老师已经深陷危险的境地,可以说生命都难以保全,九死一生,看到他一生最心爱的学生来看他,他第一个念头并不是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学生的安危、国家的安危。后来史可法就常常流着眼泪,讲到这件事情,他就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由于老师身教,精神的激励,所以他非常勇敢的出来,为国家、为百姓来谋福利,后来他担任国家的重要的职位。在明朝末年,当时是在崇祯年间,张献忠他在外面扰民,这是当时的流贼,出来危害国家百姓。当时史可法是担任重要的官职,就是负责抵御流贼。他在领兵的时候,每次他遇到流贼要来侵犯地方、侵犯老百姓的消息,他就常常几个月都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流休息,自己就坐在营帐的外面。然后他就选了十个壮丁,让两个人蹲坐着,背靠背的靠在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依这个顺序来替换士兵。他昼夜的为国家来防守,人民百姓才能够得到安全。每次在非常寒冷的夜晚当中,当他站起来,抖动着自己的衣裳,铠甲上面都结成了冰,他抖衣服的时候,冰一起都会掉落下来,发出声响。我们可以想像,他为了保卫国家跟人民,真的是昼夜都不敢懈怠。当时有人就劝他要去好好的休息,实在是太辛苦了。史可法说:“这个时候如果刚好遇到敌人来侵犯,让国家受到损害,我唯恐辜负了朝廷,愧对我的老师。”这是他尽其一生都不忘国家的恩德,也不忘老师对他的教诲。每次史可法他统领部队往来经过安徽桐城,因为左忠毅公他老家就是在安徽桐城,他回到故乡,一定要先去探望他的老师的家人,先去探望师母,向太公和太母请安,在堂上一定要拜见左夫人,而且对老师所有的亲人都是尽心尽力的照顾。
这种师生的情义、师生的道义确实是感人至深。当时方苞先生他记载的,这是发生在他们桐城的真实的故事,安徽桐城。而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他最后有记载,他同族的长辈涂山先生就是左忠毅公的外甥,而与方苞先生的父亲关系非常好,他说左忠毅公在监狱当中所讲的话,都是他亲自从史可法那里所听到的。古时候师徒如父子,这种真诚的道义,真诚的恩义、情义、道义,确实是非常感人。
我们也曾经跟大家分享过,像师父上人一生对待他的老师,都是用同样的恭敬的态度。像师父上人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这是当代的一位大哲学家。当年方教授对师父上人确实是非常认真用心的单独教导,并且觉得这个学生以他的天资、以他的勤奋、悟性,将来如果深入儒释道的经典,一定能够成为一代的高僧。而师父上人他对方老师的孝心、恭敬之心,也是特别好的榜样。当方先生过世之后,师父经常会去照顾方老师的家人,会照顾方师母。甚至于在几年前,当方东美先生的长子,当时他还在美国,师父上人就特别写信给方东美先生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回到故乡,回到安徽来养老,而且师父也表达了要建立方东美先生的纪念馆、图书馆这些事情。当时称呼的时候,方教授的大儿子、长子叫做方天华教授,师父对他的称呼是称兄道弟,“天华吾兄”,以兄弟之称来称呼他。所以到后来方天华教授过世候,他的夫人、家人都还非常感恩师父上人对他们全家的关怀和照顾。在古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情义跟道义,确实学生也是做到了养老师之身、养老师之心、养老师之志。师生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接着来看君臣的关系。“君臣有义”,君臣之间也要有信义。为君者在言语当中也要信守承诺,所谓“君无戏言”,君王、领导人讲话,一定是说话算话。而臣子答应君王、答应领导的事情,也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做到。这是君臣关系当中的信,诚信。而君臣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领导者跟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都是有一分诚信在其中,有它的义务,有道义、情义、恩义在里面。关于君臣关系,在古时候古圣先王都是非常爱护老百姓的。像尧帝,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两个犯人,他是因为偷了东西被抓起来,正在去服刑的路上。当时尧帝就问:“他是犯了什么罪?”两个犯人就说:“因为天气太干旱了,久旱不雨,我们实在没有东西吃,所以不得已去偷了人家的食物。”尧帝听了之后很惭愧,跟士兵说:“你把他们放了,把我抓起来。”他自己反省说:“正是因为我没有德行,才会让天气产生变化,久旱不雨。再来我也没有把我的老百姓教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应该抓的是我!”君王的这一分真诚的忏悔之心感得天降甘霖。
当一个人、君王他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在爱护百姓、爱护人民,他这一念心一定能够感动全国的人民都来效法他。当全国人民也都有反省的忏悔的心,真诚的爱心,相信一定能够化解灾难,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古到今,古圣先王他们之所以可以名垂青史,其实他垂范后世的德行都是源自于他和人民之间的恩义、情义、道义,他们之间的信义。
包括我们之前有和大家分享过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是如此。当时大禹的父亲鲧在治水的过程当中,因为用了错误的方法去堵洪水,所以当舜王去巡视治水的情况,就看到洪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老百姓还是生活在很苦难的生活当中,于是就把鲧治罪,在羽山处死他。后来需要再找一个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来接管这个工作,于是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们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就是后来的禹王。禹和他父亲是完全不同,他不但是精明能干,而且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当时他接受治水的工作,之前有跟大家谈过,现代的学者根据考古的工作来研究,发现发生在那个时期的洪水确实是非常的严重。如果水患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百姓就遭殃。大禹非常的大公无私,接受使命跟任务之后,他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老百姓。他接受这个工作的时候,其实他才刚刚结婚,可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就毅然的离开了他的妻子,就来到治水的工地去工作。后来经过实地的考察,他在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基础之上,他又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案。水不能用堵的方法,而是要什么?要用疏导的方法来根治洪水的泛滥。所以他一方面继续修筑防水的堤坝,另一方面又开始用疏导的方式来疏导洪水,结果效果就非常的显著。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大家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后来为了便于治水,他还把整个中国的版图地域分为九个大州,就是九州,包括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大州。治水工程就在他非常英明的勤奋领导之下就开展起来,他带了二十多万的百姓全面展开疏导洪水的工作,他不但是进行指挥,而且还亲自参加劳动。
我们在古时候留下来的画作当中可以看到当年大禹治水的情况,可以说他是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在工作,就是为了信守他对于君王的承诺以及对于老百姓的信义。确实是很辛苦的在那里治水,手上也长出了茧,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因为长期泡在水里,连脚趾甲都脱落了。甚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工作的艰难危险,连自己的家都顾不上。
后来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就在大禹非常英明的领导之下,老百姓努力的配合,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让洪水可以沿着新开的河道再流入大海。治水的工程可以说从古到今是流芳千古的、非常大的工程,因为只有把水患治理了,才能够让百姓恢复他们的生产,才能修整土地。因此对于大禹治水的功劳,老百姓都特别的感恩他,也怀念他。当时他们把整个中国称之为“禹域”。
大禹治水的过程,首先它是君臣之间,君王当时授予他这个职责,所以他有这个责任、承诺,他要去履行他的职责。再来这也是父子之间,因为他父亲当时没有把水治好,犯了过错,做为儿子要替父亲来弥补过失,这是父子之间的信义。
再来说君臣,大禹和老百姓之间也是信守信义和承诺,为了百姓的福利,他必须要把这项工程完成。所以他在外面十三年的时间,经过自己家都不敢进去。而且历史上记载,是“薄衣食,致孝于鬼神”,他自己的生活特别的俭朴、特别的简单,但是他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却是非常的丰盛。“卑宫室,致费于沟淢”,他自己所住的都是很简陋的房子,他把省下来的钱财、福报都是用来给需要的老百姓、用来治水。
我们通过尧帝跟舜王的故事,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古圣先王,做为一个领导者,他对人民确实是具有道义,而当然人民对于领导者也要有恩义。这是“君仁臣忠”,五伦关系当中重要的一伦,就在这里深刻的体现出来。“君仁臣忠”,做为领导者要仁慈,也就是说他所考虑的都是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永福;而做为部属,也要常常能感恩领导者的恩德,正是因为有领导者在这里辛勤的付出,才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的环境。其实没有当过领导的人真的体会不出来,曾经有一位长辈也跟我们分享过。他说在一个单位、团体当中,做为一把手,就是第一位的领导,和做为他的副手,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差别其实是很大的。做为领导,他所要承担的责任特别的重大,而这些不一定是他在外面可以体现出来,有时候是在他心里面,他需要谋划,日日焦虑,为了一些事情,带一个小团体,有时候为了工作上或者某些方面的事情,可能部属工作完了就可以安心去吃饭睡觉了,领导人常常还要急得半夜都睡不着觉,他内心要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种辛苦,这种劳心,做为部属不一定能体会出来。就好像我们之前讲过的雁子,当雁子在飞翔的时候,它在最前方的头雁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要鼓励雁群,同时它在飞行的时候,因为头雁的飞行,也可以让其他的雁子减少一些压力。所以做为领导者,他身上承担的责任,以及他内心所要承受的压力,真的不是做为臣、做为被领导者能够想像、体会的。我们不管能不能理解领导人他为什么这样做决定,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问题,这是我们不在其位,体会不到他做决定的原因。但是纵使我们体会不到,因为是不同的角度跟位置、不同的高度,但是做为下属,应该常常体恤领导者的辛劳,知道正是因为领导者的恩德,才让我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一份安定稳定的工作环境;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我们整个家庭都会三餐不继,都会遇到经济上的压力、问题。所以臣子要尽心尽力的效忠君王,这就是君仁臣忠,确实在君臣之间要去落实。当然,当君王有过失,做为臣子,他也有义务来直言相劝。
君臣关系,我们在孟老夫子的一段话里面也可以体会出这个关系的,君仁臣忠如何落实跟体验。孟子曾经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话是说领导者假如把部属都当作是自己的手足一样来疼爱,做为部属,会把领导者当成自己的心腹。而如果“君之视臣如犬马”,犬马是用来使用它、利用它的,我只是用用你,用完了我给你付点钱,那就是完成使命了。如果只是这样,部属看到君王就好像一般的人民一样,没有什么感情。可能你让他多做一分钟的工作,他都要跟老板要加班费,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分一毫都不愿意为团体多做一些事。而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把老百姓根本都看成是不重要的东西,觉得反正我有钱,这个人请不到,我还可以请别人。如果是用轻慢的态度,可能部属对我们的怨恨,那是恨之入骨。所以君臣之间一定要有道义、情义与恩义,要有信义。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考虑到自己内心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跟义务,我们在五伦关系当中,就能够把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本分和职责都尽得非常的圆满。其实圣贤人的存心,这是我们要真正去学习的地方,他就是把五伦八德当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放在心上,落实在生活当中,时时刻刻不敢忘记。
我们谈到君臣,特别是做为领导者,做为领导者要善于沟通,也就是一方面出现问题,他善于跟下属来进行交流跟沟通,此外下属如果有一些意见要反馈,也能够及时得到领导人的回应,相互之间做好良性的沟通。特别是做为领导人,包括我们在政府当中做政府的工作,或者在团体当中做领导,我们念念要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尽的本分,应该要想到的是部属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存心,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会想出一些真正对于团体有利益的、有帮助的非常正面的方式。当然,做为主管他要任用的人才,也是要任用真正可以办事、值得信任的人。
我们之前看到在国内有一个私塾,在湖南这个地方办得非常的成功,完全用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来教孩子。当时有一个年轻人,他刚好有机缘来私塾学习。他进入私塾之前,本来他是不学无术的年轻人,很有可能到社会上就是游手好闲的一个人。可是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之后,教得特别成功。他回到了他的国家,最后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后来培养成的能力,他一个人就可以去管理两座庄园。我们想,这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把一个年轻人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变成可以信任、可以托付给他两座庄园,让他来管理的人才。所以我们看到,当一个人有德行,自然他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增长。做为臣子,也要尽他要尽的责任、义务。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夫妻关系,这是第三,夫妇。夫妇关系也要重视信,所谓“言而有信”。如果在夫妻之间,相互之间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言而有信,可能生活当中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常常都互相的猜忌,讲话当中甚至都会互相的攻击。人跟人相处,真心的信任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在国外会体会到,有许多外国的文化它都有一点偏颇的地方,就是喜欢怀疑。人跟人相处,他第一条就是首先我要怀疑你,然后再去考察,去证明我对你的怀疑到底是成不成立的。他第一念的想法并不是建立在信任的程度和基础当中,而是见到任何人,我首先先要怀疑,怀疑你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动机、目的,怀疑你这个人是不是不可靠,疑心就特别重。传统文化不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人跟人之间交往要有真心的信任。但是这个信任也离不开理智,在信任当中也要明辨是非善恶,再建立正确的抉择。
夫妻之间的关系,要能够言而有信。夫妻之间内心,要感恩对方的恩德与付出。我们看到有很多夫妻能够白头到老,他就是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他愿意付出,付出不求回报;另一方面,他对对方有感恩的心,感谢对方陪伴我们走过了人生的历程。蔡老师也常常提醒这些夫妻,因为他经常要去面对,当时要面对很多婚姻出现状况、要离婚的问题,所以他都会用善巧方便去劝导这些家庭,要为儿女着想,要处处想着对方的好处,这样家庭才能够经营得下去,夫妻关系才能够维持得稳定。特别是蔡老师也常常劝导男士,你太太再不好,但是我们都要想到对方的恩德。一个人他有百分之九十的缺点,可能他的优点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五,可是我们要看人家的优点,不要去看人家的缺点,要守着这个原则,不能天天都去看对方不好,这样日子就很难过得下去。蔡老师也提到,做为男士要常常记住,太太帮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传宗接代。有了好的儿女,家族才能够延续下去。中国古人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光是太太有这个恩德,你就报答不了。
我们在东北,东北妇女性格都特别的刚硬。也不是所有的人,但是因为北方人,她性格就是比较豪爽,说话很直,脾气又特别大。往往很多家庭里,丈夫都被太太管得、压得都喘不过气来,女人太强势,这样的状况经常会发生。很多我们在东北遇到的家庭的问题,都是会有这种状况。
那时候父亲就常常去劝要离婚的朋友。我们说“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桩婚”。你即使不为对方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儿女着想。所以当当事人遇到这些问题,毕竟旁观者清,有时候他身在局中,他钻不出来。做为朋友,在劝导他的时候,就要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道理来引导他,而不能够一天到晚劝人离婚,这是很伤阴德的事情。
父亲那时候经常都会善巧的劝勉朋友,后来也挽回了好几个家庭,本来要离婚的家庭,后来都被他劝回来了。父亲特别会对比较强悍的女性,都会劝她们,用儒释道的圣贤教育的原则来引导她,说:“你跟丈夫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对方错了也是对的,我即使是对了也是错的。要注重不要看对方的缺点,要看对方的优点。”总是从良性的方面去引导,跟她讲说:“那你还要想一想,他再不好,他也有哪些哪些的优点。”都是要这样劝。
所以夫妻关系,确实是像《弟子规》当中说的“恩欲报,怨欲忘”。夫妻之间反目成仇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对方曾经对我们的付出、他的恩德,不要因为生活的小事跟冲突,把恩德都忘记了。如果夫妻能够相处得很好,那真的是天下太平。我们想想看,哪一个儿女愿意在小时候就天天面对这些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譬如爸爸妈妈闹得不可开交要离婚,一定会问孩子,你要跟爸爸还是要跟妈妈?那你想一个孩子他那么小,他的性格的养成,他的成长、他的教育是需要父亲跟母亲共同来承担的。任何一个孩子,单亲家庭,他跟着父亲或跟着母亲,他性格当中就会出现很多的缺陷、很多的问题。如果他是在一个幸福完整的家里,家庭当中上有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一个非常稳定的、健康的家庭,这个孩子人格的塑造跟养成就是特别的健康。他从小在幸福的环境里面长大,他这种爱跟幸福、爱与感恩就会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当中。即使他长大了,遇到了一些挫折、困难,他用内心这种强大的能量、这种爱,都可以帮助他解决人生当中的种种问题。所以一个家庭夫妻好合、家庭美满幸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做为夫妻双方,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脾气、性格等等的原因,最后把孩子一生的幸福都给耽误了。
我们谈到夫妻关系,也来分享一下汉朝宋弘的故事。在汉朝汉光武帝刘秀他有一个大臣宋弘。宋弘这个人他很有德行,做官非常廉洁,而且做事也是非常负责任。当时宋弘他在朝廷任职,是担任司空的工作,司空就是掌管土木工程的工作,这在朝廷、政府当中是很重要的职位。
因为光武帝刘秀他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好新寡,就是她先生过世了。做为弟弟,当然于情于理都念念的要为姐姐着想,就想姐姐的丈夫去世了,那是不是可以再帮她找一个好的丈夫?就让她在大臣里面先看看,哪一个大臣她看得中。
他就问姐姐:“所有大臣里面,你最欣赏哪一个人?”湖阳公主也很有眼光,她就跟弟弟说:“宋公的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宋弘这个人他气宇非凡,很有德行,其他的大臣都比不上他。光武帝刘秀听了之后也很高兴,这还不简单,皇帝找大臣解决自己家庭的问题,这个事好像在自古以来,大家觉得是很容易、理所应当的。于是他就召见了宋弘,让湖阳公主就在屏风的后面,听他们两个人的对话。
光武帝就跟宋弘说:“谚语所谓的‘贵易交,富易妻’是不是人情?”“贵易交”,当一个人他富贵之后、贵显了之后,贵就是表示他的地位身份比较高,这个时候他一定会换朋友,肯定他所换的朋友都是跟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较相仿的。“富易妻”,当一个人有钱,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就是换老婆。所以我们看到有钱人娶三妻四妾,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当一个人显贵的时候,就忘了他旧交情;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就想要另结新欢,这是不是人之常情?皇帝说话很有艺术,他不会直接一上来就说,我的姐姐你看没看中?不会讲得这么直接,他就是用这种话先来试探宋弘的意思。
一般人觉得要能攀附上皇帝这个家庭,第一家庭,那就是皇亲国戚。一般人本来他只是大臣,一旦是跟皇帝结亲,他就变成贵族了,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可是宋弘他是很有德行、见识的人,他听完了皇帝跟他讲的话,他马上就回答说:“我听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穷困的时候,一个人确实是三穷三富过一生。这是在东北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一个人三穷三富过一生。很多人他成功,可能他小时候都是历经艰难、历经挫折,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一步一步的再走向高位的,并不是很多人都是生来就是一帆风顺的。当人在困顿贫穷,你的人生正在努力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有很多的朋友来帮助我们。而当我们真正人生开始飞黄腾达、有所发展,能不能忘记这些朋友?确实是不能忘记。这是“贫贱之知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是指粗米粗粮。往往原配的夫人,都是伴随着我们胼手胝足的一起去创业,一起去克服困难,一起去拼搏的夫人,这是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够因为我今天富贵了,就把我胼手胝足一起走过艰难的原配夫人,就把她休了,这是很没有道义的。光武帝听了他这番话之后,他就说:“事不谐矣”。看来皇帝要做主凑成这段婚事,可能是成不了了。
而宋弘,之前也跟大家分享过,他以他的德行,经常用他的言教跟身教,也做了很好的榜样。而且他是很正直的人,经常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劝导君王。所以在汉朝的年间,整个国家能够安定和平,都是跟这些君臣他们尽好自己的职责是分不开的。而我们看到,做为朝廷的官员,他的浩然正气,确实是可以屹立在天地之间。做为大臣,国家的大臣,他能够做出榜样,那我们相信他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首先满朝的文武大臣,他们就不会想到我地位尊贵的时候,就要把我的原配休掉。当然做为老百姓,看到皇帝跟朝廷的大臣这种行为、做法,他们自然对于整个社会风俗,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前的读书人,他确实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他时时刻刻都是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座右铭,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整个社会是带来非常好的榜样。
夫妇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夫妇之间也要有信义、有道义。
下一个是兄弟,五伦关系“兄友弟恭”。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兄弟之间要有情义、有恩义,好好的团结在一起,非常的友爱,这样父母亲就非常的放心。我们前面有学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朱子治家格言》也特别强调“居家戒争讼”,一个家庭和家族,最怕的就是兄弟不和、亲人相告。
如果我们只是重视利益而忽略了道义,可能在财产的问题等等方面,兄弟之间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反目成仇。情理法,人情是要兼顾的,一旦失了人情就失去了和谐。当一个家庭失去了和睦、和谐,这个家庭就不可能会兴旺。“居家戒争讼”,如果是为了财产而相互控告,钱是留不住的。再来兄弟不和、兄弟相争,这是很不好的示范,家族败相就露出来。因此《朱家治家格言》谈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记得从前我们在香港,有一段时间在报纸上面曾经刊载过一段时间《群书治要》的经文。当时我们有做了白话的解释,也配合了许多现实的案例,来讲解《群书治要360》这里面的内容。谈到兄弟之间的关系,我们有举过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例子刚好是发生在我们家里面的真实的例子。我们家族当中有一个晚辈,她是我在俗家的妹妹,是舅舅家的孩子,是表亲。妹妹她从小就特别友爱,在家里是典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得特别好。这应该也是天性的流露,为什么?像以前外公回到家里,譬如元宵节给小朋友买灯笼的时候,每次我是姐姐,都是先抢,抢最好的灯笼、最漂亮的;而我这个妹妹,她都是让她的兄弟姐妹先分完了,最后剩下的不好的才是她的。她天性非常友爱兄弟姐妹,每个家庭里面的同辈、晚辈,她都会特别去照顾他,天生就很有爱心。像我们小时候在山上玩,她有时候会爬到山坡上去摘野草莓,摘了很多很好吃的野草莓。然后第一个就是拿到我面前,因为我是姐姐,她就一定让我先吃,甚至整把的野草莓全部都让我吃掉。小时候我是很霸道,而妹妹她是非常友爱。
后来,有一次他的弟弟,她的亲弟弟,因为年轻气盛,当时家里刚好也是遇到了挫折,她的亲弟弟心情也特别不好,有一天在外面骑车就发生了意外,发生了车祸。发生车祸之后,当时非常危险,他整个脑部,在车祸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损伤。所以去医院急救的时候,当时医生好像告诉我妹妹,告诉她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成活率,就是即使是救活了,也是植物人了。让他姐姐要做出决定,到底要不要救你弟弟的命。
很多人可能对生命失去希望,也许他会选择放弃治疗。但是我妹妹,她对兄弟之间特别有情义。那时候她只是一个学生,读硕士,后来又读博士。她都是非常勤奋,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结果她就跟医生说,“无论如何都要救下来,即使当了植物人我也认了”。她就跟她父亲一起做主,一定要把弟弟抢救过来。在这过程当中她特别虔诚,她读《地藏经》。本来她也是没有学佛的。后来她读《地藏经》,结果生命就发生奇迹了,百万分之一的存活率,最后她弟弟的性命给保下来了。之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妹妹的肩膀上,为什么?她一方面要去打工,她一个星期好像是兼十份家教,要不停的去教书、去赚钱;然后一方面要奉养他的父亲,给父亲拿生活费;一方面要照顾她的弟弟;一方面她还要完成她的学业,非常非常的辛苦。
在几年的过程当中,这个事情也发生有十多年了,她始终把弟弟照顾得非常好,慢慢的,虽然还没有恢复知觉,她用爱心呵护她的弟弟,让他仍然维持生命,她非常珍惜这种手足之情。为了她弟弟,后来也耽误她的婚姻,耽误了很长时间,婚姻跟学业都耽误了很长时间。
但是闽南语有句话说“天公疼憨人”,老天爷特别疼爱这些老实本分的人。她后来就出奇的顺利,找的工作也很顺,老板对她特别疼爱,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她去一个也是学佛人的家庭里面去当家教,她教得特别好,所以老板也对她好得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另一方面,她每次考试每考必中。有一次她在台湾参加建国中学的老师的考试,建国中学要考进去当老师很难的,她当时是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后来是因为她实在太年轻了,建国中学还没有接受过这么年轻的老师,就说她工作经历还不够,最后没有录取,但当时她是以全台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去的。总之特别顺利,人生各个方面都很顺。她就是落实了孝亲、落实了尊师。
她对老师也特别恭敬,是竺家宁教授的学生,声韵学、文字学也都是跟竺教授学的。她孝亲尊师做得特别好,又友爱兄弟,所以她人生特别顺。到了后来,因为为了照顾弟弟,她的婚姻也耽误了,想不到过了几年之后,又遇到了非常美满的婚姻,现在也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我们闽南话讲“天公疼憨人”,一点都不错,当我们把孝亲尊师、友爱兄弟,真正做出来,连祖先、老天爷都会保佑你。我们不要觉得好像总是付出很吃亏,其实天地神明、祖先另外有一笔帐帮我们记着,积德累功修积的阴德,都是功不唐捐的。
兄弟之间确实要重义而轻利,而且要重视信义,要尽义务,有恩义、情义、道义,都要在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尽出来。我们争了钱财,却舍掉了家庭的幸福;可是我们如果舍掉了钱财,却能够赢得家庭的和乐。人生到底是要追求什么?如果一个人他穷得只剩钱了,最后家庭不和、兄弟反目,那他真的是天底下最贫穷的人。人生很多事情要看得远,你的价值观、你追求的是什么。不要为了小钱、小利到处去计较,最后伤了和气,让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担忧。这是兄弟,兄友弟恭。
之前我们也分享过法昭禅师的这首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我们有兄弟姐妹,无论是亲兄弟姐妹,还是表亲也好、堂亲也好,要珍惜人生的缘分。
我们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团体当中,兄弟的概念可能就更加宽广。譬如一起求学、一起求道的同学们,还有师兄弟们。我们在一起学习儒释道圣贤教育的过程当中,当然老师陪伴我们的时间可能相对短,但是同学之间要走的路就更长。之前我们在听《华严经》也有听到一段话:老师是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可是同学在求学求道的路上更加重要。因为老师是教我们怎么走这条路,而同学是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这个路。所以同学、师兄弟之间也要有情义,兄友弟恭的恩义、情义和道义。这是兄弟。
接着来看朋友,这是五伦当中第五个关系,“朋友有信”。朋友之间不只是言而有信,而且朋友之间也要尽信义跟义务,这是五伦关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伦。这个义务包括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朋友之间要有什么样的义务。首先朋友之间要互相的劝谏,所谓“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如果朋友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谏,就没有尽到职责;第二是要关怀;第三是要互相的赞叹,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第四是不言家丑,不能把朋友家里面不好的事情都讲出去;最后要有通财之义。
首先是劝谏,第一条是劝谏,劝谏当然也是朋友之间应该有的道义、信义。一方面我们能接受朋友的劝谏,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如何去劝谏朋友。当然在言语分寸上面也要有一定的智慧、一定的技巧,善巧方便。
再来,第二是关怀,要关怀他人,我们时时处处要落实。其实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走这么长的路,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也无论是求学和求道,这个过程当中难免有起起伏伏。当同学和朋友之间都能够互相关怀,互相体谅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在他困顿、厌倦、疲劳的时候,我们能够帮他一把,安慰他几句,这个力量是特别强的。所以之前我们看到大雁在飞行,雁子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彼此都是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帮忙,而且它们会发出声响来鼓励对方要努力的飞翔。而当中如果有雁子生病了,不能够一起飞,也都会有其他的雁子陪着它一起留下来,一直等到它病好或者它过世,一直会陪伴着它。等到它病好,雁子再努力的一起往前飞,去追赶前面的队伍。所以朋友之间要有互相关怀的道义存在,而关怀朋友不但是关怀他本人,包括他的家人,也要有恭敬心,有关怀的心态,这样彼此之间,跟他的家庭之间就能够处得很好。不但是关心他的父母,可能对他孩子的教育方面也都能够关心。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朋友之间要互相赞叹、互相肯定。我们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刚才说过,人总是在起起伏伏当中,所谓“三穷三富过一生”。人生旅途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人生遇到挫折,情绪发生起伏,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朋友的支助跟安慰,所以朋友之间要互相赞叹跟肯定。特别是像同学之间,我们要避免什么障碍?所谓的嫉妒障碍。“文人相轻”,读圣贤书的人要对治自己内心心胸狭窄的习气,不能够有嫉妒心。有时候你嫉妒同学他的成绩比我们好,或者是嫉妒朋友某些方面赚的钱比我们多等等的。嫉妒心一起来,双方都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扩开心量,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当人家有好处,要能够随喜他、赞叹他,努力的去帮助他。《弟子规》当中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这是在《弟子规》当中提到的。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如果都能够互相的赞叹、互相的随喜,无论是团体,还是求学的学校等等,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都会感受到祥和之气。
第四是不言家丑。朋友之间由于信任,所以可能他会把家里的隐私跟我们分享,跟我们讨论。这些话要特别谨慎,他跟我们讲是对我们信任,可是我们话到这里为止,就不要再把它讲出去了。特别是他对我们推心置腹,这种信任建立,更应该谨慎小心自己的言语。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家庭的事情,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有些话就到此为止,就不要再传出去。家里隐私的事情,我们可以将心比心,我们自己家里隐私的事情或者丑事都不愿意外传,如果我们知道了别人的家丑,那就更不应该到处去宣扬。
第五条,朋友之间要有通财之义。财不单是钱财、物品,包括内财跟外财。内财是指我们的劳力、经验跟智慧,外财就是钱财、物品。特别是在帮助人的时候,“救急不救贫”,恩惠并不是在于很大很多,而是在于他在危急危难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送出我们的关怀与帮助,对方就会非常感动。以前有一个长辈就曾经跟我们说,他说世界上雪中送炭的人非常的少,但是锦上添花的却大有人在。朋友之间如果都能够行使道义、情义的话,我们这一伦确实就尽得非常的圆满。五伦关系都能够信守我们的责任、义务,那么我们的人生确实会生活得特别的幸福美满。
下面也来举汉朝时候的例子。汉朝有两位读书人,一个读书人叫张劭,还有一位叫范式。他们两个人一起在太学当中读书,这两个同学之间关系是非常好的。后来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两个约好了,两年之后的今天范式要去拜访张劭。经过了两年之后,张劭就跟他母亲说:我的朋友今天就要来了,希望母亲能够准备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的朋友、同学。母亲当时觉得这个约定承诺的时间很长了,两年之前这种约定,照一般人可能早就忘了。而且两个人距离得还很远,千里之外的承诺、约定,母亲觉得你怎么这么相信朋友一定会来?结果张劭就说:“巨卿信士。”范式他是非常守信用、重承诺的人,他一定不会忘记我们俩个约定的日期。母亲就说:“好吧,如果他真的来了,我就帮你们准备丰盛的饭菜,帮你们准备酒,两个人见面,可以好好的坐下来聊聊天、见见面。”结果想不到虽然时间过了那么久,过了两年,又是千里之外的约定,到了这一天,他的朋友范式就如期来到了张劭的家里作客。所谓的“人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在一起见面非常的高兴,朋友之间的情谊真的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愈来愈淳厚。
这是在《德育故事》当中记载的。蔡振绅先生谈到,这个距离是千里之远,而且时间又是两年之久,这么长的时间,两个约定要见面一日之期,连张劭的母亲都觉得不敢相信。可是张劭他知道他的朋友很守信用,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真的是很知心、很知己的。由于范式他确实是非常重信用、重诚信的人,他这个信德确实是我们读书人的好榜样,他才能够按照两年前的约定如期的赴宴。张劭和范式的故事给我们朋友跟同学之间这种信,我们要效法和学习他们这个榜样。
范式和张劭是好朋友,后来范式病危,他的身体非常的不好。有一天范式他就梦到张劭给他托梦,他说我某年某月某日要下葬,你能不能赶过来送我一下?范式做了梦之后,他马上就赶到了张劭的家里,那个时候他已经过世了,没有见到最后一面,而且已经发丧,可是人们抬棺木没有办法抬得动。于是张劭的母亲就抚着棺材说:“你是不是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没有完成?”过了一会,突然间就看到他的好朋友来奔丧了,素车白马,号哭而来。母亲一看到这个场面,她就知道一定是范式范巨卿来给他的朋友奔丧了。范式到了之后,他就抚着棺材跟他说:“你安心的走吧,我们虽然是生死永别,但是你的家人我都会帮你照顾。”当时参加葬礼的人有上千人,看到这个场面都感动得流泪。于是他就“执绋引柩乃前”,棺材才肯继续的向前,可以抬得动了。于是范式就非常仔细认真的帮他安置好了后事,包括他的坟墓的所在地,在这里帮他种一些树,整个都打理好、都安置好,他才离去。
许止净先生看到这段故事,他感动得流泪。古人朋友之间这种知心知己,真的是生死之交,是用心互相的感应,乃至生死不渝。朋友之间的信义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真的是一生当中能遇到知己,就感觉到很满足了。所谓“朋友之交止于信”,我们看到范式跟张劭两个人,两个朋友之间的信义,他们信守诺言、信守承诺、承担道义的这种朋友之间的精神,是我们后世的楷模,应该要真正的效法和学习的。这是朋友。
除了五伦关系之外,蔡老师也特别谈到,信义还要延伸到哪一个层面?除了五伦关系应该有这些义务,我们也要回想,今天我们能有机缘学习到儒释道的圣贤教育,圣贤的教育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古圣先贤流血流汗,有很多刻骨铭心的经历,才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如此精粹的智慧,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从前也曾经跟大家分享过,师父上人在澳洲大学和这些校长、老师、教授们交流,他们就曾经提出来说,从前欧洲的汉学家他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全世界四大古文明,现在这四大古文明有三大文明全都灭亡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没有灭亡,这个文明没有断灭?欧洲的汉学家他们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概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缘故。
中国的老祖宗确实是非常的有智慧。古圣先贤所流传的智慧经验,要通过什么方法才可以准确无误的传扬给后世的子孙?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是最负责任、最有爱心、最懂教育的圣贤人。老祖宗了解到,子孙如果不能够继承这种智慧、文化,许多的子子孙孙他人生都会找不到方向。这是老祖宗基于对后代子孙,甚至于是对全人类的厚爱。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古人,他都不讲国家,他的观念里面都是天下,他想的都不只是自己的国家,而是想的全天下的老百姓,他是希望把儒释道的圣贤智慧传承千年万年都不中断。于是古人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宝贵的学习传统文化圣贤教育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什么?就是汉字跟文言文。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他就曾经非常形象的讲述过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字,它不是表音的文字,它是表意的文字。即使经过了一千年、两千年之后,如果孔老夫子复活了,跟中国当代的领导人在谈话,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想像这个是跨越了两千年的历史时空,古人孔老夫子,他如何能够跟现代人进行对话?这个在许多国家的文明,他们的文字、语言当中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像拉丁文,许多西方的古老的语言,现在只能一些专家学者才能读得懂。因为他们的文字很多都是表音的系统,音是会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但中国人有汉字文言文,它是语跟文是分开的。即使两千年之后,孔老夫子复活了,他虽然讲的话我们现代人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他们可以把他们想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孔老夫子写的文言文,现代人再看还是看得懂,这种交流就没有什么障碍。所以汤恩比博士对于中国的汉字文言文都是非常赞叹的。它里面表意的内涵,还有文言文它的语言文字结构的稳定性,让我们读汉朝的文章,读先秦上古的文字,现代人还是读得懂。这就是用这种工具跨越了时间的障碍,也跨越了地域的障碍,是中国人非常了不起的传承智慧的工具。汤恩比博士他一生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他对于中国文化是特别的赞叹的。所以汉字文言文确确实实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对于后代子孙最大的恩德。
像胡秋原先生,他也是对于中国的文化,还有中国的文字、语文,特别的赞叹。胡秋原先生在总结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他做了七个方面的总结:首先是自由平等的精神,我们不要以为说自由平等是外国人的文化,实际上中国文化里面就包含着;第二是尊重劳动的精神;第三是正义自尊与坚毅的精神;第四是现世与务实的精神;第五是博爱与和平的精神;第六是为正义自卫而战的精神;第七是独立创造的精神。胡秋原先生特别也指出,这当中最显著的是什么?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文字,也就是汉字文言文,它是自成系统,从复音变成单音,它的文法也特别的简明合理,虽然初学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是没有障碍的。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小朋友开始在学习《圣学根之根》,《圣学根之根》它的文字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什么这样说?有实践在证明。因为这两年有把《圣学根之根》做法文的翻译,当时接受翻译工作的是法国非常著名的书店,叫友丰书店,它是法国政府都授过勋章的。之前翻译《史记》,整部书的法文版都是由他们翻译出版的,所以他们翻译过很多书。结果一翻《圣学根之根》遇到难题了,发现太难翻了,一个字都有很深的内涵,要字面上、表面上去翻是很难的。像我们现在学《小儿语》、《续小儿语》,录音就录了二十多个小时,录了二十六个小时。讲《弟子规》我们讲到二十集,也录了四十个小时,整部书都还只是进行了一半。所以我们看蒙书里面,它字字句句都有很深的内涵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我们看到有一些小朋友,他从二三岁开始学习《圣学根之根》,他读《圣学根之根》读得字正腔圆,甚至很快的时间就把它背下来,能读、能背、能写,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没问题。所以其实从小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
胡秋原先生就谈到,这个并不障碍中国语文成为世界上最为进步的语文。近代人不明这个道理,崇洋媚外,所以自弃珍宝。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我们不识宝,非要去学外国人,譬如主张把文字做很多的改变。甚至于我们看历史上,像东亚文明圈当中有一些小国,像日本、韩国、越南,他们以前其实都是使用汉字文言文。我们读过越南的官修史书,这个历史它完全是用文言文记载下来的。胡秋原先生就提出,晚近中国的落后是由于科技,而不是语文,中国的语文是中国人应当自豪的伟大创造。胡先生的真知灼见让人非常的敬佩,人们称赞他是力排众议,而且具有远见卓识的大丈夫。他曾经在一本书当中,对于中国思想界的异化提出批评。他大力的主张要复兴中国文化,寻求振兴中华之理,走向理想的中国。
是不是只有中国人会这样赞叹?其实不是的。包括像英国的哲学家罗素,他在《中国问题》当中也提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首先第一点,就是使用表意的符号书写,汉字文言文它不是使用拼音文字。这个我们刚才提到了,汤恩比博士他举的例子,正是因为中国文字是表意的符号,即使今天孔子复活了,他仍然可以用书写文字的方式,跟现代的中国领导人进行交流。罗素指出第二点,在受教育的社会阶层当中,孔子的伦理学取代了宗教。为什么佛法可以在中国发扬光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学说,把老百姓、中国人都教育好了,奠定很好的德行学问的根柢,佛法也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罗素指出第三点是,执掌政事的不是世袭的贵族,而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样就有利于把全国最好的、最优秀的人才,把他提拔出来,用来造福百姓。
罗素指出,汉字它之所以延续千年不变,主要在于,自古至今汉语口语的变化很大,可是汉字基本形体不变,所以现代人仍然能够读懂古代的经典。第二是中国的方言很多,无法互通,可是汉字在各个方言区是可以通用的。甚至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周边国家,都可以进行书面交流。第三是汉字的超越时代、跨越地区的功能,让中国文化保持稳固统一,并且沿承至今。罗素先生认为,这都是表音文字所达不到的,是汉字优于表音文字的地方。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信义跟道义要把老祖先传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承传下来。我们既然有这个使命,就一定要从自己的身上去认真的落实。《大学》里面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身格物致知开始做起,放淡欲望,心智清朗,自然能够诚意正心,从自己的言语当中去修正。我们真正做孔老夫子、做古圣先贤的好学生。在大时代当中,也能承担做为炎黄子孙应该要尽的职责。我们在讲“信”的过程当中,确实从五伦关系当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角色和定位。当我们站稳脚跟,自然也就能够在人生的旅途当中,一步一步的、脚步踏实的,让人生走得有价值、有意义。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