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5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

第51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请各位看到我们第二百一十三个姓氏,在我们讲义的第十七页。汲这个姓氏,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是比较少见的姓氏,的确,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汲这个姓氏的源头主要是来自于西周初年。西周初年康叔受封于卫,建立了卫国。从康叔之后传到了卫宣公的时候,卫宣公将太子分封在汲这个地方,所以这位太子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氏。这是其中的一支。另外一支也是起源于春秋时代,也是宣公,不过不是卫宣公,是齐宣公,齐宣公的后代也有受封于汲这个地方,后来也以汲为姓氏。
先前我们有几个例子都有提到,我们在古代其实同名异地的情况还蛮多的,像这个地方,两位宣公,两个国家,可是他们同样都受封在汲。但是这个地方的汲却是同一个地方,所以各位可以看到我们括号有夹注了,现在的方位都是河南省的卫辉市。为什么会从卫国齐国都有汲,而且都占领了同一个地方?原来是本来这个汲是属于卫国的,后来被齐国给占领了,占领之后,齐宣王就重新分封,所以就会有两个国家共有一地的情况,这是时间的先后,分别都占有汲这个地方。所以这个汲姓大致上都是从汲地发展而来,只是它的源头不一样,因为如果是卫宣公子孙的话,它是从姬姓派生的;如果是齐宣公子孙的话,就是从姜姓派生的,所以它的源头还是有稍稍的差异。
我们看到汲这个姓氏的堂号,有一个东海堂,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在汉朝有一位很著名的大臣叫做汲黯,这个黯其实就跟我们现在写的黑暗的暗,是同音的,意思也很接近。汲黯是汉景帝时候的太子洗马,这个字就要破音念作ㄒㄧㄢ,先后的先,先生小姐的先。一般我们把它读作洗ㄒㄧˇ马,会把它误以为是什么?就是专门帮太子洗马的。没有,这个职位没有那么的低下。其实洗马就是一般我们所谓的侍从,侍从就是跟着他的主人,跟着他的主公,跟着他的老板,在他的身边当他的幕僚,当他的秘书,所以都是属于比较接近他老板的一个职位。很多的侍从官也因为接近权力中心,所以后来升迁特别快,所以这个也是一个能够升官发达的很快的捷径。他担任太子洗马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了,表现也很好,所以后来汉武帝就把他调任为东海太守,去当地方父母官了。而且汉代的郡太守其实位阶还蛮高的,因为当时天下就分为几十个郡,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附,就大概等同于现在我们每一个省的省长,不过当时郡的大小,它的面积没有现在我们的省这么大,如果我们再把它做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的话,现在我们的省大概就是古代的两个郡、三个郡,有些比较大的省大概可以分到四个郡这么大,所以它又比省的管理面积稍稍的小一点,管理的人口也稍稍的少一些,不过也算是当时的第一级、最高阶的地方的父母官。汲黯治理东海治理得很好,所以后来汉武帝就把他召回中央去担任主簿督尉。所谓的主簿先前也跟大家说明过,就是主要他办理的就是一些簿记,簿记就是一些税务的,人口的户籍,就是主管人民跟财政的。又有点像管理税捐方面的机关国税局,所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位阶。汉武帝对他也是非常的赞誉,称他为社稷之重臣。不过他因为自己个性很耿直,所以有话就直说了,所以一再的犯颜直谏,让皇帝就觉得有点没有台阶下。所以后来汲黯因为犯了一些小罪,本来汉武帝就要找机会来发作,因为好几次让他非常的尴尬,所以就藉着这个小罪的机会,就把他免官了。汲黯他免官之后就回到田园去躬耕读书,几年之后朝廷又再召他来担任淮阳太守,最后在任上往生。汲黯的子孙其实感到非常的骄傲,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祖先汲黯能够秉公持正,面对一些阿谀附会的人,他都非常的不屑,所以能够去表彰他的气节,因此把汲黯曾经任官过的东海太守的东海当作堂号,所以有一个东海堂,后来就以此来纪念汲黯。
除了汲黯之外,我们还介绍一位汲姓的历史名人,叫做汲桑。汲桑这位的知名度就没有汲黯这么高了,他是西晋人,汲桑善于相马,所以后来就在茌平这个地方担任牧民的首领。相马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汲桑,大家想到的应该会是谁?伯乐,伯乐非常善于相马,所以他只要检查过的,他挑选的,都是非常好的马种,所以伯乐跟千里马后来也比喻为识才者跟贤才,所以有贤才,也必须要有识才者才能够提举他,他才能够后来摆到适当的位置,才能够发光发热,所以后来我们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识才者还有贤才。这个汲桑也是相马的高手。马其实我们也看过一些影片,怎么样来判断马匹的良窳?他们大概第一个会看牙齿,看它的牙齿磨损的程度,因为马是草食性的动物,所以它的牙齿如果愈短,表示它的寿命怎么样?愈大,所以他看牙齿磨损程度,就可以判断这匹马大概是几岁的马。除了看牙齿来判断年寿之外,还可以判断它牙齿的状况,譬如说有没有蛀牙,有没有牙周病,就可以判断说这个马它身体健康行不行。如果有一些买卖交易,如果你挑到这个马是有牙齿的问题,通常这个马回来之后你养不好,因为它牙齿不健康,所以它进食就受到了一些困难,所以久而久之就会营养不良,然后会产生一些病变,所以马的品质就有一些问题。除了看它的牙齿之外还会看它的骨相,譬如说它那个肌肉,它那个骨骼,它的位置到不到位。因为有一些马匹小时候可能有一些受伤,所以它那个骨头会位移。当然这个是很专业,一般我们不懂。所以他们会摸摸,敲一敲,看一下它的臀部,还有它的脊椎,看看还有没有骨相有一些偏移,这个都是相马的一种本事。这位汲桑因为他善于相马,所以在当时是很多的牧民以他为领袖。
在西晋时候有一次非常大的动荡,就是八王之乱,顾名思义,就是地方上有八个诸侯王联合起来叛乱。所以西晋的这个大叛乱,也引起了这个国家的动荡不安,后来虽然敉平了八王之乱,可是国力大伤,没多久之后西晋就覆亡了,所以接着就是进入到了东晋。八王之乱就等同于在西汉的时候,也有一个很大规模的地方诸侯王的叛乱,叫做七国之乱,所以七国是汉代,八王是晋代,七国之乱在西汉时候因为周亚夫来平定,所以很快的去把损伤控制到最小。西汉经过了七国之乱,虽然说有一点元气的折损,但是大致上因为平定的速度快,所以打击的面积比较小,所以后来还可以绵延比较长的时间,可是八王之乱就不一样,因为它的规模很大,时间又比较长,所以对于晋朝来讲元气真的是大伤。
所以这个汲桑其实也乘着八王之乱,天下动荡的时候,他也是有一些企图心的,就跟石勒一起来起兵来反晋,当时他反晋的时候,跟石勒联合起来叛乱。他们有多少人马?各位看一下,十八个人。各位会想说,十八个人,笑死人了,十八个人你也来叛乱?其实不是,这十八个人是骑兵队,那是主要的骨干,其实他们还吸收了一些对政府不满的老百姓,所以那些老百姓基本上就是没有经过组织跟训练的乌合之众,所以主干是十八个人,还有若干一些平民百姓所组成的部队。当时规模不大,所以很快的就失败了。汲桑因为没有被通缉,所以他又回到茌平去继续当他的牧民领袖,又在等待机会。隔了几年之后他又再度起义,这一次规模不一样,他自称为大将军,虽然说历史上面没有记载他第二次叛乱的时候规模有多大,但是应该是比第一次大,因为他在前面的起义其实虽然说是失败告收,但是也有一些人很信服他的理念,所以第二次他再起来号召的时候,人是比较多的。但是你说要像大将军这样的称号,好像是感觉统领十万兵马、二十万兵马,要达到十万、二十万,恐怕也没有到达这个数字。所以这位汲桑自己两次的叛乱,其实规模相较起来都不大。即便如此,汲桑跟石勒在第二次叛乱的时候,还是有所斩获,他杀了当时的新蔡王司马腾,又跟另外一股起义的势力相对峙,最后还是失败收场。汲桑又想要跟第一次一样,又回到茌平去继续当他的牧民领袖,但是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第二次他杀了新蔡王,已经变成是朝廷的一个通缉要犯了,所以经过追捕之后,汲桑最后还是被追捕,然后卒于乐陵。所以汲桑其实是一位小规模的起义领袖。
其实我们要探讨的是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他们愿意铤而走险来起义?很多人都是因为被压迫,没有办法,所以我只能够铤而走险来试图一搏。但是汲桑这个人大概是有一点野心,希望能够乘着八王之乱的时候,能够割据势力,因为他看好大概中央朝廷没有办法全面掌控地方了,所以他大概是有一点点私心作用,并不是纯粹要为老百姓来发声。
好,在我们一般的成语里面,我们经常会提到有一个成语叫做声色犬马,声色犬马就是拿来讲会腐化人心的一些娱乐。为什么是声色犬马?为什么是犬跟马?刚刚我们有讲到这个相马,古人其实很喜欢马匹,马匹因为跟交通的连接很强,所以达官贵人他出门的时候坐马车,马车,他要挑选的马当然是要什么?要品相很好的。如果是挑的瘦弱的老马,出去总是没有什么面子,他们注重这个门面,所以会有马匹。后来也有一度马也变成是一种博弈的工具,就是赛马,跑马,甚至于它也变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一些名马是非常昂贵的,所以他们也当作是礼物来做馈赠,做为贿赂官员的一种手段。狗也是一样,狗其实它不像马这么的大型动物,可是它因为小巧,而且善于听人类的指挥,驯养之后可以跟人类很亲近,后来这个宠物,狗也变成是非常得到大家喜爱的。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达官贵人会养小狗,养狗就会变成很亲近人类的一个生活,所以很多达官贵人,尤其是妇女,因为在家时间很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以养一些小宠物来娱乐生活,所以狗也变成是当时娱乐的一种媒介。
好,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二百一十四个姓氏,邴这个姓氏。邴这个姓氏是很少见的,不过在我的朋友里面,我们就有一位姓邴的老师,他现在在新竹教育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所以这个姓氏虽然说少见,可是在台湾还是有一些人口,但是因为没有很多,所以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位大夫,他的名字叫做豫,后来晋国国君就把他分封到了邴这个地方,所以后来我们就把他称之为邴豫,邴豫的后代世世代代就姓邴了。这个是主要的来源。另外一支邴姓的来源也是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位大夫分封在邴这个地方。好,我们看同样都是邴,后面我们夹注的现在的地名位置就不一样了,像这个就是标准的同名异地,同样一个地名,可是不同的地方。所以这一位齐国大夫也以他的封邑地名做为姓氏。还有第三支来源,这个时代就稍微晚一点点,三国时代有一位汉代名将李广的后代,先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李广,飞将军李广原本是西汉人,不过李广的后代绵延到了三国的时候,他的后代子孙就归顺了曹魏,曹魏就在丙殿接见他们,所以后来李广的后代因为在丙殿接见曹魏皇帝,曹魏皇帝就赐姓他们这一支为丙姓。所以这个邴本来是没有耳朵边的,后来因为这个丙加上邑旁,这个在古文里面经常相通,所以后来这一房的李姓的子孙改姓为邴,有一些写成了甲乙丙丁的丙,有一些加上了耳朵边,就是二百一十四这个邴,后来就逐渐的有一些合流。那为什么叫做丙殿?这个丙殿我们把它注记一下,其实就是太子宫,太子殿。所以曹魏的皇帝在太子宫接见他们,当时他们有另外一个代称,把太子宫就称之为丙殿。所以邴姓主要有这三支的来源。
邴姓的历史人物我们来介绍一位,就是邴吉。邴吉的邴我们在史书上面,也有看到没有加耳朵边的写法。刚刚跟各位报告过了,因为这个有没有加耳朵边,在文献里面经常它会有通假的状况,就像先前我们讲到邱,有没有?我们现在台湾常见的邱,这个邱是有耳朵边的,可是它最早没有耳朵边跟有耳朵边也是同一个来源,所以有没有耳朵边他的祖先都是同一位,所以邴也是如此。这一位邴吉是西汉的名臣,在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律法,所以后来他的职官大部分都还是跟法律,跟判案,跟司法有关。后来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末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动荡,叫做巫蛊案。什么叫做巫蛊?巫先前跟大家报告过了,巫是古代的一种职业,就跟巫术有关。蛊是什么?蛊这个字,大家都有读过文字学,在《说文解字》里面它有讲到,蛊这个字其实就是皿虫为蛊,把这个虫跟皿拆开,它是一个会意字,皿虫为蛊,就是把一些有毒性的昆虫小动物,把它丢在这个器皿里面,让它去互咬,古代有所谓的五毒,五毒我一下子背不完整了,大概就是有什么?蛇,蝎子,蟾蜍,等等这一类的毒物的一些动物,在这个器皿里面让它互相的咬食,互咬之后一定会有动物被吃掉,最后留存下来的据说就是最毒的。然后以留存下来的动物,来制成了蛊,这个制蛊的过程不知道,有一些很神秘的做法。所以它就变成了一种蛊,拿来做为一种媒介来诅咒别人,或者是来伤害别人的身体,甚至于有一些据说还可以控制人家的心灵。所以像这个蛊的话,在中国云贵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蛮常使用这个蛊,包括到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泰国、马来西亚,他们也有传统的他们自己的一些法术,我们都把它统称为蛊。这个巫蛊案是怎么回事?原来会有这个巫蛊就是因为当时很迷信,很多后宫的这些娘娘们贵妃们,因为年老色衰,所以她们希望再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所以后来她们就听信了一些方术之士的谣言,就说我帮你做法,娘娘,我帮你做法之后,皇帝就能够对你回心转意,如何如何,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在后宫里面就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没有效?可能有些人有效,可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效。可是当没有效的时候,人家都在做,你如果不做,好像你就一定不会有机会,所以做了不一定有机会,不做一定没机会,基于这种心态,所以后宫就很多这种人,这种道士,术流动静之流,出出入入这个后宫,所以搞得后宫就神神秘秘的,甚至于阴谋四起。当时汉武帝很宠信两位大臣,一位叫做江充,一位叫做苏文,没关系,这个听过去就好了。这两位其实跟太子当时有一些芥蒂,所以这两位受汉武帝宠信的大臣他们就想,惨了,我现在跟太子搞不好,状况处得不好,皇上汉武帝年纪愈来愈老大,如果有一天驾崩宾天了,太子如果顺利登基,第一波整肃的对象就是我们两个人了。所以这个江充跟苏文就想,一定不能够让太子顺利登基,所以要想办法弄掉太子的继承权。后来想一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把他废掉,或是让汉武帝借刀杀人,让汉武帝杀了太子,那他们就永除后患。所以后来这两个人就去设计了一个计谋,就跟汉武帝说,哎呀,报告皇上,后宫传说太子有巫蛊,要来下诅咒,诅咒皇上您猝死,因为他已经等不及想要登基了。汉武帝当然一开始不信,可是一个人跟他说,二个人跟他说,三个人跟他说,你就不由得不相信这个传言了,所以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所以后来就去查。查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有密报说,太子做巫蛊,当时就是用人偶木偶或者是用稻草,写着你要诅咒的对象的生辰八字之类的,或者是有一些会剪他的毛发,指甲,到处做一些法术,就把它埋在什么地方?土里面。结果就接获密报,就到那个地方去挖,果然一挖就挖出来了,而且挖出来上面的一些诅咒对象的证物,就是直指当时的皇帝汉武帝。所以汉武帝震怒,于是就来彻查这个事情。太子刘据后来不仅被废,也被杀。所以后来江充跟苏文的计谋就得逞了。
本来要株连到太子刘据的儿子,因为是邴吉保护刘询,后来才没有被牵连。所以后来汉武帝往生之后,汉昭帝即位,汉昭帝即位没多久之后后来又往生了,最后就由汉宣帝继位,而这位汉宣帝就是邴吉保护的这位刘询。即位之后,邴吉也没有去跟汉宣帝说,就是当年我保护你,所以才能够留你性命,你现在才能够登基当皇帝,如何如何,他都没有去宣扬,是过了多年之后汉宣帝才得知实情,所以知恩图报,就封邴吉为博阳侯,而且任命他为丞相。邴吉这个人本来就是在官场历练非常有经验,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人,谁愿意去卷入皇家的家务事?这个是大忌,因为你卷入了皇帝家族里面的家务事,不是大好就是大坏,所以他也是基于宅心仁厚的一个想法,罪不及子孙,罪不及一个年幼的娃儿,他就基于这样的心情,所以保护了当年还是小孩子的刘询,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他本身就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所以他执政期间治理地方都是非常宽大为怀。他的下属,这个下属的话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字,就缘分的缘,倒数第二行,缘分的缘把糸部改成手部,有没有?这个字念作ㄩㄢˋ,念作四声,缘分的缘念作四声,叫做掾吏。对不起,后面那个史打错字了,是官吏的吏。掾吏就是讲中阶的,比较低阶的下属。他因为宽大为怀,所以有一些掾吏如果不称职,他也不是就直接给他调职,不是直接给他免职,而是让他放长假,让他放长假好好的休息,所以他也对下属非常的宽厚。如果是有一点点,怎么讲?有一点点敏锐的一些下属,如果你被长官放长假,那你大概就知道其实你不得长官的信任,所以你要自己知难而退,自动请调,或者是要知所进退,看看你是不是要另谋它路,所以他有这种暗示的方式,很含蓄,可是也不会直接造成对立。所以邴吉在当时其实大家对他都是相当赞誉。后来邴吉去世之后,汉宣帝也很感恩他,所以汉宣帝后来就有一个所谓麒麟阁,建制了这个阁,上面就画了当时辅助他在朝,顺利登基,而且他在当皇帝的过程里面,为国家贡献很大的十一位功臣的画像,所以就有麒麟阁十一功臣。这个就跟先前我们讲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一样的。所以就是在这里面把这些功臣的画像,把它吊在里面做为一个凭吊,也算是一个褒扬。这个是汉宣帝时代的邴吉。
上个礼拜我们也曾经讲到,在谥号里面,在《谥法》里面,宣字其实就有中兴的意思,所以中兴之主大致上有一个惯例,都会用宣当作谥号,所以汉宣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汉武帝雄才大略我们都知道,可是在他连年征战的情况之下,其实国库也耗空了,而且他晚年巫蛊案牵连打击的层面很大,所以后来汉昭帝即位之后国内不平静,一直到了汉宣帝,就等于是中兴汉朝,所以再度的恢复以前的光荣,虽然说没有办法像汉武帝这么的版图辽阔,但是也算是有一个中兴的气象,所以这个宣就标示了他这样的功绩。
我们再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一十五的糜。糜这个姓氏我们看到这个字,你看它的偏旁是米部,米部的字大概都会跟什么?跟农作物有关,所以糜其实也是一种庄稼,一种农作物的代称。糜其实我们现在台湾的闽南话里面,也有用到这个字,其实它就是我们一般讲的那个粥,广东粥白粥的那个粥。当然我们台湾的闽南语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像我们台湾南部讲到粥,我们大部分都是讲ㄇㄟˊ。师兄您是讲ㄇㄟˊ吗?是讲ㄇㄟˊ。有没有别的口音?有没有?有些地方是讲糜ㄇㄧˊ,吃糜ㄇㄧˊ,早起吃糜ㄇㄧˊ,吃ㄇㄟˊ,吃ㄇㄟˊ。同学,你们那边怎么讲?吃ㄇㄟˊ,还有,我听过还有讲糜的,吃糜,就跟那个糜的音是一样的,国语的音一样,所以这个也算是南腔北调一个很特别的标志。所以我们经常会问说你们家是怎么讲,吃ㄇㄧˊ,吃ㄇㄟˊ,吃ㄇㄟˊ,也可以大概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糜这个姓氏人也不多,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按照古书里面有一部叫做《姓氏寻源》,它说在我们的百家姓里面,有一些姓氏都是用农作物的名称来命名的,比如说麦、禾、谷、粟,像这些都是跟农作物有关,所以据此他们就认为,糜姓的祖先应该就是种植庄稼的氏族。所以上古时代,因为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农耕,所以主要还是以采集跟打猎为主,可是因为采集跟打猎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如果今天气候异常,该结果子的时候没有结果子,那就惨了,即便是打猎,那有的时候运气不好也打不到猎物,那就只能够饿肚子了。后来因为逐渐的了解农耕的一些技术了,所以进入到农耕农业社会之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所以后来慢慢的,大部分的氏族就进入到了农业社会。也因为有一些部落民族,它对于农耕的技术比较领先,所以逐渐的它就变成文明跟物质比较超越的一些部落,所以慢慢的就扩大它的影响。所以根据古书的一些类推,糜姓应该就是以职业为姓氏,只是我们现在还找不到比较确切的源头,大概只能做这样的猜测。
以历史人物来看的话有两位,都是三国时代糜姓的历史人物,是兄弟二人,糜竺跟糜芳。糜竺跟糜芳原本,尤其像糜竺,他原本是在徐州来经商,后来结果被徐州牧陶谦征聘为官员,他的弟弟糜芳也是一样,出在陶谦的部下任官。后来陶谦往生之后,糜竺就奉陶谦的遗命来迎接刘备,所以后来刘备就入主了徐州,去接管了徐州的地盘。不过刘备在徐州的时间也很短,因为不久之后吕布来了,后来曹操也来了,所以就逼着刘备又辗转往荆州的方向逃难,所以后面才逐渐的,在荆州进入到益州,然后才有自己稳固的地盘。当时糜竺因为乐于顺从陶谦的遗命,所以刘备才能够有暂时栖身之地,所以刘备对糜竺是很感恩的。因为如果糜竺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大可不必奉诏,他大可不必遵守陶谦的遗命,甚至于他可以假传诏书,他就可以说是前东家,我们的前主公说把徐州让我来接手,如果他有野心的话,他也可以这么做。可是糜竺是非常遵守陶谦的遗命,所以让刘备在当时他最困顿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栖身之地,所以刘备对他很敬重。所以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拜糜竺为安汉将军,他的地位甚至于在诸葛亮之上,而且是在他帐下的文武百官之中,糜竺的身份地位最高,一直对他都是很礼敬的。他的弟弟糜芳也是一样,也算是沾了他兄长的光,所以糜芳在蜀汉也有很好的待遇。不过事情急转直下,是因为后来刘备占领了荆州,而且派领关羽去镇守荆州。后来吕蒙,东吴的吕蒙要去袭取荆州。因为这荆州原本按照东吴的说法,原本是他的地盘,结果后来刘备借荆州,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谜底是什么?刘备借荆州,谜底是一借不还,所以一借不还,而且他还派关羽去镇守,就是打算不要还了,你有本事你来强取,要我还给你不可能,所以后来东吴就很气,想方设法要把荆州夺回来。所以吕蒙他就用了一个计谋,他先去引诱南郡太守糜芳,糜芳因为跟关羽不和,所以就先从糜芳下手,后来就离间他跟关羽的情感,后来又因为糜芳,关羽交办他的工作没有做好,所以糜芳又怕关羽责难,而且他心中很不安,因为他们两个人本来就不和,加上东吴离间计,跟他说,如果你现在再回去复命的话,恐怕关羽会对你不利,所以后来干脆糜芳一不做二不休,就投降了东吴,这样糜芳也因为吕蒙的猛攻,所以最后在守城不易的情况之下,最后也是开城门投降东吴,也因此导致关羽兵败而被杀。关羽兵败被杀之后,据说他是被斩首的,而且被斩首之后,他的头颅是送到曹操那边去了,所以关羽的下场也是令人不胜唏嘘。当然糜竺知道他这么做,他愧对关将军,也愧对刘备对他的厚爱,所以他就面缚请罪。刘备当然事已如此,木已成舟,再责备他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结局,所以还是对他非常的好。反而糜竺自己是羞愧而病死,所以后来他兄弟两个人就在不同的阵营,因为糜芳就等于是投奔东吴了,糜竺还回去谢罪,所以兄弟二人就各事其主,的确也是让人不胜唏嘘。所以一个决定,其实就会决定我们后来的一些影响跟变化。所以做任何的事情,尤其是重大决定的时候,可能还是真的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下决断的时候,多多请益,多多跟别人商量,这个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厘清事情的好坏对错。好,这个是两位糜姓的代表人物。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松姓。这个是我的名字里面的松。松这个姓氏很少见,所以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那为什么会有松这个姓氏?说起来也很有趣,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曾经想要到泰山去封禅,他为了要去泰山封禅,他就要做准备,所以他修了驰道,奔驰的驰,驰道。驰道就有点像现在我们讲的高速公路,它这个路面很平整,而且很宽阔。当然修驰道的目的不是只有去封祀泰山而已,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军事上的用途,因为如果东方有变,他从西方要派大军要赶路到东方去镇压的时候,有驰道才能够加快运送兵马的速度,所以他做了驰道。后来修完驰道之后,就到泰山去封祀。后来在途中就下大雨,下大雨的话,大家都没有准备雨具,所以很仓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刚好看到路边,有五棵长得非常高大茂密的松树,所以秦始皇就在这个松树之下躲雨。雨停了之后,秦始皇很高兴,觉得这五棵松非常的有贡献,所以就封这五棵松树为五大夫松,所以它们是有官阶的,五大夫的话,这个五当然是对应到了这五棵松树。其实五大夫还有另外一个意涵,就是秦始皇当时他订定的爵位有二十个等第,二十个等第里面有一个等第其实就是五大夫,所以五大夫其实就是一个爵称的等第,这样了解我的意思。所以刚好就对应到了五棵松树了,所以它有两层的意涵。好,居然松树也有官爵,当然这个并不是真实的,真的让它去领俸禄,只是来褒扬它。所以据说后来在当时跟着秦始皇上山,面睹这一幕的人就说,这个五大夫松,松树被立了爵位,他觉得非常的新奇,回来之后就改姓为松姓。也有另外一说是当地人,泰山的当地人因为五大夫松的关系,他觉得与有荣焉,所以有人就改姓为松姓,于是就流传下来了。
在古代的话,像这种动物、植物被赐爵赐命的,不仅是五大夫松而已,也有春秋时代,有一位国君很喜欢鹤鸟,鹤就是那个丹顶鹤,很喜欢那种鹤,非常宠爱他所养的宠物,所以后来还给这个鹤加官进爵,而且那个鹤鸟出入的时候,还有马车可以坐。所以在古代,这种荒唐事情其实还蛮多。就像现在我们看到,像部队里面或者是警察,尤其部队的比较多,经常都有所谓的狼犬,因为像部队里面有狼犬,他有一些勤务的需求,警察的单位里面也有缉毒犬,大家不要小看那一些狼犬,那一些缉毒犬,这些犬都是经过挑选的,因为他们有些筛选,看看你这个小狗的敏锐度或者是积极度,能不能够配合主人的口令,他们要筛选,筛选完之后再加以特训,特训完之后它就可以去做一些譬如说像缉毒的工作,去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所以这些狗狗其实它们是有挂阶的,它们是有军阶的,它们是有警阶的,而且它们如果立功,譬如说破获了毒品累积了多少功,它还会升官,升官的话它待遇也会升官,就是它每一餐吃的饲料就会比较多,品牌会比较好,会买一些副食品。这是真的,这是真的。所以我们这些狗狗在现在也是有官阶,当然是因为有特殊的需求。
我们再往下看。松姓的历史人物真的很不多,我们就找了一位叫松筠。松筠其实他原来不是汉人,他是蒙古人,蒙古正蓝旗,他是清朝人,他本姓叫做玛拉特,然后叫松筠,松筠是他的名字。后来松筠的子孙就以松为姓氏,所以后来就有派生松姓的子孙。先前我们跟大家报告过,在清朝有所谓的八旗,八旗本来是满洲人的建制,因为入关之后希望能够加强部队的规模,所以后来就建了蒙古八旗,还有汉军八旗,这个先前跟大家报告过。这位松筠他其实本来刚开始的时候,年轻时是一个翻译官,后来就逐渐的经过了一些考试,就逐渐的接近权力中心,在乾隆皇帝的时候对他就非常的信赖,所以各位看到他这个历练非常的完整。因为他是蒙古族人,所以有一些外放的机会,像在吉林,在伊梨,放任到东北或者是西北,因为他是蒙古族,有一些言语上面比较能够沟通,而且他又是一个翻译出身的人,所以精通满汉蒙文,回文他也能够稍知一二,所以有这样的地方历练,跟他翻译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往生之后,给他很高的一个赠衔,叫太子太保,而且还让他的牌位入伊梨名宦祠。伊梨名宦祠顾名思义就是供奉在伊梨这个地方,曾经在伊梨任官,而且受到朝廷的褒封,受到百姓爱戴的这些官员,他们的神主牌位就进入到名宦祠,受当地百姓的供奉,所以这也算是一个赞扬。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二百一十七,井姓。井这个姓氏也算是比较少的姓氏,它的源头其中有一支是从姜姓派生而来的。周武王打败了商纣,这个我们都知道,后来又把姜太公封在齐国,这个我们先前也介绍过好多遍了,从西周一直到了东周的春秋时代,齐国都是姜姓的国君。到了齐桓公在位的时候,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的后代里面又有子孙离开齐国,辗转到了虞国去担任大夫,因为有功,受虞国国君的册封,就到了井这个地方来,所以在史册上面又称他为井伯。这个井伯的源头其实是姜姓。后来井伯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氏,所以它又是从姜姓派生而来。井伯的后代里面其实有一位叫做井奚,井奚后来因为虞国被灭亡,虞国被灭亡之后,井奚就辗转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非常的看重他,于是就把他分封到了百里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就称他叫做百里奚。这位百里奚本来就是叫井奚,后来因为册封到百里,所以文献上面称他叫百里奚,而百里奚的子孙又以百里为姓氏。所以百里跟井事实上是同一个来源。这是井姓的一个源头。
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地方,介绍两位井姓的历史人物。第一位叫做井在。井在是清朝的人物,他最重要的事迹,就是他在判刑断案的时候,其实非常的尽责任,就跟我们上一周所讲到的某一位人物一样,他在审讯判案的时候都是明察暗访,都是明察秋毫,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来判,而且不急躁,他希望能够有可疑的案情,尽量还是多一点时间来调查,希望能够找到最后的真相,去查出真凶,他也不急着去求刑,定罪。所以井在他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急于要去审讯,因为你急躁,犯人也会害怕,所以很多的细节他就会开始去勾串,勾串证据,所以你就愈难查到,反而你时间慢慢拖,他会觉得说你这个判官好像对这个案情也不在意,所以他就没那么紧张,没那么紧张的情况,就经常会有一些疏漏,反而容易去找到空隙,去突破案情。所以井在也就因为这样,所以在当时的司法领域算是很有知名度。井在很可惜,他因为后来在地方上面,他因为身为地方父母官,他发现有两个人,李唐宗跟刘尽忠两个人有谋逆的情势,所以后来他就先观察到他们谋叛的一种状况,而且很快的就去平叛,所以最后镇压了两个人之后,岭南的一些地方都受到了震动,就知道说,这个官府对于情搜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有蠢蠢欲动的人,也就因此不敢再有轻举妄动的行为。后来井在迁任到山西去担任知县的时候,因为事情的一些关系被罢官,所以很可惜,没有继续在朝廷服务。所以他留下了一些事迹,也留下很多让人来怀念的,关于司法审讯方面的一些建树。
第二位是井玉树。井玉树就是在艺术上面也是很有成就,他算是一位书法还有绘画上面的大师级人物,作品的产出也得到当时人的一种喜爱。井玉树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在写书法,或绘画的时候都要很专心,可是他跟人家不同,他如果喝了一点酒,喝到有一点点,我们闽南话叫做马西马西,有点微醺的时候,他写书法、画画特别的仿佛如有神助,就会画得很好。所以是跟李白一样,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以透过一些酒精的刺激,可以放松他的神经,让他的思路可以更开阔,让他的笔触可以更加的潇洒,所以他的作品在酒酣耳热之后更是杰出。
我们看到第二百一十八个姓氏,段姓。段这个姓氏在台湾算是比较少见,可是在中国大陆也进入到百大。段这个姓氏有几个源头。第一个源头是来自于春秋时代,先前我们跟大家介绍过,春秋的郑国有一位郑庄公,他有一个弟弟叫做共叔段。他的母亲协助共叔段要来夺国君的位置,这个先前我们曾经有谈到过。所以后来共叔段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段为姓氏。所以共叔段也是段姓的源头。因为共叔段是姬姓的人氏,所以段的姓氏这一支,就是从姬姓派生而来。再来另外一支是春秋末年的一位思想家老子,他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宗,曾经担任过魏国的将领,在魏国担任将领期间,因为有功勋,所以受朝廷封在段干这个地方,所以后来就以段干为姓氏。传到了段干木的时候就进入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之后,段干木就把段干的干省去,而简化为段姓。所以这一支是从李姓派生而来,因为是从老子李耳,老聃,从那边派生而来的。还有是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是鲜卑族的首领有一个段务目尘,还有另外一位叫做段匹磾,这两位段姓的少数民族后来就归顺了朝廷,所以后来就少数民族的血缘,也进入到了中原,所以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还有第四支是南方的少数民族。这一支在唐宋时期不是少数民族,在当地算是一个很大的族氏,就是白族。在唐宋,这一带白族非常的兴旺,在云南大理这一带还建立了一个王朝,叫做大理王朝,所以段姓担任国君,在大理王朝长达有三百多年的时间,一直到元朝的时候成吉思汗攻灭,后来这个大理王朝才结束。
谈到这个大理王朝就会想到什么?就是想到金庸小说里面,也有以这个时间做为背景,就是我们看到二十三页有一个段正淳。段正淳其实是真有这个人。在《天龙八部》里面,段正淳其实是一个风流的国君,纠缠于几位女性之间,在金庸的笔下,段正淳有个儿子叫做段誉。段誉也是有这个人,但是他的本名叫做段和誉。在段正淳这一段的倒数第四行段和誉,在金庸里面就把他改名叫段誉,当然它有一些史实的背景,但是说段正淳风流成性,段誉还有绝学武功,还说他们大理段氏最厉害的一个招式,叫做一阳指,当然都是小说的杜撰。好,我们再回来。在这个段姓的迁徙分布,就请大家来参看。我们看到堂号。堂号有一个君轼堂。君轼堂是跟刚刚提到的段干木有关。段干木本来是不愿意当官,后来魏文侯觉得他还是很能干,于是想要亲自拜访,希望能够邀请他出来当官。段干木每一次听说魏文王要来了,就躲起来,就不跟他相见,所以魏文王就非常的惋惜,可惜了一个人才,没有办法邀请他来朝廷来担任职官。但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所以每一次魏文王魏文侯在经过他们家门口的时候,都要从马车上面站起来,靠着那个轼,轼就是马车上面的横杆,靠着它然后看着段干木他家的方向,对他致上注目礼,对他致上最高的敬意。所以段干木的子孙后来就以这个为典故,叫做君轼堂。
好,这个是堂号。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有一位叫做段会宗,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段会宗是西汉的大臣,他也是长期涉及对外的一些事务,对外的事务就是对一些少数民族,镇守边关等等,所以他跟少数民族的互动就很频繁。段会宗这个人其实很热衷功名,其实他也希望能够透过一些机会能够立功。当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乌孙,乌孙。我们看到二十三页的第二行,有一个词汇我们把它稍微的了解一下,有一个小昆弥,有没有看到?然后第四行,二十三页,从上面算下来第四行,还有一个大昆弥,有没有看到?有,昆弥就是乌孙的王,他们叫做昆弥,就像匈奴,我们把它的匈奴王称为单于一样,所以它有两个王,有大昆弥跟小昆弥,当时他们就有分成两部。当时乌孙有一个小昆弥,他的名字叫做安日,被杀,所以整个乌孙就大乱。段会宗就藉这个机会要去平定乌孙的内斗。隔了一些年之后,这个小昆弥,因为安日被杀,所以由他的弟弟叫做末振将即位担任小昆弥,后来又杀了大昆弥雌栗靡,所以后来雌栗靡,大昆弥被杀,就由雌栗靡的堂叔伊秩靡做为大昆弥,所以那一段时间就非常的混乱。所以后来段会宗藉这个机会,我去平定你乌孙的内部的混乱,我也藉着朝廷的力量,来拥护比较跟汉朝友好的皇亲国戚,来担任大小昆弥,所以也稳定了乌孙跟汉朝的关系。所以他也是在涉外的事务上面,有很好的贡献。

好,时间到了,我们就休息一下,等下再回来。好,谢谢。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