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续小儿语》第10集 | 张清泉教授主讲



《续小儿语》(第十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我们继续下一则,“责人丝发皆非”。
学生:“责人丝发皆非。辨己分毫都是。盗跖千古元凶。盗跖何曾觉自。”
字面上的意思,“责人”就是责备别人。这边用的“丝发”两个字,都是来比喻非常细微、非常琐碎的事情。“分毫”,分毫跟丝发两个都是同义词,都是比喻非常细微的事情。“元凶”,元凶就是为首作乱,一般上我们说这个人是元凶,就是罪魁祸首的意思。“觉自”就是醒觉自己的不是。
白话解释就是:我们在责备别人的时候,非常细微之处,常常我们也不会轻易放过,就是能骂多少我们就会尽量的去责备;我们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就寸土都不会让别人攻击,我们都会觉得说,这其实我已经做了十分,你没有做到,我们做到了七分,但我们觉得自己做到了十分。后面他就举了一个历史的典故,“盗跖”是千古以来公认的一个盗首,他何尝觉悟过自己的不是?这就是一般字面上的翻译。
我们常常有说道,有一句格言说,“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常常把责备别人的心来反省自己,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但我们常常不会做到,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到自己的盲点。盲点这个东西是人人都有,但因为它叫盲点,所以我们很难去觉察。所以记得老师上次曾经说过,我们人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找到我们自己的盲点。
这里举自己一个小小的例子,就是从前在家的时候,有跟弟弟一起分担家务,其中一个就是晚餐之后要洗碗盘。但是因为学生是哥哥,就需要去监督弟弟,所以每次每当他洗完碗盘的时候,就会非常吹毛求疵的去检查,就是反正洗手台有一点水,地板上有一些没有清干净的厨余的话,就会非常的用很严厉的语气去责备他。到自己做的时候,其实这些事情虽然已经明白,但是就不会特别去注意。每当被弟弟拿来当成话柄的时候,被抓到把柄,然后就会找一些很正当的理由说:“哦,可能当时有很急事,当时可能被母亲吩咐其他事情做,所以就不能把它处理干净。”就会找很多很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这个其实是一个我们常常会出现,可是自己不会察觉到的盲点,别人就旁观者清。所以母亲也常常就会说,为什么你自己没有去做得百分之百,却要求别人去做到百分之百?这个学生就觉得是一个大家可能都会有,也非常需要去注意的一个地方。
后面他有用到盗跖这位历史人物来做一个补充,这边就稍微跟大家做一个说明。盗跖是春秋时期的人,姓展,名跖。这边可能要注意的地方是,学生有查到资料说,其实盗跖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盗。春秋时代的人,因为他非常的暴力,非常的无恶不作,跟上古时期的那位大盗很像,所以就把他的名字来安在这位春秋时代的人身上,所以他的盗跖其实不是他的真名。非常讽刺的是,他是有一位很贤能的哥哥叫柳下惠,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位贤人的名字,孔子也曾经称赞过他。所以历史上我们一般都说,盗跖是所有天下盗贼的元首,可以说他是盗首。
他这句的意思就是说,盗跖他虽然是天下的元凶,可是他何尝为自己的行为去反省、去反思?所以庄子曾经有编了一个寓言说,孔子有一天去见盗跖,但是盗跖反而就是用很长篇大论的话来为自己辩驳,反而就是去责备孔子说,他假仁假义之类的话。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人在作恶的时候,其实不感到自己在作恶,而是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下面《史记》,司马迁先生曾经就有感叹说:“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这也就是他的很残暴的一些罪行,然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这边他有说到,他就很感叹,为什么盗跖一个非常蛮横、非常暴力的人,竟然能活到寿终正寝,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他这里其实是在跟前面的伯夷、叔齐两位贤人来做比较。伯夷、叔齐是因为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竟然能得到寿终,这是有什么原因呢?倘所谓天命,就是说我们不是说有天命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盗跖能活到寿终正寝,而贤人却竟然如此而饿死?我们从佛教观点就知道,这其实是三世因果的事情。所以就稍微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谢谢大家。
老师:好,同学把这一则讲得很清楚了,而且用自己的例子做说明,关于这一点,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缺点公开讲出来,能够突破这一层心理障碍,这已经是很难能了,表示说自己深刻的体认到这一点的不对,然后公然对大家这样坦诚,这就是所谓的忏悔。而且我们在讲,与其你举别人的例子,跟举自己做例子,这样子就不会得罪人。因为我们在讲缺点,你说我有一个朋友他怎样怎样怎样,这是讲别人,讲别人难免会让当事人会难堪;那我们如果讲我们自己,就是我自己在自省、自己在改过。听的人,当然如果善听的人、会听的人,他自己就会自我警惕。这也是我们讲课的很不错的一个方式,讲缺点我们讲自己,讲优点讲别人,不要倒过来。
我做一个简单的小地方的补充,就是在翻译的地方,白话。责备别人的时候,细微之处一点也不会放过,这样子意思也是正确的,也是没有问题,如果再补一句,全部都认定是错的,这样的话更明确、更清楚。就是说连一点小小地方你都不会放过,意思就是说认定别人,只要是别人所做的全部都是不对的;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一分一毫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我补这一句就是跟你后面这个相对应,一个对、一个错,这样的话语气就会更明显。
再来,“辨己”这个辨,跟我们现在常用的中间是言部的这个辩相通,否则我们一般这个是辨别的辨,这个才是辩论的辩,争辩的辩,这是为自己争辩。“觉自”就是自觉,刚刚口头上已经有说明了,就自己有所察觉。其他的大概没有问题,盗跖这个也是很好。现在只是这有一个问题,传说盗跖是柳下惠的弟弟,这个你的根据是什么?出处是什么?
学生:以前看很多历史故事,他们都有说柳下惠是盗跖的哥哥。但之后有查过资料说,其实他们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人,柳下惠跟孔子也是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是后儒为了要宣扬一些理念,所以把他们并在一起做一个比较。不过因为刚才感觉有点离题,所以就没有特别去讲。
老师:好,因为我们有时候讲课,你要讲一个跟一般的认知有明显,或者说你要翻案,或者是要特别强调,如果能够有根据、有出处,这样才比较有说服力;如果只是网路上或者是一般的传说,可能就不太适合行诸文字。像我们现在做PPT,这个PPT都会流传出去,所以行诸文字的话就更谨慎一点。或许你可以不要在文字上面留下这些资料,可是你口头上可以这样讲一下,但是口头上要讲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讲,都可以看实际的情况,去做一些权宜的措施。
我们继续。
学生:请大家一起念“柳巷风流地狱”这一则:
“柳巷风流地狱。花奴胭粉刀山。丧了身家行止。落人眼下相看。”
这里的“柳巷风流地狱”,柳巷是出自成语柳巷花街,是指妓院或者是妓院聚集的地方。风流就是形容男子处处留情,贪好女色。柳巷风流地狱,妓院和处处留情、好色的这一些习惯是地狱。“花奴胭粉刀山”,花奴胭粉是妖艳的女子的意思。花奴胭粉刀山,妖艳的女子是刀山。“丧了身家行止”,这里的丧是指毁灭的意思,身家是身体和家庭,行止就是行为举止。丧了身家行止,就是毁灭自身和家庭行为举止。“落人眼下相看”,这里的落是得到的意思。落人眼下相看是因为,只要是去了妓院,和那些女子有了肌肤之亲,不仅会毁灭自己和家庭,还会得到别人的瞧不起,这里的眼下相看就是瞧不起的意思。
这里引了一个《诃欲经》,《诃欲经》是一部修禅的经典。《诃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这里的“女色”是指女子的美色,女子的美色是世间的枷锁,“枷锁”是束缚的意思,是世间的束缚。“凡夫恋着”,恋着,凡夫迷恋,“不能自拔”,不能自己超脱。“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子的美色是世间极大的祸害,这里的“重患”是极大的祸害的意思,是世间极大的祸害。“凡夫困之”,凡夫被困在里头,“至死不免”,直到离开人世间都不能免除这些情欲。“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女子的美色是世间的衰败祸害,凡夫遭遇到她,没有灾难是不会降临的。
老师:好,柳巷指花街柳巷,这没有问题,就是古代妓院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风流,指的就是放荡不羁,不守礼法,专门指男子,没有问题,好。
现在难的难在这一句“花奴胭粉刀山”。“花奴”,我相信你也查到很多跟这个一点都不相干的一些注解,什么什么哪一个帝王的弟弟,他会打什么鼓,什么花奴羯鼓的。所以这个地方我斟酌再三,我查了很多资料,就是找不到能够配合上下文讲得通的地方。就像我们刚才讲的甘甜跟甘苦,还有是非,你要去对应上下句,对应它的句法。它的句法,像这个“柳巷风流地狱”,你们读那个王老师跟你们讲的《笠翁对韵》,或者是其他的诗文,譬如说我们七言诗,七言诗一般都是上面四个字,下面三个字,叫做上四下三,五言的话叫上二下三。像这个六言的它有几种可能,二二二是一种可能;再来,二四;再来,四二。所以这两句看你要怎么断,怎么断句法,你如果断成柳巷风流是地狱,花奴胭粉是刀山,这个叫做上四下二。看起来同学是有一点偏向这样的一个断句法。如果把它断成上二下四,柳巷是风流者的地狱,花奴是胭粉的刀山,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解释了。那就要看这个胭粉是什么意思了,“胭粉”就是指妇女,你查汉典它有一个很明确的,胭粉就是女子、妇女。刀山是形容危险的地方。
所以这里头问题就在这个花奴了,花奴,这个看起来很明显它就是在讲花街,可是它为什么叫花奴?我也查不到一个可靠的证据,现在目前只能这么样的一个推测说,它的意思就是讲花街。会不会明朝有这样的一个白话,就是一个替代语,花奴就是指花街,这样才跟柳巷才能够搭对得上。所以这两句怎么讲?这个柳巷是风流男子的地狱,花街是一般女子的危险的地方,你不要去,为什么?你去那边容易被误解成你就是烟尘女子,就给你调戏。这样讲是不是比较讲得通一点?不然这个花奴怎么解都解不通。这样听清楚了吧?
柳巷是上二下四,柳巷是风流男子的地狱,为什么是地狱那就不用讲了,你们一听就明白了。那花街就是一般女子的刀山,那是危险的地方,没事不要去涉足那些场所,不管男的也好,女的也好,都不要去那个地方。所以后面才会说,叫做丧了身家行止,落人下眼相看,这是另外一个版本,它明明白白就写下眼相看,不是眼下相看。所以这个版本的问题会制造很多困扰。“眼下”,我们现在叫眼下是指目前、眼前,眼下相看讲不通;应该是“下眼”,下眼就是看不起,用最低等的眼光来看你叫下眼相看。
“丧了身家行止”,这个丧就是败坏,败坏你自己,还有你的家庭,家庭的我们讲叫门风,都被你这样的行为败坏了。譬如说这个家里面的男子,这个少爷涉足不当场所,被人家听到,被人家看到了,传开来,不好,你的身家行止统统都,名声都被你败坏了。这一家的姑娘怎么也到那个地方去了,人家就误解说,是不是她如何如何行为不检,然后落入红尘等等等,结果这一些批评就来了。所以落得,落就是得,落得人家下眼相看。
再说这个“看”,你们读唐诗里头,一般都是把它当平声念,对不对?看看我们这一则它押的是什么韵?胭粉刀山是平声,所以这个地方你如果要照标准来念,应该是相ㄎㄢ,跟李白那一首诗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好,那这样子这则有没有问题?了解的话继续讲下一则。
学生:“只管你家门户。休说别个女妻。第一伤天害理。好讲闺门是非。”
首先是“只管你家门户”,这里的门户是家庭的意思,只要管好你的家庭。“休说别个女妻”,就是不要说别人家庭的是非。然后“第一伤天害理”,第一伤天害理的事情,“好讲闺门是非”,就是喜欢讲其他家庭的是非。这里的“闺门”是内室的门,这里指家庭的意思。
学生引了《弟子规》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当别人在讲他人的是非的时候,不关自己的事情就不要多管。
老师:好。“女妻”有女妻的解释,是年少的妻子,年轻的妻子。年轻的妻子才有得惹八卦,如果上了年纪就没什么好聊了。“闺门”在这里是专指妇女所居的地方,所以你前面讲是家庭,可能这样的意思还没有很聚焦。一般我们讲闺中少妇,这个闺还是指妇女所居住。这个地方借用处所来代表人,指妇女或者妻子。这里头的“是非”也是有特别的指射,就是我们现在讲绯闻,专门指感情、婚姻方面的一些传闻。这才会引发到下一句说,“第一伤天害理,好讲闺门是非”。
所以底下这个,“它若是实,与你何干?倘若诬枉,甚于杀人”,这个也是我刚刚前面讲的,可能是那个林琴南的评点,他的评点。所以这个所谓的“是实”,当然指的就是这些传闻、这些绯闻。这些传闻如果是真的,是实,关你什么事?还要过你的嘴巴再去传?过你的嘴巴去传,就有你一分,你就负担共业了。如果说这个传闻是假的,被你这么一传,“诬枉”,诬枉就是冤枉人家,谣言,诬陷人家。“甚于杀人”,哪一天人家被讲得,被讲的这一些当事人受不了了,古代的人你受不了,动不动就怎样?自杀以表清白,是不是?就是甚于杀人。所以这个要很小心、很谨慎,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这整个的解释就完全方向不一样了。女妻,这个你去查,女妻就是指年少之妻。
好,接下来下一则。
学生:现在从“人侮不要埋怨”这边开始,请诸位学长一同念这一句。
“人侮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要喜悦。”
“人侮不要埋怨”,这边的人侮,侮就是被人欺负、轻慢。人侮,我们被人欺负轻慢的时候,不要去埋怨,不要去抱怨。当别人已经感到羞耻、感到耻辱,我们就不要“数说”,数说就是责备的意思。当别人已经表现不好意思,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耻辱,感到觉得抱歉不好意思的时候,就不要再穷追不舍,加以责备。
“人极不要跟寻”,这边的“极”查到的部分是,有同古字的另外一个“亟”,就是紧急的意思。当我们人到极处的时候,别人到了极处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穷逼不舍。“跟寻”就是跟踪、寻找,追随对方、穷逼不舍的意思。“人愁不要喜悦”,当别人感到忧虑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在旁边表现喜悦的样子。
这边“人侮不要埋怨”,有联想到一则故事要跟大家分享,就是唾面自干,可以跟这一句话相呼应。在《新唐书》娄师德传里面,有一则故事是,娄师德是唐朝武则天时候的宰相,有一次他弟弟被派赴任代州的刺史,在跟他哥哥赴任道别的时候,他的哥哥娄师德有交代他说,学会忍耐是非常重要的。弟弟就说,我明白,如果今天有人吐口水在我脸上,我就会把它抹掉。这时候娄师德先生就教导他的弟弟说,不,如果今天人家吐口水在你脸上,就表示那个人已经非常的愤怒,对你有生气怨怼,你又把口水抹掉,只是让他更加的愤怒、更加的恨你,你就让它自己干吧。
从这一则故事这个地方,我们就能看到,娄师德先生他的忍耐修养的度量是非常的大。这也是我们这一则里面要教导我们的,就是当被别人轻慢、被别人看不起的时候,不是一股脑的都是自己的情绪,要做反击。
学生也有回忆到在老法师讲经的时候,也有提到年轻的时候,有他的朋友生气的时候打他,他就让他打,对方打了,见他不还手,推他,老法师他就倒在地上,这时候人家也不好再继续,就不知道再怎么打下去了。所以其实这是在面对别人对我们轻慢侮辱的时候很好的一个方式,虽然学生自己还做不到,但是,听师父上人的这段开示的时候也想,是啊,如果对方都一个巴掌拍不响了,如果对方一直在用很刺激性、攻击性的,不管是言语或者是行为,在对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够不与他去相附和的话,久了,他自己讲久了他也会累,就不会再继续,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声音,他也就不会再继续这样无谓无聊的争吵。
“人羞不要数说”,这边是指当别人做错事情,已经表现羞赧,表现抱歉、不好意思的这样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一直加以责备。如果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还加以责备,就必须同时间也反思一下自己的心量、心态,是否得理不饶人,是不是这时候也是自己的情绪在做主宰,而不愿意让人家有台阶下。
接著「人极不要跟寻”,这边引了刘向的《说苑.复恩》,“楚王绝缨”的这个故事,与这句话相呼应。相信这个故事,在座的许多学长都有印象,对这个故事有印象,学生在这边再简短的跟大家汇报这一则故事的大纲意思。
有一次楚庄王在平定一个大乱之后,就宴请群臣,他就请他的两位非常宠爱的姬妾,就是许姬跟麦姬也一起助兴,陪所有的文臣武将一起喝酒。就在敬酒的时候,忽然就一阵疾风吹过来,把蜡烛都吹熄了,这时候就有一位大臣在趁整个都黑暗看不清楚,昏暗之中就拉住许姬的手。许姬为了要挣脱,就把她自己的衣袖撕断,然后同时也拉了这位大臣的帽带。她这时候就跑到楚庄王身边,跟楚庄王报告这件事情,并要楚庄王替她做主。
这时候楚庄王就跟这位许姬讲,今天寡人为什么要设这个宴席,就是要犒赏奖励那些部下们,融洽君主之间的关系。大家喝了酒之后难免会比较豪放,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难以加以控制。今天是我们赐酒给人家喝,又因为别人这样比较失礼的行为,就要去加以责罚的话,会大煞风景。所以就跟所有的群臣讲说,今天大家要喝得尽兴,在宴会上都要能够开心欢愉,然后要大家把帽带都拉下来,这时候才命人把灯都点上。
接着,三年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就冲锋陷阵,都在前面奋勇杀敌,就是毫无胆怯惧色的样子。等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也打败了晋军,等战争结束之后,楚庄王就对于他这样英勇的行为,心中有所疑惑而问:寡人德薄,也没有对你有特别的好,那为什么你这样出生入死为我呢?这时候这位臣下才说,他就是当年那一位喝醉失礼的人,大王就是隐忍他这样的行为,不加以责罚杀他,所以他一直对这样的恩德感念在心。
这也是我们为人留后路,当人已经走到绝境的时候,你不是在落井下石,而是能够让他有台阶下,留一线人情、留后路。这也是自己应该对于受陷在这样绝境的人,应该有的同理心跟宽恕的心,而不是一再的穷逼不舍。
老师:好,谢谢。我们就直接来看,“人侮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这个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羞”这个地方,白话翻译的地方讲,别人已经感到耻辱。耻辱跟羞耻有一点点不太一样,耻辱,辱是我被侮辱、被羞辱;羞耻只是我自己感到惭愧,没有别人给我的羞辱,这样了解吗?所以我们在用字的时候,不要习惯性的耻就是耻辱,要稍微有点区别,所以这地方用羞耻比较恰当一点。这个“感到”是你漏掉的,漏掉感到。其他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是这个耻辱跟羞耻的差别而已。
再来第二个问题就是,“人极不要跟寻”,这个跟寻,极是着急、急切,跟那个亟相通,没有问题。这个跟寻,刚才因为你前面是翻成穷追不舍、追杀,追杀这样讲也是讲得通,然后再配合楚庄王那个故事,这样没有问题。现在这个是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它是跟随追逐。这个极就是说,这个人是他已经六神无主,慌张至极了,你不要跟着他,像这样无头苍蝇跟着他乱跑,盲目追逐,那就不同,前面那个解释就不太一样,都讲得通,这里没有冲突、没有矛盾,看你怎么讲都可以。
底下每一句后面都有一个,只当宽解、只当回护、只当放松、只当忧念,也可能是林琴南加的评点,你们参考看看。说人家对我的侮辱我不要埋怨,我只需要原谅他,心胸放宽一点,宽解、谅解他,这样就好了。人家已经感到羞耻了,不要再数说,再进一步再责备,只当回护,回护就是有一点在袒护的意思。人极不要跟寻,只当放松,就是刚刚讲的,他已经急得团团转了,你不要跟着他盲目的这样子转,你就心情放轻松,也劝他放轻松,大家都放轻松。再来,人愁不要喜悦,只当忧念,人家已经都满脸愁容了,你却在那边沾沾自喜、幸灾乐祸,这样不行,你一样陪着他分担他的烦恼。好,这一则大概是这个意思。
后面,“大凡做一件事”。
学生:“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这边“大凡”就是大抵、大概。大概来说,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以慎重的态度好好完成。“若还苟且粗疏”,这边苟且就是敷衍了事、马虎行事。如果我们还敷衍了事,细心度不足,“定不成一件事”,这边的意思就是就会产生错误疏漏,无法将此事妥善圆满的处理。
这一句话学生在看到的时候,是它的文字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学生觉得这句话很有力,就是在跟大家提醒,平常我们每天在面对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大事或是小事,都是要有始有终的,好好的把它处理好。学生也马上在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就反省到自己前几周到银行去办事情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急着要汇一笔款项到国外。接到通知之后,就急着要从台南再赶回去嘉义汇款,就把东西匆忙的收拾,需要带齐的那些汇款的一些资料,就想说都有存在手机里面,就不需要再多加留意。真正到了银行在临柜办理的时候,才发现存在手机里面的一直找不到,就更加的紧张、更加的慌乱。因为幸好就请了在台南这边的姐姐,帮忙看了那一份文件上的东西,拍照给我。那时候心里就在想,如果这时候台南也没有家人可以帮忙的话,那是不是事情要再绕了一大圈。就全部的事情都接近办完,剩最后盖章的步骤的时候,印章盖下去才发现,那印章是妈妈的印章。这时候就想说,可是印章是自己的,怎么会这样?才发现原来妈妈又刻了一个是跟我一样的印章,但是都是因为自己觉得太笃定了,想说就只有这颗章,拿了就走。
这时候爸爸就非常慎重的提醒学生说,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抱持着你已经很清楚,也不是说侥幸,但是就是不够细心的态度。今天去办一件事情,就也想到《弟子规》里面讲的,“事勿忙,忙多错”,因为忙,欲速则不达,愈要赶着去办好一件事情,反而兜愈大圈。那时候还请家人再开车到嘉义送了另外一颗印章。家人就有提醒说,要去做什么事情,就仔细的想过一遍,需要带齐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做什么样的步骤,那些东西也都要核对过是不是正确的,一次就把一件事情做好,不要每次东漏一块西漏一块,那也会影响到自己在办事情时候的心情。谢谢大家。
老师:好,很好。人一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经一事就不长一智,点点滴滴、大大小小,就是这样汲取经验跟教训。
这些大致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跟刚才一样,有一些遣词用字可以让你更精准的。我们讲“粗疏”,你的原来的解释是心性疏略而不注意琐事。一般用“心性”这个词比较偏我们在探讨本性,以佛家讲就是真如本性,探讨这样的一个场合会用心性,如果讲说做事情就用心思就好了,就不必用到心性这么大的一个名相、名词。“疏略”也可以,粗略,粗疏、粗略,这个倒是比较其次的问题。后面这个“琐事”,不注意琐事,词汇一般来讲,有所谓的有褒义词、贬义词,或者是中性词,我们说这个琐碎的事情,你可以不用太在意,所以你不注意琐事这是好的,但是我们讲的是,你做得不够细致、不够细心,所以这个用字就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了。不注意琐事,不注意琐事,对,我们要注意大的重点根本的地方,大处着眼,但是着手就要从小地方,所以这个地方是要讲做事情不够细心、不够细致。比起你说不注意琐事,因为不注意琐事倒不是缺点,不注意琐事,就是我把那个琐碎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我可以忽略掉,这反倒是好的。
我们接下来继续:
学生:“少年志肆心狂。长者言必偏恼。你到长者之时。一生悔恨不了。”
这一则字面上的解释,首先注释的地方,我们先看到“志肆心狂”的肆,肆的意思是恣意妄为。然后再来是“长者言必偏恼”,偏的意思是很、最的意思。所以这整句话大致上是在指年轻人气盛狂妄,对于长辈的规劝常常会觉得感到恼火,不想听,可是等到自己年纪也大了,到了长辈这个年纪的时候,往往就会悔恨自己当初不听老人言,但是虽然后悔,也已经枉然,没办法改变了。
接下来引申的部分,学生是觉得满有趣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故事或者是童话电影当中,就是常常会有一些智者出现,这些智者通常都是老人、长者的形象。而且我们也常常听到大家在说,俗语有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言,到老不周全”、“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这样的说法。老师刚刚也提到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其实长者就是把他的经验跟阅历淬炼成人生的智慧,而要传达给我们年轻人。可是偏偏年轻人很气盛,自视甚高,常常会觉得劝谏的话很刺耳,而就是坚持要一意孤行,甚至有时候是会为了反对而反对,都要到了失败了,或者是老了时候才来后悔。
在《孔子家语》里面就提醒到我们,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其实愿意劝谏我们的人,常常是真心爱护我们的,所以对于别人的劝谏,我们一定要能够虚心接受,而且要能够自我反省,才能够避免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没办法挽回的状况。
接下来这一句,学生引到一个偈语,它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其实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学习到先人长者的智慧,而发用于生命当中,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修身养性是要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所以如果有老年人、长者愿意将他的生命阅历传递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然后,接下来学生想到师父上人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其实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教学为先,但教学为先应该要先从自身做起。刚刚讲的那些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还是需要一再的被提醒?其实我们可能不能怪年轻人,说他不愿意变好,而是整个社会风气,或者是同侪的力量使然。所以如果我们希望风气能改变,就要从自身做起。所以这边引了两则大意都是在讲,就是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老师:好,谢谢。再补充一下,刚刚那个楚庄王故事,还有那个唾面自干的故事,上面可以再把你要扣住的那个标题列出来,扣住的那个正文的标题,把它列出来会比较清楚,说这个故事是在扣住哪一句,这个故事扣住哪一句,像这样子有一个红色的标题,这样会更明显。
好,再来这个“偏恼”,你刚刚那个是把它解释为最,最生气的最,然后这很生气,也可以;这里也可以解释为片面的怨怒。长者的话,只要是长者的话,你就是片面的怨怒。就好像我们现在逢什么必反,逢什么必反,只要你说了我就反对就对了;只要是长辈讲的话一概不予认同,甚至生气,是这个意思。就这样而已,其他没有什么问题。
OK,再来,“改节”。
学生:“改节莫云旧善。自新休问昔狂。贞妇白头失守。不如老妓从良。”
字面上的解释,首先第一句,“改节莫云旧善”,改节是指改变节操、操守的意思。“自新”的意思是改过向善。所以这整句话的大意是说,假使自己犯了错,不要去想用过去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事来掩饰当下这一个错误。如果是遇到他人愿意改过向善,我们也不要去揭人家过去的疮疤,应该要给予他这一分肯改过的心,要给他肯定。
接下来第二句,“贞妇白头失守,不如老妓从良”,它是用一个比喻的方式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选择做了善事,可是却不能够坚持到底,还不如过去虽然犯错,但在最后能够醒悟自新改过的人。
这边引到这一则,是要让大家看到改节,就是改变操守这个意思。在《孔子家语》里面有讲到,第三行的地方指,有学生他去问孔子说:“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就回答他说,如果改节的话,还能够称为仁廉吗?所以就可以知道在孔子的标准里面,改节的人并不能算得上是君子。
接下来对原文做一个引申。首先第一句话引到《菜根谭》里面讲的,“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所以如果一个人有再多的功劳,都不能够自大自傲,否则这一些功劳也只会助长我们的贪嗔痴,而变成是以后祸患的恶因。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可以真心发露忏悔,能够放下屠刀的话,也能够立地成佛。
接下来第二则引到的是《论语.子罕》篇,这则大家应该都比较熟,它其实是在讲恒心毅力的重要。引这一则是想跟大家分享,做好的事情、做对的事情,也是需要这样的恒心、毅力,要择善固执,坚持到底。我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跑到了终点以前我们才放弃,就跟刚刚原文所引到的白头失守一样,其实都是功亏一篑的。
第三则的地方是在讲,“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君子犯错就像日蚀还有月蚀,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可是“更也,人皆仰之”,如果我们能够改正错误,那么这样的一分勇猛心,我们说“知耻近乎勇”,是值得大家来钦佩的。
讲到改过,学生引了一个大家应该很熟悉的故事,就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第一面是背景的部分,周处他住在义兴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三个很大的祸害,分别是邅迹虎,是老虎;还有水中的蛟龙;第三个最大最大的祸害,就是周处这个恶霸他自己。于是就有人说服周处,请他去除掉老虎跟水中的蛟龙。当地的人民说服他做这件事情,是想说至少三害除掉两个,剩下了一个我们会比较好过。但周处他自己并不知道,他就准备出发去除掉老虎跟蛟龙。去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回来,乡里的人以为周处已经过世了,所以大家就互相道贺,我们乡里最大的祸害已经消除了。
后来周处回来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在乡里人民眼中,是如此的造成大家这么大的困扰,于是就有悔改的意思。他要悔改,但是他怕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是不是会一事无成。这时候清河就劝告他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所以周处听了他的话之后就改过,而成为忠臣孝子。虽然他是这么大的一个祸患,也能起这种改过的心,他这样的行动力以及勇敢改过的心,是我们应该肯定而加以学习的。
最后引了一个欧阳修的小故事。欧阳修晚年的时候,他把他生平所写的一些文章都加以修改。夫人就觉得很奇怪,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欧阳修都已经是别人的老师了,也没有老师可以笑骂他、责骂他。欧阳修就笑着说,我其实不是怕先生骂,我怕的是后人笑。学生引这一则故事,是想跟大家分享,互相勉励。就是可以从周处,他是被动的知道自己的过失;到了欧阳修,他是主动的去预防自己犯错,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后世子孙的典范。谢谢老师。
老师:好,资料很丰富,故事也都满恰当的,都很有故事性,听起来都很吸引人。不过就是说,你到时候真正要讲课的时候,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时间够长就多讲一点,时间不够就缩减一些,是这样子。
这里有一个补充,“改节”就是改变节操。“莫云”这个云是他自己说,改变节操的人,就是晚节不保的那个人自己说,我以前也不错,我以前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好事,不要这样说,就是自己讲。那个“自新休问”,这个问是别人问,对方都已经要自新了,你还说你现在自新有什么用?你过去什么什么我们都还记得,就不要讲这种泼冷水的话。一个是自说,一个是问他,就是帮助我们听的人更清楚明白那个立场。
再来就是“贞妇”、“从良”,必要的时候就再补一些注解。尤其从良可能对某些,尤其是刚刚讲的外国人,他们对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口语,或许他们不见得那么样的熟悉。你们以后很有可能会去接触外国人,上人说请你们去陪他们喝咖啡。
刚刚你举的那个孔子、子贡、颜回那个,其实那个故事如果你用在别的场合,后面这一段很有得发挥,很有故事性。就是子贡看到颜回在偷吃饭是不是?然后就去告小状,结果后面其实是,你看他在告状的时候,他也不是像我们这样子冒冒失失的告状,他只是问说,“仁人廉士”,意思就是君子亦有穷乎,会改节吗?孔子说不会。颜回呢?颜回他不会改节。大家还是不相信,孔子说,好,我去调查。孔子怎么调查?后面这个故事各位也可以看看,孔子是最擅长这种危机处理。他去问他说,我们最近遭遇到这些逆境,还稍微能够有一点饭吃,是我们祖宗祖先保佑我们,现在饭煮好了,我们去祭祖,去拜一拜。你看用旁敲侧击的,他不会说颜回你有没有偷吃饭?不是这样问,不像这样拷问。结果这样一问,颜回说:“不行不行,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因为刚刚如何如何,灰尘掉下去,我把它捞起来,捞起来要丢掉又怕浪费,于是我就吃了,既然被我吃过了,就不能祭祖。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终于真相大白。最后,“二三子由此乃服之”,才真正心服口服。不是孔子说颜回不会变节、不会改节,不是这样一句话就能够服大众的心了。所以你看孔子的智慧,他就很善于处理危机。
好,接下来,“自家痛痒”:
学生:“自家痛痒偏知。别个辛酸哪觉。体人需要体悉。责人慎勿责苛。”
“自家痛痒偏知”,痛痒就是痛觉跟痒觉,就是比喻疾苦。偏就是特别的意思。所以说对于自身经历的疾苦,我们自己总是能够特别的知道。“别个辛酸哪觉”,辛酸就是指辣味与酸味,都是一些比较刺激的味道,就引申比喻悲苦。所以我们虽然对于自身经历的疾苦都能特别知道,但是对于旁人遭逢的痛苦患难,却又哪里曾经稍有察觉?
再来,“体人需要体悉”,体悉就是深知别人的苦衷而体谅他。就是说我们体谅别人应该要设身处地,详尽的理解知道他的苦衷。“责人慎勿责苛”,责苛就是指过于严厉残酷的指责过失。所以我们责备他人的时候,则需要小心谨慎,切勿严酷的指他人的过失,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有爱心。
再来就是同理心。《论语.卫灵公》里面有讲到,子贡问说,是否有一句话或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说,那就是恕。恕我们拆开来看就是如心,就是待人如己的心,所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遭受的,也切勿将它用来对待别人。再来,《论语.雍也》篇也有提到,所谓的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希望有所成就、有所自立,也要使别人也能通达自立。所以如果能从自身取譬,就是能近取譬,能就近从自身做比喻,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这就是所谓的仁的道理,也就是说最美丽的心就是同理心。
再来,责人的部分。《论语.卫灵公》篇里面有说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就是说我们对于自己的立身处世要反躬自省,要深厚的反躬自省,但是对于别人的过错,则不能过度的责怪,如果这样子做的话,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就像清朝张潮的《幽梦影》有提到,“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待人处事要像春天一样的温暖,严于律己,要像秋天一样的肃穆。就像净空上人,师父上人也有说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就是我们反躬自省都来不及了,怎么还有时间看到别人的过错?
再来佛家也有说,“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就是对于众生都要像自己一样看待。“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就是条件,对于众生要无条件的爱护。这边的同体就是佛家都有说,一切法唯心造,万法由心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心想生,唯识所变。既然众生与我们是这样子的共同的生命体,我们怎么可以不能以平等慈悲的心去爱护?
最后一样以师父上人的墨宝跟大家勉励,就是说“放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一心随顺如来真实教导,悟道仁者受持”,就是当我们放下我执,心才会宽。“诚敬谦和。”和谐的世界,都从我们每个人的自心开始。报告完毕。
老师:好,谢谢。这个“痛痒”都没有问题,比喻疾苦。“偏知”,特别了解。体人。就是这个“体悉”,前面你可能把悉解释为了解、熟悉,是不是这个意思?
学生:学生这边是做设身处地的去详尽了解对方。
老师:详尽了解,好。那个悉如果把它特别标出来注解,这样会更清楚,因为悉它也有认识了解的意思,但在这里面是全部、详尽,跟后面这个责苛,还有偏知,这个都是互相前后对应的。“苛”是过于严厉求全,也是全。但是体谅人家,你就不是体谅一部分而已,体谅全部,全部的体谅、全部的包容。苛责人家,就不要全部的一点一滴都不漏过。这是用两个极端来对应。
就先到这边,好不好?好,谢谢大家。

学生:谢谢老师。

本文转载慈光文化,感恩您慈悲学习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