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传统文化与《活法》68: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宇宙的意志,并不是要爱已经成就了某种事业的人,而是爱努力想要去达成某种事业的人。想要达成却没能达到,反省自己的不足,从明天开始依然坚忍不拔,朝想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拯救。



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

学习&成长



《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组邀请您一起学习李毅多老师解读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活法》


李毅多老师在日本学习工作近十年,比较了解日本文化和风俗,加之十几年来研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实质,通过中日文化的比较分析,探寻稻盛先生的人生感悟、稻盛先生的生命信仰、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的力量。

  正文品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稻盛先生活法》——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出家以及随后的修行,对我而言果然是一种严肃的、新鲜的体验。从托钵化缘等修行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佛陀的慈悲。出家后,我发现了过去未见过的新的世界,而有的观念,比如人生必须努力,同过去比没有变化,但出家后我更确认了这一点。

人生就是来修行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来修行的。

有的人认识到了,可以主动积极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一切问题。把这一切人事物,都当成修行的过程,或者验自己修行程度的外在测试和标准有的人没有主动意识到这一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的人可能是在被动的修行

中国古人讲:“修身为本。儒家讲修身,道家讲修道,佛家讲修行,中国的儒释道都重视修行。稻盛先生也非常重视修行,在工作中修行,他关于修行的认知度是非常高的。

修行里面达到极致的,就是出家修行。从形式,把家庭世俗都暂时放到一边了全身心投入到人生修炼当中。因为心中的牵挂少,所以感悟修行的体验就会与众不同。稻盛先生在托钵化缘等等这些修行的过程中,体会到佛门所讲的慈悲为本

佛陀的教育特别强调慈悲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也特别强调这一点比如说,“仁者人也,孔孟之道就是仁学。,就是为他人着想。“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之端我们对待生命,对待不能失去人性要有恻隐之心。面对所有的生命一切众生合而生成的万物,都抱有这样恻隐之心,就称之为慈悲了。

孟老夫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孝养自己的双亲开始,然后去爱人类,以人为本,爱个人进而扩展到爱个物包括动物植物,包括天下万物。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恻隐之心,从对人生命的关爱,扩展到天下万事万物。从看得见的身边的父母亲人长辈开始扩展到看不见的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存在这就是慈悲。

稻盛先生在修行过程当中,特别重视人性的修行人格的修为,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发现了过去所未曾见过的全新的世界。我们再往下看

有禅语说:“悟道前,伐木、担水;悟道后,伐木、担水。”进入佛门后,我依然在俗世的风尘中劳作奔波,但我感觉到,在我的内心深处确实发生了某些变化。

很有意思,他进入佛门以后,依然遵循老师的教诲,在人间俗世传播稻盛哲学在这操劳工作,但是他的心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有的时候,这样一种学习的形式很重要

我们再往下看比如,通过修行,我重新痛感到自己尚有不成熟的一面。过去,我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指导下属,训示部下时似乎自己很了不起。把自以为十分明白的道理,写进书里或去演讲。修行让我省悟到,在我内心还潜藏着马虎随意、令人厌恶的东西。

这样一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成功的大企业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功成名就之时,毫不客气剖析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讲:“有不得反求诸己。”“若真修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行人,都是从自己这里找问题的原点,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把责任的推卸给别人,不怨天尤人。一个人善于反躬自省,就能够找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稻盛先生通过反省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
多毛病,感到自己有不成熟的地方。我们看到
以后很震撼,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我们都有哪些不足之处?对自己的缺点不足,我们有充分的认知吗?

另外,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隐于市井。我说的这种人具备美好的心灵,他们或者是街头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妇人,或者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年轻人。

看到这一段,其实我也有同感。稻盛先生发现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隐于市井。中国有句讲法:“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隐士市井当中。

这一点怎么能发现呢?我觉得要低下来。低处有道,来到基层社区乡村,就发现每个村庄里都一些德高望重贤一样的存在。他们没有名,也没有,但是在人群中能起到引领善良,改善乡风社会风气的作用。

稻盛先生怎么发现的呢?他出家以后放下了世俗里许多表面的东西,心真正下来以后就发现身边或者说市井当中的伟大的人格。

我再次感觉到,比起某些有名誉、有财产、所谓功成名遂的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为高尚,因为他们富于同情人,能够无私地关爱他人。

很有感受我们身边在北京通州的漷县,在北京通州的宋庄我们接触到很多的老百姓拳友。他们就在村庄里生活就像稻盛先生所讲的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确实很高尚,他们富于同情心,能够无私的关爱身边的人。仔细看比起有名誉、有财产功成名就的人来讲在我们身边市井乡村社区里确实有许很高尚的人。我们看到以后,真是很惭愧呀。

我们再往下看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凡夫俗子不管如何努力修行,要真正参悟恐怕是不可能的,普通的人要达到开悟的境界归根到底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很厉害,一般来说,不太容易认识到尤其是聪明能干年富力强在修行领域很有天分的人,恐怕对这句话不一定会赞同。认为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到开悟的境地。

但是我今年60岁了我很认同稻盛先生这句话。什么叫开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都很了解很清楚,不再犯迷糊不是瞎子摸能够立体的看到前因后果很清晰,很明白。真正的开悟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死命运。我们作为普通人,要想达到真正的开悟程度,我觉得太难了

普通的人要达到开悟的境界,归根到底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就把许多人的妄想打死了但是不是没有希望佛门里有讲法:“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现在不开悟没有关系,现在修行如果有来世,去跟着阿弥陀佛修行。这是净土法门的说法。通过念佛的方法,将来跟着阿弥陀佛继续修行这样达到开悟境地

我们再往下看在出家仪式上,导师问我能否遵守十项戒律。我回答我一定好好遵守,这才获得进入佛门的许可。尽管我慎重地发誓持戒,并已经成为一名僧人,但我想,要完全遵守这些戒律恐怕自己还是做不到。

严守戒律,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点。所谓的戒律,其实就是一些规则我们要想在人间做事情,要守法律制度。儒家称之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符合礼,你不要去听,不要去看不要去说,更不要去行动。儒家用的方法让我们要守,其实就是做人的一些准则规律。

我们现代社会讲究法治,大家都得遵守规矩。在人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说修行的问题,任何人其实都要遵守规则。所以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有规则的社会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则的无论是所谓的自由民主体制的国家,还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有的规则,变成了法律有的规则,属于道德规范。比如说在乡村社区传统的一些规范也属于规则。出家人要遵守规则,他的规则就称之为戒律。稻盛先生讲,他发愿要遵守戒律。出家人有很多的规则,修身律己,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承诺遵守这样的一些戒律,所以被批准进入佛门成为了一名僧人。但是稻盛先生发现,要想完全遵守这些戒律,恐怕自己还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呢?

我们再往下看再怎么努力持戒,勇于精进,花几百个小时去坐禅,最后仍不能踏入悟境。像我这样意志薄弱、无法完全摆脱烦恼的人,为磨炼心志,无论做多少好事,还是做不到完全消除私欲、时刻以利他之心行事的境界。无论怎样努力持戒也难免破戒。包括我自己在内,人往往就是这么愚蠢、脆弱、不完美。

稻盛先生说了这句话,我觉得我的心灵被救赎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也像稻盛先生所讲的一样,意志薄弱,不能完全摆脱烦恼。无论做了多少好事,还是不能够彻底的消除私欲,做不到时刻以利他之心来行事思考言语。无论怎样努力持戒,也难免要破戒。我们人,往往就是这么愚蠢脆弱不完美。

稻盛先生话,我觉得是他对自己的剖析,也是告诉我们在法时代,每个人就是凡夫俗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人不能狂妄自大。我们就是一个罪孽凡夫,身上有很多缺点和错误。要是仔细圣贤教诲人的规则往自己身上一套,全是问题过恶深重。

稻盛先生真是一个坦白的人,真是一个率直的人真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直接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他老人家达到如此高尚境地这样伟大的人格尚且能够勇敢的指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我觉得我们身上如果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也没有必要天天自责,天天折磨自己。在末法时代就是有很多问题稻盛先生这句话真是现代心理学,救赎了我们脆弱的心理。

我们再往下看但是,我认为就是这样也不要紧。朝着参悟的境界努力,最终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坚持朝那个方向努力,决不半途而废,这种精神本身就非常可贵。

稻盛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确实达不到开悟的境界达不到大彻大悟烦恼达不到彻底消除无明、消除贪嗔痴慢疑恶见。但是朝着那个方向不停的努力,绝不半途而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持续不断精进的力量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精的力量,了不起。知道我不行,但我还是努力。知道我这一辈子达不到开悟的境界,但我依然修行。知道我达不到人生大彻大悟的境界,但我一直坚持下去。

稻盛先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这种精神非常可贵。我们看到以后,觉得也有点力量了。虽然我们达不到人生的高迈的理想境地,但是我们在朝着那个方向一点进步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这段话对我们在俗世在五欲六尘中学习生活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我们再往下看即使没能完全守戒,但要有努力去遵守的愿望,非遵守不可的想法,没能遵守时真挚的反省、自责,这些才是非常重要的。抱着这种心态度过每一天,那么,就算到不了悟境,也能很好地磨炼心志,得到救赎。通过出家、修行,我对这一点产生了信念。

这很了不起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会认为我们之所以修行不好,就是因为没出家稻盛先生出家了出家以后发现,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守戒,还是不能断除烦恼但是努力遵守戒律的愿望,我一直保持着。一定要遵守戒律的想法,我一直坚持。如果我没有能够遵守,没有能够守住戒律,没有能够断除烦恼,但是我可以真诚的去反省去忏悔。这些才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抱着这种心态过每一天,每一是这样一种心态,虽然我达不到开悟的境界但是能够磨炼心志。我觉得这种磨炼是很了不起的现在这个环境诱惑多多,信息爆炸,各种各样的机会陷阱在这个繁复杂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声色马天天攀比的环境里面,我们还能够保持不断前进的力量保持提高心性,磨炼灵魂的理想人生目标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我们现在的修学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古代没有那么多干扰,发一个美好的愿望可能就很容易坚持。现在我们发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想坚持真是不容易所以我们还能够坚持,这一点就应该给自己点赞。

在这个过程当中,磨炼了我们的心志,无论遇到多艰难险阻,无论遇到多诱惑困难,我们都在坚持。这是稻盛先生给我们的一个重大启示。

神佛或宇宙的意志,并不是要爱已经成就了某种事业的人,而是爱努力想要去达成某种事业的人。想要达成却没能达到,反省自己的不足,从明天开始依然坚忍不拔,朝想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拯救。

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力量。上苍神仙上帝佛陀菩萨,或者说宇宙的意志不是爱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不是爱那些已经完成了某种事业的人,而是保佑着支持着鼓励着爱着努力想要完成某种事业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去迈进的人。虽然我没有达到目标,但是我们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虽然今天跌倒了,但是我从明天开始依然坚韧不拔朝着理想目标努力迈进。上苍给这样的人以力量以鼓舞关怀以支持

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可能受到很大的挫折,睡一觉第二天干劲就出来了。为什么?因为睡觉的时候上苍祖先神佛菩萨、宇宙意志,给了我们加持,让我们忘掉失败的苦恼,让我们以全新的心态迎接光明的未来。其实一直在帮助我们。

稻盛先生告诉我们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持续精进的人,才能够获得拯救。怎么叫拯救?灵魂能够得救人生的事业能够不断突破。

想要遵守戒律,想要实现目标,只要朝这方向不懈努力,就能磨炼心志吗?

“Yes”。

这样做我们就能获得救赎吗?

这答案也是“Yes”。

我们的灵魂能得救吗?我们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吗?我们走的时候,人生境界能比来的时候更美好更纯粹更高尚一点吗?回答也是yes

就是说,想要提升心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这才是真正可贵的,这就能够磨炼我们的心志。因为这顺应佛陀的慈悲,符合宇宙的意志。

这段话特别精彩。什么最难能可贵什么能够磨炼我们的心志?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愿望,要有这个理想,然后我们要去付诸实践要去真行真修真干我们经常讲要老听话我们有了这种理想、愿望,要付诸实践,要去真干。这才是真正可贵的,能够磨炼我们的心志

为什么?因为我们提升心性朝着高迈的人生境界去迈进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践的行动过程,顺应了佛陀的慈悲。佛陀菩萨、上帝上苍宇宙的意志就是希望我们这么干的。

非常感谢稻盛先生给我们以激励让我们知道顺应佛陀的慈悲符合宇宙意志的方法,那就是——要有提高心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践的真修实的过程。

再次感谢稻盛先生的教诲。也感谢各位学友的参与。


惟愿更多的人学习先祖智慧!

 身体力行改变家乡面貌!  







圣贤教育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幸福指数。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


[  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


尊敬的仁者:

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践行孝道,帮助您家庭幸福,夫妻甜甜蜜蜜,孩子健康成长。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