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62年解放军这种战术把印军打残!

2017-07-23 高瞻智库

1962年,中印第一次战斗,解放军摧枯拉朽一样,打的印军撤到达旺河以南,中国政府提出三项停火建议和印度政府协商。与此同时,为防止印度不死心,中国方面也在抓紧备战,领导层酝酿出了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穿插战役,并指示参战部队修建一条错那至达旺可供炮车通过的简易道路。

印度军队以为错那至达旺没有公路,中国大炮根本来不了,想要居险强守,他们认为要修一条道路,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印度严重低估了解放军实战能力。修路命令一下,解放军战士们抡着工兵装备行动起来,仅仅16天,错那至达旺的便道就胜利通车了。

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穿插战役,基础工程基本就绪,可是炮车在没有经过精确测量的便道上步履艰难,尤其是转弯太困难了,一不小心就会掉到路边山沟里去。但是,再难炮弹也得弄上山啊!

战士们从杜鹃林里砍来木棍,用四川棒棒军的方法,小心翼翼挑着炮弹,向山上运送。全体指战员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把一颗颗炮弹及时运到了炮兵阵地。原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从前线勘察地形下山,看到这动人一幕,感叹而又坚定的说:“凭我们有这些吃苦耐劳的伟大战士们,不打胜仗苍天无道!

11月14日,谈判破裂,第二次战役终于打响了。西山口在喜马拉雅山系南坡雪线上,海拔4300多米,西山口与达旺河高差2300余米,地势险峻,退可凭险扼守,进有居高临下之势,被印军视为天然屏障。印军第四师的四个旅沿西山口— 邦迪拉公路沿线部署设防,犹如一条长蛇。

对印作战指挥部命令55师从正面进攻西山口,名为“击头”;11师从左翼大纵深迂回包抄至邦迪拉,为“截尾”;藏字419部队从右翼迂回穿插到申隔宗,名为“刨腹”。将这条巨蛇分割撕碎,各个歼灭。为什么印军既然知道解放军必定有部队在迂回穿插而不提前设防?

印军当然知道有部队在迂回穿插,但要搞清楚实况,不是件易事。首先,解放军同时有几支二线部队频繁运动、佯攻,掩护主力部队穿插,更主要的是,部队穿插的速度就是当年红军跑赢国民党日本鬼子飞机大炮的速度。天知道有多快,凭印度军人的智商是不可能料到的。

11月15日夜,419部队从达旺出发,开始了超常急行军,翻越雪山原始森林,战士们急不可耐的,希望能立即投入战斗,干干脆脆的撕杀来得更痛快!可是对于山地作战来说,打胜仗的关键在于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否则怎么能出其不意断其后路?神速的行军奇迹,按时隐蔽地穿插,到达目的地就等于完成了任务的70%。

就算科技发达的今天,在高山密林作战中,尖端武器作用相当有限,人还是战争取胜的第一要素。在高山密林,双方通讯都会时有时无,这就形成了中印军队的巨大差异。印度军队等不到军令不知所措,在是隐藏和撤退中犹豫,而中国军队即使接收不到上级指挥通讯,也会主动进攻。

担任长距离大纵深穿插任务的11师比419部队早一个礼拜出发,急行军7、8天,翻越5座4000~5000米高的大山,历尽千难万险,行程250余公里,深入敌后180余公里,圆满完成断尾任务!

11月18日,总攻开始!按压已久急于胜利的战友们如猛虎下山,突然跳出密林,直扑公路,犹犹豫豫的印军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解放军的穿插如此神速,此时此刻会出现在这里,随即全线溃逃,许多桥梁下的炸药和引信都已经安装好。

吓破胆的印军只顾逃跑,连拉火的机会都没有了,做好的饭也顾不上吃了,漫山遍野都是被解放军撵着跑的印军!419部队80%的战士是四川人,灵如猿猴,脚板奇快,穿高筒皮靴的印度士兵哪里跑得赢中国士兵,一个个乖乖的在交枪不杀的呵斥中,做了中国俘虏。

本来这次战役跟第一次战役一样,有望围歼印四师。遗憾的是11师某部包抄到陇宗道时,因为是长距离奔袭,体力消耗太大,战士们休息半小时弄了顿饭吃,让考尔中将带着印四师战术司令部从这个小缺口逃脱了。后来部队流传一句话“某部多吃了一顿饭,放跑了印四师”,成为我军对印作战一个遗憾。

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战役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我军的迂回、穿插、分割战术。战后张国华向中央汇报作战情况时指出,印军最怕侧后迂回,毛主席说:“这不仅是印度,从古以来,哪一支军队都最怕这一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