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笔记丨空间叙事中的权力转译--《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权力空间
引言:本研究继承实验室以何捷老师指导,马昭仪、刘帅帅同学完成的《李娃传》与唐传奇小说的长安城研究,以当代小说文本《长安十二时辰》入手,探索当代作者对于唐长安城的空间叙事。自去年10月断续着手探索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空间映射与可视化。今年重新梳理逻辑,找到了“小说文本中的权力空间、历史可能性探索”等主题,并增加了与唐传奇小说的阶层活动空间对比。8月以初步完成的成果“《长安十二时辰》时空叙事的历史背景与当代视角——长安城空间的限制与流动”为题投稿了数字人文年会(DH 2020)。现本公众号推出部分研究成果,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01
系列工作之一:故事地图
空间叙事中的权力转译--《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权力空间
摘要:本系列工作以“空间叙事中的权力转译”为主题,通过对比唐笔记小说与《长安十二时辰》的权力书写展现了小说中的权力场域构形;对比《长安十二时辰》中不同阶层人物随着24小时中时间的空间方位变化展现了小说中的权力时空分布;对比不同集团的人物地点关系揭示了作者的书写模式,展现权力的空间转译。
故事地图地址:http://arcg.is/1STiTf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电脑观看体验更佳喔!)
《长安十二时辰》是作家马伯庸撰写的以盛唐长安城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一场焚毁长安的惊天阴谋。19年的夏天,该小说的同名网剧似平地一声惊雷,一炮而红。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了豆瓣8.3的评分和众多奖项,远播日本、新加波、越南、北美等地。我们对该小说的空间叙事以及其中的城市书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小说为本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本挖掘尝试,本故事地图呈现了系列工作之一—即对于《长安十二时辰》中权力空间的探寻,以“空间叙事中的权力转译”为主题,展现了小说中的权力场域构形、权力时空分布、权力空间转译。
我们来到长安十二时辰中,来看看权力是如何表现的?这本小说以非线性叙事的手法描绘了唐代天宝三载元宵节长安城十二时辰也就是24小时里发生的一个暗流涌动的故事。天宝三载是大唐最繁盛时期的一年,也是各种盛极而衰的迹象开始显露的时候。历史上,天宝年间其实有很多大事发生,但天宝三载是唯一没发生重大事件的一年。作者把这一年民间关于长安有神火降临的传说,与突厥入侵长安、贺知章之死以及名将王忠嗣忽然猛攻突厥使其灭亡的故事串联在了一起。当然这个故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故事的发生地点唐长安城的选择,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中国古建筑之大成。跑街串坊、擒拿狼卫、传递情报、发号施令,都因长安城及其坊市制度的存在为其赋予了合理性。唐长安城“坊市制度”也为小说营造了充分的市井空间,原本完全不同或十分遥远的人能在此相遇。
另一个非常大的前提条件是故事的发生时间设置在上元灯会宵禁取消的这一天,坊门不必按时关闭,所有人可以在长安城的大多数空间中任意流动;整座长安城中不同阶层的人群对城市的社会空间发生着冲破与流转。
Part 1
接下来对比了唐传奇小说与《长安十二时辰》不同阶层的人物活动地图。唐传奇小说中,皇室活动空间固定在兴庆宫、宫城、皇城之内,鲜有打破此界限,而整体对皇室的描摹以及细节刻画较少。高官多活动在长安城东侧等地带。僧侣活动范围都尽可能地远离宫城,与史实“舍宅为寺”的现象不谋而合。奴仆活动空间多集中在“皇室、官员”活动的加和地带。《长安十二时辰》中,皇室人群的活动空间都明显扩大与分散,不再局限于宫城皇城等限定空间。高官的活动范围与常态化活动空间寥有差异,表现了高官活动范围的“贵族性”,多活动在富庶的地段与宫城、皇城之内。平民多活动在西市及不算富贵的区域。而兴庆坊是因特殊人物的活动打破了常规活动空间。外来人员的正常活动空间是比较边缘化和比较贴近几个城门的,兴庆坊的活动是因为反叛人物的出现。
Part 2
从官员的时空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官员的活动空间则比较分散,但也在子时时分,都来到了兴庆坊,与宵禁取消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从平民的时空分布图中,平民在宵禁取消的这一天,随着时间推移,完成了空间方位上从西到东的转变;空间点位的转移非常明显。
Part3
集团一:光德坊集团
光德坊:故事的重要开端
主角张小敬被李泌派出追凶查案,与光德坊联系紧密。光德坊作为靖安司所在地,与李泌等司中官员紧密围绕。李泌、贺知章等人为太子李亨一派,其集团基地为升平坊、宣平坊。
集团二:兴庆坊集团。
兴庆坊:故事的高潮发生地
百姓观灯、反派人员蚍蜉火烧长安、张小敬拯救长安均安排在天子处所的兴庆坊。这个集团中的平康坊则是长安城的各种小道消息传递处。
集团三:修政坊集团
修政坊是火烧长安的线索中转站
修政坊、昌明坊是反派狼卫、蚍蜉的藏身地以及炸掉长安的燃料存放地,这些人也与西市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集团四:靖安坊集团。
靖安坊是张小敬的阻力所在地
靖安坊诸人为太子反对派永王势力,派出与张小敬有旧怨的封大伦等人频频阻拦其拯救长安,这些阻力也从侧面保证了张小敬不会太早到达兴庆坊,而是恰恰能够在子时力挽狂澜。
总体来讲,不同人物的地点构成了他们固定的集团,揭示了小说的谋篇布局与权力空间的组合与转换。
具体来讲就是,主线情节围绕主角不良帅张小敬从长安城西北总情报控制中心的光德坊到东北部皇权区——兴庆坊的转换,其中增添了东南郊区修政坊追凶取得线索的波澜,以及与元载牵连颇深的城中靖安坊等势力频频阻挠的困境。
最终在唐天宝三载上元节深夜子时时分,官员百姓群聚皇权区。在此宏大人群流转背景下,完成了小人物拯救长安于水火的故事。
02
系列工作之二:网络分析
摘要:本系列工作通过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小说中的“人--人网络”、“地--地网络”、“人--地网络”,展现小说人物关系,空间关系,人物空间关系,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小说中的各种关系组成。
Part1 人--人网络
通过“人-人”网络来解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可知小说叙事分为了几个人物集团,由张小敬作为主角来展开,一方面是拯救长安的“李泌”集团与“张小敬”,一个在庙堂、一个在江湖,一文一武,一官一囚;另一方面是“元载”为主的官僚线、恐怖分子集团“突厥团体”狼卫线与“龙波”团体蚍蜉线。
Part2 地--地网络
故事情节在特定坊里中交换轮转,笔者绘制了坊里与坊里之间的社交网络分析图,可见光德坊、兴庆坊是其空间叙事重点,也是承载其历史可能性发生的重点场所。西市、怀远坊、安业坊、平康坊、修政坊、义宁坊是空间叙事的次重点,起着串联故事情节、增强故事发生可操作性的作用。这些特定坊里的选择都是作者结合历史事实精心安排的,每一条线索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与必要性,是为了众多事件发生必要的场所铺垫。
Part3 人--地网络
由社区聚类结果可知,龙波集团、张小敬集团和天子集团主要围绕着兴庆坊相遇和冲突,这与龙波在兴庆坊拨灯典礼的时候实施了恐怖袭击、劫持天子、张小敬与龙波斗智斗勇等情节有关;李泌、闻染、姚汝能等主要围绕着光德坊靖安司活动,这与他们的职责和身份相符;封大伦、元载和王韫秀围绕殖业坊和靖安坊活动,因为元载曾与封大伦在靖安坊交涉,还带领军队到殖业坊抓捕张小敬。
如图可知,光德坊、兴庆坊、修正坊、西市、靖安坊等为度较大的坊,代表这些地点为冲突和情节发展的中心;张小敬、李泌、闻染、龙波、元载等为度较大的人物,代表他们在各自利益集团的核心地位。通过人-地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利益集团主要发生冲突的地点、情节推进地点以及利益集团的核心人物,和人物直接的关系,对深层次理解文本有重要意义。
03
系列工作之三:文本现象统计
摘要:本系列工作首先通过词频统计最直观的揭示文本浅层现象,其次通过情感曲线的升降统计展现小说富于变化的情节设置。
Part1 词频
词云:下图为地点名词在各章的出现频率,可推知每章的故事重点。
众人在全文出现频率的河流图:可见张小敬是绝对的主角人物。
Part2 情感曲线
地点的情感与其地理位置、情节、所包含的建筑物(功能)和人物有密切关系。在“地点-情感图”中小说地点的频繁转换说明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情节穿插的手法以描写一个章节(时辰)之内不同场所与人物集团之间发生的并行的故事线。这种时空叙事手法可以给读者营造一种紧迫感,方便读者把握故事的全局动向,但也容易造成阅读上的衔接障碍。如龙波的藏身地以及石脂存放地昌明坊、狼卫藏身处修正坊的情感以负值为主;光德坊的情感因靖安司的职务与功能以及情节的发展呈现剧烈的正负波动,不过整体以负向情感为主;兴庆坊为勤政务本楼所在地和灯楼的目的地,是整个小说后半部分情节发展的围绕核心,其跌宕起伏的情感曲线拟合了上元节灯会的观灯高潮与恐怖袭击的降临,是小说情节最为精彩和密集之处。
通过情感曲线可知小说的情感变化呈现多波峰波谷的现象。整个作品情感变化复杂,整体以负向情感为主,其中正向情感占比33.7%,负向情感占比66.3%。在情感分布上,分别在第二章、第八章、第十四章和第二十一章出现了较大的情感正向波动,而在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二章出现了较大的情感负向波动。结合小说情节发展,可将正向情感的情节概括为反恐集团与破案、节庆活动与民众狂欢和恐怖袭击的阶段性实施三类;负向情感则集中在利益集团间的冲突、战斗和人物死亡等情节上。在大的情感波动下,小说同时添加的不断发生的轻微冲突和化解让读者的情感随着情节发展剧烈波动,让人欲罢不能。
04
结语
小说家很难完全凭空虚构和想象一个城市空间,他们往往凭借现实的城市进行书写和叙事,但由于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那些曾经在这个空间活动的人,发生的事,以及传承的历史;因此,它传达给我们的,是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复杂得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对于小说中城市书写的探讨,不仅能够拓展小说研究,并给城市史研究增加感性的历史画卷,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思考人类的城市生活和小说叙事,探求在传统知识模式下被遮蔽或者被忽视的方面。
推送展示了研究的部分工作,本研究对《长安十二时辰》这一小说文本进行了诸多数据挖掘实验,运用数字技术,立足时间、空间、人物的交互叙事结构可视化,采用文本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其在历史情境下的当代书写,发现了包括其对历史特定市坊空间的润色加工以及生活细节化描写,对皇权的平民化关注等等现象,得到了许多非常有趣的结论,也期待得到业内人士的批评与建议。
作者贡献
郭佳欣,本研究负责数据可视化与文本分析
肖天意,本研究中负责数据库构建与文本挖掘
马昭仪,本研究中负责研究架构与方法论指导
何捷,本研究负责方法论指导
编辑 / 郭佳欣
校对 / 肖天意、马昭仪
相关链接
。
相关链接
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时空叙事数字模型研究 ——以《李娃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