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 | 宝黛爱情新解—时空叙事角度下的封建社会爱情悲剧
按语
2021年春季学期是“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第二年开课。2019年和20年有全云端——实际是中英文两门课、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语版本但共享一个课程编号——64学时的高强度经验(绝大多数同事可能全年讲课都到不了这个强度,而自己最癫疯的学年一共上9门课)。
去年的英文版课程实际更像本年度的组合,请的客座教师报告是一个完整学年度的规划,自己在这个领域所能想到和操作到顶尖的学者汇聚一堂,不辜负我们世界前五的排行。在很多比天津大学更有资历和资源来教数字人文课程的高校还在一轮轮讨论该怎么开课的时候,我们自己已经践行了好几遍。而且就像我的软件实习课,每一轮都在不停地自我批判。
前面的学生作业虽有划水的(英文课国际学生博士生划水比例偏大——因为本来就没几个修课的),但大多兴趣满满,有些非常惊艳,因此当时对本届修课同学的成果也充满期待。刊登作业这一次是全本,不管好坏都给大家看。有几个“零壹lab”喜欢的,也照老例儿给他们先发,也算是给南大诸位老师一贯支持的一种小小答谢。
学生专业习惯,总是有几个作业是“城乡规划新技术”的内容,但跳出相对狭窄专业语境的问题或故事往往就更为有趣——虽然有的很稚嫩,有的潜力也没能继续发挥很可惜,刚刚开始并不必苛责。希望天地展开之后,可以有更多的各种鹰莺雁燕展翅翱翔。
——何捷于返回深圳上班的航班
宝黛爱情新解—时空叙事角度下的封建社会爱情悲剧
焦姣泽 于沐生 王沛东
引言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鉴于后40回为高鹗续书,并不符合曹雪芹本人的原意,故本次作业文本选用前80回本进行探究。
点评意见
潘威、邱伟云、陈静
潘威:这个方法值得尝试,但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名著采用这样的方法,我持比较保守的意见,当然这个工作做得还是比较新颖,也可能得出一些颠覆我们认知的结论出来。1、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情节——宝玉挨打,读这一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人的感情是很真挚的,想知道其中“你就改了吧”,你们打几分?2、你们提到的宝黛二人对话非常需要依赖一个情景,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对他们之间的感情,两人之间相处模式的理解不同,你们觉得这个因素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工作?
答:我们查阅了红学学者的论文和其他参考资料给出的结论,并不是我们的个人看法。不过确实可能因为年纪原因对一些情况判断比较主观。
邱伟云:个人非常喜欢和肯定这一组的研究,很多情感都没有人工标记加入,我认为人工标记就是人文性能够介入,当然不同人对情感打分会有所不同,打分这件事就是可以去讨论的,个人对情感的解读就是对人文性的展现,因此我比较肯定人工标记。非常期待你们进一步研究可以发成论文。1、文字云可以做一个同类集合,现在词频不太精确2、我很喜欢做空间分析这个部分,因为你们勾勒了宝黛二人的行走路线,把空间分布图呈现出来,希望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红楼梦中谁走动的空间最大,可以反映出传统的礼教空间和权力空间,可以研究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研究男女的礼教空间。
陈静:我觉得可能你们的年纪才能体会的了这些感情。你们做时空框架是可以的,关于贾母的介入导致二人爱情中间的曲折是一个挺好的思路,但整体用力有点平均,前面是时间,中间是情感,后面是空间,并没有看到核心的点是什么,最后想回答一个什么样的宝黛爱情。你们重新解读之后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爱情观点,如果能切入某个时间节点或时空方面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研究成果很可能就非常有价值。
(注:点评意见根据评议老师现场点评录音记录整理并提炼,未经评议者本人审阅。特此说明。)
任课教师:何捷
课程作业汇报评委:陈静 何蓓洁 潘威 邱伟云
课程助教:杨明 张舒
编辑 / 贺玺桦
执行 / 郭少军
校对 / 罗婧萌
相关链接
。
。
。
课程详情
2021年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课程终期汇报
作业合集
南京老城区道路名称时空演变研究
计算机视觉下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景区网红打卡点分析
近代(1939、1947年)上海英租界外资洋行与银行合作关系行为模式特征及其空间映射
“空间人文”讲座系列
第五讲:Digital Humanities & Humanity Big Data
第六讲:From Space to Place: Cultural Heritage Recognizing, Understanding and Archaeology
第七讲:The Tortuous Path of Digital History in the Chinese Humanities: From its Past to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