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作业 | 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深圳城中村意象变迁研究

于宝源、胡政昊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2024-09-04

前言


哈工大深圳ARCH5001“专题设计”是一年级秋季学期硕士生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体制中侧重广度和跨学科方法训练。一般由各领域教师提供五六个不同方向的课题,学生选题并不分专业。

2022年实验室所主持的选题为“数据驱动的城市与景观文化遗产/环境认知”,主要训练以数字化方式分析针对城市与景观对象的人文时空现象,据此支撑文化遗产保护或基于认知的规划设计决策。通过对两类数据及话题的理解与分析,主动设定研究问题与具体目标,并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逐步深化对现象和问题的掌握和阐释,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以数据结果支持讨论,并提出符合预期形式的成果。

由于课程选题指向以及课程规模限制,去年参加课程的15名同学均为规划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规划教研室下辖硕士生。课程共完成8份作业,多以建成环境的时空行为作为主题,使用包括社交媒体、POI、手机信令、专业化路径或OD记录、街景等多元数据。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各份作业成果供批评指正。


何捷老师引言

 

2021年末参加虞老师和沛文主持的数据为主题的专题设计评图,感觉很亲切,就提出搭伙的请求。结果派单下来要自己独立搞,只能把一些箱底的货色拿出来供挑选。学生自然没人关心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干的活儿又不得不再放一年。好在最后的选题基本还都是说的人事儿,不辱没我们天天把place挂在嘴边上。

各个课题开题都还比较顺,但开了之后麻烦就来了——研究问题到假设到执行根本不是靠上课能解决的问题,上课基本都在怼人,学生老师都抑郁。到期末又正好赶上所有人都赶回家去生病,也不知道最后都做出来了啥。最后还是决定以当年事当年毕的精神,12月30日大周末之前在所有专题设计组内第一个完成了评图,给组里学生留了个减负的寒假。有劳隔壁张老师等各位评委在头羊前后各种状态下给我们指导,然后评图的时候发现——噫,做得还都可以,比较像个硕士生的成果。

教完这一轮于是期待值就高了,再加上这个评图完后不久又评了龚老师的课程作业,感觉也很棒。接下来就发现虽然春季学期期待更进步但是很多情况比较扑街。另一个决策是因为发现可以这么教之后,设计一这个专题今年就取消了,新培养计划增加了“设计二”,进行更有针对性和程序性的数据驱动研究和开题准备。不断搞新活儿挑战,可以再看看明年会发布点什么。


成果展示

综合整治背景下的

深圳城中村意象变迁研究

于宝源 胡政昊


本课题聚焦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深圳城中村,随着深圳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中村与现代性不相容,因此,深圳市在2019年三月推动了《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的规划落地并展开实施工作,使得城中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面貌被公众感知成为了意象。

因此,分析深圳城中村意象成为描述其状态,挖掘其特色的重要方式,对意象的解读可以诠释公众对城中村认知的核心内容,进而得以分析规划影响下的公众认知变迁。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针对性改造建议。


点评意见

边防、张文佳、肖作鹏


边防老师:这一组工作的内容量很大,但有研究细节上存在一些对不上的东西,一个是不同尺度下的数据如何与研究问题相对应,这方面的逻辑不够清晰,以及所收集的数据与空间位置难以准确对应。

张文佳老师:研究较有深度,但内容太庞杂,要做减法,更精细地突出主题;意象作为专有名词要谨慎定义,在传统概念的定义上要小心,用感知、认知这种更普遍的词就可以了;用DID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将复杂问题想的简单了,比如政策影响下改造前后的城中村使用人群可能会变化,在实验设计中是否有些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到。

肖作鹏老师:对城中村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挖掘还是蛮有意思的,但对研究关系的强度把握不是很好,研究设计中的各类改造关系传导到后面的意象认知没有很强烈,对意象变迁的归类也不够严谨;城中村街景改造前后的色彩、立面的评价是否可以加进去与文本相结合;整治建议部分的逻辑关系推理还不够。


(注:点评意见根据评议老师现场点评录音记录整理并提炼,未经评议者本人审阅,特此说明。)



任课教师:何捷

课程作业汇报评委:张文佳 肖作鹏 边防



编辑 / 于宝源

校对 / 谢   霖

执行 / 谢   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