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城融合│对话产业园设计团队
序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业园区数量和规模逐渐上升。现今,产业园更加多元、丰富,不仅作为企业办公服务场所,更成为城市景观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我们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话普邦设计产业园设计团队,着重分析产业园区景观打造要点,以及未来产业园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挑战等。设计师们从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关于产业园的景观设计思路。
卓永桓:从世界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园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更大的能量。而产业园景观空间也从单一的生产功能,依赖于城市发展,转型到园区与城市共生,更注重园区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办公,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办公环境。
金山软件园
长隆总部
湖北人福药铺
华为团泊洼
长隆总部
卓永桓:在产业园景观设计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归原”和“中融”的设计理念,来实现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共处。
“归原”强调的是景观还原自然界的原有形态。但在模仿自然的过程中一个最大原则是做到疏密有致。大草坪跟树林之间的比例是相协调的,该开放空的空间,该密集的空间,是非常明确的。在景观上遵循适者生存,让合适的植物放在适合的位置。
“中融”指的是把自然、城市、企业、人四者之间的关系融合得恰到好处,它的表现形态较之商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讲究的是一个不繁不乏的适度状态。
华为团泊洼
卓永桓: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深入洞悉使用者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习惯。每个企业的管理理念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员工的工作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景观的诉求也不同。
以华为松山湖项目的“无为”景观为例,对“无为”的理解,其实就是我们不能做太多的东西,因为他根本没时间去用。我们更多的要考虑的是他在停下来的那一两秒,或是停下来看窗外的瞬间,能够缓解紧绷的工作状态,感受到放松的氛围,这就足够了。所以我们不需要做太多东西,还原生态自然的环境,让人一眼望去,就有置身于森林或者在大草原的感觉,又或是在欧洲某一个地方工作的氛围,获得精神上那一刹那的放松与惬意。
华为团泊洼项目
梁永平:科技产业园的特性在于,首先使用者更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潮人一代,在绿化空间上应该满足他们对于社群活动的需求;其二,对产业园本身来说户外绿地最核心架构是空间,空间的组成结构应该最直接、简单,因此产业园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绿化组团,更需要的是多元绿化空间,满足各种聚会、活动及安静思考的需求;第三,在产业园设计上我认为更多的是体现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四季交替,鸟语花香,实现空间共享和人与场所共鸣。
产业园的绿化品质在于植物的设计手法,而采用列植、片植、孤植手法最容易控品质,其次植物品种选择在于形不在于名贵,在于叶疏叶透、枝叶分明等,这是产业园绿化品质的前提。
中电三亚信息港
京东西南基地
陈利华:过去我们经历了以经济利益为首的产业园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用,而忽视了园区的景观设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近些年我们设计的一些产业园,如长隆总部、京东西南总部、华为产业园等,都有做绿建的要求,且绿建大多是二星的标准,设计上节能减排也是必须的。比方说使用绿地自动灌溉系统,这套系统比人工浇灌至少可以节约50%的水量。
现在随着全国各地海绵城市的大力推进,我们设计的产业园,除了绿建,还需要考虑海绵城市。目前我们设计的苏州凯德产业园,还有珠海产业园,都有海绵城市设计专篇,相比较绿建在某些指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下沉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上的要求是更高的,这也对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相较于传统的产业园区的规划而言,未来产业园区的设计更需要面临的是如何有效平衡景观服务价值和绿色生态价值,助力全球碳中和实现。
城市化发展中,产业园里崛起的不仅仅是垂直生长的钢筋混凝土,人性化与生态化的共享空间也在被植入。在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中,从有产无城到产城融合,景观设计将助力理想城市、理想生活蓝图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