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板投研说开去:小工具孕育大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独家投稿,本公号独家首发,商业以及非商业用途转载请先通过公众号后台联系,否则对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北京朝阳区景华南街远洋光华国际C座23层)
法务专家代表:肖小保律师
老布说:今天请来“新三板文学社”的老拙,来谈谈他们即将开发的一个工具。
作者近照
作者:曹德强(老拙)
作者简介:拙朴投资董事长,阿甘金融网CEO。拥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和美国福坦莫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目前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管理博士在读。曾在大学当过六年法律教师,后长期从事股权投资,2014年创办拙朴投资,专注新三板投资。
老拙说:老布说我们貌似一家市场化的投资机构,让聊聊创业家史。这边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产品发布。无它,创业者的习惯而已。中国一向是以金融安全为终极监管目标的,监管者介入市场,是因为对金融主体的风险识别能力不放心。即便最市场化的新三板,监管者亦是小心翼翼。我们这个投研分析工具,本身就是创业中最鲜活的一部分,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如果能间接推动中国的投研分析体系,那更是妙不可言。老布的这个平台,凝聚了一批思想最活跃的人,我们希望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同行者。为自己,为新三板,也为中国金融最美的明天。
以下为正文:
1793年,马嘎尔尼率领大英帝国使团访问大清,希望扩大双边贸易。他给乾隆帝带来了英王精心挑选的、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能够准确模仿太阳系的天体运行仪,标有各国首都和山脉的地球仪,目的是向泱泱中国展示他们发达的科学技术。事与愿违,马君遭到了极大的嘲弄,礼品也被斥为奇技淫巧,谈判还没进行,就被礼送出境。
50年后,大英帝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对奇技淫巧充满不屑的满清官员,显然没有看到这些“工巧”背后的大趋势。所以马嘎尔尼出境后不屑地说,清政府就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满满地表达了对不屑者的不屑。
最终,历史证明了“工具”的有效性。
中国今天的国力,显然是强了。但历史比较,我们今天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不过与1913年满清帝国刚刚覆灭后的中国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离美国赖以成为“一超”的金融强国仍相去甚远。
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停留在本土金融市场阶段,远谈不上国际金融中心,更不要说成为全球化的“无疆界市场”。换句话说,中国的金融体系,仍停留在内部资源配置阶段,整体的金融效率不及他人,就很难跨出国门。
中国金融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低效率。有金融,就必有杠杆;要提高金融效率,就逃不掉提高杠杆率。金融的本质就是把个体能够承担的风险集聚起来,通过灵巧的配置手段,再把集聚起来的风险分散出去。
风险既定的情况下,要能把收益提上去;收益既定的情况下,要能把风险降下来。谁做得更好,谁就更有竞争力。
但金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放大。当你把个体的风险聚在一起,把杠杆率提到极高时,它就会变得脆弱,就可能导致系统性崩溃。2008年的雷曼,就是如此。
我们当然需要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它至少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金融主体有识别风险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二是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和监管能力。
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任务,能把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配置到不同的资产上去。即便是对同一资产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能配置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这要求金融机构首先具有风险识别的能力。
以新三板为例。挂牌公司超万家,数量远超纳斯达克,识别风险,优胜劣汰的成本极其高昂。 新三板掌门人谢庚在2015年10月20日的讲话中就明确表示:要想采取更高效率的交易方式(竞价交易),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股权要有分散度,其次是信息披露要高质量,第三是投研要跟得上。
分散针对的是市场交易,信披针对的是监管要求,投研针对的就是风险识别。
今天的主板+中小创,数量不过3000家,各券商机构的研究团队已是蔚然大观。面对“一万+”的三板市场,难不成也要培养一个“一万+”的分析师队伍?
面对中国巨大的潜在金融资源,我们需要一个人力之外的解决方案。
2016年初,拙朴投资针对当时新三板挂牌的6100家,逐家进行了分析。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行业,我们开发了“阿甘搜索”,输入行业关键词,一键找到新三板的对标企业。
为了更全面地发现企业问题,我们又开发了“阿甘财务异动”。这个工具逻辑很简单:一万多家三板企业,输入任一公司的名称,系统就根据设定的模型,开始对它们的财务指标进行运算,找出某些超出正常波动范围的指标,提请关注。
比如,自由现金流持续性地明显少于净利润,就说明这家公司的财务健康遇到了问题;应收账款增速持续性高于收入增速许多,说明这家公司的回款出现了问题。
虽然工具不能代替分析师的主观判断,但它在繁星万点的新三板公司中,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抓手,方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有效地识别风险,提高投资配置能力。
1892年,一个年仅15岁的小伙子离开马萨诸塞的乡下,来到波士顿的证券行,当上了抄写行情的小伙计。为了挣到每周几美元的酬劳,他勤勤恳恳地在一块黑板上终日抄写不停变动的各项交易数据,并在其中找到规律,最终形成了赖以独步天下的交易图表,也就是独创的交易研究工具。
他就是杰西·利弗莫尔,百年美股第一人。
三月七日下午一点半,左岸工社六层,我们将向大家详细介绍这款新三板投研分析小工具。我们期待着大家一起深入讨论,共同提高投研分析能力。
我们坚信,哪怕再小的点滴,只要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吞噬一切屏障的力量。
小工具可能孕育大趋势,提升新三板投研效率,且从一个个小的工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