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解读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发布任期首份《施政报告》(下称报告)[1]。当前全球正面临通胀高企、增长乏力、货币紧缩、地缘局势错综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放大了香港自身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产业纵深与创新不足、高房价负担、金融市场流动性弱、资金沉淀不深甚至流出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到港股市场的表现上。2022年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和新特首上任之际,香港未来何去何从、如何“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备受关注。
此次施政报告全文80余页、共分9个章节。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施政报告全面提出针对未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科教等多方面措施,从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维护和谐稳定、促进青年发展、继续共同抗疫以及说好香港故事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香港未来发展的施政着力点和发力点。我们分析解读如下。
施政报告要点:巩固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直面民生问题、强化与内地融合
整体来看,此次报告开宗明义,开篇首先对总书记今年出席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时对香港提出的“四个必须”与“四点希望”做出积极回应;同时,此次报告有的放矢,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香港当前面临的一些核心与关键问题,例如:1)从吸引更多公司上市、提升流动性和加强互联互通机制等方面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从促进投资、吸引人才和促进创新等角度解决香港面临的产业空心化和纵深不足问题;3)从增加房地产供给和公屋计划解决高房价痛点;4)从对接国家战略,发展大湾区和北部都会区强化与内地融合,更大程度的发挥其背靠内地“大市场”所赋予的全方面要素资源禀赋。此外,此次报告还重在落实。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本次报告中还定立了多达110个包括KPI在内的不同指标,来监督进度和成效,也成为报告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不难看出,如果上述政策得到较好贯彻和执行的话,对于强化香港和港股市场的长期竞争力无疑是积极有利的。
一、巩固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强化互联互通机制、加强离岸人民币业务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对于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港股从2021年以来持续低迷,使得此轮下行周期已经是历次最长的阶段,成交也持续低迷、并伴随着持续的资金流出。因此,在此次施政报告中,优化金融市场上市和交易制度也成为一个重要着力点。一个成熟且活跃的市场需要有优质的公司和充裕的流动性,才能最终形成上市标的和公司的正向反馈,实现资金的沉淀,因此政策方向也集中在解决公司和流动性两个维度,涉及优化上市制度、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加强互联互通机制等方面。
► 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报告提出香港计划于明年进一步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便利尚未盈利但具有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进行融资;同时构思活化 GEM(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就此,港交所刊发了“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咨询文件[2],建议进一步设立新的渠道以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3]赴港上市,主要适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以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大类特专科技行业。在建议制度下,特专科技公司将分为已商业化公司(经审计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产生收益至少2.5亿港元)及未商业化公司两大类,其中未商业化公司因为风险较高,规定也较为严格,建议规则请参考图表8。上述咨询将于2022年12月18日结束。虽然最终实施细则仍待商讨,但与2018年以来的上市制度改革一脉相承,足以凸显港交所致力于持续提升其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位的决心。这对于吸引更多优质公司赴港上市,丰富市场结构和纵深,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沉淀有积极意义。
► 强化互联互通机制:香港计划全速落实中国证监会早前宣布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包括:1)减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股票买卖印花税。此举主要为推动人民币/港元双币股票市场做市商机制的发展,进而提升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当前港股交易双向收取0.13%的印花税,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做市商等高频交易者无法有效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减免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做市商改善市场整体流动性,为港股通标的人民币交易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实际上,做市商印花税豁免机制已经成功在香港推行,港交所于2020年8月减免了ETP做市商和特许证券商双向的印花税。根据我们测算,在豁免ETP做市商印花税后,香港规模最大的股票ETF盈富基金成交换手率明显抬升,由豁免前12个月的平均2.6%升至豁免后12个月的平均3.1%。2)推进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北向通。当前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合计持有国内债券3.48万亿人民币,今年1-8月债券通交易额5.3万亿人民币。我们认为,在整体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开通北向“互换通”将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人民币利率对冲工具,有助于提升在岸债券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助力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3)将研究优化债券通南向通,促进更多元化的点心债发行和交易,并继续与内地商讨更多互联互通扩容方案。
► 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报告指出,香港目前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结算,香港将推动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等财资服务,并优化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近几年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加速发展,香港也不断巩固其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即便在年初至今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下,8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定期和活期)仍同比上升0.78%。这一举措有助于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地位。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抢企业”、“抢人才”、“促创科”,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香港实行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拥有高度开放、监管透明的市场化机制和便利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流通,税率低且税制简单,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一直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然而,受新冠疫情、全球增长放缓、通胀高企、地缘冲突等多重不确定性影响,特区政府直言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近14万人[4]。面对产业空心化、人才流失困境,赋力发展新动能成为关键,报告则在“抢企业”、“抢人才”、“促创科”上提出一系列主动、破格和聚焦的措施。
► “抢企业”:招商引资、设立政府主导基金与办公室支持战略产业发展。特区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关键措施包括,1)注册成立政府主导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汇集4个基金[5],旨在借助财政储备资源,主动和策略性投资高成长、高增加值产业,以吸引更多内地海外企业赴港发展。具体公私营机构决策、架构、实际投资项目等细节仍有待公布。2)将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为引进重点企业提供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3)从未来基金中拨款300亿港元设立“共同投资基金”,专门用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企业支持其发展,其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将成为引进重点。
► “抢人才”: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进取吸纳外来人才。面对近14万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的客观现状,加快人才引进也成为了当前强化香港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此次报告引人注目的一点。应对这一问题上,本届特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抢人才”举措,包括成立人才服务窗口、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配额、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以及延长工作签证年期等在内的多套“组合拳”。同时,特区政府计划将为合资格外来人才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退还在岗置业已交付额外的印花税。
► “促创科”:开拓新兴产业,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朝向创新性、多元化的新格局浪潮,香港在巩固其金融产业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如何破题制造业空心化以及科技创新相对匮乏,成为赋能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的关键要素。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通过完善创科生态圈,推动制造业“再工业化”升级转型、壮大创科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等举措,以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愿景,并计划在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目标未来5年吸引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家龙头创科企业,预计可为香港带来过百亿港元的投资,并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三、直面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住房、医疗等痛点
高房价一直是困扰香港发展的痛点,2022年初的疫情也暴露出一些本地医疗资源的问题。就此,此次施政报告在标题中就突出强调“为市民谋幸福”,也体现了特区政府在切实解决民生忧难问题上的态度与决心。具体来看,无论是在土地与住房方面首次提出“简约公屋”计划,还是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重整现行医疗体制,均体现出了本届特区政府在发掘民生关切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努力。
► 土地与住房:如何解决土地与住房问题始终是香港各方面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为实现“为市民谋幸福”这一目标,本次报告强调解决“住”的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并将“提量、提速、提效与提质”作为住房方面的发展纲领,全新推出“简约公屋”计划在未来五年兴建约3万个单位,并且将其与传统公屋计划相结合,在未来四年内将申请者轮候时间大幅缩短。与此同时,本次报告也首次提出对合格非永久居民退还地产印花税这一方案,缓解人才住房痛点,力争吸引更多人才。在土地供应方面,特区政府表示将根据住房需求、绿色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研究物色更多土地储备,为今后特区主导更为合理的土地供应规划建立基础。
► 医疗与关爱: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香港医疗卫生系统经历了一场“大考”。此次报告针对“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行体制以及未来将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表示将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重整医疗体制,转向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中心推动基层医疗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也表示将促进香港与内地医疗合作,允许内地及相关地区注册的药物与医疗器材在获批后在香港注册与销售。最后,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区政府也将积极支持居家养老,推进长者邻舍中心建设以及提升服务人员保障,使长者老有所依。
► 生态环境保护:此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走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等一系列环保举措。在这一大背景下,香港紧跟内地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了香港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标。本次报告也重申了这一目标,在《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中由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与全民减废四大策略组成的减排路径基础上推进智慧城市与智慧政府建设,构建宜居香港。
四、与内地融合:对接国家战略,发展大湾区和北部都会区
回归二十五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内地在经济、金融、人才等各个维度深入融合。此次施政报告再次凸显本届港府对“十四五”规划明确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蓬勃发展以及总书记今年对香港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的积极响应。以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持续推进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等方面为契机,主动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时代浪潮把握发展机遇。
► 对接国家整体战略:在“十四五”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发展动能也成为本次报告的重点内容。特区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持续推进这一目标。香港力求强化优势、补足短板,巩固并发展其国际金融、创新科技、贸易、航运和航空枢纽中心地位。在已有区位与制度等优势的基础之上,力争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中心。我们相信站在回归25周年的新起点上,香港有能力开启新的征程并实现这些目标。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推进的五年来,大湾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持续向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持续迈进。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为12.6万亿人民币,以全国不到1%的面积创造出全国约12%的经济总量,较2017年增长2.4万亿人民币。在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区域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和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桥梁。新一期特区政府也表示将善用粤港、港深合作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 北部都会区规划: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250万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都会区”,以“两城三圈”空间构成,更好推动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本次《施政报告》中也再次强调将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构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的同时,关注民生环保等问题。
新起点、新征程:强化优势、补足短板,开启新征程
近代特别是回归二十五周年以来,香港借助其独特的地理和制度优势,乘着内地持续开放和繁荣发展的东风,在贸易、金融、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新变局、新起点、新征程》)。我们认为,与其他类似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相比,香港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内地“大市场”所赋予的全方面要素资源禀赋;而与内地大城市相比,香港的最大特色在于深厚的开放机制与文化积累及“一国两制”赋予的连通全球桥梁的便利与弹性。
站在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的新起点上,香港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优势并补足目前短板,开启新的征程。此次施政报告恰逢其时且有的放矢的针对香港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也试图补足其短板。一方面,特区政府提出应充分并最大化发挥区位优势与禀赋,例如强化现有互联互通机制、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吸引更多南向流入与海外资金沉淀;优化上市制度,吸引更多优质新经济企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强化全球贸易和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作用。另一方面,也积极补足当前的短板,着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包括吸引人才打造创新中心并发挥创新资源优势、通过北部都会区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改善产业空心化问题。
图表1:2022年香港行政特区《施政报告》重点内容梳理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2022年《施政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000年以来恒生指数历次大幅回调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港股此次回撤持续时间已创2000年以来新纪录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近期港股市场成交也持续低迷…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且主动性海外资金流出明显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2018年修改上市规则后,新经济公司上市逐年增多,2022年初至今已占到整体融资规模的65%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
图表7:“新经济”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在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
图表8: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刊发市场咨询文件中对已商业化公司及未商业化公司上市资格的规定
资料来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在各离岸市场中排名第一; 截至2022年8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占其总体存款的6.4%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香港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到跨境收付总额的46%,占比最高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香港产业结构变迁(1980年至今):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从1990年开始,香港的制造业产值和占比均出现大幅下滑,工业急速空心化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2003年以来,香港售价和租金均明显上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中国香港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2%
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香港总抚养比自2010年以来持续上升
资料来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6],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截至2021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领先全国整体水平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专页,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同期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增速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速,体现其吸引力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专页,百度地图,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这一时期香港GDP增长显著落后于深圳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专页,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2021年百度全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前十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四席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专页,百度地图,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2/sc/policy.html
[2]https://sc.hkex.com.hk/TuniS/www.hkex.com.hk/news/regulatory-announcements/2022/2210191news?sc_lang=zh-cn
[3]指主要从事应用于相关特专科技行业中可接纳领域的科学及/或技术的产品及/或服务的研发,以及其商业化及/或销售的公司。
[4]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2/public/pdf/policy/policy-full_tc.pdf
[5]包括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资基金。
[6]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0月21日已经发布的《解读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
分析员 刘刚,CFA SAC 执证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联系人 寇玥 SAC 执证编号:S0080120120022 SFC CE Ref:BRH427
联系人 张巍瀚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010112 SFC CE Ref:BSV497
联系人 陈南丁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050106 SFC CE Ref:BRG967
分析员 王汉锋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