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预告 2022.5.25 || 杨乃乔:存在论诠释学的“Ontologia”与文学阐释学的语言陷阱


2022年春季 “交融-共生”文学文化系列讲座

第9讲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38期




讲座题目


存在论诠释学的“Ontologia”

与文学阐释学的语言陷阱


【主讲人】

杨乃乔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

王茜教授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周海天博士 上海大学文学院


【讲座时间】

2022年5月25日(周三)14:00


【线上直播】

腾讯会议:392 804 974


主讲人简介



杨乃乔,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去香港、美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台湾、德国等高校讲学与访学。专著:《悖立与整合:东方儒道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本体论、语言论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比较诗学与他者视域》(学苑出版社),《比较诗学与跨界立场》(复旦大学出版社)。教材:《比较文学概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被教育部选为研究生指定教材,2004年获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2006年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21年获首届复旦大学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2022年获评为上海高校精品教材)。翻译:《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合译),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商务印书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乐黛云教授七十华诞纪念特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上下集,复旦大学出版社),《比较诗学读本》(中国卷与西方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经学诠释学与西方诠释学》(中西书局),《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福建教育出版社),《比较经学:中国经学诠释传统与西方诠释学传统的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学艺术的跨界对话与审美体验的多元碰撞》(复旦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比较诗学、中西比较艺术研究、中国经学诠释学与西方诠释学研究、比较文学、翻译研究。


讲座概要


德语“ontologische Hermeneutik”一直被翻译为两种汉语译入语概念:即“存在论诠释学”或“本体论诠释学”。对西方诠释学源语理论及其汉译理论在两种语言的表述形态上具有敏锐性的学者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深度的语言陷阱。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的遗忘所给予的唤醒,是为了拒斥古典形而上学及其“Sein”的先验性真理意义,重构在“Ontologie”上给予体系颠倒的现代形而上学,以追问“Dasein”在世存在与他人共在的生存意义。“Ontologia”是1606年路哈特在《经院哲学的八个要素》(Ogdoas Scholastica)一书中所创制的拉丁文术语,与拉丁文“Mataphy∫ices”(形而上学)是同位语。多年来,文艺理论与文学阐释学研究者以汉字思维,坠入语言陷阱中望文生义地从“解释学”“阐释学”或“诠释学”的汉语译入字面上,对“Hermeneutik”以提取臆想性的误读意义。在一个完整的学科名义下,诠释学、存在论诠释学或本体论诠释学、哲学诠释学所面对与思考的中心问题,首先是涉及真理性、信仰性与神圣性的“意义”——“Sinn”,而绝然不是“文本”,尤其不是“文学文本”。


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