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心中的梵高

惟小觉 明镜觉
2024-09-21

去年儿子喜欢上puzzle,后又想玩大拼图,我们挑来选去,最终买了一幅1000片的梵高的星空。


很遗憾,一大半是我拼的,干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我是家里yyds。


某父子强行摆拍,抢最后一片的仪式,幼稚哼!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星空



那天聊天,把梵高的星空说成了达芬奇,美术老师当场气死不说,我的内心也是十分介怀的。


万事皆是缘起法,可能这就是我试图去了解梵高的缘起吧。


家里梵高的书有,美其名曰用来熏陶儿子的艺术细胞,我没仔细翻开来读过。


不曾真心了解过梵高,在我心里,他也许就是一个自己会做极端事的艺术疯子吧。


你看,就连我一个艺术科班出身的人,也会对他如此误解。




最近,读了七八本艺术相关的书籍,最喜欢的还是这本《梵高手稿》,我应该早点读到它的。


梵高和莫奈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莫奈在世时画就已经价值不菲,能有钱买房,到晚年还能建自己的庄园,并种满自己喜欢的睡莲。


莫奈曾说:普天之下能够引起我兴趣的,只有我的画和我的花。


莫奈晚年时期,他沉醉于他的后花园之中,创作了大量以睡莲、日本桥、垂柳、紫藤等为主题的作品。


图片源自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细节版)《日本步行桥和睡莲池,吉维尼》


梵高却是太勤奋太努力,唯一缺的就是很多的运气吧。


商业为了吸引眼球,基本都偏向于功利性和猎奇性,误导了大众对梵高及作品的真正认知。


要与之前他经历的诸多挣扎联系起来,才能被更好地理解。


这些挣扎被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了信中,也从侧面体现了他为什么会对人物造型、透视等绘画技法有着固执的追求。


书信中也记录了他绘画理念的进化过程。


梵高对当时艺术名家作品的解读,比如米勒和德拉克洛瓦,表现了他独到、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疯子的胡言乱语。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暴风雨下的麦田(Wheat Field Under Thunderclouds)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乌鸦群飞的麦田(Wheat Field with Crows)


他不是天才。


很多人一定认为梵高有艺术天赋,让我没想到的是,虽然梵高深谙文学和艺术史,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主要是自学成才,而且,从他早期的作品看,他并不算天赋异禀。


所有的成就都是以热爱为轴心,之后千锤百炼。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早期手稿


他又是个天才。


他在人生最后几年爆发出的旺盛创造力,很多举世名作,流传至今。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梵高的自画像(Van Gogh's self portrait)


他是个思想者。


他非常善于激励自己,时常给自己鼓劲,非常善于表达,把对每一副画作的思考都阐述的清清楚楚。


他的文字很美很美,富有生命力和激情。


他在信里说,他希望别人以后这样评价他,深刻又敏感。


他有想一鸣惊人的小傲娇。


这样一个鲜活可爱,又有着悲天悯人的高贵人格。


很羞愧曾觉得梵高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或许我们真的应当静下心来,认真了解一个生命,其可贵之处远高于捕风捉影人云亦云。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麦穗(Ears of Wheat)


梵高说:“未来五到十年的计划我也考虑过,但是目前并不在我的日程上。我的计划不是要救自己,也不是要避免太过情绪化或者太多困难——对于活长活短,我并不关心。


并且,我也没有医生的本事,去引导自己身体力行。


因此,我不在意这些事情,继续我行我素,但是有一件事是明确的:我必须在有限的几年中完成一定数量的创作。


我在世上唯一的顾虑,就只有对这世界未尽的义务和责任,活在世间三十载,我还亏欠它一些可以流传后世的素描和绘画作为纪念品,不是为了某些特定活动应景作乐,而是为了在画中表达纯真的人性。


这就是我的目标,而专注于这个想法,就可以让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变得更简单,也能使我免入混沌的歧途,因为我的一切作为,都是出于这个愿望。”


“如果四十岁的时候,我能画出来高更说的那种向日葵,那就能在艺术界有一席之地了。所以,要坚持不懈地画画。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向日葵(Sunflower)


两个月后他真的画出了这幅后来被拍卖至4500万美金的《向日葵》,那时他36岁。


又一年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时他才37岁。


半年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


他也曾满怀热忱自信地期待着明天会更好啊!


读很多章节我都是眼含热泪的,真想给当时的梵高寄去现在最最高级的颜料和美术工具,真想给当时的梵高一个大大的赞和拥抱,真想对当时的梵高说,你做到了自己想要做的。


您知道吗?最后那束向日葵真的问世了,真的让您有了一席之地,更是惊艳了整个世界,唯一可惜的是,它来的太晚了....


向日葵成了您的代表作,没有遗憾了。


这些出自梵高之手的文字,配上他的画作,更为公正地诠释了他作品中的热情而坚定。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盛开的杏花(Almond Blossom)


《盛开的杏花》大概是梵高对生命形态的期许吧,静谧地盛开在蓝天下。


了解梵高和弟弟提奥的兄弟情后,再看这幅画更动容,小侄子对梵高来说是新生的希望,可他却把自己生的希望扼杀了。


真的希望自己能够三言两语的把他介绍清楚,但真的很难做到。


如此轻易地将一个人的信件全部读完,匆匆浏览他的一生,很不舍地看完。


一直觉得信件比传记更客观,更能说明情感的真实,而非后世臆测。


对于我来说,信件的记忆是美好的,我家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大学时,同学和妹妹给我的信。


刚刚学习断舍离时候,觉得过去的一切都不应该再保留,随着认识的深入,觉得要丢弃的物品应该是那些没有任何情感连接和负面意义的物品,有情感属性的还是应该保留。


所以在一次次的断舍离中,这些信件被我一次次的保留下来。


在整理家的时候,我偶尔会翻开来看,时光一下回到从前,会觉得无比的温暖。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拉马丁广场的夜间咖啡馆(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梵高说,在我的《夜间咖啡馆》里,我尝试去表达这样一种感觉——咖啡馆是一个让人毁灭、发疯、犯罪的地方。我尝试去诠释黑暗的力量,通过一头扎进这地方,通过雅致粉、血红、酒红、路易十五的柔绿和韦罗内塞绿的对比,通过与深深的黄绿和蓝绿的对比——所有充斥在这个暖炉的淡淡的硫黄色。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时常想到和小伙伴一同没日没夜画画的日子。


那时候没有周末、寒暑假,连春节也去画室,365天天天都在画画,但和梵高信里写的一样,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是我学习生涯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一般人的记忆里,都会觉得高三很累很可怕,但我因为可以画画,真的觉得高三也很享受。


梵高所表达出的对画画的执着和热爱,真的有灵魂的共鸣。



图片源自《梵高手稿》卧室(Van Gogh bedroom)


我很感念自己的这份幸运,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感激,父母当时支持我的选择;我也如愿以偿,考入最顶级的艺术学府。


在最优秀的地方,大概率遇到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我的同学里,不是艺术大咖,就是高校教授,我是他们里面最菜的,以前年轻的时候也介意过,不过很快就想通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懒,没有什么企图心,对自己不够狠,现在的生活也挺知足。


正因为对艺术一直喜欢,可能比我自己所了解的更喜欢,所以也一直舍不得离开这个领域吧。


我在想,这和原生家庭也有关系。


小时候家里还算富裕,没有感受过缺钱的滋味,导致没有立志要赚很多钱,有多就多花,有少就少花。


慢慢发现钱是个好玩意,但是欲望也不多,也不曾为其有多烦恼过。


就像现在做投资,我的收益率也不拔尖,但我也不介意。


因为确信是和对的人,一起走在对的路上,赚多一点赚少一点的区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镜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