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最近其实挺迷茫的,我的钟摆,从觉得自己很牛逼,摆动到了觉得自己很傻逼的那边。通常这个时候,自己的激励体系就不灵了,需要从外部来获得一些触动。
找先生聊关于公众号的问题,我说最近没什么写作的动力,内容乱七八糟的,也没个定位和主题,都是那么的随心所欲。
对于别人来说真的有价值吗?
先生立刻对我说道:“你在逗我。价值?有啊,很有价值。总会在过程中有泄气的时候,和跑步一样,和学习一样,都是一个过程,迈过去了,往回看,你就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虽然有点官方,又寥寥数语,但是听完却很感动,感觉又浑身充满了力量!
触动
今天看了鬼脚七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也受到很大的触动。仁泽法师,十多年前他去北京,在回龙观租了一个小房子给别人讲法。
刚开始没有人听,就一个老太太,每天来听。但是就一个老太太他也讲,就这样讲了一年。我想如果有人让我给人讲课,肯定希望人是越来越多,这样才显得有价值,如果让我给一个人讲,可能我就会简单点讲,凑合讲一两次就可以了。故事还没完。因为他讲得太好了,慢慢人汇集得越来越多。开始有人做供养,之后他就租了一个更大的院子。后来来了一个小伙子,说:“法师,听说你是个好人,遇到困难你都会帮助的吧?”小伙子说:“法师,我没钱,能不能把你的钱都给我?”法师是怎么做的?他二话没说,带着这个人去了ATM机,给这个人看这个卡里还有多少钱,说:“给我留五百块钱,其余的钱全拿走吧。”
法师这种视钱财如粪土的践行能力被触动的故事,我听过不少,但今天反而是前面那一个老太太那里,对我触动很大。是法师对待来听法的人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震撼了我,让我惭愧之余,也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觉醒
最近在读《认知觉醒》,有个触动点,似乎也正是书里反复强调的。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并不需要去记住书里所有的内容,而是找到最触动你的点,去扩散你的思维,去和自己的思维模型相连接,从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如果你仅仅只是习惯于去归纳知识,似乎对生活的帮助也不是太大。
对于读书的观点,看到过很多,老唐总结过阅读的作用:1.娱乐享受 2.代替行万里路 3.观摩别人的人生 4.学习别人的经验 5.绕过别人踩过的坑...
有的人说,读书全凭兴趣,不要管记得住记不住,去读就好……
其实我也觉得,读书只是一个打发时间的爱好,也并不会比打游戏高贵多少,但书籍的确比其它方式,获取信息,更为高效便捷,有更多的魅力。
对于个人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
这又让我想到,今年我读过的提升自我类书籍,最推荐的那本《福格行为模型》里讲到的观点。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当动机,能力,提示,同时满足时,行为就会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轻而易举。睡觉心空思想尽这篇文章,就是我对这个模型的完美实践,有过实践的内容,就会记得更牢固,才算是真的掌握了。这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书是用来读的,但书更是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惘然。
优点
我发现自己好像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咦,一不小心又发现一个优点,可以让傻逼的钟摆稍微往另外一边靠靠。
其实小时候并不是很爱读书,但和朋友们聊天神侃的过程中,倒是也经常收到一些赞美,说我知道的东西多、知识面广、什么话题都能聊。
其实生活处处是学问呀,我很擅于观察生活,就算不读书,我也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哪怕是别人的谈话间学到东西。我一直喜欢追剧,我想我的知识渠道,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电影,电视剧。也经常和先生讨论这个问题,他看我又在看一些弱智国产电视剧的时候,总是很鄙视微微一笑。
我叫他憋住别吐槽,其实他只看见我看电视剧,实则我可能也在学习。在学习色彩的构成,在学习服装的搭配,在学习站在一个编剧的角度,去如何推进这个剧集的进度和发展。我也在学习剧中人物待人接物的动作和语言,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和好的点子和做法。我不仅仅像别人一样看完就过,有很多好的,我可以用的,我都尝试,然后去扩展了解,然后受益。我看一部古装爱情片,我都能去扩展学习里面的诗词,里面的历史背景,里面的人物性格真实性,翻个底朝天。自认为自己的思想还算包容,我可以接受很多观点,我不喜欢带着偏见去看待所有的人和事。
我突然又发现了我的另一个优点,还算有悟性,我擅于去发现两件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对佛法还算有些认识,我学习其它知识的时候,总能套入到这个体系去思考,来强化我的理解和记忆。大道至简,大道相同,学习是最具有复利的东西,当你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被串起来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无比美好的。 疑根
其实疑根是一个很麻烦的东西,有好多人很聪明,但是却怀疑一切。这部片子讲的是美国一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想证明在美国依然有从底层逆袭成功的可能性,于是曾经出行都是乘坐私人飞机和私人游艇,年龄已经50多岁的他,给自己发起了一个“用90天打造一个估值百万的企业”的实战考验,并且是在不借助任何自己认识的人脉和资源的前提下。下定决心后,他带着仅有的100美元和一辆破皮卡车以及几件衣服,隐姓埋名去到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他的挑战之旅。这个纪录片非常长,差不多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消化完。但好在这部纪录片看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因为他是循序渐进地在讲一个人先是如何努力地解决生存问题,而后又是一步一步的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克服了无数个困难,然后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我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一个亿万富翁之所以能成为亿万富翁,之所以能够再一次挑战成功逆袭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他非常善于挖掘商机,非常善于思考总结,也很懂人性,心态非常积极,行动力也特别强,同时目标感也特别强,但又懂得变通,还非常有魄力。最了不起的是他的用人之道,他竟然可以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说服好几位各有所长的人,仅靠他的个人魅力和一张嘴就让所有人甘愿放弃报酬助他实现目标,而且组成了一个超强的团队,每一个人都很卖命地工作。里面还提到了他是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通过捡垃圾、 倒卖二手车和倒卖房产将100美元增值到几万美元作为创业基金的,这些操作是真的很绝。通过这部纪录片,其实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也为我们解答了很多职场中常见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团队里有些人明明很勤奋卖命地工作最后却总是白忙一场?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的,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没他不行?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看起来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偏偏老板却选择了ta做领导?总之,这部纪录片看到最后居然把我给整哭了,因为里面有很多经历我是真的有同感的,而且看到结尾取得的成绩还有那位亿万富翁最后跟每一位人交心的时候所说的话,真的很打动我。在我看完电影或者纪录片后我会专门花一些时间去看看底部的留言评论。我发现在我看来如此好如此有价值又产生了共鸣的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9.1的纪录片子,底下很多评论的重点居然是在质疑它的真实性,甚至质疑这位亿万富翁身价的真实性,再不就是说“这部片子就是鸡汤故事,看看就好,根本就不适合国情之类的”。总之,积极的评论很多,消极评论还是挺多的,就是你会发现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个东西的时候,他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从中所能获取到的信息和得到的评价会如此不同,原因就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