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现场|第一讲:认识海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9月21 日晚,
怀揣着对那片蔚蓝大海的向往,
以及对本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子从学校各个院系来到
《海洋中国》课程现场,齐聚在21b010,
开启了对星辰大海的征途。
课程特色及其相关介绍
作为本学期第一次、也是该课程开课以来的第一次现场课,李宏老师在正式开课前就课程目标,课程特色,课程团队,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表示,《海洋中国》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是专业团队全力打造的海洋教育精品课程。
课程具有四大显著特色:
一是师师评析
将邀请与专题相近专业的专家、学者、校友走进课堂,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评析,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二是师生互动
将思考题、引导性问题在课堂抛出,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师生互动,回应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
三是课堂延伸、互动教学
打造充满活力的开放公共领域,使得同学们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政效果;
四是着重实践参与、增加“现场”体验
将国家重点海洋实验室,国家类海洋博物馆的直播实践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与一线工作人员连线,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总而言之,本课程力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用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海洋知识。
除此以外,更有神秘大咖加盟我们的课程,保证每一次课程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课堂进行时
本期的大咖是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物理海洋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熊学军老师,主讲内容是“认识海洋”。
其次,熊老师从对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开始描述,向我们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时空的概念。然后他从时空的起源,以及时空观的演变和宇宙的起源等方面让我们进一步对于时空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还指出,从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中,不难发现:海洋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人类从农业文明过度到工商业文明的必读载体。通过熊老师对于海洋自然科学的导引和关于“认识海洋”的方法论的讨论,同学们系统地认识了“哲学牵引+公理化系统+数学化实现”的海洋探索模式。
紧接着,熊老师从“什么是海洋”到“如何系统地认识五大洲和四大洋”,从海洋水资源的介绍再到中国海洋资源的现状,一步一步地带领同学们领略海洋风采、了解海洋的自然形态与资源特性。
然后,熊老师就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将其分成了“小商贸阶段,大商贸阶段和科学探索阶段”三个阶段,并且生动地介绍了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除此以外,熊老师还对海洋“锁链网--航线网--捕捞网--通讯网--观测网”的全连通阶段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和分析,让大家充分了解(二战至今)了海洋数值模拟预报体系。
最后是互动阶段,熊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各个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耐心解答。考虑到听课学生的专业、年级差别,熊老师还对一些专业名词和特定术语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整个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有条不紊,达到了理想效果。
熊老师的讲课在趣味性和专业性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引发了听课师生的广泛共鸣。此外,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也为此次课程增色不少。
课堂总结:
本次课程在主讲老师的充分准备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为《海洋中国》课程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的课程同样精彩、不容错过,敬请期待。
课堂思考与反馈:
第一次课认识海洋,熊学军老师讲的很有内容,不是一维的讲解,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从融入了多学科思维,从历史、哲学、数学乃至生活方面,由浅入深、循循善导,处处穿插了老师的思考,其中既有启迪智慧,引领人生的哲学思想,也有老师十几年科研工作的经验、方法论等,足见熊学军老师的知识面跨度之大。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可能是熊老师担心讲的慢会拖堂,因此讲课节奏较快,未能充分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的认知。另外,不知熊老师讲课的课件能否发到群中?好让我们课下自己系统化总结一遍。
3 2018010621于威
第一节课,老师带领我们首先认识了海洋,海洋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商业文明的载体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石油的勘探,可燃冰的试采,中国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海洋也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海洋是我们国家不可缺失的一种财富。虽然我是个文科生,对于海洋科技等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没有很深的了解,但我很希望我也能在我的专业领域为海洋发展提供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所以报了这门课程。
第一节课老师也讲了很多理科性质的内容,其实不太能听懂,只能尽自己所能去理解吧。老师讲了科学、时空、宇宙的形成、我国海洋的自然形态与资源特征和数学等等很多的内容。我在这节课上也收获了很多,了解了中国的海洋,中国被三大岛链包围,有有较丰富的海洋港口与航线资源,渔场、盐场资源丰富,这都体现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我国海洋发展势头较高。
但听完课后,我也有几个关于海洋问题。第一:我国近几年来,海洋的科技发展势头也比较好,发展迅速,但是距离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海洋科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较想知道中国海洋科技大概需要多久可以赶上美国的海洋科技呢?第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对中国的海洋港口有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提现在那些方面呢?第三:老师在课堂上将中国是海中国文明,这个海中国文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知识点没有太明白,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虽然很多课堂上的知识都是我没有太接触过的知识,但我在课堂上还是收获颇丰!
112 2019134118 吴金格
个人觉得老师通过对ppt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老师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涵盖面广,能联系古今,结合时代背景。教课内容新颖,独特,有个性。总之讲的非常的棒。
83 2019099125 王小娟
感想:在上次课熊老师带领下,我了解到了诸多关于海洋的知识,并且再次充满了对海洋知识的探索与兴趣。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关于人类探索海洋历程的那部分,从最初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索海洋开始,到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再到发现美洲大陆的一系列过程,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到最后的衰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第一节课感觉老师讲的很全面,只是视频的声音有些大,听完挺难受。
116 2019151602 程磊
助教您好,以下是我关于昨天课程的反馈:
1.课程签到可以增加线下签到的方式吗?因为21B手机信号很多时候貌似不允许线上签到
2.那个课程可不可以增加一些师生之间简单的互动活动呀,如果只是老师在上面讲的话感觉很容易让我们学生溜号。还有就是如果可以有互动的话能不能不要太复杂或者太难,因为这样的话同学的参加积极性可能不太好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反馈,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就请助教大人忽略掉。
29 2019041008刘鑫
在上今天这节课前,我本以为“海洋中国”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学起来会有很多术语,生涩难懂。但第一节课老师不仅从自然科学层面,也从人文科学层面,介绍了海洋的自然形态和资源特性,回望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理清各个海洋时代的阶段特点。老师从研究自然的方法讲起,既有宏观的宇宙大爆炸,也有微观的化学元素,把简易明了的语言与生动的科普视频相结合,使看似很有距离感的科学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也变得更易于接受了。老师的讲解从远古到当代再去展望未来,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海洋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统称,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商业文明的必然载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海洋药物资源与古代中外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对海洋的探索。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天然产物宝库。不论是深海里的矿物质、资源,还是海洋动物,都成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开始。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古代,还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代,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
108 2019121214 陶怡顺
经过上一学期的跟课过程,我对本次课有着非常深的感触,很大一个改变就是进行了线下授课,让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但是却缺少了交流。似乎这成为所有选修课的通识,有些同学在线上会很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但是在面授时却不活跃,对于这里我建议可以通过知到的讨论环节进行(建议可以设置成答题有分的这种),我觉得我们这门课程太良心了,完全为学生考虑,但是选修课有很多人不上完就提前走掉了,我建议在上第三小节课时再设置签到,可以保证到课率和参与度。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熊老师是在出差之后第一时间来到我们教室为我们进行授课的,并且上课时的讲述也是非常形象生动的,熊老师真的很认真还不断询问同学们有哪些问题,非常用心,我想一堂课的背后一定是少不了很多人的努力的。
这堂课,也让我了解了许多我从未知道信息。美国在太平洋海域部署了“海龙” “海蜘蛛” “巨人”三道系统监视我国潜艇。要在以前,凭借我们海军的力量,可能我们海军还没有冲破第一岛链就遭受了美军立体化的打击,沉没在太平洋底部。现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我们的军队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们有了自己的卫星系统,可以为我们的导弹制导,为军队提供预警,通讯技术。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航母舰队以及其他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具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争必胜的实力与自信。引用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的一句话:”如果有人硬要把中国逼成对手,中国定是合格对手。“中国已经慢慢的崛起,但还有些领域仍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着许多差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48 2019071722 肖润金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案:《海洋中国》课程助理团队
编辑:张嘉欣
审核:薛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