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常态下的经济L型走势以及破解之道

2017-05-30 财经解说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颜值财经"(ID:yanzhicaijing)

作者 | 程凌虚

财经解说授权转载


本期看点


看点1:新常态是个什么东东?又是怎样形成的?


看点2:新常态下,我国今后经济的走势是U型还是V型抑或是L型?


看点3:新常态下,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看点4:新常态下,怎样消灭流动性预防恶性通货膨胀?


看点5:新常态下,怎样保住自己的钱包不缩水?


1、新常态是个什么东东?又是怎样形成的?


所谓新常态,讲的人不知所云,听的人一头雾水。我的理解是,新常态特征为:


一是经济增速由两位数的高增长回归个位数,即3%左右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


二是劳动力及人口红利消失进入老龄化;三是产业业态由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为主...若还是抱着过去GDP高增长大跃进式思维不放,只能是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环境恶化。



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三点:


一是人口红利;


二是劳动力红利;


三是环境资源红利。


有了这三大红利,经济自然会快速发展。否则,速度就会降慢。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能够超常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是得益于人口红利(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和劳动力红利(解放后的扫盲),外加环境资源红利(农耕社会)。


然而,二十多年的超低生育率掏空中国经济的人口基础。2004年,国内首现劳动力红利拐点,制造业滑坡;2012年,再现人口红利拐点,经济全面下滑(GDP增速由两位数降到个位数,即所谓的新常态)。


一般而言,后工业化国家都会出现这两个拐点。美国日本是相隔40年,韩国是相隔30年,他们有足够时间缓冲以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而中国只相隔了8年,甚至没有时间缓冲来不及建立社保机制。


意味着中国未富先衰、未富先老。当下,如果从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低收入和提前退休的人数,中国在2010年之前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5:1);在2020年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2.5:1)。


经济长期放缓已无法避免!这也是经济发展由超常规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放开二胎能否抑制白发潮?这是个伪命题。这两年来,放开二胎固然是善政。但现实是不婚族和丁克族越来越多。有人算过账,在一二线城市,生二胎的基本前提是:


1、老婆俩年不上班,以后可能上不了班;


2、要雇一个阿姨,三年阿姨综合支出15万;


3、两居房子换成三居,支出四十万;


4、一个人挣钱养四个,每年保证净收入25万,还不能失业。 


结论是:一般工薪族根本生不起。故只有极穷的和极富的会生二胎。事实上,如果不能让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把他生出来也是一种善良。


2、新常态下,我国今后经济的走势是U型还是V型抑或是L型?



改革遭遇瓶颈,经济进入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对于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经济走势,中央权威人士去年说:”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乚”型走势,“乚”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我更悲观,有可能是L型。我此前打过一个比方:2009年四万亿救市,好比一个庸医给骨折病人接骨,貌似接上了,但错了位。如今,只好打断重接。因此更痛苦!  


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通胀可怕,通缩可怕,滞胀更可怕。通胀收缩货币即可,通缩放松货即可,滞胀左右为难。滞胀是最糟糕的一种经济状态:放松货币不行,收缩货币也不行,左右为难。



一个比较糟糕但人们又不愿面对的现实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都进入了滞胀状态。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滞胀阶段,其突出表现是:经济下行,物价上行,失业潮初现端倪。其表现特征为:  


01、首先,实体经济倒闭潮来临,关厂关店成为常态。很多城市,包括一二线城市,几年前临街商铺租金每月一涨,仍找不到空铺;如今,临街商铺租金每天在降,还找不到租户。这一涨一跌,证明经济大势已去。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关厂关店潮就已经来袭,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已步入寒冬。


02、其次,通胀进一步加剧。一个真相是,过去几年在实体经济的支撑下,中国通胀被压低。实体经济是控制通胀的主力,随着实体大量倒闭,中国通胀将加剧,物资紧缺和货币泛滥共同作用,然后进入恶性通胀阶段。



事实上,随着实体工厂大规模倒闭,社会上产品越来越少,多种生活日用消耗品将越来越短缺;而人民币继续发行,即使按照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即M2年均13%左右的增速,在我国M2发行余额已经高达160万亿人民币的基础上,今后每年至少印钞22万亿人民币,货币贬值、财富稀释是大概率事件。


并且,随着卖地财政走入死胡同,政府捉襟见肘,各种苛捐杂税也在继续增加,而这些因素叠加到已经短缺的产品价格上,只会造成通胀加剧。甚至形成恶性通脹,并且传导至民生领域。


03、 伴随着滞胀和实体经济倒闭潮,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失业潮。


这几年,尽管经济下滑得很厉害,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甚至还出现“用工荒”,以至于人们心存侥幸,认为过去的“保八”纯属杞人忧天,多此一举,低增长并不影响就业,没有什么可怕的。


殊不知,那是因为这几年企业家尤其是办实业的民企私企还在困兽犹斗,仍在坚持开工生产,苦撑待变。只要企业还在开业,工人就有就业机会。所以失业潮往往会滞后于企业倒闭潮一段时间。


去年以来,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企业主也放弃了抵抗,企业关门歇业,钱进股市、楼市、汇市,或干脆转移到境外。所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今年开春以来,大规模的失业潮出现,尤其是钢铁煤炭和餐饮酒楼等服务行业极度深寒。


唯一的亮点只剩下楼市股市和互联网等虚拟经济了。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容纳不了农民工以及低端就业人员的。所以,只要实体经济不复苏,失业潮就会愈演愈烈!   


我国的经济呈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渴,饿,拼命吃,但仍面黄肌瘦不长肉。突出表现是,投资拉动,滥发货币,却象糖尿病人功能性坏死导致营养无法吸收。 


钢铁过剩,水泥过剩,建材过剩,玻璃过剩,煤电过剩,造船过剩,光伏过剩,家电过剩,服装鞋帽,样样过剩。


就连过去一直在抢的房子,现在也过剩!酒水萧条,饭店萧条,会展萧条,旅游萧条,娱乐萧条,楼市萧条⋯过去是某个行业过剩某个领域萧条,现在是全行业过剩全面萧条。


如何突围?国际惯例是,当人均GDP到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进入"井喷期"。我国人均GDP早已超过7000美元。


若放开对文化市场的管控,传媒、影视、图书、音像等领域的需求将超过房地产,释放出来的产能将大于"铁公机"。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佛度有缘人。


3、新常态下,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妇产科医生遇到难产的高危产妇,往往会问: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如今,我国经济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最成功之处是以美元为锚,即紧盯美元发行货币。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实质上是货币战。政府为什么拼命印钞票?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在印。美国拼命量化宽松,如果中国不印,就成了冤大头。


类似的货币战此前中美之间也打过多次:远的有朱总理将人民币汇率由2:1一次性贬到8:1;近的是美国搞了3轮QE,超发了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央行为了对冲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多印了60多万亿人民币。


这些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希腊破产,东南亚崩盘…但我国却风景这边独好。


2014年,仅仅对美贸易逆差就高达3426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9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把传统外汇大国日本甩了几条街。这几轮贸易战打下来,中国真的成了最大的蠃家。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近年来,我国经济由GDP两位数的超常规增长进入了6%左右增速的新常态。


尤其是债务危机、楼市泡沫、流动性泛滥成为心腹之患。是保外储还是保汇率?目前央行选择了后者,即保汇率,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未破7。然而,这一场汇率保卫战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最直接的折损是外汇储备子弹越打越少。


2014年6月份,我国外储为3.99万亿最高点,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下降了近1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的心理大关,后来勉强守住3万亿美元关口。


而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则是公认的中国外汇储备的警戒线。这条”长江防线”,守得住,我国汇率则稳得住;守不住,我国汇率乃至经济则有崩盘之虞!

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为了保汇率而拼命消耗外储。尤其是待外汇储备突破了2.8万亿美元生死线而引发人民币断崖式下跌。


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强行保汇率,则要继续消耗外汇买进人民币,这样做的代价是,依靠中国人民吃苦耐劳30年来积攒了3万亿美元外储统统打光,还不见得打赢这场阻击战。


其代价是:导致2008年时大量借入廉价美元债券的钢铁、水泥、房地产、煤炭等国企破产,会导致国企破产潮和员工的下岗潮,对地方财政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汇率大贬值,必然带来原材料、原油、芯片、粮食等输入性通胀,粮食会成为百姓疯抢的对象,央行必然会收缩货币,抑制通胀,房地产泡沫必将破灭,美元黄金和粮食成为新的纸币替代品。


如果3万亿美元外储看家资本被败坏一空,可以说中国人民这些年的勤奋努力得到的外汇储备也是一笔"压箱底"的财富全部白费。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


让人民币一步贬值(软着陆)到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果央行真能迷途知返,通过跳贬,阻止外资出逃,积极保护中国人民30年来积累的3万亿美元外汇,应该是不坏的选择,毕竟3万亿美元外储这笔财富不被掏空,未来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4、新常态下,怎样消灭流动性预防恶性通货膨胀?


我曾经说过,影饷我国经济的三大隐患是:楼市泡沫、地方债务、影子银行。而这三大隐患都与房地产息息相关,都源起于1993年的分税制。


分税制前,地方财政富得流油,中央财政囊中羞涩。分税制后,当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200%,此后,中央财政收入稳稳的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50%,从此,中央政府就不差钱了。


更悲催的是,地方的事权却没有上移。通俗的讲,中央只给政策不给钱。教育、卫生、城镇建设乃至扶贫等都甩给了地方。就是活必须干,钱没有。那怎么办?地方官员总不可能自带干粮去办公吧?于是,卖地财政就应运而生了。


这些年来,全国卖地总收入超过27万亿元,基本上归地方政府支配,分税制后中央政府拿了大头,对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也默认了。


时下,最误国的言论是”人民币无贬值基础”,网民们戏谑:人无贬基。 可见都当成笑话来看。


砖家说人民币不会发生大的贬值,一切都在中央掌控之中。这纯属掩耳盗铃。试问,外资回流,你掌控得了吗?热钱出逃,你掌控的得了吗?这两块如果都跑光了,你还能剩多少美元储备?目前央行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关闭国内美元兑换窗口。


如果国内再换掉一万亿美金,外汇储备就会玩完,汇率就会崩盘。而换掉一万亿美金,不过7万亿人民币。目前国内M2是160万亿,想换掉一万亿美金,只需要不到M2的5%,分分钟的事。


这些年,流动性泛滥,贫富不均,一直是庙堂的心头之患。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效率为先,做大蛋糕,发行了海量货币,产生了天量流动性以及暴富阶层,那么,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则是公平为先,分好蛋糕。当务之急是消灭流动性,预防恶性通胀,我认为,大致分以下几步走:


1、房地产


1990年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峰值,日本整个房子的价值是当年日本GDP200%;2006是美国房地产的顶峰,当年美国房地产总价值是当年美国GDP的160%;且前,中国房子的价值已经达到GDP250%,而且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土地已经拍出去需要建房,或者是已经在建的项目的价值。


中国住房的价值和国家的GDP的比率是全世界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可谓高处不胜寒。我国70%的民间财富在房地产。北上广深也好,内地三四线城市也罢;富豪也好,升斗小民也罢,其资产基本上沉淀在房地产上。


时下,在一线城拥有一套房子的基本上是千万富翁,拥有几套的就是亿万富翁。届时,只要出台房地产税和遗产税,那些拥有纸上富贵、有N套住房富人,其财产一夜之间就归零了。


到时,不仅没有谁买你的房子,而且你还要缴纳高额房产税。就这样,70%的富人财富化为乌有。并且,愿打愿挨,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富人沮丧,穷人开心!


2、股票


据估算,股票大约占了20%民间财富。用股票消灭流动性,割中产阶层的羊毛是庙堂的既定方针。因为,抢穷人的口粮会造反,抢地主家的余粮啥事都没有。其实,去年股灾已经预演了这一幕,有很多股民输得底裤都不剩,资产已经基本上归零了。


但韭菜是割不完的,一茬又一茬股民会很配合官府消灭股市上20%的流动性,并且是愿赌服输,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3、“双创”


即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在房地产消灭了70%流动性,股票消灭了20%流动性后,最后10%流动性,即民间财富,就要用“双创”来消灭了。试想,在企业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40%以上,融资成本占20%以上,各项税费占20%以上的环境下,干什么能赚钱?


互联网+也好,文化创意也罢,在现有企业都纷纷关门歇业的情况下,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江湖都金盘洗手的语境下,那些玩“双创”的菜鸟们其成功率几乎为零。


最后一招,用“3P”玩死你。即便房地产、股票、“双创”都不沾的财东,也有办法办你:官府带你一起玩3P,用混合经济的方式,忽悠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项目,变相的公私合营,PPP玩下来,结果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几个散碎银子还不够政府和国企塞牙缝!


总而言之,今年上半年一二线核心城市楼价这波暴涨行情,跟去年上半年股市暴涨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和“资产荒”引君入瓮,套用银行资金加场外杠杆制造所谓“政策牛”。


国家正是通过去年的股市疯牛,吸收大量能冲击美元储备的民间资本和升斗小民的储蓄进入股市,然后通过股灾消灭掉这部分流动性,防止这部分钱冲击美元储备。再通过今年的房价暴涨的上涨预期,再次吸收掉天量的民间资本和老百姓存款。防止这部分钱去冲击汇率、再通过防止外资撤资来换外汇。


5、新常态下,怎样保住自己的钱包不缩水?


经常有网友咨询天朝今后的经济走势。作为一个准确地预测了去年股市拐点、今年楼市拐点的草根经济学者,这么说吧,下坡的时候,每个今天都是明天的高点! 


概括来说,对于企业而言:滞胀下企业生存法则为:


1、现金,现金,还是现金。任何时间都要保证资金链不要断裂。


2、收缩,收缩,再收缩。切忌长线项目,以短平快为主。


3、不靠谱不赚钱的生意不做。现金为王,落实为安。


对于个人而言,我一再强调:通缩资本为王,通胀现金为王,滞胀能力为王。在滞胀的背景下,过去很多侥幸发财的和收入较高的,恐怕很多人都熬不过这个冬天!因为伴随滞胀时代来临的是失业潮。


故职场上的人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及企业高管,不要跳槽。我曾反复强调:刚需者购房也要量力而行。住房按揭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3,否则会影响生活质量。

春风十里,不如看牢你的钱包。那么,怎么使自己的钱包不缩水财富不贬值呢?


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楼市和股市给网友们一点建议:


其一,楼市:房子不是好的投资产品。如同万物,楼市也有一个兴衰荣枯的过程。如日中天时,整不死;日落西山时,救不活。时下,楼市抛物线的顶点已过,掉头向下是大概率事件。


楼市是讲方言不是讲普通话的。在调控的背景下,哪些地方的房子是”避风港”?哪些地方的房产物业能保值升值呢?积我对楼市20多年观察之经验,对于一个城市房价趋势的判断可以看三个指标:


一是看外来人口净增长率,外来人口流入得越多,说明接盘侠越多;


二是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服务业比重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看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就是科技创新强度,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看小学生入学率。小学生入学率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人口结构。


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带来财富的集聚这三大集群效应,使得房价上涨比别的城市更快。此外我曾经说过:核心,核心,还是核心。


即拥有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核心景观这三大核心资源的房地产是置业的首选。这是因为我国城市发展不均衡所致。拥有三大核心资源的城市占据了最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乃至景观资源。


人们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而是这些城市的优质资源。低等级城市人流物流钱流向这些城市流动,是像候鸟迁徙的路线和诲洋鱼群迴游的路线一样的大趋势。


其二、股市是权贵的提款机,是P民的绞肉机。我此前多次强调,股市是民主化、市场化的产物。一个封闭、垄断、信息不透明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股市的。


中国股市无耻且疯狂, 两个必备因素:泯灭人性的特权与傻逼到家的愚民。所谓的内幕消息,技术图型都是浮云,监管不力,内外勾结,才是股市致命的伤。


美股95%盈利用于派息和股票回购,A股广大股民只能在二级市场搏杀赌差价,一个是投资市场,一个是“赌场”。


中国的股市连赌场都不如--庄家经常抽老千,诈胡,最后的结局是庄家通吃!所有人来这里只有赌,要是没有赌鬼的执着、赌棍的狡猾、赌神的技术、赌王的气魄,别来玩股市。


可是P民们记吃不记打!一根阳线改变预期,二根阳线改变决心,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帝吧出征,前赴后继,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一茬一茬割韭菜,一次一次剪羊毛。


经济学家固然不是算命先生,但只要从良心出发,还是能找得到谎言背后的真相的!


我研判楼市股市,不太看重数据,也不迷信政策,而是从人性出发,从官本位岀发,从权贵财富转移路线图出发,研判楼市股市,不要太看重数据,也不要迷信政策,而是从人性和官本位出发,从权贵财富转移的路线图出发:


2012年-2013年是权贵从楼市退出期,楼市一地鸡毛;


2014年-2015年是权贵进入股市期,拉高出货后,股市一片废墟;


2016年是权贵买入美元欧元,大规模配置海外资产期。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在这20多年的财富大腾挪过程中,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你入了股市、2000年-2010年入了楼市,赶上了这两波财富大潮者,基本上没有穷人;反之,基本上没有富人。在未来造富运动中,楼市股市都是浮云,随着股票注册制落地,企业、公司、股东才是王者。


中国1000万管理者最喜爱微信公众号推荐您:

顶尖CEO思维

顶尖CEO思维揭密分享老板(CEO)的商业智慧,管理思维,汇集ceo智慧,ceo谋略,赚钱的秘籍。

微信号:dingjianceosiwei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