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泌体创新研究与应用论坛抢先看 | CCTB 2020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四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12月11日-13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主会场)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创新“一会多城”办会方式,广州主会场与沈阳、上海、重庆、深圳4个分会场实现多城联动。


大会以线下会议为主,广州主会场开幕式及名家讲坛、海外专场、科普专场将同步线上直播,其他学术主题论坛将在大会结束后,部分回放。


外泌体是当今生物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之一,其让人惊讶的文章和课题增长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者加入。它是一种由细胞产生的纳米级胞外囊泡,在肿瘤转移、肿瘤免疫调节诱导、微环境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肿瘤诊断、液体活检、预后和治疗等方面,被证明有巨大的前景。


基于此,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于12月13日上午特设“外泌体创新研究与应用论坛”,由暨南大学张灏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联合担任论坛主席,邀请厦门大学吴乔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中山大学潘景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殷刚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刘婷娇教授等外泌体领域知名专家为我们做精彩报告。


基础与临床结合,新兴技术与临床应用的碰撞,让我们相约羊城,相约外泌体创新研究与应用论坛


主席专家简介


张灏 教授

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授、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标志委员会外泌体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国内外专家撰写了《外泌体研究、转化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Cancer letters》和《Scientific Report》编委、《转化医学杂志》执行编委;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 PNAS等杂志的审稿专家。发现了肿瘤外泌体富集的融合RNA,并研发了基于唾液外泌体的肿瘤液态活检新技术和外泌体肿瘤疫苗。获批多个国内外专利,申报和主持了多项临床试验。


郑磊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 执委、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疾病标志物发现与检测新技术研究、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检验教育信息化研究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SCI 论文40余篇。获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报告专家简介

(按讲座顺序排序)



吴乔 教授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刊物如Nature Chemical Biology(4篇)、Molecular Cell(2篇)、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The EMBO Journal、Cancer Research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资助)、国际重大合作和面上等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蛋白质机器重点专项)等课题二十多项。研究成果分别二次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卢嘉锡优秀导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福建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最美人物”、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康铁邦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副主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获德国Bielefeld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8--2008年,一直在美国、德国从事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研究工作。2008年5月,全职回国(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肝癌重大专项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新靶标的调控与干预、细胞囊泡与肿瘤耐药和肿瘤转移等,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 Cell Res, J Clin Invest, Nat Commun 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论著40多篇。



潘景轩 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临床医学分会常委。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工作8年(1998-2006),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干预,在J Clin Invest, Nat Commun, Blood, Cancer Res, Clinical Cancer Res及Mol Caner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6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曾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担任《Molecular Cancer》(IF 15.302)副主编,《Theranostics》(IF 8.579)等SCI杂志编委。


陈万涛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客座教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和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分子发病和转移机制、分子分型和抗癌靶向药物研发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多项口腔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原创性成果,主持研发多项口腔癌分子分型标志物,负责研发1.1类抗癌新药GNAs。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2项;发表SCI收录代表性论文90多篇,申请国内外专利12项,主编著作和教材4部。第一完成人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5项。


殷刚 教授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一直从事炎症与卵巢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2006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2010 年先后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以及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2012 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助理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美国卵巢癌相关基金 2 项,湖南省重大研发计划一项,横向课题一项,共同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一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 Molecular Cancer, Theranostics,Oncogene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50 多篇,曾担任科技部万人计划二审专家,广东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审专家等。


刘婷娇 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外泌体技术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项和市级项目2项,参与973计划子课题1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致力于揭示外泌体在头颈部肿瘤侵袭、转移前微环境构建、肿瘤耐药等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及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展以外泌体为检测对象的液体活检,为肿瘤辅助诊断、疗效快速反馈、预后监测等提供新方法。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在PNAS、Molecular Cancer、Cancer Letter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持续更新)


欢迎您注册参会(点击了解注册攻略),

共享学术盛宴。

白云山下,珠江边,我们不见不散!



点击了解2020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第三轮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会微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