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 |“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第一讲

 

      为了促进全国高校之间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定于2022年7月20日-8月5日举办“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暑期学校课程。课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承办单位为NSFC-DFG中德科学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学术委员会(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第一讲


授课题目:黄淮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

授课教师:栾丰实 教授



教授简历:山东大学二级岗教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咨询评估专家等,为“马工程”全国通用教材《考古学概论》的首席专家和主编。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致力于考古学理论、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先后获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等。出版著作9部(其中合著5部),主编文集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获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十余门课程,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和山东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等。

 

讲课时间2022年07月26日09:00-11:00

讲课形式:线上

直播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23450335


课堂讨论问题:

1. 黄淮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2. 黄淮下游地区史前农业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3. 黄淮下游地区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



课程简介


近年来,国家战略持续关注流域环境的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如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课程将结合流域相关的重大国家战略,以流域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主题,以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指导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思考如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本暑假学校课程旨在通过对城乡建成环境的发展演变及规律进行探讨,挖掘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文化遗产,并聚焦于城乡地域特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建成环境的地方性与人地协调,为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思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配合学生研讨,并加以文献阅读,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与辨证思考能力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为北京大学汪芳教授,专业为城乡规划/建筑学。汪芳教授从“城乡建成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角度,聚焦黄河流域及下游黄淮海平原、运河区域,以及长江流域中游的史前遗址、传统聚落、历史城镇,就人工干预与自然演替的平衡、人工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开展遗产保护与更新,探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城乡协同系统中的地方性景观动态演化规律,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



课程安排

   

本次暑期课程将聘请在“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师,讲授系列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师资队伍主要由长期围绕流域开展工作,具有考古学、城乡规划、文化遗产等背景的教师组成,体现研究领域的文理交叉融通。具体信息如下(按照讲课次序):
第一讲:7月26日上午,山东大学 栾丰实教授,黄淮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二讲:7月27日上午,四川大学 李映福教授,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的減少与中国古代铁工业的南移第三讲:7月27日下午,吉林大学 王立新教授,关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几点认识第四讲:7月28日上午,郑州大学 韩国河教授,方与圆:两汉帝陵的形制与认知第五讲:7月28日号下午,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雷兴山教授,大周原聚落形态与政治地理结构第六讲:7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 张昌平教授,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第七讲:7月29日下午,山东大学 方辉教授,从多元到一体: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第八讲:8月1日下午,西北大学 陈洪海教授,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演进第九讲:8月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庆柱教授,中国考古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历程:以古代都城考古发现研究为例


注:上课时间上午均为8:30开始,下午均为15:00开始。



承办单位信息

 

“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是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批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研究中国黄河-德国莱茵河流域的基础平台,由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MartinProminski教授担任组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学术委员会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批准成立,由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聚焦流域城乡空间的规划学术问题,从流域区域系统空间、流域城镇村落空间、流域地段建筑空间等不同尺度,统筹协调流域中“城-水”关系,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以及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关系等,以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规划学科的深化与拓展研究,支撑流域空间层面的规划工作。






供稿:章佳茵

供图:王舜奕

编辑:章佳茵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镇化与地方性中德合作小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