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族史】31,图书馆有个别名,叫“根号2大楼”。

陈俊杰 九维凤凰 2020-08-19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是家园文化,家族史。

那是我们心灵之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死,一次次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力量源泉;是无论游子走多远,都要落叶归根的情怀和归属。

遗憾的是,家族史、家园文化,正在这个土地上消亡。现在还有多少人家有族谱,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来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锡家陈氏,我纷霏的追忆》是陈俊杰写的家族史回忆小说,我们抢救家园文化的开篇。如果你喜欢,欢迎勾搭作者,与他交流。

作者微信号(wxid_vlrlvmh3xx6c22)。

重要提示:本公号一三五出刊、《家族史》暂定每周三刊出。


《锡家陈氏,我纷霏的追忆》


作者:陈俊杰




31,重大第一天


  

下午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学都去报名了。我办完手续买东西回到寝室。寝室里无人,我便放下东西一个人去逛校园。我从宿舍后门出去,经采矿系、动力系、冶金系一直往前走,又经女生宿舍、民主湖、机械厂......感觉这学校真是太了,特别是走到机械厂房,都感觉这不是学校。那天天很热,心里有点着急,身上直冒汗,差一点都找不到回七舍的路了。但我还是大着胆子沿着沿江路走,没走多远便看到了饶家院,看到了张俊泉和刘新民。我又和他们一起逛校园,经过了校长办,一教学楼、四教学楼、三教学楼,直到大校门。刘新民也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高个,脸上有几颗白麻子,学习稳健,不爱言谈,他和张俊泉都考进了机械系,他学的是机压专业,张俊泉学的是机冶专业。
大校门就是老校门,两根用赭红色石头建成的高约两丈的石柱上,刻着林森题写的重庆大学四字,看上去刚劲古朴。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林森是谁,后来才知,林森是国民主席一国之尊,书法一流。才有了一点感觉:呵!这四个字还有些来历哟!当然,没有“清华园”出名。清华园是咸丰赐的名,由清朝重臣那桐题写,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清华大学的校徽上据说是毛主席写的字,刚开始以为是他亲自题写的,很骄傲。后来才知:是重庆大学一位老师集的毛主席的字拼凑的。 回到寝室八位室友都到齐了,大家互相通报姓名。发现了一名老乡——廖忠德。他从仁寿高中毕业,是仁寿文宫区松林乡人。余下的有西昌一中的宋玉丰,我的下铺——岳池的段含模,会理的段国祥,雅安的严加荣,彭县的罗国卫,成都的陈隆正。段含模个子矮小,是班上的团支部组织委员,后来是我的入团介绍人。他不知道为何,拿出他的毕业证给我们传阅,我看他的毕业成绩有几科七十多分。他要看我的,我没给他看,我是怕他看了我的毕业成绩会引起不快,因为我除代数是八十分外,其余都在八十分以上。当然,各个学校不一样,这也说明不了什么。真正令我刮目相看的是陈隆正同学,重庆大学是他的第八志愿,足见他在成都七中上高中时成绩有多优秀,把重庆大学列为他升考的第八志愿,那排在前面的七个学校会是哪些呢? 晚饭是我们自己去打的,白米干饭随便舀,几张长桌上摆了七八个盆,盆中都是荤菜或串荤,同学们可以自选两个,这使我们大喜过望,这种日子真成了共产主义了。后来听说我们伙食费原来是十一元五角,毛主席说了一句话:青年人长知识长身体需要营养,于是提高成了十二元五角。这样的伙食费标准,对普通大众来说相当高了,大部分人都达不到。 重庆大学建于一九二七年,在全国看来不算历史悠久,但在四川是建校最早的学校之一。加之抗战时重庆升格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大学的地位大为提升。蒋介石宋美龄早在一九三四年就到校视察,赞叹重庆大学“颇有蒸蒸日上之势”,抗战期间更是多次到重庆大学发表演讲,声言“要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重庆大学在民国时期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在四十年代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个学院。解放后的一九五二年进行院系调整,主要保留了工科专业,成为以机械系、动力系、电机系、探矿系、冶金系为主体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一九五八年又重建了无线电系,一九六零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刚到,师兄们就告诉我们重庆大学是全国四所红旗大学之一,是全国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外的第三所超级大学。校长郑思群是一九二六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七年入党的老革命,当过西南革命大学的教务长,后来不当贵州省长,来当重庆大学校长。 走马观花似的游了重庆大学一圈后第一印象是大学真大,估计占地面积有近二千亩,比农村的一个大队(村)还要大。学校的建筑也很多,教学楼有六座,学生宿舍有七八幢,还有机械厂(工人有上千人),加上其他建筑,令人眼花缭乱。学校内大路小路纵横交错,所以第一天逛校园时如果不是遇见张俊泉、刘新民,如果不是七宿舍上那幅宣传画,我都有点打不到方向。学校不但大而且气派,有古典飞檐翘壁的第一教学楼(无线电系大楼),有石堡似的第二教学楼,有宫殿式的中西合璧的第五教学楼,有现代化的第六教学楼。第一教学楼即无线电系大楼,虽然是古典式的建筑,但却是一座拥有许多科学技术的大楼,而且因为第一教学楼必须要凭学生证才能进入,所以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在一间较大的实验室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人可互相对讲。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现代科学技术。最气派的当数第五教学楼,是中西合璧的钢筋水泥结构,但房顶屋檐却是中式的。站在楼前我们这些乡下学生感到震撼,楼的高度不亚于天安门。走进大门,看见走廊过道都是花岗石铺成的,平面如水、光洁如镜,真让我们有点迈不开步了。红楼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的神秘感却超过无线电系大楼,出入此楼也是必须出示证件的。在红楼里有全国高校中仅有的两台电子计算机之一,是用电子管组装的,因而体积很大,占据了整座楼。由于外墙是红砖呈红色,所以叫红楼。我们在主控室看了它的运算表演和中国象棋表演,虽然每秒钟运算几千次,在现在不值一提的,但在当时就高速运算了。 学校图书馆是有故事的。据说原来的设计是四层楼,但修到二楼发现有问题不能再往上修了。检查发现设计计算时不知哪里少了个根号2,所以数据出了问题。于是这个图书馆也有了个别名,叫“根号2大楼”,警示我们做事要认真细心要出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的大路小道都是三合土或水泥的,干净平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鸟翔其间,各种建筑几乎都被绿树掩映。第五教学楼外的大黄桷树更显示出沧桑老树的气息,树干要几个人才能合围,其遮阴面积近千余平米。团结广场有标准的四百米跑道,其名是因解放前师生团结起来反对内战反饥饿的集合场所而命名的,后来拍摄《红岩》时,师生们手持标语喊着口号在团结广场上重现那段历史。其时还在图书馆背后修了一个新操场,文革前已修好,文革中被重庆大学“八一五”战斗团作为大型活动的聚散场所,被命名为“八一五”广场。从大门进校的第四第五教学楼间原本无广场,文革中此处被辟为广场,叫东方红广场。广场靠篮球场一边立有毛主席诗词:小小环球,有几只苍蝇碰壁......据说填写此诗用去五两黄金,诗词牌前面正对大校门,立有毛主席塑像,文革后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雕塑。据我所知,重大“八一五”在校内的文革中并没采取过火的行为,一些校系领导和教授也许挨过批斗,但没人打骂他们。校长郑思群是文革前期被重庆市委工作组迫害致死的,此时造反派还没诞生,与重庆大学“八一五”无关。 重庆大学最大的景点就是民主湖了,湖面面积大约有二十亩。据说原来这里是稻田芦苇地,后来在校长郑思群的带领下,将这片稻田芦苇地挖成了人工湖,为纪念四十年代师生们争取民主自由的精神,故命名为民主湖。我们看见的民主湖已是绿波荡漾,湖边有好几株黄桷树,树桠直插湖心。沿湖还有不少柳树,绿丝带倒映湖中,湖中还有一湖心亭,坐在湖心亭中可赏湖光柳色,也可观民主湖鱼跃。民主湖还是校航模队的基地。他们把舰船放入湖,用遥控器控制船的航线航速,这在当时新奇玩意,令人神往。重庆大学的女生宿舍也在湖边,这宿舍有多大,我没进去看过也不知道,大约有一千多个女同学安居其中,她们自然就成了民主湖旁最亮丽的风景。重庆大学风雨操场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最大文体设施。它不是体育场那样的操场,是一个阶梯式圆弧形的歌舞戏曲广场,也是全校师生开会或举行大型学术会的会场,满座容纳量在万人以上。每逢周末学校都会在风雨操场举行电影晚会,是免费的。学生按系排队而入,按规定的座位落座,但每次位置都不同,中间位置和两边位置都交替变化。放映之前各系同学都高声歌唱,互相拉歌比赛,大有军队开会时连队之间拉歌的味道,十分热闹。 迎新晚会在松林坡礼堂举行,场面之大,节目精彩纷呈,令我这个乡下来的叹为观止,眼花缭乱的各种节目都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看到,尤以“川江号子”这一节目让我记忆犹新,高亢的民歌腔调至今还响在耳畔。后来听说校文工团在暑假赴华东华中演出,载誉而归......可以想象重大文工团的艺术水平有多厉害。

(未完待读,下周见)注:特殊时期,家族史每周二刊出。


作者的赞赏码——

长按下图、点击赞赏!

前篇回顾:

463【九维评】乱拳打死老师傅。

【连载】2-143,不爱了,放手是慈悲。

462【神吐】特刊:美帝建国以来头一遭。

【家族史】30,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大城市的风貌。


(本期图片 @茉莉 拍摄  )


欢迎勾搭小编(微信号:Jwfh9w)

关注我们九尾时空,你一定有收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