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天体物理,他是一位受了50年委屈的科学家,而且他还是杨振宁的老师!

Masir123 科学羊
2024-08-22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


今天我们介绍一位物理学家 —— 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是一名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而且他是杨振宁的老师。


他的成就中最闻名遐迩的莫过于他对天体物理学的一大贡献——钱德拉塞卡极限。


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了恒星质量的一个关键临界点,即普通恒星在坍缩成白矮星过程中的最大质量


这一发现不仅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星体终极命运的理解,还预示着超过此质量限的恒星将继续坍缩,最终可能形成中子星或在爆发为超新星后变成黑洞。


好,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大科学家的生平!


01 钱德拉塞卡的生平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சுப்பிரமணியன் சந்திரசேகர்


他,于1910年生于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的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境内)的学者,是家中的老三。


他的父亲曾是印度会计及审计部门的高级官员。


不仅如此,他的父亲还精通卡纳蒂克音乐,这是一种源自南印度的古典音乐形式,他不但是该音乐的熟练演奏者,还著有多部关于音乐学的书籍。


钱德拉塞卡的母亲是一位博学的知识女性,她曾将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翻译成泰米尔语,展示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年的钱德拉塞卡最初是在家中接受教育,随后于1922年至1925年间,他进入了位于清奈的一所高中就读。


完成高中学业后,他又在清奈的P学院(Presidency College, Chennai)攻读本科,并于1930年成功获得学士学位。


同年7月,钱德拉塞卡凭借卓越的成绩获得了印度政府的奖学金,这为他的进一步学术旅程铺平了道路,使他得以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三一学院的巨庭(Great Count)


在剑桥大学,钱德拉塞卡加入了著名的“三一学院”,成为物理学家拉尔夫·福勒的学生。


补充一下,“三一学院”可了不得,那可是剑桥大学中最牛的学院之一,比如牛顿、玻尔、罗素、拜伦等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在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推荐下,他于后来的一年里前往哥本哈根进行研究,并有幸与尼尔斯·玻尔等前沿科学家交流思想。


钱德拉塞卡的学术之旅充满了跨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展示了他在科学界的卓越贡献与影响力的初步形成。


钱德拉塞卡,这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的故事始于旁遮普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学术旅程带他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其中三一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个充满历史的学术摇篮。


在这里,钱德拉不仅加入了皇家天文学会,开始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还获得了学院的高度认可和由狄拉克推荐的欧洲游学机会。


02 钱德拉塞卡遭遇了什么导致鄙视?


尽管早期成就斐然,钱德拉塞卡的科学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1935年1月份的天文学会会议上,他把自己关于白矮星质量上限是1.44倍太阳质量的内容公布后,遭到爱丁顿厉声批评,毫不留情,这让钱德拉感到错愕。


主持人也不给他任何辩驳机会,反而让他感谢爱丁顿的建议。


白矮星模型的半径相对于质量图


尽管欧洲的同行如罗森菲尔德和泡利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持,学院内部却无人公开站在他这边。


面对如此重大的职业挫折,钱德拉塞卡选择离开了三一学院,远赴芝加哥大学,改变了研究方向。


在那里,他不仅继续他的研究,还教授了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


尽管远离了剑桥的学术争论,钱德拉塞卡的科学贡献逐渐被广泛认可。


历经挫折后,钱德拉塞卡的理论最终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1983年,他与其导师福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于白矮星质量上限研究的贡献。


钱德拉塞卡极限成为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在面对强大的反对和误解时,坚持自己的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白矮星有其质量的界限——太阳质量的1.44倍。


这个极限,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代表着星体演化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无论其起源是红巨星的坍缩还是超新星爆炸的残骸,超过这一质量,白矮星将不复存在。


钱德拉塞卡的早年挑战和最终的成功提醒我们,真理和创新常常需要经历艰难的试炼。


总结:


物理学的发展前仆后继


1、物理学领域中,对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研究前仆后继,连爱因斯坦本人都拒绝相信宇宙中有真实的奇点存在,尽管通过史瓦西解可以做出这样的预言。


2、更多新生代物理学家对场方程做更深入的研究,对宇宙做更精密的观测,所以早在钱德拉塞卡获奖前十几年,大家早就默认钱德拉的结论是对的。


3、爱丁顿疯狂的打压虽然让人类了解黑洞的进程晚了30年,但在科学证据面前,个人的阻碍是有限的,因为事实是真理!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科学羊🐏  2024/04/13

祝幸福~



参考文献

[1].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R2Mo65zY4QZ3Vnv7lVqEdNAa98jGBO

[2].图片来自wiki




往期推荐



不可思议,这种昆虫的后腿有“机械齿轮”!如此精妙的“设计”,真的是进化来的吗?

100年前的这个巨复杂的机器,数学家们到底是如何挖空心思破解的?

100年前,他们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竟制造了这么复杂的机器!

原来,就是这封密文电报将美国所有的兵力卷入“一战”的愤怒!

不要相信随机数!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真随机”,只有在物理学中的这个领域才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