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说,如果他能深耕一个领域,也许就是在一个牛顿!我很好奇,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他确实“牛”

Masir123 科学羊
2024-08-22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这里第4季数学专栏之密码学18篇。


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关于古代象形文字的破译,这其实是历史上扣人心弦的学术探险故事,关键的问题是他也和密码破解有关系。


好,我们开始分享!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位破译天才的影子:托马斯·杨商博良



托马斯·杨在整个破译过程中贡献了大约20%,而商博良则完成了剩下的80%。


尽管如此,历史的光环往往只照耀在了杨的身上,而对商博良的贡献则鲜为人提及。


01 


托马斯·杨(英语:Thomas Young,1773年6月13日—1829年5月10日)

亦称“杨氏”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托马斯·杨。


“杨氏”这个名字大家绝对不陌生,因为在中学的物理实验中,我们经常会提到那个诡异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狭缝像示意图 | wiki


这里的“杨氏”指的就是托马斯·杨,而非杨振宁。


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细节我们今天不谈,未来有机会再细聊。


其实,托马斯·杨并不仅是物理学家,而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进一步说,他的主业是医生,他甚至曾放弃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研究职位,以免研究影响他的医生职责。


他在物理学有着卓越的成就,例如光学的干涉实验和材料力学的杨氏模量。


作为医生,他在医学史上也有所建树


比如,在现代解剖学证据出现前150多年,他就已经提出了眼睛通过三种不同视神经感应光的假说。


典型感觉系统的例子:视觉系统 | wiki


但托马斯·杨的才华不仅限于此。


他不但精通物理学、医学和语言学,还在经济学、音乐乃至杂技上有所涉猎。


他在20岁时已经掌握了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德语等在内的十几种语言,并且对另外约400种语言有深入研究,因而有“世界上最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的美誉。(可能我知道的还有达芬奇)


有人评论说,如果托马斯·杨能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他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牛顿。


你觉得呢?


可能,我不会这么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通才和专才的问题吧,通才能到达芬奇的水平就差不多了,而专才肯定非牛顿他们莫属了!


02


前几篇我们已经聊过,关于「纳瓦霍人」曾利用俚语来加密信息,由于从未被破译,这构成了一个完全的加密过程。


也就是,只有加密、没有解密!


但是,古代语言的破译则呈现出另一种情形:它们本不意在加密,却让现代的我们费尽心机去解读它们的意义。


若问哪个更难——破解古代语言还是纳瓦霍语,答案可能会让人意外:古代语言的破译难度更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纳瓦霍语是在战争中使用的,因此不断有新的加密样本生成,供解密者分析。


而对于古代文字,我们往往只能依赖偶然发现的文献,这些稀缺的样本极大限制了解密的可能性。


其次,在战争环境中使用的密文通常含有许多暗示和线索,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风力描述,或大事件相关的信息,这些都为破译提供了有力的着力点。


而那些历史久远的文本,却往往脱离了它们最初的语境,使得解读它们的难度增加。


尽管如此,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古代文字被成功破译。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因就在于那些成功的案例,不是发现了足够多的连续文本样本,就是找到了关键的解读线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03

「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汉字」三套象形文字系统演化历史的对比,来源wiki


任何曾经接触过象形文字的人初看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通过图形来表达含义的文字。


然而,实际上古埃及文字是基于语音的,这些看似复杂的图形实际上代表着具体的「声音」,这一反直觉的发现是破解它的关键


此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象形文字的消失到人们开始尝试破解它的时间间隔并不漫长,大约只有600年。


直到公元400年,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并成为国教,象形文字被官方禁止使用,不过100年后便迅速从日常生活中消失。


尽管象形文字不再使用,古埃及语仍在一些人群中口头传播,随之演变的卡普特文也保持了与象形文字的密切联系。


不幸的是,到了11世纪,随着阿拉伯文明的扩展到欧洲和北非,卡普特文也逐渐被边缘化和取代。


在“包青天”和“杨家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时代,欧洲还有不少人了解这些古埃及的文字。


幸运的是,这段历史的断层并不长。


600年后,教皇Sixtus V在规划罗马城市街道时,使用了大量从埃及运来的带有象形文字的方尖塔,这重新激起了欧洲学者的兴趣。


尽管如此,最初的破译尝试是彻底的失败,甚至可以用“灾难现场”来形容。


例如,一串现在我们知道表示法老亚皮里斯(Apries)名字的象形文字,在1652年被误译为“通过神圣的仪式和精灵之链,求取奥斯里斯的保护,从尼罗河获取丰收”。


这样的误译是因为当时的考古学者错误地认为象形文字是用来直接表达意义的,这一错误理解持续了150多年,直到罗塞塔石碑的发现,这一切才迎来了转机。


04


罗塞塔石碑是在拿破仑征服埃及期间被发现的一块珍贵石碑,它独特之处在于用希腊文、俗体文和象形文三种文字记录了同一内容。

罗塞塔石碑


希腊文部分相对容易理解,大致描述了托勒密王新上位时减免寺庙税负并捐赠财物,因此受到大祭司的赞誉,并决定用这段文字来向全国宣告他的慷慨。


尽管内容本身可能显得有些官僚乏味,这块石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非凡,甚至吸引了拿破仑本人前来一睹其风采。


石碑上文字被分为三个区域:


最上方是损毁严重的古老象形文字;

中间部分是状态较好的俗体文,它是象形文字的一种衍生变种;

下方则是相对完整的希腊文;


这时候我们的天才托马斯·杨在41岁那年的夏天偶然听闻罗塞塔石碑的故事,便携带石碑的拓印本前往海边度假,将破解工作视为一种轻松的消遣。


他的重大发现源自于希腊文中反复出现的托勒密王的名字——托勒密斯。


根据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规则,即不同语言中人名的发音通常保持一致,他推断象形文字中同样重复的某些图案可能就是表示“托勒密斯”。


杨首先注意到某些被线框圈起的图案,猜测这些部分标志着重要内容。


在无比重要的石碑文本中,还有什么比国王的名字更为关键呢?


由此,他确定了对应托勒密斯的象形文字。


之后,杨打破了之前150年的传统解读方法,开始用声音值(类似现代音标)来分析其它图形,结果让人惊喜地发现了一系列合理的解释。


这一突破帮助他在接下来四年多的时间里解读了其他13个字符。

被框起来的文字,其实就是法老名字"托勒密斯


虽然这种破译工作更像是在解谜,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但托马斯·杨依靠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敏锐的智慧,最终揭示了象形文字的表音而非表意的本质。


托马斯·杨的初步成果,有很多图案并不确定


尽管他最终只破译了一小部分字符,但这些成就的正确率约为65%,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最后小结:


托马斯·杨,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虽被评价若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可能成为下一个牛顿,但他的兴趣广泛,跨越了多个学科。


科学研究类似于游戏中的技能树,难以预见下一步需投入多少努力才能取得突破。


杨的成就虽未在单一领域留下深刻印记,但他对多个学科的贡献依然耀眼,尤其是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的研究不仅获得了国际认可,还在科学院和艺术院士的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生平和成就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其科学精神和智慧的光芒持续照耀着未来的探索者。


下一篇谈谈,商博良!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科学羊🐏  2024/04/25

祝幸福~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DAgOBQ46R1rnXRWR3KdLzGqEZ3aY7e

[2]. 卓克*密码学专栏


「感恩关注,科学羊持续为您带来最好的科普知识」



往期推荐



一位18岁少年写的数学论文,提交到科学院却没被重视,后来少年死了24年之后,才发现是顶级宝藏!

400年前,她度过长达18年的监禁生活,可最终靠智慧等来的还是个悲剧!

一个程序员在网上论坛公开了一个软件,却被判为非法军火贩子,他与其争论了7年之久!

原来,这才是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白垩纪这些奇怪名字的由来!

它高速飞行了46年!最后传给人类这段神秘代码,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