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实现“瞬间移动”是不可能的?既然人也是粒子组成的,那把人所有生命信息打散、瞬移、再组合,不就可以实现瞬间移动?

Masir123 科学羊
2024-08-22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今天我们继续聊星际穿越,这期同样也是参考了得到专栏卓克科技参考给大家分享的。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场景,既然人也是分子组成的,那是不是可以实现一种技术,先把人的所有生命结构先打散装入一个光盒,再由光盒瞬间传输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分子组合,从原理上这不是实现瞬间移动了吗?


既然太空旅行需要那么长时间,而且非常消耗能量。假如能瞬间移动岂不是可以直截了当?


当然,《星际迷航》中有描绘到上面说的这个瞬移器。


故事说,当时两位主角从钻井平台掉下,即将砸到地面的一刻,进取号上的船长通过瞬移器在最后关头锁定了他们的生物信息,将他们传送回了进取号,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那么,瞬移器能否成为未来太空旅行的现实工具呢?


假如可以实现,我们确实就不需要搞什么光速火箭类的东西,瞬移器就可以将人生命信息从A传输到B,然后再组建一一模一样的人。


好,我们接下来看看技术分析。



首先,瞬移器的核心概念基于全同粒子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所有基本粒子(如电子)都是完全相同且不可区分的。不同于两颗沙粒之间的差异,电子等基本粒子没有内部结构,因而没有可供区分的信息。


如果我们能获取一个人全部生命微观组成的信息,就能在另一端利用当地的基本粒子,重新组合出一个与原本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不止应该具有和A处的人一样的外貌,在性格、记忆、情感上也应该一样,因为我们使用的是所有基本粒子的完整信息


存储人体完整的生命信息,虽然难度很大,但相对测量和传输来说仍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环。


你看,人体大约由10的28次方个原子组成。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的呢?


我们先从水分子开始估算。假设一个人重70公斤,其中有49公斤是水。


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每摩尔,因此我们有2722摩尔的水分子。


1摩尔含有6×10的23次方个分子,所以49公斤水大约包含1.6×10的27次方个水分子。


而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总共大约是5×10的27次方个原子。


再加上剩余20公斤其他元素的原子,总数大约为10的28次方个原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每个原子的状态描述,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原子的能级分布、轨道形状及其能级分裂情况,同时也涉及原子与周围原子的连接方式。


每个原子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我们为每个原子的描述信息预留0.1MB的空间。


计算一下,一个人的完整生物信息大约需要10的21次方GB。


这个数据量到底有多大呢?


假设我们使用市面上容量最大的硬盘,每个3.5英寸硬盘容量为10TB,那么一个人的完整信息需要大约10的17次方块硬盘来存储。


这么多硬盘占多大地方呢?


我们来算一下: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一块硬盘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如果用这些硬盘铺满整个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只需要3.4×10的16次方块硬盘。


因此,存储一个人的完整生命信息需要的硬盘,可以铺满地球表面三层。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信息密度更高的SSD,然后将SSD叠放在一起。


和地球一样大的SSD(幻想图)


或者把SSD放在宇宙某处(假象),如果叠放的话,100层SSD叠放的高度大约是1米。如果将这些SSD无缝堆叠,需要占用新疆和西藏两省的全部面积。因此,存储的压力非常大。


不过,存储的难度相比测量和传输来说,依然是最小的,我们再看看测量!


对于测量来说,目前的量子物理理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测量人体完整的生命信息有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难题——量子力学。


根据量子理论,观测过程本身会对被观测体系造成不可忽略的干扰。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是互斥的。当你测量一个量的精度越高,另一个量的误差范围就越大。


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限制,而是理论上的不可能。


比如,我们在抄作业时,只需看清每个字并照抄即可,但伪造签名则需更精细的模仿,每个笔划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种观察仅限于宏观层面,而测量生命体的微观信息则截然不同。


根据量子理论,观测本身会干扰被观测对象,使其数值在测量后发生变化。尽管我们可能认为获取之前的数值并存储即可,但事实上,我们只能对每个粒子进行一次测量,且某些物理量是互斥的,无法同时精准测量。


基于测不准原理,传送生物体所需的完整微观信息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依赖完整生命微观结构信息的瞬移器,传送生物体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后,我们看看传输。


重新组合一个人所需的能量以亚原子粒子的结合能为基础,消耗约10^16焦耳的能量,相当于北京市一天的用电量。这还不包括重新组合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相当于200万吨TNTzha药的爆炸。


虽然瞬移器在理论和技术上充满挑战,但太空旅行的梦想并未就此终结。


未来,我们可能通过改造空间,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太空旅行。量子隧穿、虫洞理论等前沿科学概念,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思路。


在太空旅行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和幻想相辅相成。尽管当前技术尚无法实现瞬移器的梦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追求对宇宙的深层理解。



结语


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从火箭方程到瞬移器的幻想,科学与科幻交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蓝图。


虽然实现这些梦想面临巨大挑战,但每一个探索的脚步,都是我们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


无论未来的太空旅行将以何种形式呈现,今天的思考和研究,都是迈向明天的基石。期待我们能在不远的将来,突破现有的科技瓶颈,开启属于人类的星际航行时代。


好,今天先这样啦~

科学羊🐏  2024/06/30

祝幸福~


参考资料:

[1].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e1k8gp2WGMzqJ3mzQ0K5YmP6DOjxAL

[2].卓克·科技参考|本篇核心内容来源得到APP卓克科技参考,更多知识欢迎订阅得到


「感恩关注,科学羊持续为您带来最好的科普知识」



往期推荐



一趟仅有20年的星际旅行,可为什么对期盼他回家的人来说却要等1400年?

为什么人类找不到外星人?一个比黑暗森林更可怕的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

也许,这才是我们的宇宙的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