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一阁,圆了我的导游梦。

紫叶 丫吖亚啞
2024-09-04



有位小朋友要画范钦,问我范钦的生辰,一下子回不过来,脑子里没有范钦这个人。后回想我怎么把天一阁的主人给忘记了,呵呵。





范钦(1506 - 1585)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任湖广随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因与武定侯郭勋不和,调任江西知袁州府,升广西参政,分守桂平。转福建按察使,迁陕西左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辞不赴。嘉靖三十九年(1560)回乡归隐。酷爱典籍,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抄有丰坊的藏书,丰坊“万卷楼”幸存余书悉归于他。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建藏书楼名“天一阁”,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意在防火。阁四面临水,上通六间为一,中以书橱间隔;其下分六间。为古代藏书楼建筑典范。清乾隆年间,下诏建造七阁,均仿照其规格设计。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与月湖比邻而坐。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天一阁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很幸运遇见志愿者陈老师,
知道了池里的“福、䘵、寿”和“九狮一象”。
上图从左到右就是福禄寿,你看得出来吗?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顾名思义,即知草堂的专用性。正对门的院墙上是一幅状如麒麟的浮雕,此兽名唤獬豸(xiè zhì),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是正义的象征。


晾晒图书


范钦十分注重保护藏书,
晾晒是其中一项最传统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文化部门从两方面扩充了天一阁的规模。在建筑上,先后新增了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还有东园、南园等;风格古朴典雅。并将相邻的秦氏支祠、陈氏宗祠,以及待建过来的状元厅也纳入其中。


春、夏、秋、冬。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在扩充格局的过程中,天一阁有一独创 -- 景观移植学:“明州碑林”目前共有碑173通,其中90处是从宁波府学、鄞县县学等迁过来的。“百鹅亭”原位于南郊的祖关山,拆迁过来后重新组装,也不失雍容华丽、细观枋额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等精巧工艺。



百鹅亭是明代万历年间遗物,历经数百年风吹日晒。现在看来虽整体结构完整,但部分石构件出现了剥落、空鼓、龟裂的现象。处暑日注意到亭子已经封围开始进行整修。



千晋斋:1931年,宁波拆旧城时,马廉休假在家,从旧城址中搜集了六朝古砖两千余枚,因其中晋砖较多,故名藏砖处为“千晋斋”。1933年到1935年天一阁重建,马廉为发起人之一,重修竣工后将其古砖捐赠天一阁。




研学篇:识天一阁里的植物


知此青绿 / 香樟(1)








画完看着有点丑,翻看着踩点那天拍的天一阁里的植物照片,多年来我一直在它的周围晃悠却从未进过天一阁博物院,里面的树都好高大粗犷,最多的就是香樟,处暑日与百年香樟合了影。



研学的孩子们每天早晨都在东园的碑林位置诵读,
在风景优美处,听着
朗朗读书声也会让你流连忘返。


顺便,听志愿者老师和向老师的讲解,真好^^




知此青绿 / 香樟(2)




有位小朋友发现地上有一只虫子,让我去看看,原来是一只死甲虫。顺手从包包里拿出透明袋装起来,小朋友们对虫子还挺感兴趣,就这样分享课的主题又有了。







知此青绿 / 蝉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经过踩点,
发现尊经阁前面的树上有好多的蝉蜕,
于是,就想带小朋友们来玩。






知此青绿 / 紫薇




南园里的两棵紫薇,

一阵风吹来落花满地,

小朋友们一见就欢呼起来。






知此青绿 / 白皮松






捡到几块树皮,这片看似只小狗,
闻着这片树皮有一股松香的味道。


松果是松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内有种子为松子。松果的样子像峰塔,而我拍到的一个松果看起来老化很多,层次已经模糊,样子有点丑,不知是自然老化还是被病菌侵入。嗯,我也画不出它实际的样子,就只能这样了......



此白皮松为陈庆恒先生于1952年捐赠。有小朋友帮它算了一下后吃惊地说:它好老呀,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看着他们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



以下是娃们的部分作品












因为天气热,带孩子们溜达一会就回教室,分享了小豆本的制作方法。他们很喜欢画画,写字却不愿意,也很愿意上台分享他们的成果。记忆最深的就是取自然名,“橙子”是最多的,好像有三期,三个男孩子都取名为“橙子”;在同一次课里有两名叫“狗蛋”;“竹子”也有几个,花呀、草呀、鱼呀、水果等等,不解释不知道什么叫自然名,一提示身边的蔬菜瓜果、家里养的花草、路上的树木之后小喇叭们就不停息了......还有让他们编个自己喜欢的出版社,有个男孩子居然用了我的自然名。看着他们的作品让我感到很意外,都非常的棒,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有时候还真担心应付不来,毕竟自己是小白,幸好他们的天真烂漫打消了我很多顾虑。


小朋友们也很喜欢捡香樟的叶子和果实。让他们把叶子揉碎闻一闻,结果都闻出各类水果的味道,我笑他们太爱吃水果了。捡了很多的绿色果子,不停地问能不能播种。孩子们的好奇心很重,只是天气原因,室外观察植物的时间比较少。有几个小朋友还跟我预约了明年的暑假;有两位女孩子让我把枫杨种子带回去,等长出苗来告诉她们,还要把电话号码给我,哈哈,真感谢她们对我的认可。



在研学活动的最后一期,把第一次用棕榈做的手工蜻蜓、蚂蚱、花朵作为礼物送给上台分享的最好的小朋友。没想到,还挺受欢迎,礼物太少,分享的人太多,最后只能让没上台的做评委,选出最佳的八位小朋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设闹钟总是延时...



一棵受伤的百年沙朴,
被七月份的台风给刮断了枝...




这个暑假让我变得丰富而多彩,能够这么顺利地完成研学活动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感谢徐绒娣老师,从推荐到最后一期都保持着联系,让一只菜鸟在忐忑间迈出第一步,并继续前行着;自“观察一棵树”活动开始胡勇老师带我去玩拓印后便对这项“玩”自然产生了兴趣,能迈出这一步胡老师也给了很多鼓励 ;从万开元老师、刘博、小山老师等植物园里的老师们那里,不管是现场教学还是视频直播有形或无形地吸收到了适合自己的知识要素;小丸子发起的“观察一棵树”活动让我有了更多分享给孩子们的内容。圆蜗牛姐姐的小豆本、超妈的自然游戏、香樟组夏艳大组长的学习劲头,都是我的学习榜样。还有我们的拈花惹草部落、宁波刷山团、壹木读书会、一群树友们......好了,把大家都拍了一遍,嘻嘻......


最后,还想分享一下三毛的《如果有来生》,这是我其中一期让孩子们上台来读的,他们特别喜欢,有几位年龄较小,有些字还不认识,但有勇气上台还是要表扬的。有一位自然名叫“小芸草”的女生朗读最棒,感情特别丰富,可惜我没录视频。

三毛《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处暑日与百岁的广玉兰合影

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一棵树...

现在这棵树被这么多人捧着...











虽然我逛遍了天一阁,但还只是走马观花。楹联、匾额和馆藏碑刻石不懂,看到木雕花窗图,屋檐上的图案文字等,拍了几张也只是觉得别致,而它们代表着什么呢?对这座450多岁的藏书楼还需要好好听讲解。





天一阁西南面有一个走廊,几年前冬天的某个早晨在这个圈里留影,今夏我又来了...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丫吖亚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