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MoMA必看的经典之作(1)塞尚、梵高、卢梭,听小姐姐一一道来!

MoMA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021-03-30



在MoMA闭馆翻新之际,

我们也给各位热爱艺术的童鞋们

准备了丰富的暑期大餐。

就让MoMA中文讲师张雪绯现场开讲,

带我们重新认识一遍经典馆藏吧!


这一期将带来:

◉ 被毕加索和马蒂斯顶礼膜拜的塞尚究竟有何“革命性”?

◉ 梵高小小的《星夜》,为什么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 卢梭的《梦境》,如果不是专业的技法打动我们,那又是什么?



张雪绯(Sophie Zhang)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取得音乐硕士学位,目前作为钢琴教师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同时也是纽约Lex54 Concerts系列音乐会的创始人以及艺术总监。她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第一批中文讲师之一,在2017年策划并主导了MoMA首届以春节为主题的博物馆之旅。

来自张雪绯个人网站zhangsophie.com



塞尚的“先锋性”在哪里?

保罗·塞尚,《高脚果盘》,1879-80

Paul Cézanne, Still Life with Fruit Dish, 1879-80


艺术史中口味最刁钻的那群人——马奈、毕加索、马蒂斯、高更,等等等等——都崇拜同一个人,便是塞尚。他被誉为是革新了20世纪美术走向的“现代艺术之父”,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他代表性的“静物画”时,总会觉得有点困惑:看上去很“古典”啊,哪里先锋了?


🎬点开视频!

张雪绯小姐姐深入解答了这个疑惑。

也让我们一探塞尚“用一个苹果,

我就可以颠覆整个巴黎!”的自信。👇


【 video1 】


塞尚的先锋性正是基于他的绘画性:打破单一的视角、将描绘的“对象”变成自己的感受、追求形式美感等等,对之后20世纪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带来巨大启示。正如在这幅画里,一个苹果的画法,不同视角组合成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构成的好像被压缩了的扁平空间,都突破了以往艺术家对“绘画”的理解方式。

保罗·塞尚


这种“革命性”创举是定论而非动机,塞尚只是坚持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诉诸画布,抱着“死于绘画”的决心反复地观察与练习。塞尚在四十年里创作了约200幅静物画,只为了描绘自然。

从自然绘画并不是复制对象,

而是实现感知。


举一个例子你便能感受到塞尚是如何观察眼前事物的:

看那光是如何偏爱这些杏子的,

将它们完全吸收,进入它们的果肉,

从四面八方点亮它们!

但光却对那些桃子很吝啬,

只照亮其中一面。


这幅《高脚果盘》之前是另一位著名艺术家保罗·高更的珍藏,若不是为了换取医疗费,他恐怕是万万舍不得转让这幅眼里的“掌上明珠”吧。


镇馆之宝《星夜》,为什么值得排队看?

文森特·梵·高,《星夜》,圣雷米,1889年6月

Vincent van Gogh, The Starry Night, Saint Rémy, June 1889


这是MoMA馆藏里最负盛名的一幅,画前永远人头攒动。事实上,作品的尺幅并不大,却拥有着无比巨大的能量。视频里介绍了一个细节:当人们近看这幅画时可以看到多处裸露的画布,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梵高的笔触是多么狂野。奋力的用色也塑造了这幅画的立体感。


【 video2 】



《星夜》就是在他离世前一年画的。那时候的他刚和高更大吵一架后割下了自己的右耳,主动住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医院。


在医院里梵高写信给自己的弟弟提奥:

今天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

我从我的窗前看到整个村庄。

什么都没有,只有璀璨的星星,

它们看起来,一个个大极了。


梵高将自己印象里的星夜画了下来,浓密的笔触将夜空点燃,挣脱所有的规则与束缚。星空下宁静的村庄是基于梵高的想象,或思念——那带有尖顶的教堂很有可能来自梵高的家乡荷兰。

如今的圣保罗精神医院


“星夜”对于梵高来说,不仅是浪漫的景色,也是心中永恒的归宿。在他的信里我们还读到: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星星一无所知,

可是我一看见星星就开始做梦,就像我一看见地图上代表城镇和乡村的黑点就开始做梦一样。如同我们可以乘车去塔纳斯孔或鲁昂,我们可以乘死亡列车到星星上去。


到星星上去,到永远的艺术之夜,那里只有无穷的梦境,绚烂永不落。


“业余爱好者”卢梭,

我们所有的天真感伤之梦

亨利·卢梭,《梦境》,1910年

Henri Rousseau,The Dream,1910




雅得维嘉静静睡去

陶醉在动人的梦里

听到和善的耍蛇人

吹奏着他的小芦笛

在溪流和叶片之上

银色月光闪烁不已

野蛮的蛇群静听着

这快乐迷人的乐曲



这是卢梭创作的一首诗,描绘着想象中的梦境。他可能无时不刻都在梦里——将现实中的事物沾染上梦境的天真与浪漫,似乎是卢梭最擅长的事。


【 video3 】



卢梭是一个从未受过艺术教育的公务员,画画是他业余时间里的爱好,直到退休,才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地作画。


这一幅《梦境》是卢梭去世那一年所作的最后一幅大型油画。画中,一个似乎是躺在自家沙发中的女人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狮子、大象、郁郁丛林、神秘的小号手……仿佛是来到自己的梦境一般。卢梭热爱描绘森林,他包含丛林题材的绘画有25张以上,虽然予人以异国情调,但其实他从未出过法国。画里的奇景,全凭他通过看书、游览植物园和动物园所得出的想象。

《梦境》元素丰富的细节


他被誉为“天真派”画派的鼻祖,抛开技法上的天然和纯朴,这“天真”的本质或许是从泥泞现实中挣脱出来的那一下子,轻盈却短暂,因此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


卢梭一生过得非常清贫,有过六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个。由于他从未接受过训练,他的艺术作品一直不被认可甚至会被所谓的艺术家嘲笑。


我们现在形容卢梭,总会形容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画画”,但其实他并不能,他是背负了一个成年人的艰辛和不甘,却是在绘画里得到片刻的自由,笼罩着一份轻柔和小心。那些天真而感伤的梦,是作给所有人看的。



还想了解MoMA更多馆藏背后的故事与细节吗?下一次小姐姐的导览讲解视频里,我们会了解更多“熟悉又陌生”的作品!请持续关注哦!


你还没加入MoMA的微信讨论群吗?

想第一时间知道MoMA的粉丝福利?

想和隐藏的艺术高人切磋?

想认识同爱艺术的异性?

你还在等啥!


如何入群?

在本文下回复您的微信ID

*注意:必须是微信ID哦

耐心等待小编加您为好友,并拉入群



喜欢我们的内容?

点这里分享给更多好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