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方歌]
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方义]
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重在温养脾胃,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组成]
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用法]
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加减]
若泛酸者,可去饴糖,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如阳虚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汤建立中气,或理中丸以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显,以脾胃虚弱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行气和胃。
[功用]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
1、久病消瘦;
2、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3、脉虚无力;
4、有操劳过度史;
5、阴虚内热者忌用。
[经验]
例:郭某,男,18岁,本就脾胃虚弱,少食不化,自认为饮食积聚,两日服开胸顺气丸六袋(6g /袋),若贫者遭劫、困者被掠,致中州一虚再虚。症见面色暗淡萎黄,体倦无力,饮食不思,食后气逆欲吐,腹痛肠鸣,大便干秘,心下悸动,小腹下坠,喜温喜卧。诊腹软而不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无力。
脉症分析,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肝木乘土,升降失调。治当温补脾胃,和肝缓急。
拟黄芪建中汤治之: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生姜6片红枣5枚饴糖30g 。三剂。
二诊:药后思食,惟食后心下胀满,恶心减轻,腹痛下坠亦止,大便仍秘,口干口苦,脉弦细弱。此脾胃虚弱,一时难复,培土建中,法不可更。
拟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0g 甘草6g 陈皮10g 半夏10g 山药15g 红枣5枚三剂
三诊:诸症减轻,日趋向愈,嘱服参苓白术散以资巩固。
例:杨某,男,41岁,2013年1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隐痛6年余,加重两周。素有胃痛病史。常口服西沙必利、奥美拉唑、盖胃平等,疗效不佳。患者延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痞满嘈杂,口吐清苦水,纳少便溏,形瘦体倦,舌体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镜示:胆汁返流性胃炎,幽门溃疡。
证属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治宜温中健脾,调其升降。
处方:炙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3克,吴茱萸3克,三七粉分冲3克,炒枳壳10克,姜竹茹6克。
上方服6剂后,胃脘痛,痞满大减,纳谷已增,上方黄芪改为30克。原方随证加减,服药3月,复查胃镜示:溃疡已愈合,胃内有少量黄绿色胆汁。上方加减化裁,改为丸药再服1月,以资巩固。
例:王某,男,40岁。2009年5月6日诊。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3年。患者3年前因胃脘部着凉出现胃脘胀满,隐痛不适,嘈杂,时有隐痛,畏寒喜暖,晨起呃逆甚,餐后好转,食辛辣后腹痛,腹泻,便溏,泄后痛减,四肢发冷,手心汗出,寐可。舌体暗淡,苔薄腻,有齿痕,脉细。
辨证:中焦虚寒。
治则: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砂仁6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
二诊:胃脘胀满,晨起反酸,加枳壳6克行气消痞。7剂,水煎服。
三诊:舌淡苔薄白改善。继服7剂而愈。
按:此证患者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特点,以脾虚为主证。脾胃为后天之本,全身的营养来源于脾胃的消化、转输。一旦脾胃受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营养吸收不足,造成体质虚弱。此外,患者自身不知调养,加之用药不规律也是胃病日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陈宝贵处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化裁,以平为治。方中黄芪、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佛手、香橼宽胸除胀,和胃止痛;茯苓、砂仁健脾化湿;桂枝、干姜温中。后加枳壳调节气机升降。陈宝贵说:脾胃虚弱之病人,用药时要“忌刚用柔”,避免香燥。方中重用黄芪,用量在30~60克,亦可配伍党参,益气健脾补中,功专力宏,可使全方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更强。
========== END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9215agis&width=670&height=376.875&auto=0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