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中医有妙招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胸痹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夜间无明显诱因而发病。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代。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由于本病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本虚宜补,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寒凝心脉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方药:当归四逆汤。
气滞心胸
症状: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瘀血痹阻
症状: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心气不足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觥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
心阴亏损
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隐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古红少泽,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心阳不振
症状:胸闷或心痛较著,气短,心悸怔仲,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觥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主诉:胸闷心慌乏力2年。
病史:患者2年以前常感胸闷心慌,面色无华,面目虚浮,神疲肢乏,夜间常因胸闷而惊醒,口干便结,食欲不香。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查体:BP130/80mmHg,心率白天48~52次/分,夜间40~45次/分,苔薄舌淡偏暗,脉沉缓时有结代。
辨证:心阳心阴两虚。
治则:益心阳,补心阴。
取穴:大椎、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足三里、三阴交、膻中、巨阙。隔日1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休3天。
处方:炙麻黄6g,炙附子6g,细辛6g,党参15g,生地10g,南沙参15g,丹参15g,炙远志10g,焦山楂15,炙甘草6g。服药40帖,心率逐渐增快,由48~52次/分,增快至60~68次/分,胸闷气短心慌消除,夜寐安宁,纳谷馨香,便润脉平。
西医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中医诊断:胸痹。
按:缓慢性心律失常为难治病症,大多表现为虚寒症候,该患者阴阳俱虚,寒热夹杂,故中药以麻黄、附子、细辛温心阳,振心气,以党参、丹参、沙参益心气,养心阴,行心血,远志宁心神,生地滋阴生津,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可谓阴阳虚实,寒热兼顾。取穴可双向调整心脏功能,其中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穴,针时向内关透刺可治疗心动过缓。针药并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快提升心率的作用。疗效是否巩固,有待进一步随访再作结论。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