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中生30年求索民间中医路 - 我的中医学术自传
我的中医学术自传
作者 | 姜廷海
学医前的文化准备
我出生于公元1968年初,农历还是丁未年,因此我是属羊的,有本书上说,在所有属相中,属羊人是最具同情心,最适合作医生的。所以我后来相信,我能成为一名中医,看起来是由很多偶然因素形成的,其实从一开始就在冥冥中有上苍的预定。
我的童年时代,由于严重地营养不良,我在学校发现自己做体力活不如别人,打架也打不过别人,做体育运动也不如别人。后来还发现包括拾磨菇,拾蜈蚣这些不全靠体力也还靠点运气的事我也不如别人。正当我对自己灰心失望时,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你读书很行,我教了一辈子的书,发现你的记忆力是最好的。经他这么一说,我就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而且从此就喜欢上了背书。从九岁开始,利用放牛的时间背诵唐诗。我在无任何人督导的情况下,一直自觉地坚持背书。到高中毕业前,我清点自己能背诵韵文一千首以上,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一小部分外国诗人如泰戈尔、普希金和纪伯伦的诗。散文方面有近两百篇中国古文,还整本地背诵过雨果《悲惨世界》第一本,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读高中时因为数学掉了课,一直没补上来。虽然我的文科成绩很好,但数学一门一直不敢交卷。那个时代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竞争很强,我的老师告诉我六减一等于零。意思是说我的数学一门不行,就没上大学的机会了。我当时也很苦闷,但就在这种苦闷中,我越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因为我发现,无论我如何苦闷,只要找来中国古文一读,自己就能怡然自得。暂时会忘掉一切,忘掉自己的高考会失败。沉浸在古人的世界中与古人对话。“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于是,我主动放弃高考,回家自学,自童年时的梦想一直是想学鲁迅当个作家。现在回到现实中,需要考虑选取一个合适自己的终生职业。我当时知道中国道家对知识的分类有医理、地理和命理。我认为自己的长处是能读书,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我自信凭自己的长处在传统学问的任何领域,都能成为一个杰出人物。我当时本来是趋向于学习地理,因为听说给人看风水很挣钱。而且成本也很低,只要带一个罗盘就能纵横天下。我没下决心学习中医就是因为做医生比做风水先生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正当我在为该学什么而犹豫不决时,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使我明确意识到我选择医学才是最合适的。那就是我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坚持自学。那个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要三十元钱。我学会了做油漆,骑个自行车,车后挂着两个包,一个工具包,一个书包,我是靠工具包来养书包。等做油漆赚了一点钱后就停下来学习一段时间。快没钱了就出去找活做。我当时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能住下来读书时。我每天将计划要学的书都堆放在书桌的左边,每学完一本书就将它移到书桌的右边。当我每天深夜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后就重新将所有的书又推移到左边。心中想当自己一觉醒来的时候又可以重新开始读自己喜欢的这些书。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虽然尚不明确自己将来到底会做什么,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有一次,我存了八十元钱,心里很高兴,以为可以专心读两个月的书了。正在这时,我得病了,去医院看病,说要打针,化了四十多元钱,(那时一个高中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九十多)结果来注射时,一针将我打昏了。当医生又准备给我注射急救针时。我就醒过来了。第二天,我坐在书房中看着火葬场的高烟囱里冒着黑烟。我就想如果昨天我没有醒过来,那今天我家里人就忙乱着在准备埋葬我,大约是吃过午饭后,我被运往火葬场,化为几缕黑烟,消逝在祖国的蓝天。我想到这里,猛然意识到自己应当选择中医作为职业。因为无论你有多高的雄心壮志你都得以能健康存活为基础。其次学医行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比到处去看风水更能顾及我的读书爱好。再者,学医也方便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于是就开始学医了。
独立看诊体悟辨证论治
我开始学医时,受大众观念的影响,以为中医就是某某秘方治疗某某病,或者是那味药物治疗那种病。背诵所谓的四小经典,曾在民间先后师从七人,学习了大量秘方偏方。并于1994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卫生局考试,获得开业执照。悬壶故里,但临床疗效不佳,曾一度陷入困惑。
后来得高人指点,中医学不是死守某某秘方治疗某某病,而是要学习仲景之学,因为中医学的灵魂就是辨证论治,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仲景之学就是辨证论治的典范,只有学好仲景之学,才能灵活处理每一个病人,也才有可能做到为每一个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服务。于是闭门歇业,重新学习,我从陈修圆那里找到了对中医学的信心。陈修圆在用药之前可以准确预测用药疗效,治病进程和最后转归。他特别推崇《内经》和《伤寒论》。于是我以仲景《伤寒论》为中心,上溯《内》《难》,下参众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背诵了《素问》前三十篇,《灵枢》前十篇,《伤寒论》398条原文和《金匮要略》全部。对仲景之学渐渐入门。临床水平遂渐渐提高但由于没有医学学历,一直到2007年才有机会参加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并以435分的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从1995年我学习使用经方后,我的临床疗效就一直比较好。我不仅注重临床水平的提升。也注意总结中医学理。我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来分析当今的中医现状。中医现状是什么呢?是一个没有统一理论没有规范学术体系的混乱局面。为什么呢?是因为经典没有被读懂。怎么办呢?读懂经典。于是我就以读懂经典为己任。临床中也勤于思考。到了1997年,又有几件偶然发生的小事使我走上了医学正途并最终悟出了辨证论治的精义。
1997年,我到重庆奉节行医,长龙山上有个天仙观,观中有个李道长。与我比较熟,这个李道长在民间集资修天仙观。借了一位王老师的四万多元钱。不巧这位王老师被查出患了肝硬化腹水。就想找李道长收回这四万多元以便去重庆住院治疗。李道长一时又没有钱可以还给他。李道长就找我商量,要我先给王老师治疗,他说姜先生平时对中医,对自己都比较有信心,我就介绍王老师来找你治疗,你只要不让他恶化,最好让他还感到有些舒服。给我拖一段时间,让我有时间缓冲一下。
我受命之下,诚惶诚恐,因为按我当时的情况,我对肝硬化没有治疗经验,对肝硬化的理论认识也完全没有。西医怎么样看待肝硬化,中医怎么样看待肝硬化,我全然不知。按我的个人习惯,我是不会接诊这种病人的。但因为李道长对我很好,我不好意思不为他帮忙。加上我当时用经方也已经三年了,对自己还有点自信,就有点勉为其难地答应说我先为其诊治一次,如果病人本身对疗效满意,我就继续为他治疗。如果他本人不满意。我也不敢久留。
就这样说定了,过了二天王老师果然就来了。果然是个大肚子,一张小瘦黄脸,一副重度病容。经仔细诊断,我心中能确定的就是他的脾胃虚寒很严重。我思索一阵后对他说,我先给你开四天的药,你吃过了之后,整个人会觉得舒适一些,但你的肝硬化腹水不一定会有好转。我最多给你诊治两次,你自己感觉效果好,就继续来找我治疗。如果你认为效果不好,你就别来找我了。
就这样作好了沟通工作。我给他处方加味理中汤。党参白术等都是三十克,一天一剂,开了四剂药。让他回去赶快煎服。三天以后,我上山到天仙观看望我哥,远远地看见山路上来了一个人,很象王老师,我心想,坏了,很可能是服我的中药效果不佳,又上山来找李道长讨债的。结果,等他走近了发现我之后,还隔很远就很主动很热情地向我打召呼。他小跑到我们跟前,给我又是鞠躬又是作揖的。他说,姜医生的药效果太好了,我吃了之后,几个屁一放,肚子就小了。人也能吃饭了,也觉得走路有力了。我感觉到姜医生能完全治好我,我是专门来给李道长说不用他急着还钱给我了。他还说他也了解过,他们附近村的两个煤矿老板得了肝硬化之后,都是去重庆住院半年,化费四、五万之后就不行了。他说他就决心找我治。我观察他的脸,已经胖一些了,暗黄色已经退了,重度病容也不见了。我自己心里也很惊讶这个效果,而且我因此也怀疑他只是气鼓而非水鼓。我又还想《金匮要略》第一篇中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是否对所有的肝病都适用?
既然大有疗效,我就不用换方了,主方就是理中汤加黄芪,附子。有时用点当归,丹参。前后服药不到一个月。他就能吃能喝能劳动,就停药了。大半年之后,在一个早点摊上遇见他,旁边的众人看他对我这个外地人很客气很尊敬,就向他打听原因,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名医啊!其实,当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心里很惭愧,我当时并不认为自己很行。只是认为我们双方运气都很好,我们医患双方也很有缘。
这是1997年发生在奉节车家坝的事情。到了1998年,我就到了奉节城关应诊。有一个司法局的法律顾问找我治病,他的右小腿靠近脚踝上方有一圆带状粗糙之皮,环绕小腿一周,高出正常皮肤,发痒,而且有湿气。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我帮他解决这个皮肤病。他说已经两年多了,看了好多中医西医也不见好。我当时对皮肤病也没有多少可靠经验。我平其脉为弦,问症,他有口苦、咽干症状,我想,有可靠的小柴胡汤证据。内服药就开小柴胡汤。我当时的想法是内服小柴胡汤,可以让他的整体感觉好一些。至于局部的皮肤病,我是寄希望用我的膏药外贴来取效。我就给他开了四天的小柴胡汤。过了几天,他来了,我问他用了膏药没有,局部皮肤可有好转。他说,服药之后,局部皮损处不断地有水涌出,根本就用不上膏药了。起初一天痒得厉害。后来就是出水多,三天以后就好多了,他说他感觉到我的药吃过了整体感觉很舒服。他自己分析发痒和出水都是毒素外排现象。所以他说他认为姜医生是个难得的好医生。我后来又给他开了几剂小柴胡汤,并要他也用药水清洗局部。不久之后他说,不仅皮肤病好了,整个人的身体也有全面好转。
不久,我诊所隔壁的照相馆的小伙子找我治病,他是皮肤有散在分布的白点,但又没有常见的白殿风那样白。他说还有点痒。我给他平脉后,也只能确认他是弦脉。但问诊他无口苦、咽干、目眩症状。我当时对治皮肤病还是没多大经验。我也只好小心翼翼地对他说,你先服我一剂药,不敢说对你的皮肤病一定有效,但你整个人会感觉到很舒服。我当时就根据他脉弦就用小柴胡汤一剂。我平时的习惯是开三到四天的药,但当时自己觉得只凭他脉弦怕证据不够不敢多开姑且一试。他服后说整个人确实感到很舒服,而且皮肤也不痒了。不过,他后来没有继续找我治疗。我心里一直纳闷他为什么不找我继续治疗,但我又不好意思直接问他。大约过了三个月后的有一天,他在我诊所里向别的病人介绍说他很佩服姜医生。待病人走后,我对他说,你是真心很佩服我吗,他说是,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坚持找我将皮肤病治好呢,他才认真地说,我吃了你一剂药后就一直没痒过了。只要不痒了,我就觉得不需要治疗了。
我后来明白此三例各有不同的理论意义,第一例西医检查为肝硬化,看到的是现象。我诊断为脾胃虚寒,刚好是抓到了本质。所以是本质决定现象。第二例是整体决定局部,第三例是内部决定外部。这三个理论都是经典中医里很基本很重要的理论。所以我后来认为这些看起来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上天在默默中的安排。是为了引导我明白经典中医的基本含义。
理清中西医的区别
后来这三个案例也帮我理清了中西医的区别:西医治病讲病名、病因和病位。病名就是通过各种检测,首先要确定一个病名,经典中医不在乎病名,因为中国古人说:“名者实之宾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找出疾病的实质比确定一个病名更为重要。中医的异病同治就是因为不同的疾病往往有着相同的本质,所以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就叫异病同治。有关病因,西医所注重的往往是外因,而中医更注重内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有关病位,西医注重的是局部病灶,而中医认为虽然局部可以影响整体,但更重要的是整体可以决定局部。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中医都是抓住了更重要的因素,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医从整体上要优于西医。但我内心并不小看西医,它是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前途未可限量!所以我不是想说西医不好,而是想说中医更好!
那场期待已久的邂逅!
“无为而治”是为医的最高境界
有了三次这样无奈的举动,却收到了意外的好结果。我以后就将这种无奈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这种由无奈到自觉的行为方式的要点就是:病人来找你,你不要管他是什么病,你只从四诊去寻找他目前是个什么状态,你针对你能肯定的他的目前状态进行修补。给他提供建设性的帮助就行了。
打个比喻来说,病人来找你看病,如果他一进来就说,医生,我要喝水,那么,不管他是个什么样的病,你都得先给水他喝。或者,他一来就说,医生,我要排小便。那么,不管他得了什么样的病,你都得让他先排小便。我因此就将医生的医疗活动定义为“处理当下”也就是不管病因,不管病名,只管当下你最应当帮他做什么,但到底该做什么,不能由你随意而定,而是要看准病人当下到底最需要你做什么。如果病人说我要排小便,你就不能说,不行,你一定得先喝水再去排小便。所以我认为古人说的“医者意也”的意思就是说为医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诊断,而我将诊断定义为“读懂需求是诊断”。
上面说的病人要喝水、要排小便这只是一个比喻。是病人自己能明白表述的显而易见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并不能明确表述他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如上面的王老师他的需求是想找我帮助他治疗肝硬化腹水。他不知道他的真正需求是他脾胃太虚寒,需要温补脾胃。他不知道他的肝病是由脾胃虚寒引起的。我通过温补脾胃就很自然而然地治好了他的肝病。我为什么要治他的脾胃呢?因为我当时就能确诊他的脾胃虚寒。我能自信我给他温补脾胃一定能给他有益的帮助。我就这样做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我后来将此描述为“医家自然而然,病人喜出望外”。这也叫“无为而无不为”也可以叫“无为而治”是为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说由无奈转为自觉,其实是经历了好几年的时光,最初几年只是一种朦胧的自觉。就是处理病人时自动地不从中西医的诊断去考虑,也不从病因病名去考虑。只考虑病人当下是个什么状态。然后看你该为他做什么。最简单的说就是:“读懂需求是诊断,恰到好处救其难”。这样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由于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总是觉得自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每次听病人说有明显好转了。我就想,我的运气真好,病人的运气也好,我们双方也很有缘。这样一直到了2001年。我到河南信阳出诊。接诊一个危重的尿毒症病人。我也不懂尿毒症的机理是什么。我当时能肯定的就是他阳虚水停。于是就用真武汤温阳行水,没想到对他有起死回生之效。而且他每次来复诊时都说自己觉得效果明显,我想既然效果明显,就守方不变。这主样,一个真武汤守着两个多月没变。就治好了他的尿毒症。这个人是比那个王老师严重得多的。是西医用尽了方法宣布必死的人。当时病人自己也是觉得一天不如一天。已经绝望等死了。但他说吃了我的中药只有两三天,大小便就很通畅,人也能吃饭了,他就感觉到自己不会死了。
此事对我自己也很震憾。我就想为什么我每次运气都这么好?为什么这种处理当下的方法能治好这些大病重病?古人用过这种方法吗?首先可以肯定,古人一定不是从肝硬化,尿毒症等西医诊断来处理问题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呢?也就是说,中医的方法论是什么?我带着这个疑问重新来阅读经典。读到《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恍然大悟!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医的方法论,而且也就是处理当下的意思。就是看你当下的脉证如何,有那些不正常,我根据你不正常的证据来进行治疗。实际上,我当时对此条文背诵已经超过七年多了,我经常背诵此条,就是没有仔细想过它是个什么意思。
我带着恍然大悟的兴奋来读经典,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我认为我是直接进入仲景内心了。如第17条是: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我体悟这几条张仲景就是通过第16条告诉我们,中医看病可以无论前面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也可以不必分清原因,只是弄清当下是个什么状况,并对这状况作一个恰如其分的处理。接下来,第17条和第18条是补充说明,我们在处理当下的时候要注意顾及整体。
桂枝汤的实质是为虚寒之人而设的一个补剂。酒客之人多实热之体,不宜用桂枝汤温补。当喘家遇桂枝汤证时,要加上厚朴,杏子帮助定喘。也就是用桂枝汤处理当下,加厚朴、杏子顾及整体。想到此处,我就又想到了中医基础理论上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我一直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而且我想既然说是两个基本特点,就是这两个基本特点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是同时并存的。但是我注意到在我们的大学教材中不仅没有体现出这两个基本特点同时并存,而且刚好与之背道而驰,你既然说整体观念是基本特点,但接下来你又将中医分为中基,诊断,中药、方剂,内、外、妇、儿科,你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现在,我从经典中发现,仲景先师的本意就是要我们注意在整体观念之下进行辨证论治。刚好实现了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始终存在和同时并存。所以我很肯定,在整体观念之下的辨证论治就是中医的方法论。就是“顾及整体,处理当下”。后来,我又成功解读了伤寒论第七条和第十一条,发于阴和发于阳就是通过你感冒之后有无发热现象,对你作一个体质分类。感冒之后能发热的称为阳性体质,感冒之后不发热的称为阴性体质。而且第七条被公认为伤寒论的总纲,这就说明仲景治病首重体质。注重体质就是注重病人的整体状况,就是整体观。对当下情况作处理就是辨证论治。只有仲景圣人才实现了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始终存在和同时并存。
从此,这种方法论对我变成了一个明确的自觉和行为,在此之前,我不懂西医,看不懂西医的化验单。我觉得自己有巨大的知识缺陷,我很惭愧。但从此以后,我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来处理病人,两年之中,屡创佳迹。到了2003年。我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肯定自己对中医方法论的总结是正确的。我认为这对整个中医界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我也能和陈修圆一样,可以正确的预期疗效。我相信中医可以独立诊断,独立用药。我再也不惭愧自己不懂西医了。而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去学西医,不然可能就一生不能真正入中医之门了。至此,我自信自己是一个真正入门的中医。我发现了中医与西医在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人类文明形式,它们有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释,因而也产生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认为西医很先进,中医很伟大。西医积极进取登向科学的高峰,但中医早已登峰造极到达了文明的顶点!我内心并不反对西医,但我反对那种以西医为本位而来反对中医的观点。
目前已有的学术成果
我是在非典前后发现自己的学问渐趋成熟,就想如何向社会传播真正的中医学术。我当时认为自己有实学,无虚名,无平台,没有基本的合法性。当时国家不允许无医学学历者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我当时认为唯一的出路是考中医研究生,我就开始参加英语自学考试,计划先学好英语,同时取得大学学历,以便考中医研究生,取得合法性,同时也进入中医学术界。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也可能是我一生中作的最坏的选择,因为在学英语的两年中,我基本上放弃了对中医的钻研,最为痛心疾首的是在此之前,我可以在一小时之内背完伤寒论,在两小时之内,背完内经四十篇。在十二分钟内,背完道德经。而学英语两年,我荒于复习,将我本来引以自豪的这些经典功夫都荒疏了。后来到了2005年春季开考之前,我因骑摩托车而致骨折住院才停下了自学考试。2006年,得知师承中医可以报考执业医师了。我于是参加了2007年的执业医师考试。并以435的高分一次顺利通过。
2006年得知自己可以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之后。我认为自己的基本合法性不会有问题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取得话语权。因为我深知自己没学历,没地位,没平台。你就一个农村里出来的名不见经传的高中生,你说你读懂了中医经典,别人凭什么相信你呢?
于是我在2006年开始写文章,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探讨”。这是《论语》上的第一句话,是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读过的。但对这句话的传统解释来源于三国时司马昭的岳父王肃。他对这句话的解释我认为是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近两千年来,发现他的解释是明显错误的人为数不少,但就没有人写出文章提出正确解释。因此我就写作了此文。后来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上。所有读过此文的人,从博导到小学生,都很支持我的解读。后来我又以“水到尽头天作岸”的网名将此文发表在天涯论坛上。大家如果读了此文,可能会相信英雄不论出身。可能会相信水平与文凭没有必然联系,水平与社会地位也没有必然联系。
另外,我又发现广为传诵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悟言一室之内”高中语文教材中对这句话的注释也是错误的。可以说,如果不读懂这句话,整个《兰亭集序》的深刻性就没有被读懂。
还有初中语文中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认为这一句是全篇中最深刻最难解的句子,如果不读懂这一句,整个《岳阳楼记》的深刻之处也就没被读懂。
其实类似之处还有很多,我姑且先举这三篇文章为例。我的本意并不是想证明我自己如何了不起,我是想说大家都容易被误导。我也想以此取得话语权,以此坦然自信地面对所有的中国读书人。包括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他也没发现这几处明显的错误。我本来一直很崇拜他,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我不得不说他说阴阳五行不可靠其实是他自己不可靠。他自以为他精通中医,还企图创立新中医学说,其实他对中医的贡献只是在一些局部之术上确有亮点,对中医的整体之道,他没搞清楚,古代圣贤明明白白写在经典上的话,而且是大道至简并不难懂的话,他也没读懂。不然他绝不会苦心孤诣地要创立新中医学说。他这一番好心的作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余云岫敢于那样理直气壮地提出废除中医,孙中山说中医没有导航系统,都是受了他这位国学大师的影响。我确信他确实是国学大师,就象他对中医确实没搞懂一样确实。
我认为对中医学理最大的误解误导就是王肃对《洪范》五行的注释。我起初写“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探讨”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王肃连这么明显的错误都犯了。所以他对《洪范》五行的注释是一个更严重的错误。所以我就写了《阴阳五行新释》。从义理,考据等几个方面指出了王肃的错误,并且读出了古圣先贤的原意。敢于面对天下,也敢于面对古人!
《古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站在经典的高度,理清了古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讲清了中医的定义是什么,中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中医的方法论是什么。
在对《伤寒论》的解读中,首先是如前所述在偶然中摸上了辨证论治的正道,接下来是正确解读了《伤寒论》的第七条和第十一条。发现了仲景是注重内因,以体质立论的大法,后来又发现了仲景是六经辨证,后来又发现了“五字心法”。这个五字心法就是中医的导航系统。“五字心法”扩充为“十字纲领”后,就从经典的角度理清了各种辩证方法如六经辩证、藏府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以及方证相对之间的关系。从经典原意来看中医真正可以作到纲举目张,简明扼要,拔云见日,大道至简!
《神农氏内经讲义》重点讲解了《素问》前五篇和《灵枢》经脉第十。另外讲了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内经段落。我敢自信地说,对于《素问》前五篇,我也没全部读懂,但凭我己经读懂的部分,己经可以解决中医理论中的一切重大问题。我现在认为中医学体系是一个大道至简的体系,靠《素问》前五篇解决中医理论的重大问题。然后靠《灵枢》经脉第十向临床过渡,过渡到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真正学好了伤寒杂病论,凡是用中医中药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从仲景心法中受到启发,找到最佳处理方案。不过,我目前在临床上尚未能达到最佳状态。
终遇恩师 放飞梦想
有人认为我很狂妄,我自己认为我是对中医很有信心,我不认为我个人有任何学术创见,中医学也不需要任何高人有任何创见。如果我们能读懂经典,回归到古人正确的起点,就是中医界的大幸,也是全人类的大幸了。所以我认为读懂中医经典是继承中医学术的最基础工作。我是代表整个中医界补了这一课。我希望大家能从这个视角来看我。如果还有人认为我很狂妄,我也不辨驳了。我本是荒原中的野草。没有受过文明人的指导。也不知标准的论文格式是什么样的。但我至少有一点敢以告白天下人,我的所有学术成果都是我辛勤学习所得来的,不是靠抄袭复制和粘贴。我希望大家是站在复兴中医,辨明真理的角度上来与我交流。我也渴望得到大家的交流指正和补充。
再者,孔子说该狂者狂,该狷者狷。我们中医界难道不需要敢于说出真话的人吗?孔子所谓的狂者就是敢于承担责任,能够顶天立地的人,愚虽不配,愿学焉!
其实,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勤奋,谦虚而且谨慎的学生。几十年来,我一直象一个小学生一样度日,以“日知其所亡”为座右铭。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我一直在进步,所以我敢说我一直很谦虚。当我用麻黄汤桂枝汤快速治好病人的感冒,大家说我是“高人”时,我内心真实的认为是并不是我很高,而是我的大部分同行都太低。多少年中,我都是这样比喻的:我的医学水平好比是一场考试中我只得了三十分,正在惭愧中却发现原来三十分还是高分。超过三十分的人为数不多。有一次我向一位我很尊敬的中医学者表示我希望他帮我搭建一个平台让我来传播中医学术,他问我:你认为你准备好了吗。我说,我没有认为我就准备好了。但我至少知道二加三等于五,但我明明看出绝大部分人连二加三等于五也做错了。这是我的真实话,真话说出来就没有假话那样好听。但为了中医的复兴。我认为必须说真话了!
我其实也是很谨慎的,我一直在想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学术?二是如何学好中医,三是如何教好中医。围绕这三个问题我自己计划编写一整套十二本的中医教材。我己经完成了四本,但我一直在试用中,没有公开出版过。主要原因就是我只能自信我对经典的解读是正确的,但我对自己的临床实力信心不大,因为我对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不敢接诊。当病人问我治好过癌症病人没有,我都如实说,治好了的很多,但没治好的更多。关于病分六经,我只是从理论上确信张仲景先师是这个意思,但在临床中尚在摸索求证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身份地位,人微言轻的人就算你说得正确都不一定有人听,也深知学术一定要求证。这不只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中医学术负责,也是对人类负责任。
我是在非典前后读懂病分六经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应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治疗小病,靠小柴胡汤、真武汤和理中汤治疗大病,靠麻黄桂枝干姜附子创下了许多奇迹。但我深知自己的学术缺陷,因为仲景不仅设下了辛温剂,还有辛凉剂,还有寒凉剂,还有苦寒剂。所以我很想寻找一位导师帮助提升自己的临床,也特别希望有人能帮我证明病分六经。我所说的证明就是用临床实践证明六经辨证就是仲景先师的原意,就是中医的方法论,就是处理当下的切入点。
正如我在《蔡氏经方入门教程自序》中所讲的。我辛勤寻找十年以上,正当我对当代的大学教授,对许多己经著书立说的伤寒学者失望之时。我遇到恩师蔡长福先生。他在二十年前开始使用六经辨证处理中医临床的所有问题。而且对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严重疾病都有良好疗效。令我非常震憾,也非常兴奋。经过近一年来跟师学习和交流,我发现我和恩师的所有学术观点都很吻合。我从经典中所读出的所有学术观点,他都有丰富的临床事实作为证明。我以前不敢出书,也不敢出名,怕自己名声大了,名声大于技术,让天下人失望。遇到恩师之后,我就很有底气了,一是自己有了突飞猛进,二时当我不能解决时,我可以推荐病友找我师父治疗。我都是这样介绍的,也许我的师父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帮助,我认为他是当代最顶级的医学家之一,我介绍你找他我认为是我对你也尽到了最好的努力,但信不信由你自己。
遇到恩师之后,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传播中医学术,提高医生的临床疗效,也提高民众对中医的信心。我们一直认为复兴中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材。另外就是要建立全体国民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而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在这些重要的事情上作出许多宝贵的贡献。希望广大的社会有识之士能为我们蔡氏经方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让我们能放飞中医的梦想。
我寄语天下的有识之士:无论你给我们搭建一个多么高的平台,我们都有信心唱出一出好戏,也让我们共同唱好复兴中医这出大戏,我们并不是期待证明自己会唱戏,而是期待向全世界证明中医真正很好!期待中国人民能够真正站起来,希望广大的社会精英能支持我们,让我们一起复兴中医,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找回中华民族久违的自信。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非爱中医群群友,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