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七”,到底有何玄机
说说中医药里的“七”
中医药里,“七”字频频登场亮相,屡屡充当角色。不乏其例,不同凡响。
中草药里,药名末尾是“七”的有:三七、长春七、寸节七、豆叶七、五转七、蒿枝七、鸡心七、雷公七、菜子七、麦穗七、高粱七、人头七、桃儿七、扇子七、铜锣七、拐枣七、偏头七、马牙七、南瓜七、茴香七、盘龙七、朱砂七、凤尾七、铁牛七、金牛七、云雾七、荞叶七、象牙七、虎尾七、马蜂七、螃蟹七、鸳鸯七、白窝儿七、松打七、竹根七、猪毛七、蝎子七、秤杆七、飞天蜈蚣七……
中药方剂里,用“七”冠名的有:七宝美髯丹、七厘散、七味地黄丸、七味羌活膏、七生汤、七珍丸、七汁饮、七子散、七圣丸、七制香附丸……
知道
在孙思邈《千金方》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的中草药有几千种。其中末尾为“七”的药物,仅有“三七”这一棵独苗。到后来,药名末尾为“七”的中草药逐渐增多,达到上百种,繁衍成为一个小家族——“七药”。
人们认为,“七药”的“七”是“奇”之演变。“七药”,特指那些具有奇特疗效的草药,它既可单味也可组方。组方时以君药起主导作用治疗疾病。
上溯远古,神农与“七”密切关联。神农尝百草,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口尝365种药,并写就《神农本草经》,惠及天下。
“七”, 在中医药里有何玄机、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
“七”,再现中医药的原本状态和方剂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七药”中的“龙头老大”——“三七”做了这样的描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
此处,李时珍既讲明了“三七”的叶片形态,又道出了“三七”的药名来历和药用功效。“七”,亦指方剂中药物的种类,如:七宝美髯丹是由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和补骨脂七味药物所组成。
“七”,彰显传统文化及独特的中医理论。
先哲认为,“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七”是阴阳与五行之和。《黄帝内经》载,女子的身心节律、生长阶段、生命密码均与“七”密不可分。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有七窍:鼻为肺窍、目为肝窍、口唇为脾窍、舌为心窍、耳为肾窍。
致病有七因:风寒暑湿郁损衰。
治疗有七法:补泻宣通理散收。伤害身心有七举: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药物方剂组成配伍禁忌中有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七”,昭示中医药的神奇功效。李时珍称“三七”为“金不换”。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以“七”命名的药物,皆为中药之珍品,具有像“三七”那样的神奇功效。另外,此类药物还主治“五劳七伤”,且有奇效。
“七”,铭记岐伯之千秋功业。“七”与“岐”同音,“七药”是由“岐黄之术”而来,一脉相承。以“七”命名的中医药,似乎特意纪念中医之祖——岐伯奠定我国中医药学基础,铸就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造福人类之功业。
“七”,一字多说。“七”, 在中医药里既有自然质功能,也有结构质功能。“七”,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功效,是五千年来由神农、岐伯、黄帝、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直至现代千千万万个医师的心血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6-11-07,作者:李金钢。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非爱中医群群友,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想要了解和收听更多古中医课程,可以下载听会儿中医学习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