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一方【银翘散】
银翘散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
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方解]
本方证为温病初起,卫气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热毒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津,则口渴,邪在卫表,故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热以解其毒,宣降肺气以复其清肃。方中银花、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重用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宣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豆豉、荆芥辛而微温,透邪外出,两药虽为辛温解表药,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伍在辛凉药中,可增强透表之力,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止咳;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于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违辛凉之意;二是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相配,既外散风热,又解毒辟秽,从而构成清疏兼顾,以疏为主之剂。为“辛凉平剂”。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
温开水吞服或开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
[加减化裁]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一首“辛凉平剂”,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3、使用注意方中多为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
[禁忌]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经验]
例:郑×,女,7岁,每次患上感发烧39℃以上,扁桃体肿大,口服药物不能奏效,每次发病滴注青霉素、氟美松等药物。郑某体质较弱,几乎每月发烧1次,2岁前郑某曾患上感发烧抽搐12次。
患儿消瘦,面黄,舌苔厚,口臭,脉弱。笔者把玉屏风散与银翘散合用。
组方:黄芪8g,白术、双花各12g,连翘、桔梗各9g,薄荷、防风、竹叶各6g,甘草5g,羚羊粉0.6g(冲服)。嘱其每剂煎2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1剂服后体温正常,去掉羚羊粉后再服2剂,诸症消失。又令服玉屏风散5剂,每日1剂,以增强其抵抗力,停药后观察,半年后未再发高烧,郑某即使患上感,症状亦轻,口服感冒药即可治愈。
按:患儿素体较弱,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肌表,郁于腠理,卫表失和,正邪交争,卫气失于宣发,致发热恶寒等表证。小儿感冒易夹惊,故表现为抽搐。给予银翘散以辛凉解表;黄芪以扶正祛邪,羚羊角以镇惊祛风。
例:刘某,男,4岁,2008年4月11日初诊。患儿2d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伴鼻塞、流涕、微咳嗽、不思饮食。
次日见头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部分有粘水流出。口渴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浮略数。患儿近日有水痘接触史。
诊断为水痘,属风热挟湿型。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7g,桔梗7g,荆芥穗5g,淡竹叶5g,蝉蜕3g,薄荷(后下)5g,板蓝根10g,薏苡仁10g,车前子(布包)5g,知母5g,生石膏(先煎)12g,生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用2%龙胆紫涂破溃水痘。药后热退,项背痘疹消退,无新发水痘,上方去生石膏、知母,继服3剂,水痘结痂而愈。
按:患儿因感受水痘时邪。水痘时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卫失宣,初期表现类似感冒,证见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邪毒入里,蕴于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邪毒与水湿相搏,正气驱邪外出,则透发水痘。给予银翘散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加板蓝根以凉血解毒,知母、石膏以清脏腑热,车前子以淡渗利湿。
例:陈某,男, 10岁, 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儿一周前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三天前发热, T39.6℃,轻度恶寒,疲倦,呕吐,左侧耳下肿大,咀嚼时疼痛,经某卫生院治疗2天后恶寒减轻, T39.2℃,左侧耳下肿硬疼痛,右侧耳下轻度疼痛,不硬。
检查见颊内腮腺管口红肿, 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证属温毒壅阻之痄腮重症。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佐以通下。
方用银翘散结汤加减治疗。
处方:银花、连翘各10g,公英、板蓝根、夏枯草各15g,柴胡、牛蒡子、僵蚕、海藻、昆布各8g,石膏20g,大黄(后下)、芒硝(溶化)各4g。每日1剂,煎2次分服。服上方1剂,大便通畅, T37.3℃。2剂后体温正常,耳下肿痛大减,稍软。上方去石膏、大黄、芒硝,每日1剂,煎2次分服,连服3剂,肿痛消失而愈。
按 :小儿因感受风温时毒之邪,邪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郁而化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胆胃之火循经上攻腮颊,致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局部而见耳下腮部漫肿硬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温毒壅阻之证。给予银翘散加海藻、昆布、石膏、大黄、芒硝以清热解毒,透邪外出,软坚散结、利咽,清脏腑热。
例:幼女,8个月,因父母看护不周,夜晚给洗澡后复吹空调,次日即发热至38.2℃,服用解热退烧药乏效,体温逐渐升至39.3℃,无汗,夜间至妇幼保健院急诊,应用地塞米松及美林肌注,遍身汗出,体温降至37℃左右。第二日,病情反复体温又逐步升高至39.2℃,仍无汗出,烦躁,纳呆。父母无法,仍要去医院,我遂劝之,至医院也是查血化验,激素退热,或者加用抗生素消炎,花钱费事不说,还不一定能治好,宝宝也很遭罪。现在这种情况,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是患儿体表为寒邪侵袭,郁而发热,病邪在表,尚未入里,可用中药解表发汗。我建议他们服用中药治疗,他们见我胸有成竹的样子,便同意了服用中药治疗的方法。于是我细细诊查患儿,发热3天,现高热,无汗,烦躁,大便尚通畅,小便色白不黄,诊断为外邪袭表,正邪相争于体表,郁而化热,且有入里之势,故急宜发汗解表,因邪热有入里之势,宜兼甘寒解热。
拟方:金银花6g 连翘6g 大青叶6g 薄荷3g(后入) 香薷4g 荆芥4g 芦根6g 竹叶3g 甘草3g。
方用银翘散加用香薷、大青叶,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清热,薄荷辛凉散邪,香薷有“夏季麻黄之称”,故暑天发表用香薷,又香薷善“能泄宿水”,并用荆芥配合香薷发汗解表,芦根甘寒清热,大青叶清热解毒,并能防止病邪进一步入里化热,竹叶甘寒清热,并能导热邪外出,使邪从小便而走。
将药拿回来,先浸泡20分钟,开始小火煎煮,煮沸后散发出清香之气,加入薄荷,又煎煮3分钟出锅。盛出一小碗,给患儿灌下,五分钟后患儿即小便一次,尿量甚多,量体温38.8℃。遂安然入睡,一小时醒后又灌药一次,亦小便一次,体温降至38.2℃,开始知饥索食,予米粉喂服,食毕,遍身大汗,头部尤甚,复测体温降至37.8℃。至夜间临睡前又喂药一次。当夜患儿入睡甚香,无烦躁讹人状。第二天,患儿精神状况极佳,体温已降至36.5℃,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均良好。
本病例全程未用西药,药用一剂,即从40℃退至36.5℃,并且无反复,这说明中医治疗本病是从本质出发,邪解则热退,并不刻意退热,此与西医不同。
(这个方子药量对于8个月患儿不免偏大,但给幼儿喂中药,能服三分之一者就属不易,所以药量虽大,实际给患儿喂下的并不多,所以不用畏惧。另外,对于外感急性病,在服药方法上一定要频服,一天三到四次,绝不能如慢性病那样一日两次,早晚各一。因为外感病来的迅速,我们用中药祛邪也要迅速,药力一定要持续,要跟得上,一鼓作气将其逐出,邪退则热解。一日两次的服药方法是用于慢性久病者,与外感急病不可同日而语。)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