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黄帝内经(18-19)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黄帝问,正常人的脉象如何?
歧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歧伯回答道,正常人每一次吐气,脉跳二次,每一次吸气,脉跳二次,因此一次呼吸脉跳四次;再次呼吸之间有停息叫作定息,此际脉又跳一次,因此呼吸加上定息一共跳五珧。维持此脉动的人,名曰“平人”,“平人”就是健康的人,没病的人。我们以健康的人为标准,来诊断病人,把病人的脉回复正常,这就是治疗。
如果医生吐一次气,病人脉跳一次,吸一次气脉跳一次,这就是阳气不足的现象,医师吐一次气,病人脉跳三次,吸一次气服跳三次,有急躁的现象,如果尺部之皮肤较热,就是温病,也就是津液不足引起的热性病。如杲尺之皮肤不热,脉虽速但感觉脉内气机有加速象,此为风病,也就是外感病。如杲同样如此而脉内出现流动不畅之感,也就是涩脉,则病人必有痹病,即麻木不仁也。人的一次吐气,脉跳四次以上者必死,脉已不跳动时亦死,脉形忽快忽慢者亦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眞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眞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眞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眞髙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钧甚曰今病。藏眞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人身上的阳气都源于胃,所以胃气的正常与否,就是人的健康与否所在。人一旦无胃气,就是“逆”,凡逆者必死。
诊断脉有无胃气,其法如下:
春季时为肝臓代谢最盛之时,脉稍弦状即表示有胃气,也就是正常人,如果脉多弦,表示胃气巳少,就是有肝病了,再者,如果脉呈全弦状,表示胃气巳无,病人必死。胃气之脉中如察觉到有如细毛一样的脉,这表示病人在秋季时会发病,如果毛脉已强,表示金气甚强,在春季为木,乃为金克木之象,即肝气不足而致金盛,故必肝有病。春季为肝气最盛之时,五臓皆禀受于肝,因所有臓腑内皆有筋膜,故正常之脉必带微弦。
夏季脉较洪大,若脉前微屈后又居之乃为钩象;洪中带微钩此为正常人,胃气充足,一旦钩甚表示胃气已少,就是心臓有病,脉呈全钩状乃示胃气已绝,病人已无生机。夏季胃气之脉如杂有石服,表示冬季必生病,如果脉皆呈石脉,则为水气甚强,夏季为火时,故火气弱以致水气过强,故为心臓病。夏季为心气最旺盛的时节。五脏皆禀气于心,五臓内之血脉,皆受于心,所以有胃气之脉必呈微钩状。
长夏季节为土时,胃气正旺,脉呈微软弱为正常之人。如杲过弱乃胃气灭少现象,就是脾有病,此时节如果出现脉时有时无,断断续绩状,则为死脉,因全无胃气也。如果软弱之脉杂有石沉之脉,表示病在冬季时发。微弱至比较严重时,为现在即有病。长夏之季,五臓之气禀受于脾,亦即脾,主五赃内之肌肉,脾脏气盛,则脉就呈现有微弱之土脉。
秋季时节,有胃气之服为微毛脉,也就是正常人之脉。如果毛脉盛多,则是胃气减少的现象,就是肺有病。如果脉呈全毛脉时,表示胃气已失,病人必死。如果呈微毛脉中杂有弦脉,则表示一到春天就会发病。当脉出现弦脉很盛畤,表示现在肺就有间题,因为秋季为肺金之气,如果木气过盛,必是金气不足导致。体内五脏之气皆由最高之肺来布施,有了肺之气,所以全身血液能够畅达四肢末稍及臓腑之内也。
冬季之脉如果呈现稍微沈下之象,此为有胃气人之脉,也就是正常人。如杲沈脉较深,为胃气已少的现象,肾脏就生病了。如果沈脉巳如石般坚残,就是已无胃气的现象,病人必死。另一方面,如果沈脉出现微有钩形之象,此人夏季必然犯病。如果钩脉甚为明显,则现在必已病矣。冬季时,五脏气皆禀受于肾气,因肾主骨髓:故脉为沈象。所以沈脉表示正常,也就是有胃气之脉。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屑背痛。寸口脉沈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沈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沈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沈而濇,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濇,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濇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潘,谓之解体。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濇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麤常热者,谓之热中。
胃的大络,又名“虚里”。其上贯穿横膈膜而与肺相连,再出表面居于左乳之下,其脉动甚而隔衣可见,这是宗气所聚之所,为气之总汇,也是胃气根之所在。一旦病人喘息剧烈,造成左乳下宗气脉位时常停止(现今之因气喘缺氧而造成心臓衰竭),就是病在胃之大络中,病邪聚此而积留不去造成的。如果宗气脉位停止搏动,即是心脏已停止,此人已死。因此,左乳下之搏动触及衣物,就是宗气在活动的表现。
要知道寸口之脉过与不及所表现出来的病,可以依照以下之规则来看:
(一)寸部脉出现短脉,此人必然头痛。因为寸口为胸阳之所在,如果脉短则胸阳不足,阳气无法入头,头是诸阳之会,今阳气不足,故头痛。
(二)寸脉如出现过长之脉,病人必有足胫之病,此阳盛于上而不下也。
(三)寸脉坚而搏出表面时,病人必有肩背痛,因背肩为胸阳之腑,此阳欲出不出受阻之象也。
(四)脉沈而坚实,其病在中在内部,此为阳气受阻于中无法出表之象。
(五)寸脉浮在皮表且盛大时,这是病在表也,因病人有表症,阳气尽出与之相抗也。
(六)寸脉如沈而微弱状,表示病人里阳不足(即免疫系统较弱〉,就会有往来寒热(体能与病邪相抗,时胜时败),或肠子下坠或下腹疼痛。
(七)寸脉如沈而左右两侧横跳,此必膓下有积聚不去,胸阳无法下达也。或出现腹中有瘀积凝阻之病。
(八)寸脉若沈而急缓不定,逭也是往来寒热之表现,如第六条,都是胸阳不足造成的。
(九)手部的脉出现盛大且内滑而坚搏者,此病必在外,是阳气出表与病邪相抗之象。
(十)手部脉如出现小而坚实之状,此必病生内也,其邪阻阳不使出状。
(十一)手部脉呈小面微弱,重按之则四散,此病已久,病人已至气血两虚也。
(十二)手部脉如浮且滑而快者,是新得之病,病人免疫系统受病激而壮盛之自卫能力表现。
(十三)手部脉如急状,此病乃疝气或脐之部位疼痛,此阳气受阻于下焦腹部,多因寒致也。
(十四)脉出现滑动上下状,此为风病,风中于表也。
(十五)脉形重按即散出,衰示病人有麻木不仁的病。因气血不足,无法润养皮肤关节乃致。
(十六)脉形呈缓慢但滑动上下状,病人必有内热之病。
(十七)脉如盛大而紧,此必有胀满之病。
举凡脉象顺从阴阳之变化,此病易治;脉反逆阴阳不合于四时,此病必难治。
脉不合乎四季之变化,又有五臓相克之现象,此病难治。
吾人诊尺脉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一)凡手臂多呈现青色之血管,表示病人失血遇多。
(二)尺部之脉缓而散名之“解?”,即易疲劳倦怠也。
(三)人安卧于床,但脉形却盛大,此即“脱血”现象,人必极虚也。
(四)尺脉如按而形散且上下滑动,必因津液不足,故知病人必过量出汗而致也。
(五)尺部之肤如冰冷且脉形细小,为里寒巳盛,病人必下痢不止。
(六)尺部之肤若热,且脉又较粗大,此即“热中”,也就是中焦内热壅盛状也。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眞藏见皆死。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里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濇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见到病人之脉为纯弦之象,此为肝绝,因金克木,故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见到纯钩之心脉,心脏巳衰,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见到纯代之脉,病脾气已绝,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甲乙日死,因木克土也。见到纯毛之肺脉,此肺气已失,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因火克金也。见到纯石之肾脉,为肾气已绝,病人常于戊己之土日死,因土克水也。举凡见真臓之脉,皆为必死之象,且由脉状可知何日死。
人迎之脉动若速,病人必喘息咳嗽剧烈,此胸中有水也。目之四周稍肿,有如蚕形横卧之状,必腹中有水。若病人小便黄且红,仍能安眠者,此为黄疸。刚吃完饭又生饿感者为“胃疸”,胃热过盛状。人面肿者,为风病。足胫生肿者,为水病。人目黄浊者为“黄疸”。妇人心经自通里到神斗处脉动甚者为有子也。
人之脉有违逆四季时节者,也有顺从时节者,从不隐藏其形式也。春夏乃生长之时节,脉形反瘦,秋冬为收藏之时节而脉形却反浮而大,这就是逮逆四时也。病人有风热之症而脉反静,下痢或失血频率反呈实状,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乃得而形又散,此皆难治之病,这就是反逆之脉,同时反四时,皆为危症。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眞臓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人所食之五榖为生命的本源,所以一旦水榖缺乏则人必死。如同人之脉中无胃气一样,为必死之兆。所谓“无胃气者”,就是出现真藏之服象,诸臓皆不受胃纳之精也。脉中无胃气者,即是肝呈全弦无缓之象,肾呈全石无缓之象也。
人体之阳脉盛时,如见脉形洪大且长形,此为太阳脉,如脉现忽快忽散,时长时短,此为少阳之脉。如现浮大而形短者,则为阳明之脉。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矸,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揄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稍,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平脾脉来,如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乌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平常的心脉,其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圆珠子在转动状,这名之为“心平”。夏季时以有胃气之脉为本,心脉在夏季最盛,心有病时,脉搏粗大且连续而至,脉行屈曲之状,此为“心病”。将死之心脉,会出现寸口脉曲,而后脉不断拥至,如兵器中之长钩,此为心死之脉。
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静静的飘动,软绵绵的,名曰“肺平”。秋季肺气当旺,仍需有胃气之缓象。病肺之脉,无论沈浮,按之如鸡羽一样,无依无靠,不浮亦不大,此为“肺病”。肺死时,其脉如物之浮水面,如风吹毛发状,此曰“肺死”。
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如钓竿末稍般,有弹力中带软象,此曰“肝平”。春季肝木正盛,但仍须带胃气之缓象,才是正常。肝病时,脉形会充实而滑腻,知手按长竿上下移动感,此曰“肝病”。肝将绝死时,脉形必劲急如弓弦一样的绷紧,此曰“肝死”。
正常脾臓之脉,缓和且柔软,好像难足踩地一样柔软有力,此曰“脾平”。长夏之季脾气当旺,仍须有冑之缓和脉为本。病脾时,其脉充实而满且数,如鸡抬足之状,此曰“脾病”。脾死之脉,其形如鸟嘴之尖喙,如鸟足之细,如屋沿漏水下来一样,像水流去一样,此曰“脾死”。
正常肾臓之脉,其形沈而如钩,按之愈坚,此曰“肾平”。冬季肾气当旺,即令肾脉亦不可无胃气之缓象。肾病时,其脉来如拉长之葛藤一样,按之愈坚,此曰“肾病”。肾死之脉,如拉索一样的绷紧,且急速移动,重按之如石头撞壁反弹回来的样子,此曰“肾死”。
玉机眞藏论篇第十九
黄帝问曰,春脉如眩,何如而弦?
黄帝问道,请问春季时,常人之脉为何如弓弦一样呢?
歧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歧伯回答道,春脉就是肝脉,是肝气最旺之时,其属东方属木,天地万物自春季始生也。因为生之始,故其气较软而虚滑轻松,形如弓弦一样较长且直,故名弦脉。与此相反之脉,则为病脉。
帝曰,何如而反?
黄帝问,所谓反者,是什么样的脉?
歧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歧伯答道,如果脉气来时坚实且强,这就是太过了,病生体外。如果服气来时空虚而微小,这就是不及,表示体内有病。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问,春之脉如果太过或不及,又代表什么病状呢?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歧伯回答道,脉呈太过表示病人善忘,头脑不清昏昏然,眼目髪黑而晕厥。如为不及,会令人胸痛牵引背都,向下发展为两膝位胀满等症状。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黄帝说,答得好。那夏天是钩脉,其脉形如何呢?
歧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歧伯回答道,夏季为心脉也,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必来时盛大去时衰弱,此为钩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也。
帝曰,何如而反?
黄帝间,所谓“反脉”是什么呢?
歧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歧伯答道,如果脉来盛大,去时亦大,这就是“太过”了,病生于外。如脉来不盛,去时反盛,这就是“不及”,也可说是寸脉微弱,尺脉盛大亦同,其病在体内也。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问,夏脉呈过分与不及时,其病症如何呢?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黄帝说,答得好。那秋季脉为浮脉,何者为浮脉呢?
歧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歧伯对曰,秋季之脉为肺脉也,肺属西方属金性,此时为天地万物收成之时节也。故此服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且其势来急去而散也,这就是“浮脉”之意,与此相反者病也。
帝曰,何如而反?
黄帝问,如何是与它相反的脉呢?
歧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歧伯回答道,其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雨边虚空,这就是“太过”了。病生体外。脉形如羽毛一样但应手则微弱,这是“不及”也,病在体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问,当秋季之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有何症状?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歧伯回答道,出现“太过”的秋脉,病人会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欲吐。若是“不及”的秋脉,则会发生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咻咻不止。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黄帝说,答的好。而冬服妤像耕田一样,为何会如此呢?
歧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沈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歧伯回答道,冬服为肾之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季之脉必深沈且搏动有力,如像耕田一样,故名为“营”,凡脉状与此相反者为病。
帝曰,何如而反?
黄帝问,何谓相反的脉呢?
歧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歧伯回答道,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遣就是太过的脉,病生体外。脉气去时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者,此为不及之脉,病在体内。
帝日,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问,当冬季之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症状如何?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解?,督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P81-90
歧伯回答道,太过之脉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的症状,背脊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若是“不及”之脉,则会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
帝曰,善。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黄帝说,答得好。黄帝又说,对于春、夏、秋、冬四季会出现四季不同之常脉与病脉已有了解,但对脾脉并未说明,请为说明之。
歧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歧伯答道,脾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臓之中央,主要功用在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黄帝说,那脾的状况,可否从脉中察出来呢?
歧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歧伯回答说,脾脏正常时,为人之常态,一般无法知道;但脾一旦失去作用,则脉会明显的反应出来。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黄帝问,有病的脾脉又如何呢?
歧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歧伯回答道,脉会出现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这是“太过”之脾脉,主病生体外。如脉现如鸟之啄物,跳跳停停的,就是“不及”之脉,这是指病在体内。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问,老师说脾是孤赃,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臓腑,如果脉现“太过”或“不及”,那又有哪些症状呢?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歧伯答道,脉呈“太过”状,表示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若呈“不及”状,则病人的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混乱,又名“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黄帝敬畏的长身而起,向歧伯鞠躬而点头道,答得好,我听闻了脉法的重点,天地间的真理,五色的脉及变化,及揆度、奇恒的道理,知其道本一也。人的生体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即早使它通顺,俟病已至,方才察觉而去治疗,时机已失也。这些奥妙的重点,相差极微,必须刻在玉版之上,收藏在内府之中,每日清晨来阅读它,我为其立名为“玉机”。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傅到所胜之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来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傅之臓处,生病之人之所以会死,其初必先传到其所不能胜之脏处,于是病乃致死。也就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顺行所生。如果气是逆行的状况,病人乃死。肝气足乃生心气,再傅到脾脏,这是正常;如果肝气反居于肾,又逆傅到肺中,病人必死。心脏气旺乃生脾气,再傅给肺,这是相生故吉,一旦心之气居于肝中不传,反逆行到肾脏,则病人亦死。脾气足则传入肺,再进入肾脏,这是顺气;如果气居于心不傅脾,反逆传给肝,则主死亡。肺气足则傅入肾脏,再顺傅给肝,这是相生;如果气反居于肾,更逆传入心,此乃死兆。肾气足则傅之入肝,再顺傅给心,此为顺治;若气反居于肺中,更逆傅给脾时,病人必死。这都是因为气逆走而致死的。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吾人可将之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吾人可用此断出生死之早晚也。
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剌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欬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黄帝说,人体中五脏都互相运贯,且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果无法施予正确之治疗,常态时有三个月,有时则六个月,急性病的短则三日,慢则六日,其傅入五臓不治而死。这是因病而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傅递所致了。
因此能从诊脉上察出冑之阳气盛衰者,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而来,能从脉上察出五脏阴气之盛衰者,就能断出病人生死之期。这就是因为时节属性与所病之脏腑,依五行相克的法则,知道何时会受到病邪最强力之伤害,终致运转停止而死亡。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节气是相通的,所以风邪是百病之始生所在,风寒直中于人,令人的皮毛直竖,毛孔闭,体热充斥于内无法散出,于此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使毛孔开而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病邪若已离表而较深入到肌肉,则会成为麻木不仁或生肿痛,此时当以热药烫布或火灸来熨贴所痛之处,或用针刺放血等来使病去。如果施治不当,病邪会入居于肺中,病名“肺痹”,造成病人咳嗽气逆不下。如此时再不治愈,则病邪就会傅到肝上,这就是肺金克肝木,也就是逆傅,病名“肝痹”,又名为“厥”,会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此时可按症状取用穴道,施用针术来治。如未及治愈,入肝之邪就会再傅到脾,病名“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此时仍可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如施治不当,则脾病必内传肾,此病名“疝瘕”,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另一病名为“蛊”。这时候,也可按症施药去除病邪。如果治疗失当,病邪必由肾再傅入心,病人此时就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此病名“瘛”,此际吾人可用针灸药物并施,以求病愈。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只须满十日未除,必造成死亡。这是病人体内病邪移转的次序。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之病傅入于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此病邪再反转回归肺中,肺于始病时即已受损,此时病复傅回肺,就成为肺病之发寒发热,此病已深且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傅变的法则。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眞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眞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眞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眞臓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眞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搞,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脱肉,目匡陷,眞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急虚身中卒至,五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眞藏虽不见,犹死也。
但是像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须考虑其傅变的法则与治法。因为有时它会不按照傅化的顺序来发展病情,这是由于人的忧恐悲喜怒等情志上的影响。而改变正常顺序,且一发即成重病矣。人常因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人常因盛怒而致肝气亢奋影响到脾;人过悲而肺气张而影响到肝;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人遇忧而致肺气虚损心气乘虚而入。这是情志过劳而生傅变的五种变化。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傅化,故名“传乘”。
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ー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此生命只剩六个月。如果出现真脏之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这可预期一月之内必死,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与其相克之日。如果同一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病人只剩十个月寿命。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如此可断言病人一年内乃死。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于所克之日死。又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锗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之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果仍能谶人,则必俟所被克之日死。
亦有突然身中他物,身体立虚,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皆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例如高处坠下或溺于水中,这就不可预期死亡了。亦有脉停止不来,或人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时,而病人处形饥肉皆实,又不见真脏之脉,而却死亡的。
眞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眞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眞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眞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眞脾脉至,弱而乍数乍踈。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眞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肝的真脏脉形,是由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一样,一旦出现此脉,加上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此为必死。心的真臓脉形,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一样,一粒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亦为必死。肺的真脏脉形,其形大而中空无力,如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病人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病人必死。肾之真脏脉形,其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一样,感觉其很竖硬的样子,病人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病人必死。脾的真脏脉形,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又皮上毛卷曲者必死。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黄帝曰,见眞脏曰死,何也?
黄帝问道,为什么出现真脏之脉会死呢?
歧伯曰,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倶至于手太阴,故眞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也。故曰死。
歧伯答道,因为五脏皆受气于胃,此其故也。胃,为五臓津液能源之所在也。五脏之气,不会来自手太阴肺经,都是因为有胃气,而后再输送到肺中。五脏各有其气血流注之时,但都来自手太阴肺经之运送,一旦病邪严重,则人之精气必衰弱。所以严重的病人,其胃之气必然无法与脏气同时贯注于手太阴肺经中,于是就使真脏之气独现。凡独见真脏之脉,此必病邪已完全破壤其脏之功能,故其必死。
帝曰,善。
黄帝说,答得好。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此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腺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沈濇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沈濇,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说,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外形气色皆未失真,这是可治之病。如果病人病色很浅,此病易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可称为易治之病,治之必不失良机。如果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此即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这是很难痊愈的病。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这代表病越深状,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此已为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四种难治之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也。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黄帝说道,我听说可以用虚实来决定死生,请说明此点。
歧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歧伯答道,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亦主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黄帝说,希望能听到何谓“五实“五虚”?
歧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歧伯答道,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为五种虚症。
黄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黄帝问,那有时病人有这些症状?为何还活呢?
歧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歧伯回答道,有五虚症者,而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症之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也。
1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67yv1o4f&auto=0
1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67nbwphx&auto=0
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722le2ik&auto=0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