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小儿用药需谨慎,把握分寸很重要
1、 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早年从陈逊斋先生学医时,一次,我的第一个孩子患病,此子平素脾胃很虚弱,经常伤食腹泻。这次又因食凉醪糟后,当天发热,伴腹泻及里急后重,状如痢疾。
乃自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并佐入消导之品与之,一剂后,热退,但精神转疲,腹泻如故。以为热退,似属佳兆。因再服一剂,不料小儿服药后精神益疲。后延另一医为之诊治,认为痢疾无疑,以张洁古芍药汤,方中用及槟榔、木香之类,药后,非但未减,病情更甚,以致肛门下坠不已。
无奈之中,乃请陈老先生为治。陈老看后,认为脾阳衰败,以附子理中汤一剂,肛门下坠好转,精神转佳,腹泻次数亦减。乃再服一剂,但服后出现抽风,另医又以清热熄风法与之,服后未久,病儿死亡。
2 、庄在田先生的《福幼编》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起初以葛根芩连汤一付热退,但为何腹泻不止呢?嗣后附子理中一剂见效,何故二剂又出现抽风呢?
开始心中并不了了,以后读庄在田先生《福幼编》后,心中始觉豁然。
《福幼编》指出:小儿脾胃素虚,不可循常法治之,乃至形成慢惊风时,必须顾及脾阳,温脾助胃时,又当虑其稚阴稚阳之体,勿使伤阴,否则变证多端。其治法系“先用辛热冲开寒痰,再进温补,方为得法”,所用经验方为逐寒荡惊汤及加味理中地黄汤,先服逐寒荡惊汤,服后如症状略见稳定,即停服,另予加味理中地黄汤。庄氏之意在于注意小儿体质易实易虚,故治疗原则为阴阳两补。如忽略一方,均可使相对一方受损而症情趋于严重。逐寒荡惊汤即“冲开寒痰”之方;理中地黄汤为阴阳并补之剂。
根据庄在田先生所论联系前述小儿病情经过,此子素体脾胃虚弱,起初时连用削伐,致脾衰更重,热退而泻痢不止,前此热退属于脾阳衰败的表现并非佳兆;以后用附子理中固属对症,但又不注意到中病则止,以致燥热伤阴,土败木贼,虚虚实实,在治疗上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因而致此子病不救。
这是初学时的一个很大的教训!
3 、中医经典里的训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说阴阳两方可随条件变化而转向相反的方面。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尤其易于转化,所以临证用药,绝不能顾此失彼。《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治其王气,是以反也。……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也强调在治疗时,使用寒凉或温补之品,得中病即止,万勿使之太过,过则伤正,可以酿成大错。
任何药品,都具有寒热温凉之不同偏胜,即使参芪之辈,其性亦偏。使用稍久,可使其偏胜之气渐胜,倘不知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那就容易伤津耗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古人在使用药物时,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等四类。每种药物的使用,均不得过量。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素问·五常政大论》)所余宜注意饮食营养起居,留待正气自然恢复,认为过用反而要损伤正气、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伤寒论》之桂枝汤服法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大承气汤服法谓:“得下余勿服”,这些均说明前贤对掌握分寸谨防伤正方面的重视。
如果临证中对此原则掌握得不好,则可贻误病机,甚则危及性命。
文源《医学承启集》,作者/方药中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