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养生观点谈谈育儿
从中医养生观点谈谈育儿
古语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孩子幼年时期的健康是一生的基础,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父母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很注重学习,因此各类育儿书籍、各种育儿文章纷纷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各种专家所述的观点往往各不相同。第一次做父母的新爸爸新妈妈们,面对着太多的 “育儿经”,常常无所是从。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家对一些根本性的原则和原理不清楚,缺乏判断力。实际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流行的观点中有很多谬误。关于生命、关于健康,我们如果没有对本源的东西弄明白,就很容易被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观点误导。
本文将对养育孩子的基本观念,试着从根本上去澄清,希望天下父母们都懂一点中医常识,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好基础。
护阳气、养脾胃是饮食起居的根本出发点
小儿乃稚阳之体,脏腑发育尚未完全。直到青春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的脏腑各项功能都是比较弱小的,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特别需要保护。
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中医曲黎敏老师打过一个比方,把人的生命能量比喻成一罐煤气,人一出生时,这罐气有的人比较足,有的人不太足。这就是先天肾气。先天的足与不足,基本取决于母亲的气血水平,所谓“父精母血”。而出生之后即后天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不断消耗这罐煤气。而脾胃的运化功能能够让人体不断制造出新的能量,这就好比在不断的制造新的煤气。新造的煤气总体上如果与消耗的煤气相当,那么罐子里的煤气就始终比较充足,这就是肾气足。到中年以后,各项功能开始衰退,新造的再也赶不上消耗的了,人就开始衰老。直到这罐煤气用光,生命也就终止了。
因此若要一生都身体健康,必须有充足的肾气。而充足的肾气,先天的禀赋只是最初的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后天行为,一是护肾气,二是护脾胃。明白了这个出发点,再来看养育孩子的方法,就有了根本的判断。
孩童时期,生长发育的功能非常旺盛,好比刚发芽的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这身体里面蕴藏了多么巨大的生命能量。这个生命能量,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肾气,基本等同于阳气。有微妙差异,涉及更深入的论述,略。)因此对小孩子来说,不需要特别补肾,他本身的阳气是非常足的,不去伤害这个阳气就是补肾了。
因此,护阳气、护脾胃,是最大的原则。生活中的点滴行为,都要不离这个根本原则。而现今很多流行的育儿观点,经常是背离这个大原则,舍本逐末,对孩子健康有很大伤害。具体在哪些方面,下文将详细说明。
母乳与奶粉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相比一百年前,虽然现代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相比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人的生命规律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人的一切行为,莫不遵循着自然规律。养育孩子,就要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孩子应当吃母乳还是吃奶粉,就是不言自明的事了。人是自然的产物,所有哺乳动物都是吃母亲的奶长大的。人类自然也不例外。除非是母亲身体有比较大的疾病,通常一个基本健康的女性,都是有能力产出足够孩子吃的母乳的。国际母乳会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宣传和案例,可登录其中文官网详细了解。
国际母乳会做过调查,在非洲那种极端贫穷的地方,新妈妈由于长期饥饿,产不出奶水,但只要给她一些食物,马上就有奶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动物的本能就是养育后代,生命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养育后代的需求优先”的自我调节能力,才得以生生不息。而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环境中,吃饱饭根本不成问题,身体也没有什么重大疾病,是完全有能力产奶供给孩子的。一些新妈妈说,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奶,其实她们并不是身体的原因,而是心理的原因。国际母乳会论坛上有很多妈妈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证明这一点。
西方科学讲究研究实证,也对母乳和奶粉喂养做了大量对比研究,早已得出共识: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而奶粉中那些人工添加的营养素,无论运用了多少先进的科技手段,永远也比不上天然的母乳。还有一些老辈,说母乳不如奶粉有营养,或者说孩子到了几个月以后,母乳就没营养了之类。其实这些是才最大的迷信。
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很大的好处,应当到一岁半以上再断奶,这样母亲将终生不容易患乳腺癌。
中医的养生境界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育儿也是一样。是说天地万物有它运行的规律,人的行为也要合乎、顺应这个自然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换言之,违反自然的事情,必定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关于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如何让新妈妈多产奶的方法等,国际母乳会有全面而祥细的资料,可登录其官网查看。
喝牛奶好吗
受西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现代营养学的宣传,很多妈妈在孩子断奶后依然给孩子喝牛奶,甚至形成终生习惯。这样做是否符合中国人的生理需要呢?
1、从牛奶的工业化生产来说
现代乳业是工业化大生产,为了加大产量,要给奶牛注射大量的激素促进其不间断的产奶,又因奶牛的一生都在不断被挤奶,根本违反自然规律,奶牛的乳头很容易感染,因此要使用大量抗生素来防止感染。象这样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奶牛,产出的牛奶也必定有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而这些都是对人健康十分有害的东西。
2、从营养来说
现代乳制品产业之巨大、影响力之强大,远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很多我们看似客观的科普文章,其实都是商业集团在背后推手的广告软文。很多人受这些软文影响,加上广告的无孔不入,便接受了“牛奶营养好”这个概念。但现在西方已有许多独立思考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在重新审视牛奶营养的问题,并调查了牛奶和许多疾病的关系。大量的研究报告和报导表明,牛奶的蛋白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其营养价值也不如富含植物蛋白的豆浆。另一方面,长期喝牛奶,与癌症等许多重大疾病的患病率有明显关系。
3、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来说
任何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好坏,我们都可以回到更长的历史中去检验。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每个人看问题都容易受自己的个人经历所限,而对事情变化发展规律的判断流于短视。所以观察更多前人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看得更远,也更能看清楚什么是自然规律。
汉民族历来是农耕型社会,祖祖辈辈都是以五谷蔬果为食,辅以适量肉蛋类,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喝牛奶本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西方人是从游牧民族发展而来)。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里并没提到牛奶。翻看历代著名的养生书籍,也都和牛奶没有什么关系。再看看中国那些著名的长寿村,也都是不喝牛奶的。可见牛奶和健康、长寿并没有什么关系。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几千年,先人早已摸索出大量的生活经验,黄帝内经就是这样的智慧结晶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根本源头。中医养生观念虽然已历经几千年,仍适用于现代人体质,我们不必盲目追逐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实际上,大量国人习惯于长期喝牛奶,其实是近几十年来被人工植入的概念影响所致,并不是真实的需要。中国人的体质不是为喝牛奶而生的。
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
民间有句老话,“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这正是父母应当牢牢记住的至理名言。儿童及幼儿时期,脏腑发育尚未完全,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这时还比较弱,需要注重养护。
养护脾胃对孩子来说,以至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应当终生不离的大事。因为脾胃一败,中气就虚,中气虚了,身体能量这罐煤气就得不到增加,只有不断消耗库存了。这个库存就是底子,如此入不敷出,生命也就衰弱下去了。
脾胃如何养护?一是吃饭不能过饱,饭前要有饥饿感;二是忌食寒凉,中医说“寒凉伤阳”,寒凉的东西大多是杀伐阳气的;三是少吃零食。
很多有经验的中医都说过,现在的孩子发烧生病,真正是受凉感冒引起的不多,而百分之九十都是吃出来的病。一是吃的过多,二是吃的不当。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小孩子最忌吃得太多,脾胃主管食物的消磨和运化,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必然就受伤了。脾胃一伤,中气即虚。中气虚则百病从生,很多各种各样的毛病,其实根本上都是吃多了败了脾胃引起的。所以,“吃饭只吃七分饱”,这对大人孩子都是适用的。
营养学家们经常告诉我们要吃A,要吃B,还有CDEFG也不能少,好象缺少了其中一样,身体就长不好了。比如有权威专家说,每天要吃25种不同的食物,以此才能满足身体各方面营养需要云云。但是人真的需要那么多么?如果吃的好能带来健康,那么总体上应当是经济、物质越发达地区,人们身体越健康。而偏远山村、物资不发达地区,人们没有太多外来食物,一个季节里本地产的蔬菜瓜果也就那么几样,他们应该都是营养不足的了。然而真是这样么?
养护脾胃对孩子来说,以至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应当终生不离的大事。因为脾胃一败,中气就虚,中气虚了,身体能量这罐煤气就得不到增加,只有不断消耗库存了。这个库存就是底子,如此入不敷出,生命也就衰弱下去了。
脾胃如何养护?一是吃饭不能过饱,饭前要有饥饿感;二是忌食寒凉,中医说“寒凉伤阳”,寒凉的东西大多是杀伐阳气的;三是少吃零食。
很多有经验的中医都说过,现在的孩子发烧生病,真正是受凉感冒引起的不多,而百分之九十都是吃出来的病。一是吃的过多,二是吃的不当。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小孩子最忌吃得太多,脾胃主管食物的消磨和运化,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必然就受伤了。脾胃一伤,中气即虚。中气虚则百病从生,很多各种各样的毛病,其实根本上都是吃多了败了脾胃引起的。所以,“吃饭只吃七分饱”,这对大人孩子都是适用的。
食物有没有营养,与各种“营养素”无关
现代营养学谈营养,谈的是化学成份,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对于这种以化学成份为依据来谈营养的“科学观点”,身为中科院博士的田松,在《我们就是不需要蛋白质》一文中提出了彻底的否定。
人和其它动物一样,需要吃自然界中的食物,而不是人工化学分离出来的营养素。现代科学界也早已有过研究,橙子富含维生素,但如果单独提取出维生素,人体是无法吸收的。人只有吃完整的橙子,才能吸收其中的维生素。类似这样的研究很多。所以象“要不要吃钙片”、“要不要吃叶酸”这类的问题,我们也就能自己判断了。
天然的食物本身是一个整体,我们吃它,不仅是吃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无论怎样相加,也不能替代原生食物的营养。现代科学再高明,也无法在不采集活体细胞的情况下,单纯利用用各种化学成份合成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哪怕只是一朵花。因为生命虽然由物质构成,但仅有物质并不能构成生命,还存在一些无形的东西,是当今科学界即使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出来的,那就是某种能量态的东西。这些无形的能量,和有形的物质一起,才能形成活的生物。
食物是大自然在上亿年的演化中合成出来的高级复杂的物质与能量整体。在漫长的生命史中,人类与食物是共同演化,共同繁衍的。人类直接食用的从来都是食物本身,是高梁、小米、茄子、黄瓜,而不是其中所包含的以化学单质、纯净物状态存在的营养素。因此,我们需要吃的,就应该是高梁、小米、茄子、黄瓜这些食物本身,而不是什么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我们要吃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吃无生命的化学成份。谈化学成份,实际上已经远离了食物本身,不再是食物了。
相信如果读完田松先生这篇文章,会有种倍感轻松的感觉,原来我们根本不必去记住那些繁杂的营养学概念,只要象祖祖辈辈一样吃平常的饭菜就好了。
所以再回来看什么东西营养好,什么东西没营养?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只要是适合人吃的东西,都是营养,并不存在营养价值高与低之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搭配。
食物搭配原则:五谷为养,多素少荤,五色俱全
1、五谷为养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说,五色对应五脏。这里面就包含了佑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命绵延不息的营养学。
五谷为养,就是说米面之类主食才是最养人的。五谷都是种子,种子是植物繁育后代的成果,里面蕴藏的生命能量自然是最充足的。
中国人,南方吃米北方吃面,自然深具道理。一个地方胜产的东西,一定是适合这个地方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的,所以遵循当地传统的饮食习惯,就是我们给孩子的饮食选择中应当注意的原则。
现代很多人为了减肥,或者片面追求食物中某些营养素,而不注重吃主食,以菜当饭,甚至以肉当饭,其实正是颠倒的行为。这些不仅是针对成年人,对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吃饭,一定要多吃“饭”才是,以饭为主,菜不能比饭多。
2、多素少荤
现代人糖尿病、三高症、癌症等患病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幼小的孩子得糖尿病的也不罕见。这些“富贵病”,以几十年前的中国是很少见的病症。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买肉是凭票的,普通百姓吃肉不多。西方有一部影响力很大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诺贝尔奖得主坎贝尔博士领导的团队,做了长达20多年关于“膳食与疾病发病率关系”的大规模调查研究。相比当时西方国家这些疾病的高发,当时的中国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很低。这篇调查报告科学、祥实、深入,并得出结论: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与大多数现代病的高发率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少吃荤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养殖业的工业化操作。和前文提到过的奶业一样,养殖业为了加大产量,需要给牲畜使用大量的激素、抗生素,这些毒素残留在动物的骨肉里,被我们吃下去,进入我们的身体。
再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即便是未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养殖的动物,也还有酸碱性方面的问题。酸性体质环境是癌细胞喜爱的温床,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在酸性体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碱性体质人群。动物性食物基本上都是酸性食物,多吃会使人体也呈酸性环境。而素食基本上都是碱性食物。因此多素少荤的人,不容易得重大疾病。
3、五色俱全
黄帝内经说,五色对应五脏,五色分别是青(绿)、红、黄、白、黑。这五种颜色的食物,能够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因此平时家中买菜做饭,要注意五种颜色的搭配。搭配的原则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每种都要有一点。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讲究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这个色就包含了各种颜色搭配的意思。饭桌上五色搭配,即赏心悦目,又营养全面。所以说传统文化并不单纯是一种民俗,而是有更深的生命科学在里面。
蔬菜水果当地当季原则
所谓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在饮食上就是要尽量吃当地、当季的食物,少吃反季的、或远道而来的食物。现代生活,一切食物都工业化大生产,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但是可以参照这个方向。
一年四季中,春天主生,夏天主长,秋天主收,冬天主藏。人身小宇宙,和自然界这个大宇宙是有紧密的相应关系的。自然界多数植物的生长也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规律,人也要顺应这个规律,吃应季的食物。比如秋天是容易干燥的季节,这个季节胜产的梨子就正好是润燥的。应季食物一定适应当时气候。
而返季的东西,或遥远的异地的东西,一定是不符合当地当时的气候特点的。比如西瓜是夏天的产物,就不适合冬天吃。因其性寒凉,正适合解暑。而冬天人体并不需要解暑,如果不分季节的吃,就会伤身体。再如香蕉,也是有其产地、季节之分的。
饮食口味宜清淡
做菜时如果经常把调味料下得很足,太讲究食物的味道,其实对孩子没有好处。各种调味料,比如盐,香料,蒜,葱,等等,在中医讲,这些都能盗用人的肾气。肾气就是一个人生命能量的库存,是有限的,要省着用,不过多消耗。重口味之所以令人口爽,就是因为它提升了我们的肾气。
打个比方,提肾气就好比把银行里的钱拿出来花掉,花钱的感觉很舒服,所以我们吃重口味感觉很爽。但是实际上银行里的钱变少了,我们变穷了。虽然有脾胃这个后天之本在不停的为我们“赚钱”(制造新的能量),但是我们不懂得节俭,赚钱的速度又不会加快,这样身体的本钱就慢慢的不足了。
更简单的看,常吃重品味的食物,会把孩子的欲望拔高,从而对原味的食物失去兴趣,也就是俗话说的败了胃,坏处可想而知。
少吃零食;吃自然食物,不吃工业化食品
少吃零食,一是吃零食让胃经常处在工作状态、没有饥饿感,不仅降低食欲,而且伤脾胃阳气,道理见前文所说的常保三分饥寒。另一方面,零食一般也是味道比较重的,甜味、酸味、香味、辣味、咸味等等,浅层来说拔高了孩子的味觉习惯,对平淡的饮食不再感兴趣,深层来说盗用了宝贵的肾气。
再者,现代父母给孩子买的零食,多是加工食品,而不是自家做的自然食物。加工食品使用的各种工业添加剂:防腐剂,增味剂,塑化剂,增稠剂,增白剂,膨大剂,色素,香精,等等数不胜数,其害处之大,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本文就不祥述了。
除了的饼干糖果等零食外,其它如婴儿米粉、宝宝磨牙棒、营养饮品等也是一样,都属于加工食品,添加物太多,父母们不可不慎。必须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
还有一些加工食品经常为父母们忽视,就是那些现做现卖的面点,如面包、蛋糕、馒头、包子等,很多家庭经常买来给孩子当早餐。这些看似新鲜安全,实际也大有文章。现做的食物通常不标注成份,所以需要父母们对食品安全多了解一点知识:
1、面包等西式糕点,一般都要加入黄油、奶油等乳制品,这些能让糕点更为香滑、口感更好。商家为降低成本,通常不会使用价格昂贵的动物性黄油和奶油,而是代之以价格低廉的人造黄油(玛琪琳)、人造奶油。这些东西富含对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进入人体后无法被完全代解,将会残留很久。
2、做面点通常要发酵,很多商家为了缩短生产时间,不使用酵母发酵,而代之以化学膨大剂(如泡打粉)。不仅西点,中式的馒头包子也难逃此命运。这样做出来的面点,通常比酵母发酵出来的更为膨松。
3、为了增加面点的口感,会加入“面包改良剂”、“柔化剂”来使其绵软、且不易变干变硬。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商家都使用化学添加剂,仍有不少传统方式制作的面点,所以在购买时要多观察、多了解。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最安全可靠的还是自家做的食物。
忌冷饮,避寒凉
中医说,寒凉伤阳,阳指的是阳气。中医还说,百病寒为先。寒是健康的大敌。幼小的孩子,保护阳气是首要,避寒邪当然就是重中之重。穿衣保暖的避寒,人人兼知。但饮食中的避寒,很多人却不甚了解。
饮食中的寒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指物理温度上的寒凉,二是指食物性质上的寒凉。物理的寒凉,主要就是冰镇食品。人体温度36~37度,维持这个温度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来自人身之阳气。当吃下低温食品,食物到了胃中需要被加热至人体的温度,这些加热的能量从何而来?当然是消耗人体自身的能量,也就是阳气。经常如此,人身的阳气就被消耗得越来越少了,这就是“寒凉伤阳”的道理。
另外一方面是凉性的食物。各种食物都有其偏性,对于人来说,偏性较小的,就是我们可以经常吃、当饭吃的,如大米小麦五谷杂粮等。有一定偏性,但可以相互平衡,并适应四季气候的,就是我们可以变换着吃的各种蔬菜水果等。偏性较大的,不适合常吃,只能在适合的情况下吃。偏性更大的,就不再作为日常食物,而是作为药物,用于给人治病纠偏了。这些都是古人在实践观察中积累的研究成果,代代相传,历代都有各种记录,比如《神农本草经》,比如《本草纲目》。
食物的寒热属性,分五个层次:寒,凉,平,温,热。这些都是无形的东西,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却能感觉得到。比如生姜是温热的,当感冒受凉时喝一碗姜汤,顿时全身都暖,那个暖是与热水的暖完全不同的。这些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在现代营养学中却视而不见。因为现代营养学依赖于显微镜技术,只看得到有形的物质,看不到无形的能量。所以如果依据营养学家建议的食谱来吃饭,一定是弊多利少。
多吃水果真的好吗?
谈这个题目,必须紧接上文。其实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答案了:依照“当季当地”原则,水果自然不是应当天天吃的;“五谷为养”,水果当然也不能宣宾寻主;再者水果多寒凉,比如香蕉西瓜,寒凉之物也是不能不分季节常吃的。
营养学家说香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云云,很多妈妈也学着把它当成宝宝的第一件辅食。实际上,香蕉寒凉,作为宝宝第一件辅食,未必合适。越小的宝宝,饮食越要慎重,保守一点好。米糊土豆胡萝卜南瓜,平和的东西很多,不吃香蕉出不了什么事。
再举西瓜之例,也是大寒之物,它还有个别名叫“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里治疗中暑一剂就灵的方子。中暑,是人中了热邪,需要用大寒的东西来解。虽然中暑有生命之危,但只要一剂白虎汤就能降其热,立马转危为安。可见白虎汤的力量是很强的,偏性是很大的。
穿衣不宜过暖
还是那句金玉良言: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前面谈完了三分饥,现在来说三分寒,也就是说,小孩子穿衣不要过多。
小儿的肌肤发育尚未充份,不可穿得过暖。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说, “若常藏在帏帐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不见风日,软脆不堪当风寒也。”意思说,如果总呆在室内,又穿得很多,就犹如见不到阳光的草,会变得脆弱,抵抗不了风寒。当风和日丽时,白天应当常去户外活动,这样有利于肌肉与血气的生长,不易生病。
另一方面,小孩子好动,经常跑跑跳跳,如果穿衣过多,则汗出更多,毛孔打开,一旦吹风反而更易受凉感冒。所以小孩子通常要比大人少穿一件。
判断穿衣是否合适的方法:用手摸孩子后脖颈下方,如果有汗,就是热了。 如果摸起来凉凉的,就是有点冷了。如果温暖而无汗,就是刚好。小孩子玩耍,不出汗是不可能的,应当让他时有微汗,不可常汗、大汗、过汗。多汗伤阳。
同时也要注意肚脐不可着凉。传统的方法是给孩子里面穿个肚兜,确实是非常好的方法,现代人出于审美需要,不一定都喜欢这样给孩子穿,但也要注意肚脐不可暴露在外。
当然,在气温骤降、大风或恶劣天气时,就不要教条地坚持少穿,这时候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务,并减少外出。
避风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要避风。何谓虚邪贼风?大自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各有自己的温度。本来夏天是火热的,吹的风也是热风。而现代人们的生活,夏天处处开着空调,那个风是人造的冷风,是与季节完全相反的风。人在炎热时,皮肤毛孔都打开,突然遇到寒冷的风,寒气就直接进入毛孔。所以这种与自然界相反的风,古人称之为“贼风”,象贼一样侵入人体,伤害人的健康。汗出当风,十有八九过后必有不适。
小孩子运动量大,即使天气不太炎热,也经常出一身汗。所以我们要懂得,这时候切不可让他直接吹到空调凉风,应当首先让他静下来休息一下,把汗擦干,并在背风的地方换上干衣服。等身上汗干透了,再进入空调环境。大风天气也要注意,尽量不在当风之处玩耍。虽然说要常保三分寒,但是过寒也是不当的,尤其腹背要注意保暖,脾胃不可受寒,小肚脐不可暴露在外。
对孩子来说,空调尽量少用。如天气炎热时不得不用,也要注意几个方面:不要正对空调的风,温度不要太低,不要频繁进出温差大的地方,在空调房里时间不要太长。如果用电扇,睡觉时也不要正对着孩子吹。
玩就不要怕脏
孩子天性就喜欢在地上玩,在地上爬,在地上打滚。很多人因为怕脏,因为对“无处不细菌”的恐惧,不允许孩子在地上摸爬滚打,其实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好处。孩子的各种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都是在摸爬滚打中逐渐锻炼出来的。
天气适宜时,在安全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由的玩耍,不要过于追求“干净”而约束孩子。现在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运动能力差、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弱不禁风,有很多都是从小就被家长保护太过,在零到三岁这个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家长从来没有给他自己探索世界的机会,从而也就永远的失去了这种能力。
说到不怕脏,就必须要说说细菌问题。虽然细菌无处不在,但并不象广告中所说那样恐怖。细菌是远古时代就存在的生物,自从有人类就有细菌。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细菌,人的身体里也有千千万万种细菌,人类和细菌的关系是共存的关系。只要人身体健康,就不必害怕那些正常自然界里存在的细菌。
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人自身的阳气(正气)足,外邪就不能侵入。人之所以生病,是自身的不平衡导致。就象垃圾堆里才有苍蝇乱飞,没有垃圾,苍蝇就不来了。人体也是一样,健康的人,体内环境也是平衡的,不适合不良细菌和病毒的生存。而身体出了问题,内环境改变,变成了吸引细菌和病毒的温床。因此细菌和病毒不可怕,它们和所有其它生物一样,只是寻找适合它们的环境生存和繁殖。换言之,细菌病毒入侵,是因人体失衡在先。(特别严重的恶性传染病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如SARS。)健康的人身体是平衡的,微生物不能入侵。
我们可以观察那些农村长大、整天在泥巴地里玩耍的孩子,一双小黑手也不怎么洗的,相比城里那些干干净净、不准乱跑、不准乱摸的孩子,反而是农村“野大”的孩子体质要好得多。
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较好的环境,让孩子尽量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探索,而不是过于追求干净而约束孩子的正常行为。
关于消毒的误区
前面说了,正常环境下(特别脏的地方不在此列,如发霉腐烂的垃圾)的细菌并不可怕,不需要谈虎色变,更不必天天拿消毒水到处喷杀,殊不知那些消毒水才是孩子需要躲避的东西。
消毒,也是出于“细菌是致病之源”的说法基础上而来的。现代人的生活,广告无孔不入,已经不知不觉中给我们植入了很多概念,如果不跳出来反思,还真可能就把这些当成是真理和常识了。
消毒液,因其有一定毒性,故能杀死细菌等微生物,其实说穿了还是毒药,对人总有或多或少的害处,最好避之不用。
相比正常环境下细菌对人的危害,消毒液的危害反而要大得多。其实只要做好日常卫生,大部份物品是无需额外消毒的。举个例,不想家中有蟑螂,最好的办法不是喷药,而是从一开始就保持好清洁,不让食物长时间暴露在外。家里没东西吃,蟑螂自然就不喜欢来,偶尔有过路的,也不会在此做窝生仔。与此同理,与其杀死细菌,不如避免创造细菌喜欢滋生的环境。细菌都喜欢潮湿,不喜欢干燥。因此只要物品洗干净后保持干燥,就不易被细菌污染。
最好的消毒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是太阳晒(衣物等),二是开水烫(杯碗等)。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这些劳动人民从生活中得来的智慧,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也最安全有效的办法。
关于洗澡
秋冬季节,孩子最好少洗澡,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要注意。一方面,幼儿腠理不密,洗澡时毛孔打开,进出易受风寒。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中医说,秋收冬藏,即秋天阳气收敛,冬天阳气蛰藏。这既是四季大自然的象,也是人身小宇宙的象。人与自然本来是一致的。冬天毛孔不宜经常开泄,常洗澡不利于阳气封藏。
关于衣物
1、孩子衣物最好选择纯棉制品,尤其贴身衣服。注意避免过于艳丽的染色衣物,因这类染色织物多含甲醛、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
2、尽量少穿化纤织物,一是其透气性、吸水性、保暖性都比较差,二是化学纤维对皮肤有刺激性,三是干燥天气易起静电。
3、孩子的衣服最好是阳光下晒干,天黑前就要收。夜晚阴气胜,婴幼儿的衣物最好不要晾过夜。如果偶尔未及时收,可用暖气或炉火烘干。
文源:能焱堂
精彩文章回顾
疲劳、便秘、气血不足...生活中最普通的“药物”就可以解决!
按压穴位,就可以治病。大家都收藏起来,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照着做~
肺癌是“气”出来的?权威癌症机构分析已出,凶手就在你身边!太惊人了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或直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微店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