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经筋病,要学学“巧木匠”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医生需要向木匠学习吗?学什么?巧思妙用整体观。王居易老师在此介绍的是他运用经筋理论治疗痛症的经验,简便易行,无论是哪个科的大夫都能掌握。另外,文中涉及经络诊察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可参阅灵兰中医App里的“经络医学”专题。
关于疼痛症的讨论
作者/王居易
聪明的木匠
在修理中国传统的木椅子时,有经验的木匠会用一种特别的办法。
因为椅子是榫卯结构没有钉子,所以如果一条腿扭曲变形,处于不适当的位置,可用锤子敲打椅子背后对应的部位,然后再轻轻敲打椅腿调整它的位置,使变形的腿回到原位。当然,直接用锤子敲打错位的地方也可以,但直接敲打损坏部位较粗暴,有时可对其造成更大的损伤。
同样,在中医临床中也有这样的智慧。我治疗损伤时间较短的急性经筋病,不会紧紧盯住局部,而常采用同名经对应取穴法(用同名经的腧穴,在相应部位,疏通整个同名经筋),临床疗效很好。下面,我结合临床来讲讲对经筋病的认识。
对于经筋的认识
《灵枢经校释》里明确地描述了经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上于颈项,终于头面,而不与内脏相联。”“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而且,除了中冲与涌泉外,经筋的起点皆位于本经的井穴。从解剖结构来看,大多数的井穴正好位于四肢末端爪甲处,此处为肌腱的起始点。虽然足少阴经筋的起点不是本经脉的井穴,但它“起于小指之下”(《灵枢经校释》),也相当于经筋的起点。
神经属于“筋”的一种
前一段,笔者的左阳陵泉部位有神经痛,呈突然发作性剧烈抽痛,像触电似的,疼时无法走路;局部针刺不缓解,服消炎痛才暂时消失。曾发作过三四次,针刺治疗均无效。
几天后,由于夜里受凉又发作,但身边未带消炎痛,便想起用同名经对应取穴法。于是,开始找右肘附近的阿是穴,最后在太阳经与少阳经之间找到反应点,用拇指做弹拨法后,疼痛立即消失,再也不发作了。
其实这种治疗思路,源于一个门诊病例:患者左腿疼,大约在阴陵泉的部位,站起来后因为疼痛剧烈不能走路。我在他的右侧尺泽部位找出阿是穴,做了弹拨后疼痛便消失了。
笔者从实践中得出,西医所谓的“神经痛”(包括肋间神经痛),也属于经筋病的范围。因为古代中医没有“神经”的概念或术语,所以中医里“筋”的概念涵盖了与运动有关的白色的组织,即包括神经纤维。故此,上文中提到的神经痛属于经筋病的范围。
经筋病的诊断与治疗
那么,经筋病变引起的疼痛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如何区分呢?
经筋病最重要的特征是疼痛出现于活动的不同状态,即经筋的位置发生移动或牵拉、收缩时则疼痛。如不运动也疼,则是肌肉的问题或筋有痈疖(化脓)。此外,如不动时疼而活动后减轻也说明是经筋的问题。
同名经对应取穴法实际为缪刺的一种,为治疗经筋病的一个常用方法。如肌腱或韧带出现错位(出槽)且病程短,可考虑用此方法。一般来说,疼痛的时间越短(例如一两天之内)用此方法越有效。根据笔者的经验,3个月以下,最多6个月的疼痛采用此方法一般应有效。
要注意的是,采用同名经对应取穴法时,如果未发现任何反应,就不必在该部位进行治疗,因为不会取得疗效。但有时,准确的缪处不在正经循行路线上,可能在络脉或筋脉上,只有找准解剖相对应的点而有反应才行。
如果经筋病的病程较长(3个月以上),或同名经对应部位未找出反应点,可在局部仔细地寻找病变肌腱、韧带、筋膜(如组织增厚或移位或酸痛剧烈);此时,应在病变组织旁边最酸痛的、最大的缝隙针刺,如局部发凉可加灸。
另外一个治疗经筋病的方法为:变动经筋的起点,即相关筋的附着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适当的疗法,例如用指甲按压(疏通经筋、引阳通络),针刺,用灸,或放血。除了大多数的井穴以外,后顶(以及类似的顶结节、额结节)为一个典型的经筋附着点的例子,能舒筋活络止痛。
疼痛症也涉及络脉
络脉多走横向,到达经脉达不到的细小部位,它有病时,病位一般多在局部。所谓“久病入络”的说法可适用于解释慢性疼痛症的病理。急性疼痛如果时间久,或治疗不当,能传到络脉,即络脉会有瘀滞。在《黄帝内经》里讨论过,缪刺也能用于治疗涉及络脉的疼痛症。
《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这指邪气入里的时候,有时候会从左侧传到右侧,或从右侧传到左侧。不过要注意,临床上不应该随便使用缪刺,只有缪处有反应时用缪刺才能获得疗效。
《素问校释•缪刺论》又解释:“凡是各经有病的,应当刺其经,如果经脉所过之处不病,而病在络脉部位的,就应当用缪刺法。”另,“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此意为“谓经脉之痛,深而在里,络脉之痛,支而横居”。经脉之痛用巨刺(刺大经),络脉之痛用缪刺(刺大络),皆采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刺法。
有趣的是,此篇中有一个用缪刺的例子(《素问校释》第2版646页)为“邪客于手少阳之络……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虽然此治疗方法是针对络病的,但它与描述的对经筋病治疗的方法之一相同。
从以上的《素问》引用可见,经筋病与络病有交叉的概念,病症互相影响。除了缪刺的例子外,用针灸刺激井穴既能影响经筋(大部分的井穴为筋的附着点,即经筋的起点),又能影响络脉。井穴放血适于实证(血瘀凝滞)引起的经筋病,能祛瘀活血络。灸井穴较适于虚证所致的经筋病,能引阳通络。不管从哪个概念来看,刺激井穴有止痛的效果。
此外,血瘀凝滞性的腰痛、膝关节痛等,笔者常在腰部、委中处或膝关节内外侧能找出异常络脉。所谓“异常络脉”指部位很浅很明显,形状一般细小,颜色或鲜红,或紫,或黑。这种“异常络脉”可用三棱针来放血,疏通血络止痛的效果很好。此方法在身体上任何有异常络脉的部位皆能使用。
病案
王某,女,44岁,2009年8月4日初诊。
主诉:急性腰痛、左腿痛3天。患者3天前扭伤左下肢及髋关节,咳嗽时不加重,余无不适,苔白,脉滑。经络诊察:发现足太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阳经。
选经:手太阳经、督脉。
治疗:弹拨右天宗(我弹拨右天宗穴,同时让病人踹左腿),针刺后顶,针后腰痛、腿痛均消失。
二诊:8月8日复受风寒,左胯及左下肢又痛,活动受限。病在手足太阳经。针左环跳、左委中。
三诊:下肢已不痛。仅举腿时有不适感。左秩边进行TDP理疗。
疗效:三诊后症状消失,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这位患者有急性腰痛兼左髋关节痛,属于足太阳经筋病。初诊时先按揉了右天宗穴,同时让患者下踹左腿。右天宗穴是她左髋疼痛部相应位置。踹脚能使髋关节的筋脉和肌肉回到原位。这里用的是同名经对应取穴法,即用同名经的腧穴,在相应部位,疏通整个同名经筋。
按揉右天宗以后,患者还稍有不适,所以用了后顶搓针法。后顶疏通与督脉有关的肌肉、经筋。针完后疼痛消失。
几天后由于左髋关节受风,髋部又疼,但腰部不疼。因为病不在督脉所管范围,故不用后顶。环跳是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是九针回阳穴之一,能温阳散寒,通经活络。必须指出的是,一定要重视用手去仔细循摸腧穴,并且循摸具体的疼痛部位。摸的过程中用心去感觉温度、结构(结节、结络、筋出槽)、酸痛、麻木、滑涩等异常反应。
笔者循摸环跳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筋出槽,针完后发现虽然筋出槽消失,还有小的结络。所以用了足太阳经的合穴委中,对整个足太阳经经筋有松解的作用,使错位的筋肉彻底复位。遂告痊愈。
本文摘编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作者/王居易
精彩文章回顾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