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特殊名词解释(附必背108条文)

黄帝有道 2020-09-20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来     

在《金匮要略》中仲景也使用了方言土语,云:“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其中的“不来”是表示“摆”的方言土语,在此表示肝死脏的脉象如绳索一样来回摆动,我们本地的方言土语称之为“不来”,“不来”就是“摆”的原始土语,比如,摇头我们方言称其为“不来头”,挥手示意我们方言称其为“不来手”,旧时的游医走门串户为人看病,手中拿着一种鼓,用手一摇就响,这种鼓我们方言称其为“不来鼓”。伤寒名家胡希恕在解释此条时云“不来者,不动也”,显然是望文生义,因为他不会说我们的方言土语,没有这种语言环境的熏陶。      


某某家     


在《伤寒论》中二十次出现“某某家”的说法,如风家,喘家,淋家,疮家,亡血家,汗家等等,“家”字在此指素患有某种宿疾,或有某种喜好的某类特殊群体的人,在我地方言土语中称妇女是“妇道人家”或“女人家”,在《伤寒论》中还有许多方言土语,如“不中与之”的“不中”,学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理解方言土语的含义。    


不中与之    


《伤寒论》第16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五版教材解释为:“不中与:即不能再给病人服用。”实际上,不中(音zhōng)就是不行,这个意思不但南阳人用,河南省广大地区也用。“不中与之”是一个倒装句,即“桂枝与之不中也”,“柴胡与之不中”,前者是说太阳坏病给患者服用桂枝汤不中(治不好),后者是讲心下痞证不在胸胁,是中焦气机痞塞,非少阳之半表半里,也非有形邪结之结胸证,故给患者用柴胡汤不中,应该用半夏泻心汤。  


不了了    


《伤寒论》第252条曰:“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五版教材解释:“目中不了了:即视物不清。”第203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对此两条中的“不了了”,历代注家及教材皆回避不释。实际上,“了”,音līǎo,指结束、完毕。“不了了”,即没完没了,引伸为缠绵不舒服。第252条是指眼睛转动不灵活,一直不舒服。第203条指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就是还一直有点烦躁。第148条指阳微结证,小柴胡汤治其外证,但里气未和而一直不适(里热未除),故使大便通畅而病解。现在南阳人在说此事尚没完结时仍说“这事儿咱还不了”。     

    


《伤寒论》第226条曰:“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第380条云:“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腹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哕”有何表现,历代伤寒注家及教材均未论述,在《金匮要略》中“哕”均释为呃逆。其实“哕”,音yùè(四声),指呕吐,这在南阳人的方言中使用最广泛,将吐之有物者称“哕”,将欲吐而吐不出物者称“干哕”。就《金匮》中“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来看,此两方我们现在在临床上仍是用来治疗呕吐之证。


强几几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4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项背强几几”说明筋脉拘急,而筋脉拘急多为寒邪收引所致,如果是寒邪侵犯人体,寒主收引,汗孔也将随之闭阻,应该是无汗的,在出现“项背强几几”的同时,又有汗出恶风,从表面现象上看拘急与汗出似乎不太吻合,所以说“反汗出恶风”。


“项背强几几”的“强几几”读作jiāng jī jī,是南阳一带的方言,当地人们对身体上似疼非疼,似痒非痒,拘急不舒,难以准确形容的情况,在名词的后面加一个“几几”来描述。譬如“疼几几”“麻几几”“酸几几”“痒几几”等等,也有说成“麻唧唧”“痒唧唧”的,总之是没有实质性的具体含义,只是一个语气词罢了。


宋金时期的医家成无己在他的《注解伤寒论》中,将“几几”注解为:“几几,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


大意是说:几几,就是伸脖颈的样子,像小鸟一样走动时候伸缩脖颈,摇动身子,项背强的病人,活动时也是这个样子。


成无己对“几几”的注释,其来源大概是《释音》对“几(无挑钩)”的解释:“几(无挑钩),音殊,短羽鸟飞也。”自此后世其他医家大多将“几几”读作“殊殊(shū shū)”了。


成无己之所以如此解释“几几”,首先从读音而言,大概因为他是山东聊摄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那里的方言中,将“束束”或者“酥酥”作为形容词词尾,由于平舌音和翘舌音的习惯不同,经常会出现譬如说“强束束”“麻酥酥”等口语。


其二是古代的竹简、木简或者刻板印刷都不很规范,或者年久磨损,“几几”的挑钩不够明显,致使成无己将“几几”误认为“几(无挑钩)”,但所表达的意思则与项背强几几的病人表现比较相符,通常有项背强急不舒的病人,总想伸伸脖颈或者扭转脖颈几下,来缓解症状。
虽然成无己的注解意思也符合该证的临床表现,但若从原意来看,读作几几更符合仲景所处的语言环境,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不妨两种读法并存。

懊恼


《伤寒论》中说:“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懊恼”一词,在南阳方言中,应读作wā nóng,读作ào nǎo或者ǎo nóng都不合适。


“懊恼”(wā nóng)既是心理症状,又是生理症状,即心烦与恶心的合并表现,想呕吐又不能呕吐的说不出的一个症状,南阳人在形容看到或者接触到肮脏的东西时的一种反应。另外如果吃了过量或者过凉东西,胃中满闷,恶心欲吐不吐,也会以“懊恼”来形容。


所以这里的“懊恼”是无形邪热扰动心神,伤及胃气的双重表现,既有生理上的恶心欲吐的表现,又有心理上的厌烦不舒的心态,单纯解释为“心烦”的心理症状或者是“恶心”的生理症状都不够贴切。
正因为是无形余热上扰胸膈,所以治疗时,采用轻清宣散的栀子豉汤,发越胸胃之间的邪热。
清浆水


《伤寒论》第393条“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以炙枳实三枚、 栀子十四个、绵裹豉一升,以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
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关于方中的溶媒“清浆水”,具有“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的作用。然而清浆水究系何物?有多种说法:如酢浆水说、米泔水说、米浆水说、菜浆水说、食用浆澄清液说、浆线水等。


要了解“清浆水”究竟是什么?先了解南阳大众食品“浆面条”,它是用发酵的酸浆水下面条,里面再放些豆芽、芹菜、韭菜或其他青菜,就是浆面条了。


浆面条放到嘴里,首先的感觉是酸,这和醋的酸味截然不同,是一种淡淡的、绵绵的酸味。浆面条属发酵食品,像酸奶一样有营养,容易被消化吸收,里面的芹菜或其他蔬菜,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搭配合理。


做浆面条的主料,是将用水泡过的绿豆加入适量的水粉碎后,经放置发酵而成酸浆水。未经发酵的、上部比较澄清的、不带绿豆淀粉的就是“清浆水”,在炎热的夏天,南阳农村至今还有磨绿豆浆水喝的习惯,用来清火解热,其实就是取绿豆能够去火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中国是绿豆的原产地,古代叫它菉(lú)豆,西汉司马相如的赋里就提过菉豆。本证是伤寒病后劳复,虚热(非阴虚有热)再生,故以清浆水煎药,增加药物的清热除烦作用,至于为什么长时间煎煮,大概是担心过于寒凉,遏阻内热外散。


白饮


《伤寒论》中明确称为散剂有7个,除了文蛤散以沸汤冲服、瓜蒂散以热汤煮香豉成糜和服外,其他散剂比如五苓散、四逆散、半夏散、牡蛎泽泻散、三物小白散等等,均以“白饮和服方寸匕”,关于“白饮”,也有不同的说法,考“白饮”有三种解释:


这里的“白饮”是在做大米干饭的过程中涳出的米汤。南阳民间用大米或小米做米饭有三种做法,一种是流质的,质地较稀,称作“熬米汤”;一种是半流质的,质地较稠,称作“馇米饭”;一种是固体的,称作“焖干饭”。在焖干饭的过程中,首先将米煮熟,然后用蒸笼布滤出或者直接倒出多余的米汤,再上火蒸成干饭,而这滤出的米汤就是“白饮”,也叫“白汤”,有如牛奶一般细腻,且有很浓的米香,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在过去奶粉、牛奶奇缺的时代,是育儿最好的代乳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方中用粳米煮熟即是以米汤养胃的目的,和白饮和服散剂有异曲同工之妙。


索饼


《伤寒论》第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其中提到“索饼”一词,“索饼”究系何种食物?


《释名·释饮食》:“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王先谦补证引成蓉镜曰:“索饼,疑即水引饼,今江淮间谓之切面。”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麪条子》:“索饼,乃今麪条之专名。”从南阳地方的饮食习惯考证,“索饼”大约有两种指向,其一即是前面所说的“面条”,分为汤面条,即连汤带面条一起的一种吃法;捞面条,即将面条煮熟后捞出,加上炒菜或者蒜茸搅拌后食用,是中原尤其南阳一带人们的最爱。


其二是“加汤煎饼”,具体做法是将适量的面和水一起搅匀,成流质糊糊状,有条件的还可掺入鸡蛋,锅加热后放少量食用油,倒入面糊,摊成尽可能薄的软饼,称作“煎饼”,成熟后在锅中用铲子切成细条状,旋即加入适量水,水沸即成,是一种既方便、简单又快捷的饮食,可以称作中式“快餐”。


不论是汤面条或者是加汤煎饼,都是一种流质、柔软、易于消化的面食,对于作为是否患有“除中”证病人的诊断性饮食,都是能够起到应有作用的,但加汤煎饼制作比面条容易、方便、快捷。


根据《释名·释饮食》所载名称,结合南阳地区饮食习惯,以及两者的制作程序,个人以为,《伤寒论》中的“索饼”所指,应是“汤面条”,至今仍有以蒜茸捞面治疗泄泻的用法。如果在不方便制作汤面条的条件下,“加汤煎饼”也可同样用于是否“除中”证的诊断中。


附:《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8.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9.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1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1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12.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15.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1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34)


1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1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 ,此为逆也。(38)


1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2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22.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23.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4)24.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


2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63)


26.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2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28.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71)


29.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30.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3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3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3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96)


34.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97)


3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


36.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37.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38.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39.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40.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4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146)


4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43.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4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4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46.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47.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48.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161)


49.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50.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51.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52.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5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54.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55.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56.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57.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208)


58.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59.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60.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61.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


6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63.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64.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247)


65.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66.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67.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


68.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


69.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7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71.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59)


72.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73.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261)


74.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262)


75.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76.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265)


7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78.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79.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80.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1)


8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02)


8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83.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8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85.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86.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87.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


88.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89.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90.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91.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2.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9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94.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95.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96.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97.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98.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337)


99.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338)


10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350)


10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102.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3)


103.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54)


104.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10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106.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85)


107.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108.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精彩文章回顾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梁冬对话刘力红:怨是百病之源?身体解决了80%,整个生命或只有8分

一切治不好的病,都是经络被"掐断"的结果

拖延症的本质是肾虚

老年痴呆很可怕, 预防原来这么简单, 可惜99%的人不知道! (附视频)

“口味”揭示五脏健康,长期偏好这个味道你就该注意了!

经济有效的剂型 - 粗末水煎

小小结石危害大,饮食禁忌要牢记!

这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中医!

西学中说出了心里话:中医治病,能去根!

湖南32岁男子突然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他一餐要吃四五碟这个!很多人超爱吃!

经方治疗各种不寐(失眠)

请客吃饭大忌!看完恍然大悟,这个都应该看看!

鼻炎不能怪鼻子,各种鼻炎的中医调治法

中医治晕车,又快又好!

打通任督二脉:李少波真气运行五步功成

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自述:我终于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

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行为,一定要戒掉!(附增加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被发现了!万万没想到,原来这样的体重最长寿

养生保健是骗人的吗?看完这几张图再说!

素食中的补血之王,效果胜阿胶,你知道哪些?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