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贺福初院士:发达陷阱可能被跨越,中华文明复兴将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

2018-04-16 贺福初 新智元




  新智元专栏  

撰文/贺福初


【新智元导读】回溯历史越久,展望未来越远。文明的创造是整个人类史上最大的革命力量。中共十九大开启全党全国新时代的新长征,我们不仅要跨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草地”、攀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雪山”,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在此语境下,认识和发现“文明演进惯性定律”意义极为重大,这种定律预断了新的大智慧文明必然在美洲以外的大陆兴起;但也告诫我们,只有调动一切内外之力打破固有文明的强大惯性,才能在固有文明的产床上诞生新文明。



纵观文明长河,探寻演替真谛,人类近现代精英前赴后继,相继提出了多种文明理论,主要有:维科1725年在《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中提出了“周期论”,孔多塞1794年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中提出了“进化论”,斯宾格勒1917年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了“循环论”,汤因比1934年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了“挑战论”,费孝通1991年提出了“美美与共论”,还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论”,等等。


图: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尼罗河谷的居民就已经熟知如何利用自己周围环境中的动物了。距今约1万年前,来自尼罗河沿岸村庄的当地居民很可能非常喜欢捕获鸟儿,包括不同种类的鸭子和鹅。


近20年来,中国学者何传启带领其在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另辟蹊径,创建了独立于世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他在《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一书中指出:人类文明犹如一条长河,她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了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了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了知识文明。这个知识文明就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导致的新的文明形态,有人也称为数字文明时代。


图:人类史发端于非洲,但未止步于非洲。相反,人类在非洲站立,从而走出非洲、奔向全球,进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理论的共同关注点是揭示文明演变中“变”之规律。但是,受到何传启《中国复兴的科学基础和战略机遇》等著作的启发,笔者发现文明演进中影响历史进程直至影响当今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还有“不变”或不易于“变”之规律,即类同由牛顿所揭示的物体运动惯性定律,因此称之为“文明演进的惯性定律”。


《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解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解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古今中外,天文、人文一直是道之两轨、并驾齐驱,彼此无交集,更无统一。但自老子、柏拉图以来,人类精英寻求统一知识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过。也许是因为天文、人文二者间的鸿沟巨如天堑,人类理性迄今仍未飞越此天堑。而文明演进惯性定律的发现,表明人类社会的文明运动,与物质世界的物体运动,存在同样的原理;并提示,天文、人文不仅可并行不悖,而且能异曲同工。


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周口店遗址复原图。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人类远祖的一支徙居周口店龙骨山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北京猿人”学会了用火,并能制造些简单的石器。距今大约20万年至10万年的“新洞人”和距今1万年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也相继在此繁衍生息。


凡成大器者,其孕必久。人类史相较于生物史以及人类文明史相较于人类史均是如此。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已大约经历了39亿年,而作为生物之灵长的人类仅是在其最后的数百万年才出现,人类史仅占地球生命史的大约0.005%。与此相似,文明肇端前(即在文字发明前),人类史有着超长的通常被称为“史前”的时期。它约占人类存在时间的99.8%,包含了人类的诞生、“儿童期”与“青春期”。漫长的史前进化孕育并点爆了宇宙间非凡、地球上唯一的“瞬间”之历史绝响—人类文明。人类的文明史,或通常被称为以文字记载为基础的“真正历史”,虽然仅占人类史的0.2%,但此0.2%绝非微不足道,相反,正是这0.2%,谱写了人类史最华彩的鸿篇巨制,也铸就了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史的鼎盛。


南京博物院藏明万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1608年)。人类起源于非洲,走出非洲后,在亚洲创建了农业文明,在欧洲发明了工业文明,在美洲创造了知识文明。一眼所见,人类及其所创造的文明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而且文明潮头总是“喜新(大陆)厌旧(大陆)”。


人类文明从始至今,按生产力发展,可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三个阶段。正如荷兰著名历史学家赫伊津哈所言:“我们的文明是第一个以全世界的过去为自己的过去的文明,我们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史。”一部人类文明史,很显然不是单一的非洲史,不是亚洲史,也不是简单的欧洲史,甚或美洲史,而是地地道道的全球史。


非洲是当今地球上最为贫瘠的大陆,却是人类的摇篮。图为位于坦桑尼亚的古人类洞穴遗址,其历史可追溯至250万年前。


非洲是当今地球上最为贫瘠的大陆,却是人类的摇篮。根据化石考据,像黑猩猩和大猩猩一样,所有超过1500万年之久的人亚科均源于非洲。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第一批真正的人类,属于人属,出现在200万前的非洲。人类物种形成的历史几乎完全在非洲展开。


解剖学上现代人类的起源和传播来自非洲,这一基于化石的科学结论得到了最近的物理学年代测定技术、计算机模拟人类个体差异和基因组研究等新证据的支持。来源于线粒体DNA(发现于细胞并遗传自母亲)研究的基因证据也证实了一个单一的血统回溯到非洲“家园”。


人类史发端于非洲,但未止步于非洲。相反,人类在非洲站立,从而走出非洲、奔向全球,进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人类走出非洲的遗传学证据:通过研究现代人遗传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追寻他们在非洲的共同祖先,各大陆之间相互联系的迁徙路线已经被科学地追踪。


诸多科学报告的基因证据表明,最早的非洲迁徙大约始于200万年以前。此外,语言学的研究也提供了全新维度的支持证据。语言的诞生将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对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世界各地历史上的民族迁徙的重要线索。最早的和使用最广泛的语系表明存在两个关键的迁徙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沿水路从非洲到达太平洋地区并且穿过了热带地区,时间在8万年至5万年前之间。第二个时期的人类迁徙是从气候适宜的温带到达气候更加极端的环境中,时间在4万年至3万年前之间。人类走出非洲,看来不是一次单一的迁徙,而可能是多次、多方向的扩散。


出土于巴基斯坦摩亨佐达鲁地区的牛车陶塑,标志着公元前24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农业水平的发达程度。


人类文明的浪潮首到之站,是亚洲。农业和畜牧业是在亚洲西南部的一批“核心地区”被发明的。在亚洲西部,专家对当地的新石器时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在那里,食物生产(包括家养动物与种植植物)在距今1.2万年前不久就开始了。从这一核心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扩展蔓延到欧洲、非洲的地中海部分以及亚洲的整个西部和南部直到印度次大陆。


第二批核心地区是几个地区,首先一部分在上埃及或者撒哈拉东南部,始于距今1万年前,那时那里还没有被荒漠化所影响。另两个核心地区就在中国,一个在黄河流域。在此,食物的生产开始于距今8000年前,农业以两种类型的粮食(谷子和黍)为基础,驯养的动物仅限于狗、猪、鸭和鸡。另一个核心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其食物生产几乎与黄河流域同时开始。水稻在此开始被种植,稻田耕作技术得以发明,继而传播到南部地区,并向西传播到印度、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等。公元前3200年前后,亚洲的苏美尔人发明文字,建立城市与国家,率先进入文明社会。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出现诸子百家,开始率先打破封建制或分封制,进入大一统文明形态。


数千年来,中国将郡县体制的农业文明发展到了几乎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而树立了古代文明一座雄伟的“珠穆朗玛峰”。在此期间,欧洲则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美洲还未被文明世界所发现。非洲迟迟未进入文明时代,因此显然不是农业文明的发端者。


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社会开始进入大工业时代。图为19世纪早期,英国煤矿使用蒸汽机作为矿坑升降动力。


以下史实,几乎人所共知。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文艺复兴,打破封建制,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公元17~18世纪,英国发动启蒙运动,开启工业革命,率先迈向工业文明工业革命通常被认为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从1780年到1850年,在短短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远革命改变了英国,继而改变了世界。


石版画: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工业机械展厅。


工业革命标志着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开始转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现代经济。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早期工业化国家有比利时、法国、尚未统一的一部分德意志邦国,以及先前受英国主体殖民并独立不久的美国。19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在荷兰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瑞士、意大利和日本发展迅猛。


在南欧和东欧,在俄罗斯帝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化还没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进程,而是被局限于国内的某些区域。尽管有些分散,但不管是自身已完成工业化,还是被卷入工业化强国控制的国际金融和贸易网络的国家和地区,这个过程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


农业并不发达的日本勉强跟上了工业文明的步伐。图为19世纪中期的日本贵族骑着马出行。


遗憾的是,率先发动农业文明革命的亚洲,除了在农业文明中乏善可陈的日本跟上了工业文明的步伐,其他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尤其是如农业文明代表性国家或地区中国、印度等均远未跟上人类文明这一新潮流,更非工业文明的发端者。


1950年11月29日,工程师依据阿兰·图灵的思想原理与设计手稿制造出的“电脑”。阿兰·图灵被后世视为计算机科学之父,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名字。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发明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动信息革命,率先开启知识文明。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它到处遭到了一批视而不见的人的压制。这个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形式,改变了我们工作、爱情和生活的方式,带来了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冲突,尤其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意识。这个新文明今天已局部存在。”“这个新文明的诞生,是我们生活中唯一最有爆炸性的事件。它是了解现代首要的关键,是今后事态发展的核心。它的深刻意义,就像一万年前发明农业的第一次浪潮对人类解放的变革,或者如同工业革命引起的第二次浪潮所带来的震撼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下一次变革—第三次浪潮的幸运儿。”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发明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动信息革命,率先开启知识文明。数十年前,人类模仿自己蒙童时期即有的初阶计算智能,发明了计算机,开启了“智业文明”的第一阶段——数据为源、信息为流的信息时代,成就了“美利坚合众国”。


近40年来,由美国发动的这波知识文明浪潮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已露端倪的有:以信息科技与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脑与认知科学为代表的信息认知革命、以教育普及和知识广播为特征的学习革命、知识产业与服务业超过传统工农业的产业革命、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传统生产要素的经济革命等。这些特征已明确无误地指示了一个新时代、新文明——智能时代、知识文明或叫做数字文明的来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最新文明同样不是发端于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欧洲,而是刚被文明世界发现不久的新大陆—美洲


惯性定律支配文明演进的方式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此类性质被称为惯性。艾萨克·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其给出了严格的定义: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改变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当作用在物体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现有的相对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即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反之加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小。由此可见,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或不受外力)、任何状态下(静止或运动)均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这一物质运动定律可否用于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


光纤就像一条由玻璃纤维铺设而成的轨道。这条轨道日以继夜地传输着数字化的声音、影像以及任何可以转化为字节的电脑数据,这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分析人类主要文明形态及其发祥地,可以发现文明演进也如同上述的物体运动一样,处于任一文明形态的国家乃至大陆,总是趋向于保持原有的文明形态不变,因而文明也存在其固有的、抵抗改变的惯性定律


人类起源于非洲,走出非洲后,在亚洲创建了农业文明,在欧洲发明了工业文明,在美洲创造了知识文明。一眼所见,人类及其所创造的文明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而且文明潮头总是“喜新(大陆)厌旧(大陆)”。由此,人们总是容易想当然地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演变是自然、自发、自主的过程。


以信息科技与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是近40年来由美国发动的这波知识文明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则不然!


200多万年前,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目前它仍是最落后的地区;8000多年前,亚洲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目前多数亚洲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200多年前,欧洲是工业文明的策源地,目前多数欧洲国家仍在固步自封;30多年前,北美洲成为知识文明的领头羊,目前它正走在世界知识社会体系的前列。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史上的各类新兴文明,均不是在前一文明的发祥地或兴盛地接续出现,而都是远离前一文明的发祥地或兴盛地,即在前一文明落后甚至缺失的区域出现。这一现象反复发生。假如新旧文明更替如此出现一次,我们尚可认作是历史的偶然事件。事实是,人类迄今所有发生过的新旧文明更替均是如此。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其认定为文明演进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迄今所有关于文明演进的理论甚或常识都会告诉我们:前一文明的发祥地、兴盛地,自然会有更好的基础、更大的机遇进入下一新兴文明。而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情景却是绝然相反的历史画卷!


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脑与认知科学为代表的信息认知革命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就不得不问:何以如此?笔者的回答是:惯性!类似于物体运动中无时、无地不在的惯性!确切地说,就是文明演进也与物体运动一样,无时、无地不存在阻碍其已有状态改变的惯性,前一文明存世愈久、程度愈盛,从而惯性愈大,进入下一文明阶段或文明转型愈难。简言之,文明演进存在惯性定律。类比于物体运动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我们因而将此称之为“文明的惯性定律”。此惯性定律之影响,自有文明而始,与生俱来、根深蒂固且无时无处不在。可以说,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度,其文明演进均受已有文明惯性的制约,而只有凭借外来与内生之力合力打破已有文明的惯性,才能导致新的文明诞生。


“文明的惯性定律”,不仅要接受所有自然的、自发的、没有外力作用下的“任何文明形态均抵抗改变”的普适性检验,更要接受文明兴替进程中“新兴文明必然在前一文明惯性较小、且远离前一文明发祥地/兴盛地的国家或大陆出现”的后发先至的判决性检验。


人类文明史迄今经历了从史前文明向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三次重大兴替。如前所述,人类诞生于非洲,最早的史前文明发现于非洲,而农业文明却发端于远离非洲、人类迁徙较晚到达的亚洲;无独有偶,工业文明并未起步于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兴盛地亚洲,而是起步于远离亚洲、且农业文明较为落后的欧洲;更有甚者,最新的知识文明不是兴起于工业文明的摇篮—英国与欧洲,而是位于其大西洋彼岸、刚被文明世界发现不久的新大陆、建国时间不长的美国及其所在的美洲。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实现的智能,同时也指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的科学领域。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会议上,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正式确立。


从上可见,人类文明所有演进的历史均无一例外地从反面证明:任何文明形态,均存在其固有的抵抗改变的惯性,惯性越大,改变越难,惯性越小,改变越易;新兴文明往往兴起于前一文明惯性较小、远离前一文明发祥地/兴盛地,因而较易改变的国度与大陆。因此,我们可进一步将“文明的惯性定律”称之为“文明演进的惯性定律”。而由于此定律揭示了“前一文明的发祥与兴盛反而阻止了同一地域紧接一轮新兴文明的兴起”这一规律性现象,因而又可将其概括为“文明兴替的陷阱”。这是又一种“发达的陷阱”,是时空尺度上规模最大的“发达的陷阱”。


惯性定律导致发展陷阱


“陷阱”一词,最近流行于国内外,其中尤以“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为盛。这三者与上面所揭示的“文明兴替的陷阱”一样,均与发达相关,因此笔者姑且将其统称为“发达的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指出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它们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因此极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必然导致恶性循环。而破除这一惯性、实现低端制造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高科技,但发展高科技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这一陷阱是任一国度走向发达所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跨过的首条鸿沟。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多数以战争告终。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间的威胁与反威胁引发了长达3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修昔底德总结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这是任一国度走向王座所必须攀登的珠峰,也是成王败寇的分水岭。此外,根据文明演进惯性定律,不难推测:更新的下一轮文明,将发端于美洲以外的大陆。人类只要文明演进不断,地球上将不复存在一成不变的“霸主”,美国也决不会例外。因此,作为当前最大经济体的美中双方宜积极认识此“铁律”,提前看清并确保成功跨越此类陷阱,避免“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而不鉴、亦使后人复哀”的循环。这将是时代之幸!也将是人类之幸!


2017年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表了题为《特朗普与新陷阱》的文章,提出了关于避免“金德尔伯格陷阱”的思考:当今世界会不会重蹈上世纪30年代的覆辙?即维护世界体系稳定的领导国不愿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贡献力量,全球体系陷入衰退乃至爆发世界大战。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世界经济史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霸权稳定理论奠基者之一。他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霸权,但又未能像英国一样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安全产品的责任。笔者以为,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时代更张、文明兴替、开天辟地的扭转乾坤之举。


以上三大陷阱,其本质均是源于事物发展的惯性(如“中等收入陷阱”),或对已有惯性的破坏和倒退(如“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它们均属于全球或其某一局部发展过程中趋于或走向发达目标所必然面临的陷阱,因此又可统称为“发达的陷阱”。与人们已知的这三大发达陷阱相比,文明演进惯性定律,是彻头彻尾的“发达的陷阱”。因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前面三大陷阱,虽然绝大部分相关国家或时代均曾面临而且滑入过这些陷阱,但总有成功跨过这些陷阱的少数例子。与之相反,面对文明演进惯性定律,迄今无一大型文明区域、无一大陆曾成功地跨越过这一发达的陷阱!这是当今世界的命门,更是执当今知识文明之牛耳的美国的命门。


繁盛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那么,中华文明有无可能彻底跨越这些陷阱?


中华文明复兴将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


中华文明,开智、明慧5000余年,独立史间;中华民族,近十四万万之众,自强不息、足及全球,特行世间。


王者兴于时变。王者,在这里是文明发展领头羊的比喻;时变,就是文明转型新生的演替。未来王者何许?当今时变何在?


远古时代,人类以创造力,首先解放“物之力”,造就了8000多年的“农业文明”。人类用石刀、石斧,劈开了文明的初路;用铜器、铁器,敲奏出农业文明的强音。农业文明成就四大文明古国。


近代以降,人类创造力进而解放“能之力”,造就了300多年的“工业文明”。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使得轮船、汽车、飞机等相继诞生;电作为能源,以雷霆之力洞开现代文明的大门;核能的横空出世,终于集物、能之大成。工业文明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2017年9月29日,全长逾2000公里的中国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宣告开通。“京沪干线”是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其开通标志着中国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当今世界,人类创造力正阔步向前,解放“智之力”,造就“数字文明”“知识文明”并开启“智业文明”。


数十年前,人类模仿自己蒙童时期即有的初阶计算智能,发明了计算机,开启了“智业文明”的第一阶段—数据为源、信息为流的信息时代,成就了“美利坚合众国”。


中国科技大学旗下的国盾量子公司研发的多款量子通信产品亮相2015杭州云栖大会,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


进入新世纪,人类正迈向未曾开垦的感知智能以及更高阶的认知智能新大陆!类脑芯片、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等新技术群的层出不穷,使得人工智能短期内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识别以及人机博弈性游戏对抗中别开生面,大有“奇点临近”之势,人类正昂首挺进“智业文明”的第二阶段—知识为源、智慧为流的智慧时代!


简言之,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是从“物”到“能”至“智”之力的解放。而“物之力”“能之力”“智之力”的解放可谓文明的三大跃迁,是改变旧有文明惯性、缔造新兴文明的旋乾转坤之力。


2017年9月15日上午,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主会场启动。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改革,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迅速掀起创新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来全球关注与盛赞。


人类理性对自然、对自我的问究,无不经历序贯的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四大阶段。20世纪下半叶至今,人类积数千年文明之历史硕果,凭数千年未有之时代东风,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接踵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虽然时代之序看起来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逻辑,但恰是其应用性之序,它们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走向集大成的最伟大时代—智慧时代!人类在相继凭借“物之力”完成农业革命、竭尽“能之力”实施工业革命后,正致力于解放宇宙间物之极、悟之际的“智之力”,以发动人类文明史上再造乾坤、集大成的智业革命!人类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上述新生文明在“拔地而起”之时,每每略过旧有发达陷阱之所在。那么,如何超越这些陷阱?智慧文明谁主沉浮?


上海市便利的交通、繁华的夜景,构成独有的“城市节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改革,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迅速掀起创新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来全球关注与盛赞。


看一下西方主流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我们马上就能感受到发达陷阱可能如何被跨越:

  •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在载文“从模仿者到创新者:中国何以会很快成为世界技术领袖?”中指出:中国在金融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新时代,估计会担负起全球领导角色。

  •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说,中国正告别“山寨”时代,多个新兴产业处于全球创新发展前列。

  • 英国《泰晤士报》载文指出:中国民众比西方人更加愿意接受新科技,现金支付方式在中国消失的速度远远快于西方国家。

  •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后来居上,下一代无人机将进入“机群”时代。美国兰德公司兰德尔·斯蒂博说,这种机群能对航母和舰载机发动淹没式攻击,且目前对这种攻击并无有效的防御办法。

  •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近期报告认为,多年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打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工业和技术创新体系,确保中国能独立完成多种大型创新军备项目,比如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这些是西方国家没有想到的。

  • 《金融时报》又载文说,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中国没赶上前三次变革浪潮,但用三十年走完了人家二百年才走完的三次工业革命,这是很了不起的。

  • 法国《世界报》报道说,中国要从世界工场变成世界实验室,从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变成未来科技的全球老大。


这些评论让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创新创造是实现文明转型新生、超越惯性定律的途径。而文明交流互鉴正是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之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梦正在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万物有生则机,生物为万物之太;万生有灵则智,智慧为万象之极。中华文明,开智、明慧5000余年,独立史间;中华民族,近十四万万之众,自强不息、足及全球,特行世间。日出东方,王者归来,可期新的时代。


作者介绍:

贺福初 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军事医学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