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科专栏】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沿革:从藏书阁到共享学习空间

BEED 必达 欧亚图文信息中心 2021-11-10

点击“欧亚图文信息中心”关注我们

「让每座孤岛相连」


转自:必达更好的学校建设

作者:Silas M. Oliveira

翻译:Ivy.XU


在过去十年中,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功能在相关讨论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但其实,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功能在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学习功能并不是高校图书馆长主要关心的事。这个事情在上世纪80年代才发展成潮流。


如今,在高校图书馆空间模式中有诸如学习中心、学习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协作式空间等不同描述。但是,他们是相同的意思吗?如果不是,这些不同的概念又是如何影响其空间规划的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先来了解下图书馆建筑的历史,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其要建成的结构和其空间要扮演的角色。



01

The Book Boxes  

只作藏书阁的高校图书馆


直到上世纪50年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角色才在大学中固定下来。在二战前,这些建筑建筑的主要作用就只是进行藏书,把书收藏在一层层高高的书架中。所以在最初的高校图书换设计中,其空间的功能也就是放一排排的书架而已。


二战后,大学图书馆开始采用模块化设计,到1960年,这种建筑风格已被完全接受。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空间中的地面被划分成面积相等的矩形。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图书馆管理员在进行藏书时能更容易和有效率。



然而,在60年代早期,使用者慢慢不满足于模块化设计普通和枯燥的外观,图书馆负责人开始采用更浪漫的建筑风格,包括引入廊厅等建筑元素,使用特殊照明和与众不同的形状。此后,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读者可以直接访问开放式书架上的书籍。


几十年来,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作为储存书籍的藏书阁和充当学校所有信息储存的门户而存在的。这种功能促使图书馆负责人和建筑师在设计图书馆空间的时候也主要考虑的是达到更有效率储存的功能,而不是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02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Era

信息共享空间时代


但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变革的气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储存”的模式被“学习中心”的模式所代替,用户再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图书馆可以自由的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和他们的需求上。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图书馆被定义为学生们在一个学术环境中,寻求智力的碰撞、信息交换和社交的一个地方,更有甚者,认为图书馆是娱乐业、媒体声音以及商业控制的世界里的一个避难所。


这个新的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模式,一开始被称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 多种形式的技术

• 小组协作空间

• 数字媒体和网络藏书

• 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技术专家咨询服务



尽管这一阶段“信息共享空间”很难被准确定义,因为这一变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而且许多人认为其和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是相同的。


但是学者们还是给出了很多定义。While Beagle (1999) 强调,信息共享空间的角色是在数字环境下提供服务,实现这种功能也需要一个专门设计的图书馆;MacWhinne(2003) 则强调它是图书馆中,技术和资讯查阅服务结合的地方。


03

A Shift To Learning Spaces

向学习空间转变


但是,进入21世纪,图书馆空间在继续发生着改变。


事实上,学者们似乎一直认为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和学生学习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文献记载和学术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场所,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无可争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 Edwards (2000) 的说法,图书馆的建筑质量和空间结构布局反映了大学如何理解自己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和角色。一年后,Strange, Banning & Delworth (2001) 的研究指出,该机构(图书馆)在学习、研究和教学等主要职能方面的重心和作用价值,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建筑质量和物理空间的分配来评估。


大学图书馆又面临着重新调整空间规划的挑战,以满足学术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实际促进者。



图书馆正真正成为学习中心。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探索“为学习而设计的图书馆”这一概念时,Bennett 认为,“图书馆管理员和其他负责校园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大学工作人员需要思考图书馆空间是否能推进大学的核心学习任务及附属任务”。Chism 给出了答案,她认为,“当我们带着促进学习的目的来设计空间时,我们便可以使空间激发更深入、更形式丰富的的学习”。


大量文献研究也表明了,无论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不能忽视的是,它作为一个空间,其功能是使学生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Teavaniemi 等人(2015)的研究表示,“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图书馆功能的变化,正在改变图书馆空间的形式,使之慢慢变成公共学习空间。”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种学习空间,将会越来越支持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会包括小组讨论空间、更多的社交空间、共享空间等,这已经是21世纪学习空间发展变化的一个大趋势了。


04

The Book Boxes  

只作藏书阁的高校图书馆


数字时代的到来,印刷材料使用的越来越少,加上新的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的出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正在进一步调整其空间,以便使其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Teavaniemi等人,2015年)。


教师和行政人员认识到学生以动态方式学习,图书馆新的空间布局正在形成学习共享空间的模式 。


信息共享空间与学习共享空间模式的区别


实际上,有时,这两个概念甚至可以互换使用。虽然有些作者认为信息共享和学习共享具有相同的目的和作用,即基本相同,但其他作者则认为,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Roberts (2007) 的研究就肯定了它们是不同的,他表示学习共享代表着与信息共享的自然发展。关于这两种策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的观点,文献研究也相当丰富。


如 Stark&Samson (2010) 的研究就认为,“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的转变需要关注不同的设计元素。这些设计元素将用户的注意点从服务延伸到新的领域,即用户在占用特定物理空间时如何与信息交互。”


Bailey&Tierney (2008) 的研究则认为,这种促进知识创造和自主学习的环境是学习共享空间的典型形式。Bonnand&Donahue (2010)的研究也证明,“学习共享的概念比它的前身信息共享更复杂。”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共享空间?


Seaman 的研究报告指出,诺林图书馆 ( Norlin Library,科罗拉多大学) 的空间规划过程“不会以印刷读物为基础,而是以用户为基础,专注于空间对学习的影响,而不是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这种新的“哲学”引导学生管理他们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放在被管理的信息上。


正如 Beagle (2004) 所宣称的,“学习共享不强调对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资源的访问权限,而是强调一系列的程序和服务,以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一新模式中,图书馆的作用是支持和促进学习,并协助学生创造知识。这与强调知识消费的传统模式大不相同。前一种模式更被动,新的模式更积极,会激发更多充满协作、创造力和创新的学习任务。


实际上图书馆空间的这一切改变,最初是从诸如商业网吧、机场休息室、现代办公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中的群体学习活动借鉴学习而来。这与以往以一排排学习桌和与其他空间隔绝的计算机实验室为特点的图书馆,已经相距甚远。



学习共享空间图景


llison (2016) 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描述了这些新型的图书馆空间: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图书馆对其空间进行了改造,使其“包括一个大厅;一系列旨在满足小组和个人学习,以及其他各种学习风格的空间;更多的社交互动空间;较少的书籍和工作人员;良好的WI-FI连接和电脑自由使用;提供协作工具和无所不在的咖啡馆。


Chan&Wong (2013) 的研究也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样子:


学习共享空间是专门为支持新的学习方式和趋势而设计的,重点是巨大的显示屏、有各种数字媒体技术支持的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空间用来学习、放松或社交。学生可以轻松地从开放学习区的安静学习变成在茶点区休息;或者从最初同学之间的聊天变成小组自习室的即兴讨论项目。WI-FI使他们能够保持联系,拐角处也有印刷和扫描设备。学习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现代学习环境中新一代的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而设计的。


简而言之,“学习共享空间”有助于将图书馆空间转变为一个充满激励因素、鼓舞人心和协作的地方。


与其他的校园学生服务项目合作


学习共享模式的另一个突出和独特的作用是它与校园相关的外部学习服务提供者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性质,这不一定是由信息共享体提供。Seeholzer&Salem认为,这种伙伴关系帮助图书馆从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模式转变为学习共享空间模式。Beagle(2010)在其研究报告中说,南佛罗里达大学在添加了与其相邻的服务(如写作、辅导和学习中心)后,将其“信息共享空间”的名称更改为“学习共享空间”。


因此,与其他以学生为中心、校园范围内的学习项目结成伙伴关系是学习共享和信息共享之间的显著区别。正如 Beagle 所强调的那样,“当图书馆的资源是与其他学术单位发起的学习行动合作组织的,或者是与通过合作获得的学习成果相一致的时候,信息共享空间便转变成了一个学习共享空间。”这种合作提供了各种重要的的学生学习服务。



未来:学习共享空间到学术共享空间


如今,在或公共或私人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正在利用灵活、自治、非正式或者互动/协作/社交学习的空间,来进行小组式或个人的学习。这个学习空间中有不同类型的桌子和座位,对人友好性高的氛围结构,以及有高端技术和媒体制作工具和空间。


许多大学图书馆还创建了一个虚拟公共空间,以跟上技术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期望。与学术的学生服务共享空间,增强学习体验,促进了当今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生产。


然而,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Hussong-Christian, Rempel & Deitering 的研究,让我们窥见了未来可能的样子,他们说到:


共享空间通常是围绕支持的服务、内容和技术模型设计的,它们结合在一个容易访问的位置上,因此将特定的位置或空间指定为学习共享空间是有意义的。学生或其他在这一区域工作的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访问到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在笔记本上查看,与朋友们约在最喜欢的图书馆见面,发即时信息跟图书管理员查找参考书目信息,在线访问获取所需的参考资源,通过无线网络发送他们完成了的项目打印需求,在凌晨回家之前,只需要把打印好的项目带回家就可以。


因此,为了加强多学科的发现过程,图书馆将会成为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而为了新的变化重新设计所需的空间将需要不断地重新利用空间。正如一些学者所预见的那样,这种“空间的重新利用”很有可能实际上会将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模式引入学术共享空间模式。



05

Conclusion

结语


如今,大学正在集中注意力分配了很大一部分资源,努力促进社会层面上的学习行为。有了这一点,图书馆就可以发挥其变革推动者的作用,从单纯的变革合作者到创造有意义知识的合作伙伴,并且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成为信息消费者的准备。


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不仅是为了激发和支持创造力、反思、探索和创新,也是为了影响学习行为。学习共享空间模式作为当代图书馆设计的核心要素的出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将图书馆在校园中的角色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



在提供灵活和多用途学习空间的学习共享模式中,学生、教师、许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其他学生服务之间的互动频繁发生。这种协作环境不仅释放了学生管理和创造自己知识的潜力,而且有助于丰富个人的社会学习和生活。


随着高校图书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重新设计自己的空间,其重点应该是更多地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在这种密集的学习环境中,图书馆负责人必须对学生如何在他们喜欢使用的空间中学习以及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模式表明,在大学内图书馆的目标正在从消费知识转向创造知识、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外围转向中心,也表明学校设施正在将促进学习作为其终极目标而努力。


【往期回顾】

【欧亚阅读数据】每天一本,多久能看完图书馆的书?

【爱·分享】读书月:论文季—学术读写经验分享活动

【信口图说】Power Point 2016新增的“变体切换效果”

【学科专栏】必读:你不得不知的知网小功能!

供稿:沈冯春

编辑:赵翊希

审校:牛维娟

微信ID:ouyatuwen

藏在二维码里的海量知识

关注我们

等你来收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