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文艺 | 南浔漫游
晚春的江南必定是有雨的,一直下,细密密不断。
雨中逛古镇,这意境可知:零星往来游客三三两两,不孤单亦不喧闹;所有向上伸展的树枝和低垂的密柳透着一种任性的沉默;水是不平静的,石板上泛着青光,河里就很欢愉,绽放雨花……
恰在湖州,从住处前往南浔古镇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遂行。
走的乡村小路,弯弯绕绕,车很少,人也很少。一路树荫一路鱼塘,有村民趁小雨凉爽正好犁田,数十只白鹤就跟在身后找食,相互并不惊扰。
到处都被细雨冲刷得透亮,烟雨江南——那烟,在远处;雨,在眼前。
南浔古镇与费孝通《江村经济》中所记徐家浜、盛泽镇、开弦弓村等同位于太湖东南一隅,皆盛产蚕丝,以船运为主,实实是最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最难得古镇中西建筑众多并保存完好,才成全了我与母亲今日之行。
雨中,竹篷船躲在石桥下,船夫收了桨闲坐在船头抽烟,并不着急揽客。我问母亲要不要乘船,她举了举雨伞表示走走很好。
沿河道而行,座座石桥连通两岸,桥是方便通航的圆拱桥,离河面甚高,至桥顶可见河岸边连绵不绝的白墙灰瓦,高耸而出的一堵堵风火墙内是怎样亭台楼阁,全凭想像了。
南浔作为明清时期的江南蚕丝重镇,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建筑多融合中西,其中“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旧居懿德堂,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所建私家花园小莲庄,以及其孙刘承干所建嘉业堂藏书楼均为其中翘楚。
既是中西合璧,那建筑必兼具中式庭园与西洋厅堂,懿德堂便是。“门内有径,径转有屏,屏进有阶,阶畔有花,花外有墙,墙内有松,松底有石,石面有亭,亭后有竹,竹尽有室,室旁有路,路合有桥,桥边有树,树阴有草,草上有渠,渠引有泉,泉去有山,山下有屋……”庭院深深,不知几许。而后,雕梁画栋,红砖壁炉,七彩琉璃映出百年前随着留声机起舞的人影。
从深宅出来,再钻老巷,小猫小狗就是引路人。寻常人家房门大敞,有摆了货物作销售的窗口,也有非请勿进的堂屋,喝茶、聊天、打牌的人聚于廊下,靡靡之音转瞬间成了人间百态。
进一家小店,座临窗,窗临水,桌面上密密麻麻刻画着所愿。此处并非寺庙也不是圣地,如同一块留言板的桌面,承载了多少人的心心念念,好像这世上有一处记载了“你和我”则可天长地久,可永世不变。
回程就坐了船。竹篷船摇摇晃晃在不宽的水面,没有期待的隐约之趣,才庆幸是雨天,屏蔽了些岸上游人的注目。一路划过码头,划过四季不摘的红灯笼,划过绿萝和太阳花,划过倚栏听雨的女子,划过紧闭的门和窗,划过另一艘竹篷船,和站在竹竿上已经吃饱鱼的三只鸬鹚。
母亲一路拍照,她说要等老了以后再翻来看看。人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说“等老了以后”才怎样怎样的呢?而后,又是要在什么时候意识到再没有了“等老了以后”?所有人正在老去,正如所有人都走在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上,那一个个关键的时间点如同分岔的小径,出其不意——有些光明正大,有些却隐秘于草丛之中。并不是每一次选择都恰逢其时,大多数的姹紫嫣红终付与逝水流年。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