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维护人的尊严,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
用制度维护人的尊严实现自我解放
作者:俞可平
来源:凤凰大学问
去年我做的主要研究是关于“人的尊严”,这种研究离现实比较远,但不久前的“于欢辱母杀人案”把这个话题带到了大家面前。这个事件的源头就是于欢的母亲遭到了羞辱,尊严遭到了践踏,作为儿子的于欢最后用生命捍卫母亲的尊严,也就是说,人的尊严有时候值得用生命去维护。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二奶”,她们当然要受道德谴责,但不意味着能用违法手段施以惩罚,而近些年这类案件大量发生,二奶被当众羞辱,有些还自杀了;再有,小偷,肯定是有过错,但要用法律治理,而现在许多地方抓到小偷就爆打,还要游行示众;民工,拿到不到薪水,集体下跪,羞辱自己来博取对方的同情……这些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特别不理解的是,最近两天网上热炒的“裸贷”,为什么那些女大学生愿意拍自己的裸照压在借款人手上,用尊严获取自己的利益?校园暴力事件,中小学的孩子,还没成年就开始侮辱同学,让他跪着、打他耳光,这种事都该引起我们关注。
人的尊严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恢复人的尊严?靠自己还是靠社会、国家?今天我就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01、人类怎样认识自己的尊严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类对尊严的认识。尊严是什么?是人的某种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特别是某种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尊严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产生,每个人都追求尊严。
在中国古代,尊严的基础就是权力,谁有权力谁的尊严就大。大家知道,在古代,皇帝的权力最大,所以儒家就发展出一套理论:尊君安国,尊主安国。皇帝的权力最大,要给他最高的尊严,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维持稳定,国家才能治理得好。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尊严思想的根本,人主即尊严。
在西方,尊严有两个原理:一是宗教的,一是世俗的。宗教的原理,上帝创造了人类,同时也给予人类尊严,这在基督教神学中反复出现;世俗的原理发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经过古罗马的西塞罗,到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峰。我们知道,米兰多拉写的《论人的尊严》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宣言”,你看,文艺复兴标志性的书探讨的是“人的尊严”。到了康德,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尊严”提升到“人的内在价值”,这标志着现代人尊严的诞生。
02、有关“尊严”的研究
在西方的语境中,“尊严”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过去西方关于尊严的文献,多半是搞科学伦理的人写的,比如医学伦理,因为医学涉及许多尊严问题。但最近,知识分子中出现了重大分歧,一些学者公开指出,尊严没有任何用处,引起了很大争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第一,现实社会存在大量损害人尊严的问题;第二,科学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临床医学、生物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立,对人的尊严提出了新挑战;第三,更多国家和政府开始重视人的尊严,越来越多民主国家的民众希望得到更多尊重。最近的研究动向是,对尊严的讨论已经从传统科学转到了哲学领域。
中国对尊严问题提出重视,最早是在1982年的新宪法中。为什么?“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没有尊严,受到迫害,吸取了教训,我们必须维护人的尊严,所以加上了这一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而真正完整的表述,是2010年温家宝总理首次指出的: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03、人的尊严是一种内在价值和基本权利
人的尊严,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或固有价值,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它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人类越往前发展,越文明,尊严就会越丰富。人性主要体现为理性和个性,理性和个性其实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而它们最后都体现为尊严。
人的尊严对人的存在而言,具有某种绝对性,所以,尊严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原则。在交往时,一个文明的人自己要有尊严,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尊严,不光是对正常人,对残疾人也一样,包括穷人,你去救助的时候不要居高临下。尊严意味着每个人不仅要自我尊重,还要尊重他人;意味着不仅自己要拒绝恶,还不能将恶加于他人。
从传统到现代,我们认识到人的尊严是一种内在价值,这是了不起的,但光有这个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十分具有讽刺意义:最先提出“尊严是内在价值”的康德所在的国家——德国,居然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残酷、最恶劣的践踏、摧残人类尊严的事件,法西斯的暴行。为什么?你的认识不都这么高了吗?因为它只停留在康德提出的道德层面,并没转化成一种政治价值。
所以,光有对人的尊严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人的尊严确定为一种基本权利,把它从道德价值转化为政治价值。二战结束以后,人类吸取了教训,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文件,三个最重要的人权约法,把人的尊严转化为人的基本权利。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最有效地防止大规模的对尊严的侵犯,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尊严。
04、用制度维护人的尊严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责任
那么,就人的尊严而言,最重要的权利有哪些呢?我认为,有:生命权、人格权、健康权,自由权、平等权、参与权,劳动权、福利权和受教育权。
生命权、人格权和健康权是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关的自然权利,所以与人的尊严具有最直接的联系。首先是生命权,它是最重要的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没有生命了什么都没有了;人格权也非常重要,人格受到侵害,通常直接体现为人的尊严受到侵害,为什么“反右”、“文革”期间有比较多知识分子自杀?他受不了人格的侮辱;健康权,如果人没有了健康,特别是患了某些疾病,会严重影响人的幸福,所以健康权非常重要。
人的基本权利还可以分为基本政治权和社会经济权两大类:自由权、平等权、参与权属于基本政治权的范畴,劳动权、福利权和受教育权则属于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是指人有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通过劳动取得的收入来维持基本生存;福利权是对劳动权的一种补充,有人不能劳动,这时候就需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一个重要贡献,因为马克思主义强调大家要共享、要平等、要公平,所以福利制度非常重要,福利国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制度性突破。
把“人的尊严”从道德价值转化为政治价值,这些权利最后必须通过制度来实现,所以,制度非常重要。人类通过具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来维护、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进而维护人的尊严,这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维护每个人的尊严,让每位公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责任。公民生活得有尊严,是国家的荣耀;公民生活得没尊严,是国家的耻辱。
05、人权和主权的矛盾
现在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主权高于人权,主权优先;另一种,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近些年越来越多地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加拿大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处理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委员会。在这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下,我觉得,每个国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人权,这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讲。
从国际社会来讲,如果发生严重践踏人权的情况,我认为应当通过联合国解决。这些年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一些国际维和行动,甚至解救一些人道主义灾难,这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就是认可了“人权高于主权”。
比如,朝鲜半岛核危机,按我们传统的观点,朝鲜发展核武器,怎么能去干预呢?这是一国的主权,但这次,我们认为:你如果发展核武器,半岛就不得安宁,旁边的韩国、日本纷纷效仿的话,那么整个东亚便不安宁,老百姓受难,所以我们要干预,要坚持半岛无核,这已经跟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不一样了。设想一下,我们60年代发展核武器的时候,如果有国家说你中国不能发展核武,我们会说,这是我们的主权,但现在你看,这是有问题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相关阅读
俞可平:文明的教化
人类的进步集中体现在文明的演进,因此人类的历史首先是文明的历史。人类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文明,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推进文明的进步。文明是人类的普遍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一言难尽,而且还有不少未解之谜。对于人类的个体而言,文明的素质是习得和养成的,是社会教化的结果。如果把初生的婴儿放入狼群,那么婴儿便会成为“狼孩”。
一方面,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体的角度看,人类的文明始终在不可阻挡地向前进步,人类日益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的甜蜜成果。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无奈地看到,族群之间的残杀、国家之间的战争、恐怖主义的肆虐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此起彼落。对于人类的个体而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反文明行为更是屡见不鲜,从野蛮残暴、欺男霸女、弱肉强食、专横跋扈、造谣诬陷、背信弃义、尔虞我诈,到男盗女娼、坑蒙拐骗、巧取豪夺、卖身投靠、恶言粗语、瞒上欺下、投机钻营、恃强凌弱、颠倒黑白等,不一而足。于是,有人感叹“世风日下”,有人惊呼“社会溃败”。
弘扬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承认文明的价值,从而倡导文明行为,那么我们就有责任阻止所有的野蛮行为和反智行为,国家和社会应当共同担负起保护和教化文明的责任。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用制度的形式,将人类文明的成果固定下来,并且用制度构筑起保护人类文明的屏障。民主和法治既是现代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也是迄今保护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制度保障。知识界的主要责任是传承和教化文明,培育公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
学校是教化公民文明行为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学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国民的文明素质。荷兰著名的文化学者罗布·里曼(Rob Riemen)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动议:如果在每个大学开设一个文明学院,我们应当开设哪些课题,培养学生哪些素质?他邀请了世界各国的若干学者,围绕这个问题谈谈各自的看法。这个问题令人感兴趣,而且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按照我的设想,如果在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开办一个文明学院,需要开列的核心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文明史。人类认识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自己过去所走过的路,文明史应当是文明学院的基础课。文明史课程,不仅包括自己民族的文明史,而且要包括世界各个主要文明的演进史。人类的许多冲突源于文明的冲突,而文明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相互的不了解和不尊重。西方人不了解东方文明,而东方人则不了解西方文明。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应当是介绍其他民族的伟大文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对其他文明更加尊重和包容。
哲学。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它教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类自己。哲学帮助人们如何揭示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使人变得聪明;哲学教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哲学开阔人的视野,帮助人们认识到众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总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它是人们更加全面和深刻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钥匙。一个具有哲学思维的人,对人类的命运会有更深切的体会,通常会更加乐观和豁达。
宗教。宗教不仅仅是人类的信仰,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若没有宗教,人类的文明便是不可想象的。不理解和包容人类的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人类迄今的众多冲突源于宗教,反之,人类的和平愿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宗教。一方面,宗教给人的心灵提供安逸的场所,使人变得宽容和慈爱;另一方面,宗教也给人以特殊的精神体验,可以使人变得极端和疯狂。宗教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神圣、诚信、慈悲和宽容精神,帮助人们避免陷于极端和疯狂的宗教情绪。
科学。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相互争吵,但却不可分离。从物质的角度看,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自然环境更强的控制能力,从而持续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人类这种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习科学不仅可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奇妙关系。
文学。文学是人类自己对社会现实和自然世界的反映和想象,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果说科学是从物质层面上反映人类对外在世界的控制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文学则是对此的精神层面的反映。对人类来说,每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童话、传奇、寓言......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都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作品。因此,文学课程必须包括其他文明的文学作品。学习文学作品,既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也是帮助他们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在开阔人类视野的同时,也在遏制人类的想象力。我们需要强化诗歌等经典文学的教学,再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艺术体现了人类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它满足人类更高的精神需求。艺术融合了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是人类文明的符号性标识。每个时代和每种文化的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的抽象,典型地反映着文明的进程。艺术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像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每个民族的文明精华,而且也是人类通向幸福快乐的便捷途径。艺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幸福快乐。
在“文明学院”,我最想培养的学生素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由和公正的核心价值;诚信和责任的美德;以及健康生活的技能。
自由与公正。自由对每个人来说是最珍贵的价值,失去自由生命便没有意义。自由首先是思想和精神的自由,不受他人控制;其次是行为的自由,免于恐惧,不受非法侵害。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由是每个人的第一追求;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始终记住,自己的自由不得妨碍他人的正当自由。公正是社会生活的最高价值,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必须捍卫公正的价值,致力于消除一切不公正的制度,并且在公正的原则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诚信和责任。中国有句古训: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类首要的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人类的异类,没有诚信的政府是人类的敌人。只有诚信,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也只有诚信,人类的社会生活才会变得美好。责任是人类秩序的纽带,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所在的社群负责。责任是克服自私的关键,人一旦拥有社会责任感,就会产生奉献精神。反之,没有责任心的人终究会变得自私。
无论在哪种文明体系下,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一个人的幸福快乐需要具备诸多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技能,特别是健康生活的技能。人的生活技能在不同时代会有很大的差别,在现今的网络化时代,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健康的体质、健全的心理、谋生的手段和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