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著名演奏家昨回忻了,唢呐声声吹出家乡父老火红日子!

2018-02-04

作为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唢呐演奏家、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首任团长,王高林的演奏音色纯美,兼高雅之风韵又不失民间之俗美。昨晚,这位土生土长的忻州人受邀参加了忻州市第三届网络春晚,请看他和他的演出团队精彩瞬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45n0jw1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唢呐演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忻州“八音会”源远流长。1951年,王高林出生在忻州南关村,自小耳濡目染,对唢呐情有独钟。他的祖父见证了旧中国的苦难,亲历了那个时代民间艺人街头卖艺的辛酸,因此决不让儿孙再当“吹鼓手”。爱乐心切的王高林开始“偷”艺,祖父倔不过孙子,就给了他一把小唢呐。1965年,著名唢呐演奏家胡金泉下乡演出,王高林不凡的技艺引起了他的注意,当即决定收为徒弟。14岁,王高林离开家乡,进入山西省歌舞剧院师从胡金泉,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唢呐之路。

上世纪70年代,24岁的王高林来到昔阳县大寨村采风。正是春耕时节,大寨村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王高林深受感染参与到劳动中,与农民们打成一片。14岁开始登台表演的王高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平时喜欢研究各种乐器,学习音乐知识,创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自己想旋律,边写边试,没过多久处女作《你追我赶春耕忙》就完成了。毕竟是第一次自己写曲,他的心里有点不踏实,便拿着唢呐找到了同在大寨村采风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纯光。没想到听完他的吹奏,李教授连连称赞,并推荐到了中央电台录音播放。一时间这首乐曲吹进了听众的心房,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令很多民乐人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欲望。

王高林把手中的一把唢呐演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2006年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王高林从艺40年唢呐作品音乐会”上,他演奏的《黄河水情深》以及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乐曲《喜酒歌》等诸多唢呐曲,让深爱黄土地的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01sgq22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逢年过节会回到忻州探亲


这些年,王高林将山西民乐“吹”到了港台,“吹”出了国门。《大得胜》《三对面》等传统曲目被他演绎出新,他还创作了《山乡春》《黄土情歌》《送子参军》《梨园情思》等近20余部作品,5首曲目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作为学习教材。

唢呐也吹出了“名人效应”。王高林的名字在中国民乐圈叫得很响。他曾应新加坡政府邀请,举行个人演奏会,轰动了新加坡乐坛。新加坡华乐团郑重提出,希望王高林能留在新加坡发展,承诺可以解决其爱人和孩子的就业、入学事宜,但被王高林谢绝了。“周围许多人都说我死心眼儿,不开放,我回答他们和谢绝乐团都是同一句话‘我这把唢呐的根在山西’。我常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把根留住,把根留住。”

“忻州是‘八音之乡’,也是我的家乡,祖父的教导、儿时的生活体验以及乡土民俗的浓厚氛围,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忻州‘八音会’丰厚土壤的培育,我就不可能有今天。”提到对忻州的情感,王高林坦言一个不爱家乡的人更谈不上爱国。他创作的唢呐名曲《思亲》,表达的就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逢年过节王高林还会回到忻州探亲,家乡的变化之快让他十分欣喜。“其实忻州有很多散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大对民乐的支持和挖掘力度,让‘八音之乡’享誉世界。”

2011年退休以后,王高林致力于研究管乐器,出版了《研究实用新型山西大管》一书,填补了山西没有大管的空白。如今王高林已是桃李满天下,当年那些热爱唢呐、有志于唢呐演奏的学生们已成长为当代民族乐坛上的佼佼者。郭雅志算是王高林一众学生中最有特色的一位,长发畜须,头戴礼帽,时尚感十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45qwbzx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字来源:忻州在线  腾讯视频

晨报编辑:赵蓉

《晨报忻州》常年法律顾问:法学博士 山西晋一律师事务所刘海波律师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