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清幽【煮酒话词牌】第1课

2017-08-17 编辑:月亮居士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词友们,晚上好!

开门见山吧,坦率地说,我名气没有,晦气与丧气倒有一身。可是竹韵并不以声名而论,提出让我试与众词友交流探讨一下词牌问题,在此,特别感谢竹韵给了我向大家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落日长河老师和鸟儿先生对我的信任!其实,严格的说,我也是在诗词门外徘徊的那位,然而我能勇敢的承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虽胸无点墨,但非常愿意每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个人拜读词友们作品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能一起和词友们的情感共开合,足矣!我对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常怀以敬畏之心,因此,不敢亵渎众词友的作品和心血,唯有认真诵读,所说观点或许偏颇,但求与词友们求同存异。错误之处,请大家谅解并指正!



本周选了《临江仙》这个词牌做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路之“投石”,但愿我们能长久的在词中携手,一路前行,风雨“暴走”!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关于《临江仙》的起源,至今并无定论。而《临江仙》的变体以及词谱,实际上词友们在键盘上微微敲几下便一目了然,在此,为使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仅粗浅的谈一下起源。《临江仙》为唐教坊曲,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聘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等。



《临江仙》初咏水仙,而后渐渐不再局限于此。被称水仙者大多品格高尚或有超凡能力的人,诸如屈原、琴高、娥皇女英,当然还有洛神。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至于《临江仙》的写作方法,其实惭愧,我也写不好,请大家在网上查阅,有大量的详实资料,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因为既然称作方法,则一定是大家公认的,而我再鹦鹉学舌一遍,实在无趣。那么,我仅笼统的说说我个人的感受。



作诗填词,应该说每个人都能进门,然而有的人三两年便写的有模有样,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引人遐想和共鸣;而有的人则很不幸,毕其一生,依旧写的磕磕绊绊,或堆砌、或空洞、或无病呻吟、或闭门造车,或者干脆模仿甚至抄袭前人名句,拼凑成词,终是照猫画虎,画竹不曾画骨,临了不过孤芳自赏罢了。当然,这其中有个人天赋,即悟性,更是后天的努力学习。作为词人,若想有好的作品,而没有好的知识储备,如何能表情达意,淋漓尽致?靠灵光乍现吗?即便有了灵光乍现,还得有高标的文学素养,即笔力来串联、衔接并修辞演绎不是?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本周之所以选择《临江仙》,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词牌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一首小令,篇幅短,对写作对象不曾要求,或悲或喜,或骂或嘲,或政或史,或愁或咏……无不可写。并且平仄也比较宽泛,多处平仄皆可。句式有七六七五五、七六七四五、六六七五五、七六七七……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写好诵之,都比较朗朗上口。也没有领字和对仗的要求。



说到这个词牌,就无法绕开明人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晚提出来,无意分析和解读,只是想说明,小令亦可大成就,而这样的高度,也并非要我们与其相比较,因为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达和情感,没有可比性。


感谢众词友的信任!本周我认真拜读后,选了来稿中的四首同题《临江仙》,来作我们今晚交流和探讨的话题: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第一首,《春怨》:

费尽莺声春不驻,残花片片西东。纷飞柳絮乱晴空。只身伤夜雨,瘦影葬残红。

深院空枝人溅泪,芳华一去无踪。莺愁蝶恨问东风,既然春欲暮,何必太匆匆?



二句中“瘦影”一词,其实交代了人物,从末句我们得知是暮春时节,词题中我们知道内容为伤春情绪。好在结句,一个问句,表达了对美好的春天将去时的不尽眷恋和对岁月匆匆的无奈。

个人觉得:上片铺陈,无可厚非;调行下片,依旧冗长的怨叹,只在结句处点亮题目。其间,“只身伤夜雨”,表意倒装,还可以更完美一点;“深院空枝人溅泪”,此句个觉过度渲染,既然说了是空枝,怎么又自相矛盾的平添泪落呢?全词多处意象重复,如:残花、残红、纷飞柳絮、芳华一去无踪等。仅供这位词友参考。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第二首,《酒中有感》

驹隙韶光如鹿梦,徒忙蚁术堪惊。消磨枕上只鸡声,风尘飘汨客,何处是归程。

未必偷闲容我静,几时可了营营。冲愁酒阵出奇兵。弄潮湖海上,浩气御长鲸。



“风”、“可”二字出律。“驹隙韶光”,语出宋人洪适“驹隙光阴身易老,槐安梦幻醒难觅”,形容韶光易逝,好景堪短,不如静心安身立命;“鹿梦”,出自南宋著名豪放派代表之一的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之“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安未知鱼乐”,意思是说鹿沿渠边追梦,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一个短句里生生合成两位前人词句,其实应该思考了。“蚁术”,我们常用来代指勤奋,那么“徒忙蚁术堪惊”则应属病句。“消磨枕上只鸡声”,引自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之“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漂泊的“泊”错写成汨罗江的“汨”了。

“营营”,一般指钻营,含贬义,此处竟然用于第一人称,若非自嘲,当慎用。“冲愁酒阵出奇兵”出自晚唐韩偓《残春旅社》之“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可谓直接照搬原句了。



一首《临江仙》,严格的说,充其量不过四句耳,可我们来数一数这首词有几个借用或照搬句,三句四处,词友们是否有触目惊心的感觉呢。且不说出律、错别字和病句等。一首词,如果沦落成一个拼盘,那么我们这样坐享其成的结果,一定会被躺在地下的前人们所唾弃的。

当然,化典、用典和化句,的确可以,可当一首词自始至终都充斥着“偷盗”和“嫁接”的气息,作为一个传承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人怎么能挺直了腰杆?又怎么能直面后人呢?对不起,这位词友,对词不对人。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第三首,《南疆》:

笛曲悠悠荒野老,平沙万里惊人。青天迷幻草如茵。稀疏红柳,云似玉麒麟。

虽说喀什楼台旧,古泉乡下桃真。昆仑岭上起飞尘。三军暗伏,自有酒添春。



这首词古味虽近似于无,但于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现代风格,这类词的特点是容易入门,受众面广,因而对诗词的传播会更快。高古风格固然含蓄、隽永并厚重,然而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很大,毕竟受众面小,不利于诗词的推广。如果说这类风格是下里巴人,我想也很好,让诗词从乡间来,而回归到乡间去,扎根、发芽并长大。相对于下里巴人,我们常说的阳春白雪,如果只“高大上”在文人雅士的电脑里,甚或蜷缩在一小众手上把玩,自然曲高和寡,其实意义不大。当然,所谓的现代风格不代表白话。



好了,回到这首词上。开句“笛曲悠悠荒野老”,稍显句涩,若作“一管苍苍荒野老”,感觉会流畅一点。“惊”或可再行推敲。总体还好,所说乃管见,一点建议而已。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第四首,《秋游养马岛》:

帆影潮音东海渺,鳣鲸戏浪如龙。登高送目正秋浓。酸风飘落叶,万里水涵空。

御笔题名磐石在,西天缥缈孤鸿。死生契阔醉朦胧。欲知今古事,还问老渔翁。

(注:养马岛上立有胡耀邦题写的“养马岛”石刻,安放石刻的景点名为“御笔苑”)。



        “酸”、“缥”二字出律。开篇视角广大,放眼全岛,乃至高天。过片凭吊,调行结尾,垂目至人——今古传奇,唯听渔翁说。唯一的瑕疵是提到东海和西天时,重复使用了“缈”、“渺”通用的缥缈意象。浅见,请这位词友参考。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临了,我想就初学填词常遇到的人和事,说说个人的观点。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貌似古意甚浓,却经不起推敲的胡乱拼凑之作,甚至摘抄古人名作佳句。究其原因,无非作者急于求成,有的或许贪慕虚荣,朋友面前吹吹牛,显摆显摆。但诗词写作,是一个漫长的各科积累的过程,无法走捷径。我的建议是见书就读,不管三教九流,写作时都会有用,当然,侧重点还得放在相关诗词上,比如语言基础、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包括政、经、史、地理、人物传记、书画、美学、典故等等)。当我们肚里有货了,再勤加练习写作,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当然,基础好,已经写得很好的词友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鉴此,我认为初学填词的词友,宁愿语言通俗一点,至少语言通畅,读者能懂,更不要好高骛远,急于一口吃成胖子,却是欲速而不达。写之前,用词一定要自己明白和理解该词的含义,不能勉强凑句并凑韵,写完之后,耐心的反复修改,不要急于定稿。人家大诗人贾岛都在为“僧敲(推)月下门”而不吝自己的脑细胞,我们一介学子,有什么理由不能呢。而关于作品的立意以及架构问题,就放到下期再谈吧。


【煮酒话词牌】

  第1课:临江仙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在行将结束本周交流之前,我用一首旧日拙词《临江仙·此一去》与大家共勉:

秋深又听风剪柳,飞鸿遥向巴山。蹄痕纷乱久蹒跚。半壶冷酒尽,打马灞桥前。

孰料旅馆羁病客,成都依旧阴寒。杜郎满腹墨堪怜。浓尘一再起,归路断长安。



好,本周的交流就到这里,如果词友们不讨厌我,那么,下周四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竹韵精彩链接,欢迎赏读: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77期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32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340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竹韵海外) 第六期

欢迎关注竹韵清幽诗社公众号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投稿及加入竹韵微信群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zhuyunshici@163.com ;   
    3.落日长河微信号:lrch8088;

    4.发近期格律诗词作品五首给【竹韵清幽】诗社社长——落日长河先生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

以诗词会友,传承竹韵……

喜欢,请点赞,感恩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