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6期

2017-10-13 诗评: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诗词点评:落日长河

本期编辑:枫叶荻花

斗诗批词 是“竹韵”的特色精品栏目。群主落日长河先生秉持“斗诗不斗人”的原则,总能在谈笑自若、亦庄亦谐的气氛中给予参评诗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点评。



斗诗批词 与您相约

落日长河   倾情点评


鹧鸪天•秋夜复故人 

        荡迹江湖未许闲,夜來常卧竹林间。秋风多事扰鸳梦,冷月无情照鬓斑。

        论黑白,辩忠奸,惯将衰笔画奴颜。青衫已破无人补,且寄苏门托小蛮。 

        几句残词吟罢,待长河一 一品学竹林诗友之佳咏……

(郑晓京老师作品)



参评诗词(一)

七绝 •  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河诗评

1、“世间无物抵春愁”:“抵”即抵消、抵挡。“春愁”此处绝非男欢女爱之闲愁!此诗作于1896年,而1895年春天,满清政府与倭奴签订了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此“春愁”为国之忧愁……

2、“合向苍冥一哭休”:春愁难消,仰天一哭!实则无奈也。情感上递进,直白而自然。

3、“四万万人齐下泪”:转句表面上与承句意重,作者其实是在表达:此“愁”非我个人之“愁”,当是四万万同胞共有之“愁”!在承句基础上,又进一层,妙笔也……

4、“天涯何处是神州?”:结合写作之时代背景,《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于日本。割土皆为海疆之地,故称“天涯”。作者无非想表达,这些故土已不属于“神州”了。即海疆何处属神州?

5、谭嗣同之作多慷慨大气,每读其诗便情不自禁地忆及其人之誓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直令人怆然涕下……

6、何等之人格,便有何等之诗词!

7、老夫记忆中,湖南烈士陵园烈士塔内,陈列之第一张画像应该是谭嗣同。遥想少年时,长沙各小学一年中仅有两次活动:春游“烈士公园”不论晴雨,举着花圈为烈士扫墓;秋游岳麓山,瞻仰辛亥英烈。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心是红的,世风是正的,贪官是极个别的!而今……



参评诗词(二)


七绝 • 中秋夜怀远    

一行雁字过重楼,

芦荻生凉菊染秋。

素女凭栏轻问月,

何人忆我在杭州?

长河诗评


1、“一行雁字”: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 “人” 字,故称雁字。语出白居易之《江楼晚眺寄水部张员外》:“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起句意象过于俗套了。

2、承句与首句同,皆言秋之熟语,也非中秋之特景。用来烘托心情也罢,“雁字,芦荻,菊”无须堆砌太多,选其一足够了。

3、在老夫印象中,“素女”为传说中之神女,与黄帝同时代,其人擅长音乐。扬雄《太玄赋》有辞:“听素女之清兮,观宓妃之妙曲。”

4、兄弟凭栏问月,以“素女”自称?王大蛤蟆仰慕不已!盼与卿一见……

5、“何人/忆我/在杭州”?结句太弱。此等问句缺乏余味,内涵全无。不过告诉了王大蛤蟆,卿卿身在何处……



参评诗词(三)

七绝 • 自嘲    

天生笨拙一愚痴,

四十年来品不移。

徒羡花中隐逸客,

凌霜菊瘦傲东蓠。

长河诗评

1、又是“笨拙”,又是“愚痴”,兄弟太自谦了。

2、“品不移”:该“品”为何“品”?

3、《爱莲说》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兄弟所谓“花中隐逸客”即菊花。

4、结句陈词滥调,“菊”瘦且与转句隐逸客意重。

5、“蓠”与“篱”不沾边,应是错别字。

6、整诗嫩拙,毫无章法。兄弟,老夫领你去竹韵格律学堂,咱们共同努力……



参评诗词(四)


七律 • 中秋羁旅兄弟难聚有感  

怕见银轮满此时,

月圆人散几成痴。

谋粮从业分劳燕,

无计同栖各立枝。

手足关情当有讯,

天伦难聚少相知。

年年岁末三萍客,

始向乡关一处驰。

长河诗评


1、颔联“从业、同栖”、“分劳燕、各立林”皆欠工;劳燕分飞多比喻夫妻、情侣别离。你诗题是“兄弟难聚”!

2、颈联亦欠工,“枝,知”有连韵之嫌。

3、中二联句式雷同且立意太近,思路欠开阔,虚实结合为宜。

4、尾联表达仅有岁未能相见,虽是实话,但偏离了“中秋”主题,更淡化了兄弟“难聚”之情。

5、今年中秋,寒风细雨中,老夫没看到月亮,但与竹林兄弟时时相牵!一轮明月挂心头……



参评诗词(五)

浣溪沙   

独立苍茫每怅然,

恩仇一例付云烟。

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田。

此中心事倩谁传?

长河诗评


1、小桃红刻苦习诗,方才请教老夫三个问题:

①首句是直抒“怅然”,而第二句“恩仇一例付云烟”分明是洒脱、坦然。是否矛盾?

② “断鸿零雁剩残篇”:“断、零、残”意象是否过多重复?此句与前二句有何关联?

③“此中心事倩谁传”:“心事”毫无铺垫,歇拍难以理解!

2、老夫笑道:这是梁羽生先生《萍踪侠影录》开篇词!没有看过此书,当然无法理解词中之意。章回体小说惯用诗、词开篇,留下疑问或许更引人入胜。

例:《抢三关》之“得民者昌失民亡,瓦岗英雄多归唐。秦王奉旨收敬德,挥师南下战洛阳。”

3、此词上阕看似以主人公(张丹枫)的语气回顾一生,虽然一切恩仇皆如过眼云烟,但仍然剩下无穷惆怅……

“一例”用词略嫌突兀,用“俱已”更妥贴。

4、“断鸿零雁剩残篇”:张丹枫之感喟耶?梁羽生之感喟耶?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让老夫想起苏曼殊之《断鸿零雁记》(1912年),此书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在此处,“断鸿零雁”实则是渲染《萍》书之基调,也暗示主人公之命运……

5、“此中心事倩谁传”:下阕表面上是对小说书名的解释,其实表达了作者“以侠胜武”之理念。梁翁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之倾向,将“侠”建立在正义、尊严、忧国忧民之基础上!歇拍正是作者对这一理念之思考:我心中的想法有谁能了解呢?

6、梁翁之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用一幅对联言简意赅地浓括。例如:“红烛未残妖女至,冰峰较技掌门危”(厉胜男)。对仗之工整雅致,虽古典小说亦望尘莫及。其小说卷首词,实际上是篇浓缩型之内容简介,吸引读者一睹为快之时,也无形中让读者接受传统文化之熏陶。

7、当年,老夫正是囊装一部《全宋词》,怀揣一本《萍踪侠影录》前往南京求学!从而走上了报效党国之道路;每次校联欢会上,同窗载歌载舞,老夫虽五音不全,却身着长衫、手执折扇,绘声绘色地来一段《萍踪侠影录》,作为压轴节目。每每让香君着迷……

8、梁翁2009年仙逝,他不仅留下了浸润平生心血之精彩作品,也留下了人世间当侠义永存之寄望!如果人世间多一点侠骨丹心,诸多不平事便不会在阳光下泛滥了……



参评诗词(六)


七绝 • 过台北“忠烈祠”  

殿宇森严偶一过,

森然牌位记干戈。

偏安不废凌烟阁,

更把英雄画几多。

注:元曲云:英雄多,百姓苦。

长河诗评

1、台北忠烈祠建于1969年,供奉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约三十九万国军将士。

2、“偶一过”即偶然过之,作者无非想表明:并非刻意拜祭。

明人祁彪佳之《寓山注》序有“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3、“森严”此处是威严之意;“森然”此处形容多而密,例:宋人张栻《初夏偶书》有“扫地焚香清昼永,一牎修竹正森然。”起承两句刻意两“森”,意不同,各得其妙。

4、“偏安”无需解释;“凌烟阁”是文皇为了纪念和表彰与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之功臣而修建,里面陈列着由阎立本所绘之二十四位功臣之画像。

5、“更把英雄画几多”:结句稍弱,冗余。承句“森然”意已尽,此“多”意重;“画”字有戏谑之嫌……

6、作者为结句特意补上一注“英雄多,百姓苦。”却是画蛇添足。以此感概改朝换代尚可,元人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面对陈列着多数为扺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而取义成仁之抗日将士祠堂,如此一叹,诚为败笔。八年烽火,民族危亡之时,若无英雄,百姓更苦……

7、梦唐兄之七绝多有妙思、奇句,但此作立意欠稳……

8、国庆期间,南岳大庙“善男信女”人满为患,而不远之“南岳忠烈祠”冷冷清清。试问,每逢家国遭遇灾难之时,到底谁能拯救苍生于苦难?


精 彩 回 顾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5期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4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356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355期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42期)

竹韵海外特辑11 人物风景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9)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第7期)



竹 韵 简 介


竹韵清幽 辟一方纯净之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友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与传承古典诗词。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与海内外读者公开交流。

诗友投稿方式:

1.斗诗批词投稿: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直接发作品;

2.竹韵微刊投稿:zltgx8@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竹韵公众号

竹韵清幽公众号:zyqy_cs


若喜欢,请点赞,请转发。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