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74期)

总审核: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2023-08-19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竹韵中华 编委

主     编:叶福庆

副 主 编:剑影  朱文海  墨脉

邸英爽  简画  宫松涛

编     委:如峰  张艳娟  下雨不愁

李荣开  孟媛  笨熊猫

刊头印章:肖德权

刊头题字:陈海珍

本期编辑:剑  影



律诗欣赏竹韵中华


念罢街边杨柳色,

又探墙角暗香亲。


登家乡月湖公园揽月楼有感

宫松涛(山东)


齿暮多愁懒说愁,凭高万事等浮沤。

露浓花坠湘妃泪,风细波摇郭泰舟。

三界或无人独醒,五湖尚有鹤同游。

他乡虽好难长驻,此地天晴足放眸。



慧德寺浴佛

云寒(陆丰)


锦簇花团佛一尊,轻烟云雾涌金盆。

舀汤几勺虔诚灌,吐水九龙平等喷。

年赐功名消业障,愿祈天地许空门。

多情最是明行足,滴滴清凉布厚坤。


明行足:佛之别称。



无题

下雨不愁


寒冬时节写游春,四季风光景不匀。

念罢街边杨柳色,又探墙角暗香亲。

本身宦海逍遥客,自诩山中穷苦人。

端坐豪华居室里,何言双脚染泥尘。



游长武碾子坡吊先周遗址

映月


漠漠群山泾水魂,萋萋芳草揖晨暾。

河边雁憩风烟袅,墟里鸡鸣庐舍温。

退避狄人兴族属,移迁岐境佑苗昆。

慈和亶父开基业,功耀秋波万古论。


注: 长武碾子坡遗址,位于咸阳城西148公里处长武县亭口镇碾子坡村,在泾河附近,属于先周文化遗址,约相当古公亶父迁岐之前的遗存。



悼林昭

赵英杭(山东)


神州四月入纯阳,谁料怛然成大荒。

坦荡人能血为墨,愚蒙我有眼如盲。

好还玄阙五分币,犹欠灵岩一炷香。

莫道浮生真若梦,龙华便是小沧桑。



咏张飞

李永清(江西)


纵马擎矛气势昂,随兄磨砺是忠良。

虎牢鏖战三英勇,长坂争持一骑强。

且喜军前能用计,可怜梦里却无防。

重来情愿不沾酒,宵小根除正义匡。



应邀采风温州龙湾明朝抗倭遗址:永昌堡

老沈(文成)


遥忆前朝倭寇猖,家园破碎倍凄凉。

堪怜王氏满腔血,共仰方城千尺墙。

梦到圆时犹抚景,心期乐处更怀乡。

竟言落后遭挨打,唯有国强才永昌。


夏初游寺院有感

牡丹


山静苔幽曲径斜,青灯相伴渡年华。

竹松翠绿绕清水,桃杏红黄掩薄纱。

击鼓敲钟焚纸烛,作诗品茗赏云霞。

今生做个逍遥客,抛却浮尘闲看花。



省诗协王学新会长惠赠二部诗文集感赋

碧霄(邯郸)


春秋家国最关情,风物时时入眼明。

椽笔钩沉添卷帙,霞笺装点育才英。

太行岭叠燕山韵,渤澥潮连易水声。

油墨郁芬题字劲,衔珠立雪忆诗盟。



登万仙山感怀人生(新韵)

楚山人


峻岭重重犹蜀道,携孙带子奋登攀。

千寻险谷生凉气,万仞危崖向碧天。

溅玉飞泉停不住,凌空栈道上何难。

平生少有人扶助,正借奇峰作靠山。



与故友江边宵夜放怀

曹洪绪(郴州)


江风如扇菜迟迟,与友闲来久等之。

唤酒疏狂追往事,谈言放傲拟当时。

浮生细品还多醉,未死相寻自有期。

一语深宵挥别袖,愁中取乐两心知。



情殇

丘胜明(香港)


犹记当初惜別时,声声珍重暗伤悲。

关山远隔常萦念,信息疏通素不疑。

愧我如鱼游浅水,叹她附凤上高枝。

曾经拥有风云散,再续前缘恨已迟。



初夏偶听学生留恋春天即作

周拥军(湖南)


奢想和风永久留,家乡处处赛仙洲。

夜阑不怨蝉声远,朝起无烦雪片稠。

若是人间红四季,安能仓廪实三秋。

众生何必嗔寒暑,舒适难期天道酬。



栀子花

彩霞满天


碧玉丛中云朵朵,琼花叶上雪盈盈。

已惊秀色娟娟见,更醉清香淡淡生。

梦绕年华新月照,影摇浪漫夏风迎。

情深并蒂修禅客,喜悦同心到永恒。


应友约游惠东无名山闲作

温建峰


无名山在群山里,山贵无名色更华。

怪石悬空分白练,层林蔽日裹红纱。

拾阶每作惊云步,抬首时逢撩眼花。

鸣鹊松间频示意,报知已是近仙家。



石榴花赞

何银海(江苏)


洞庭修竹叶纷纷,碧玉丛中聚绛云。

春去千山时映月,风穿万物又逢君。

醉霞漫点胭脂雪,诗客随成锦绣文。

楚楚丽人枝下嗅,石榴花落石榴裙。



忆与工友游泰山感怀

梁红兵


偶忆与朋登岱岭,一程山水一程歌。

同行牵手经风雨,立志拿云惜憾轲。

落拓时分知我在,流光岁月任悠多。

再逢把酒吟诗句,莫顾年衰背已驼。



河滨公园晨景

达谦(昆明寻甸)


青山历历水悠悠,苇岸渔翁系钓舟。

竹韵参差诗韵远,松声轻浅鸟声柔。

虽无燕影怜春老,但有丁香解客愁。

带笑行人皆问好,清心爽气亦清喉。



步瓯南大桥偶感——兼怀改革四十年

汤国状(苍南)


漫步瓯南桥上过,眼前光景画中殊。

银河忽见飞虹起,鳌水新添一塔孤。

两岸云楼惊燕雀,半江灯火赛珍珠。

渔村正染春风绿,海港扬帆万里途。



教师(偷春格)

朱志高(玉林)


保家未必边关远,兴国还须子弟强。

十载勤修身与智,一朝从教苦甘藏。

春风化雨醒枯木,粉笔成灰书丽章。

默默耕耘终不辍,青丝处处染秋霜。



忆母亲(新韵)

山林路


噩耗听闻肺腹煎,远行不孝泪如泉。

慈恩难再催儿奋,温语无由伴子眠。

一去永年天汉阻,二十五载梦魂牵。

断肠最是出丧日,哭抱娘亲娘未言。


客舟

雾敛云收


水驿烟波渺,孤舟赴远征。

寒鸦栖古渡,塞角咽荒城。

日落长河寂,天低老树平。

羁情无所据,唯付棹声鸣。



再写张国荣

朱文海


才闻旧旋律,记忆一时新。

金曲早无主,黄泉应有邻。

听歌消子夜,酌酒叹元辰。

学唱何其众,问谁怜此人。



琥珀

谢志刚(河南)


骰子镶红豆,玲珑透体香。

银樽金珀醉,宝玦玉琅光。

梦里青山远,心中日月长。

寒松珠泪坠,一念永成殇。



兴隆大坝夏游

草肃


登高美景收,浩淼壮东流。

鹳掠惊蛙跳,童嬉逐浪柔。

随风杉杪舞,避月彩棚幽。

雅集飞花令,笙歌漾晚舟。



广玉兰

老孔


南有凌云木,长青枝四衢。

高标谁与伴,俊迈至难模。

比玉莲争似,齐松道不孤。

兰心含馥郁,入世解尘污。



晨路感怀

李晓军(辽宁沈阳)


雨霁晓风凉,新泥递暗香。

白云亲广厦,碧草沐朝阳。

追梦人千里,牵心课一堂。

置身名利外,步步是春光。



绝句欣赏竹韵中华


三春季节虽然过,

绿韵凝成也有诗。


永昌堡览古

朱从容


城堞逶迤几度春,青藤拱绕覆关津。

只今惟有旌旗烈,不见当年卫戍人。


注:永昌堡,明代抗击倭寇遗留下来的城堡。



立夏农事忙

李荣开


片片良田小麦黄,声声布谷唤培秧。

穿蓑戴笠担风雨,汗水沾衣日下忙。



送女儿外出务工

城北徐公(江西)


女儿外出父心牵,诲语谆谆夜不眠。

车笛紧催含老泪,莫教无信眼望穿。



筷子感叹(折腰体)

牛素霞(河北涿州)


竹木修身岁月长,佳肴品尽齿留香。

莫道个中滋味好,往来一世替人忙。



大哥西溪家

缪玉麟


草木清香扑鼻来,花儿千朵倚窗开。

碧溪柳岸门前景,勿忘前人把树栽。



初夏小咏

林剑锋(浙江•苍南)


落尽残红泛小池,骚人墨客不须悲。

三春季节虽然过,绿韵凝成也有诗。



访玉龙岛

李柏林(嘉鱼)


青龙探爪试湖深,留恋南嘉对凤吟。

画岛千湾谁泼墨,层峦幽竹访知音。


北海涠洲岛火山地质公园随感

水镜居士(杭州)


晴天碧海无穷尽,火口遗存今我来。

礁石通灵多物语,太虚境里眼光开。



雨后(新韵)

赵士红(承德)


晓入田间空气新,鸟声清脆落花荫。

红尘看尽千般秀,今日方觉绿色亲。



夏韵(四)

碧池


溯溪而上应声寻,桐影依稀不见琴。

都道吴丝才悦耳,吾闻蝉噪是清音。



寻花

风雅钱塘


满目葱茏陌上枝,清香扑面入心脾。

茫然四顾花难见,蝴蝶翩翩叶底嬉。



望石门冲瀑布

琚跃武(安徽桐城)


飞珠流沫汇崇冈,三丈双分叠练长。

冲破石门何处是?归心切切向汪洋。


注:汪洋,水库名。



小满

郭汉溪


夏迎小满麦金黄,起舞飞刀满地忙。

百鸟欢歌云集绕,丰登满载笑声扬。



夏日感怀(二)

荷叶儿(长沙)


群山苍翠白云悠,烈日蒸腾火上喉。

若有凉茶书几页,也将暑气暂时收。


东阳凤凰谷雨中行

东来客(浙江)


乘兴闲行值雨中,一山望尽一山朦。

枇杷熟了荷花露,半亩桃园黄透红。



南浔百间楼题照

伏枥老骥


青砖灰瓦岸基长,错落高低白马墙。

云影天光水中鸭,合成胜景驻吾乡。



闲趣

贺云祥(安徽)


常带贤妻半日游,且抛琐事且抛愁。

蜗居小镇学风雅,敲字琢词心自悠。



春耕(飞雁格)

陆元友(湖南)


人唤牛哞满垌喧,曾经景象已云烟。

弄孙村叟抬头笑,老板春耕仅几天。



咏梨花(新韵)

徐丽萍


一夜东风破,花开万朵云。

诗囊倾此际,句句远俗尘。



无题

孤僧


山与碧霄齐,欲登无石梯。

仰望云绕处,更觉自身低。



忆师

马光伟


人品入诗来,欢心破土才。

天堂花有泪,不敢看桃腮。


词曲欣赏竹韵中华


浮生难得有清欢,

饮尽流年冷暖。


眼儿媚  无题

张艳娟(辽宁抚顺)


丝雨绵绵润枝头,脉脉似侬愁。桃花人面,潘郎何处,乱绪谁收。

那年去后形容减,离恨几时休。春风如故,院门深闭,春水东流。



眼儿媚  暮春

莫封求雅


一架蔷薇蕊满枝,花气绕廊时。偷香粉蝶,寻欢紫燕,只恐来迟。

分明记得浓阴下,诺个不相离。鸥盟已负,花容渐老,听尽子规。



踏莎行  儿时养蚕

墨脉


几只家蚕,多枚桑叶,年年春季将魂摄。细心照料趣无穷,些些成长千般悦。

不记时间,忘翻书页,回回挨骂情难灭。偶而忆起那童真,恍如昨日心犹热。



鹧鸪天  栀子花

林小专(浙江泰顺)


怅看三春百卉凋,却欣卿绽暗香飘。冰晶动魄径边秀,俏丽凝魂篱外娇。

颜素雅,品清高,东君惜墨淡轻描。历经炎夏秋霜后,小果橙黄挂满梢。



朝中措  闲吟

云水禅心


春归雨歇月晴明,敲句恼蛙声。欲写钓耕时景,谁知底事无凭。

萦怀故旧,挥戈跃马,该与谁听!把酒莫嫌年暮,唱酬看取真情。



西江月  初夏夜

昨夜星辰(浙江嘉兴)


新月绣帘生魄,鸣蛙奏曲催眠。二三星子落谁边,应在麦风芳甸。

吟阕无须媚俗,佐醪幸有蔬鲜。浮生难得有清欢,饮尽流年冷暖。



沁园春  麦熟季逢连日雨

杨家大少


楼阁垂帘,巷陌息声,草影断墙。更凄风冷雨,伏秸黑穗;凡夫眉结,弱子心凉。有限劳工,无余用度,嘘叹年来又白忙。悲情处,奈屏间报导,多是丰仓。

从来百姓彷徨。却盛景难寻新麦香。念前人远瞩,兴修农利;当今重绩,资助工商。忍走他山,常怀故井,怯梦羸身白发苍。谁能答,问老村空屋,怎做文章?


行香子  春游

记忆深深


缕缕风薰 ,楚楚霞巡。趁晴阳,怡兴游春,柳眉碧绿,桃靥红唇,看光中湖,影中鹊,画中人。

水荡思奔,韵逸词新。惹天真,诗意牵魂,笛鸣歌醉,一曲空闻,恰心无烦,绪无乱,梦无尘。



江城子  啃老

清水(安徽)


已非年少不知愁,着皮裘,醉金瓯。更似闲云,镇日逐风流。袋里无银开虎口,高声吼,几曾羞。

高堂白发泪盈眸,恨无由,叹难休。只怪当时,未把纵容收。怎奈心中怜孽子,依然是,把钱留。



卜算子  步韵寄友

单明桓(辽宁丹东)


相伴艳阳天,绮苑春光好。着意玄菟风韵多,欢悦无烦恼。

谷雨蕴繁枝,秀色何能老。才气纵横漫竹林,恰似园中宝。



临江仙  水色江南

王海燕


淮水通幽承画舫,灯摇两岸风光。青瓷灰瓦觅宫墙。盛名同月在,往事已苍茫。

又见蠡湖横逸韵,四围修竹垂杨。泛舟听荷白云乡。重温西子梦,临水照红妆。



霜天晓角  柳之情(新韵)

耿娟(池阳娟子)(陕西咸阳)


月明如昼,玉影湖中瘦。谁剪叶眉娟秀?柔枝上,相思又。

婆娑摇燕后,解开心锁扣。它日雪笺挥就,多少意,笛欣奏。



风入松  红石坪

山民


蛙声一片出山湫,林樾清幽。碧溪绕过芳汀去,浅滩处,对对沙鸥。或止或飞随兴,亦歌亦舞无愁。

石坪闲卧逐云流,意也悠悠。世间几事堪牵念,真情在、夫复何求?小径翩翩欢笑,长桥屡屡回眸。


竹林诗论

zhulinshilun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作者:刘坡公


第四纲  章法


学诗百法之二八  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自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学诗百法之二九  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精彩回顾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39期)

竹韵清音-格律诗词27期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41)

竹韵海外 - 格律诗词55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400期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73期)

竹韵汉诗协会 - 古月词选

落日长河专辑五 秋海棠



【竹韵】书刊


竹韵汉诗协会执行会长周冬兴先生(落日长河)主编的《中国当代民间格律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本诗选系小32开本,便于携带。

本诗选从四百多位诗家投稿的一万多首作品中,遴选了90位诗家的500余首七律作品。作者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旅居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华侨群体。

本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各网络书店销售,售价人民币50.00元(含中国大陆快递费)。

诗友们可与竹韵理事长潘立芳联系,提供详细地址和收货人姓名。书款也直接汇给潘立芳,汇款方式可以红包形式,也可以汇到指定银行卡。需要购书发票的群友请同时提供发票抬头,理事会将统一办理。

联系人:潘立芳

电子邮件地址:

752545649@qq.com

电话,微信号:13972902868

接受书款的银行卡号:

6236 6827 0000 1095 862

中国建设银行京山支行

收款人:潘立芳

欢迎关注 竹韵汉诗

竹韵中华是竹韵汉诗协会精心打造的一个别具特色的诗词交流平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友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与传承古典诗词。

竹韵汉诗协会将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与海内外读者公开交流。


诗友投稿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zhuyunshici@163.com;

3.竹韵中华主编叶福庆微信号:yefuqing001


竹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