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5期)

总编: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2023-08-19





乱弹文字狱与儒行

落日长河


       秦深兄5月7日从德国慕尼黑回宁探亲,11日来长,邀约于湘水畔渔人码头。两家世交,秦兄长我4岁,上次相逢却是89年秋天。三十年一别,俱韶华不再,相对唏嘘。

        我二人皆出生于诗词世家,交往却从不吟诗作赋,此番亦然。品茗谈笑之间,聊及“文字狱”与“儒行”……

        格律诗形成至今,文字狱最轻微之时代无疑是李唐时期,作为史上最强盛之封建王朝,唐朝君主自然有一种万象涵纳之胸襟,少以文人诗词定罪。即便大唐王朝到了山穷水尽之年,也不屑于从诗词中捕风捉影,整肃文人而立威。除了德宗时期,宫中伶人成辅端因感于关中大旱,百姓凄苦而愤题“秦地山河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五石米,三间堂屋两千钱。”,结果被京兆尹李实以“诽谤国政”之罪杖杀。当时文坛震惊,德宗天子追悔莫及。

         凭心而论,其实有唐一代各种“大不敬、诽谤国政”甚至“反诗”层出不穷!却少有君王如临大敌。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当着明皇之面,将杨妃比作“祸国妖姬,蛇蝎美人”赵飞燕。明皇竟然龙颜大悦,满朝文武竟无人举报李青莲之“大不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为宰相杜佑之孙,朝廷命官之杜樊川竟然咏史抒发亡国之叹!实则指桑骂槐,诽谤国政,罪不容赦。何以无人举报?大唐亡国,已是樊川死后五十余年之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如此戾气十足,反骨初露之不第后赋菊竟也无人举报“反诗”?

        何止这些,宋人洪迈叹曰:“杜子美尤多,如《兵车行》、《新安吏》、《出塞》,终篇皆是(诽谤国政)。”白乐天之《长恨歌》又何尝不是“律以大不敬,夫何辞罪衍?”

         大唐之诗坛,绝不是风花雪月之盛宴,绝不是歌功颂德之海洋,而是纵情吟咏,百家争鸣之春天;唐朝文人之“儒行”无疑是优秀的,他们不屑于依靠举报同仁去邀功请赏,打击报复。也许这种“举报”,在当时没有形成功利市场;唐朝之君主无疑是充满自信的。你们诗人写上几句,倾泄心中之块垒,“谩骂”几句,实属正常,朕绝不会对号入座,自寻烦恼。那些想依靠举报同行而泄私怨者,都滚一旁凉快去!朕并非闲得无聊啊……



        自唐以后,“儒行”日下,文坛秽浊,靠举报上位之文奴层出不穷,老夫也不一一例举了……

         如果文人到了落笔患罪之地步,这不仅是文人之悲哀,更是时代之悲哀。毋容置疑,举报文人者肯定是同读诗书之“文人”,老夫之所以打上双引号,这类“文人”缺乏基本之“儒行”,断了脊梁……

         京山诗人聂绀弩劫后余生曾感慨道:“我实感做诗就是犯案,注诗就是破案或揭发什么的……”如果文坛真如聂老所言,那绝对是文坛之堕落,是“儒行”丧失之冬天,恰是文奴文痞们梦寐以求之“春天”……

        遥望江天之愁云,秦深兄与老夫聊及小啸子举报四川诗人杨启宇写“反诗”、小星子举报新疆诗人邓世广“妄议国事”……不约而同喷上一桌,白白浪费一壶好茶。身旁美丽之瑶家茶女连问何故,秦深兄答曰:苍蝇也……






长陵多少亏心事,

一寺如何能报恩?


作品不排序,按投稿顺序排列


过大报恩寺的遗址

朱文海

殿阁杳然无毁垣,周围十里迹仍存。

就藩身在龙兴地,篡位意生僧谒言。

疑借浮屠消块垒,欲凭金铎渡亡魂。

长陵多少亏心事,一寺如何能报恩?

 


咏史 · 后唐庄宗

白云天

庙堂嬉戏壮怀收,美酒鲜花媚曲柔。

无意云台登俊杰,有心薇省列俳优。

昏沉必致乾坤暗,富贵岂凭歌舞谋?

今日何多李天下,全民娱乐死方休。

注:李天下,李存勖给自己取的艺名。


 

夜宿岱顶

武萍(山东泰安)

晚居客栈起心潮,屈指半生头一遭。

入梦飞来丹顶鹤,推窗忽现白云涛。

果然此处通天界,依约谪仙呼墨毫。

雨里登山寒气重,嫦娥赠酒解辛劳。



次韵周崖冰老先生

周建煌(意大利)

不惑人生甘苦尝,天涯倦客最思乡。

千秋翰墨香飘远,一片丹心情谊长。

玉海吟诗留妙句,云江搏浪佩书囊。

今非昔比繁华景,大笔纵横颂俊商。

 


照镜自知

张幼鸣

骨寒人旧怕弯腰,对镜心知萎似猫。

日影西斜新月起,江涛东去落霞消。

平时访友搓麻将,陋巷逢仙唱俚谣。

白发数根钱不缺,当年履历岂容骄。



有感文字狱

过乃胜

一自江山霸气收,竖旗何惜借人头。

皇恩到处秦灰冷,乌府从来柏树幽。

三两文章惊不尽,几多鹬蚌斗难休。

争如做个渔樵客,笑看滔滔春水流。



经宿迁梧桐巷怀项羽 

武斌

深巷梧桐出凤凰,亡秦三户聚刀枪。

鸿门剑舞寒光烁,巨鹿舟沉逝水汤。

生死同趋人共马,安危焉避祸连殃。

江东父老应无撼,成败千秋一项王。

注:宿迁梧桐巷又名项王故里,为项羽出生地。


 

与前溪诗友同游盐官并一潮三看    

明月千里

往日屏前各一方,今朝相见在钱塘。

潮来未料可三看,景美当然不独藏。

春浪虽无秋浪阔,涛声却比客声狂。

清风明月入窗夜,已问诗吟有几行。



独看千秋月,谁怜万里人。



旅夜(新韵)

杜学华(宁夏石嘴山)

寒星照孤雁,霄岭起愁云。

独看千秋月,谁怜万里人。




芳春又将暮,叹吾心谁觉。


【忆少年】怀人

青峰逸士

     思来犹愧,思来失寐,思来无着。芳春又将暮,叹吾心谁觉。


     数载韶光驹隙掠。念伊人、痛应还著。丈夫尚如此,况闺窗寥寞

 


【念奴娇】神游故宋京有怀

南鱼北溟

     六朝畿要,甚当得,三五史家章节。千载京华,都剩作,几处汴梁宫阙。紫燕离巢,瘦金失笔,此事从何说? 繁台繁塔,莫知无佛有佛。


     于是移目今朝,见风华隐隐,宋 时枝叶。十里西湖,苏子醉,亦必这般诗曰: 故苑新秋,正清词佐酒,菊花胜雪。吾来仍照,一轮堤上明月。


【西江月】酒

墨脉(日本)

     淡似甘泉清爽,烈如大火焚烧。不论贫户或名豪,自古皆叹其妙。


     解去千般烦闷,伴陪无数逍遥。更由一盏结知交,从此真心相照。

 


【苏幕遮】柳七郎 
楚江闲鹤

     噎寒蝉,迷泪眼。不悔衣宽,却怕长亭晚。暮霭烟波舟去远。前路孤云,别酒谁曾劝?


     帝城高,蟾桂幻。且去填词,遇合叹三变。水井人家歌柳软。翠笛横箫,吹落相思燕。

 


【蝶恋花】无题 

雪轻云

     脉脉斜辉波小小,嫩柳依依,慢把春光钓。粉蝶枝间香里绕,花开陌上红刚好。


     何处笛箫清韵妙,眷眷柔情,眷眷相思老。那个人儿身影缈,一丛心事生青草。



【摊破南乡子】南半球冬夜感怀  

晓熠(澳大利亚)

     海外与谁亲 。十五夜、明月如轮。独卧天涯羁旅客。唐风作伴,霜妆鬓发,未觉清贫。


     枕上梦何真。醒来后、浅启芳唇。日思佳句欣然至。手机记录,心头回味,随酿诗文。




对月生情,情美自然心境美


朗州司马楼撰联 

南山古月

望百里柳湖,湖畔闻莺,幸逢晴日看云鹤;

仰三层楼阁,阁中凝神,犹记朗州唱竹枝。



海珠湖琼瑶阁

胡文汉

芳径晓行,十里荷花香粤海;

   兰舟轻发,一湖诗韵拥琼瑶。



花都湖

胡文汉

对月生情,情美自然心境美;

观湖养性,性平便觉世途平。



百家争鸣

主讲嘉宾

纤染


编者按:

【竹韵•知竹轩】一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这里互相碰撞,和谐交流。本期我们邀请纤染女士与大家共同探讨对联的学习心得,听她讲讲初学对联需要避免的问题和对联写作的基本方法。

 


联心初问

纤染

 

笔者写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同广大联友共同探讨和学习对联知识,如有偏颇或谬误,欢迎朋友们多多指证。

一、首先,要说的不是联而是人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交流的便捷,借助网络学联对联的朋友更是很多。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喜欢对联未必适合学联。文学尤其重天赋,有人自小便才思敏捷、文采出众。这类人学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甚至毫不费力就能有所得有所成。而有些朋友,如果天赋不足,就是再喜欢对联,也不要去费时费力学习。文学不比种地,多下力气就能多打粮食。在文学这块地里,勤未必能补拙。本人这样说,没有歧视某些朋友的意思,只是提醒大家,凡事要考虑自身的天赋条件,不要浪费时光。说个不恰当的比喻,一棵树,如果长成枝枝杈杈,可以做挂衣服的衣架;如果长成冲天直木,就可以做屋架了。这叫不论材质大小,因材而宜。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不要用错了地方,做劳而无功之举。



二、对联入门

下面就文入正题,再浅谈一下当下的网络对联风。要谈联风就必须先谈谈对联入门,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有必要赘述一下,也就是:入门需正。入门不正,越行越远;入门若正,日久必有所成。下边就说一下正与不正的问题,也许有些浅显,请对联大家勿讥,高手勿嘲。

1、刻意使用生僻字

很多朋友出句,喜欢找一些极少有人认识的古僻字生僻字,联句一出,众人傻眼,要么就群里求问此字是何字,要么就赶紧百度查找。试问,用古僻字能说明什么?说明出句人底蕴深厚,还是炫耀你比现下一些朋友多认识一些字?如果谁想用,可以去翻阅古籍,那里的僻字很多。用了以后你的文学水平、文化底蕴会提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些人或许会认为,你认识他所不认识的字,立马对出句者大为折服。而本人认为,一些难识难辨的字不用也罢。那些字被今人弃之不用,定有一定道理,文学也是要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

2、过于推崇技巧

技巧联古今有之,可以显示出出句者与对句者的机智巧思。偶尔为之,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过于推崇,甚至沉迷,挖空心思设井挖坑,文理不通,事理不同,道理亦不通,弄个谁也看不懂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出来。关于此类联,我无需举例,如果留心,随处可以见到。在这里只是提醒朋友们,不要抛却正统,热衷于偏门。喜欢技巧没错,但是不要生拉硬造,观之使人生厌。

3、口水句

此种句子最多,笔者在这里为什么不说联句或者对联,而说是此种句子呢?因为,那根本称不得对联,纯粹是拿一堆汉字凑到一起,没有画面,没有逻辑,更不要提什么意境。

4、无视格律字

很多人出句对句,抛却格律,这可以理解为个人认知不同,他不愿意受格律束缚,那是他个人的事,别人确实无权干涉。这种人倒还不是更甚者,更可笑的是明明句子不堪入目,还振振有词:“不能因律害意。”当那些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笔者都替他觉得脸颊发热,很想问一句:“羞也不羞?”不能因律害意的说法古而有之,但是,请注意你的意和所说的意能相提并论吗?“不能因律害意”真正的意思是:为了绝妙无比的意境,有时候是可以稍稍放宽格律束缚的。所以,拜托喜欢说这句话的朋友们,如果不能确定你的意是真正精妙高绝的,那么,请不要再轻易使用这句话。

接着再说说对联需不需要遵循联律的问题。从根本来说,联律并不是凭空出现,为了给对联者设置障碍或难题。联律的要求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就是为了读起来节奏感强烈、容易上口、增加文字的感染力。说直白点,遵循了联律,强调了文字的音韵,对联才有了音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更增美感,美的东西自然要推崇,更要遵循,怎能因个人喜好而轻言舍弃呢?再直白点说,如果把对联比作当下一些人所热衷的游戏,就因为游戏中的层层困难和障碍,玩起来才有挑战性、趣味性和成就感。所谓联律,就等同于游戏中的这些规则和约束,既然你要玩这个游戏,那么你有什么理由吐糟它的规则?又有什么权利不去遵循它的约束呢?与其任性而为,不管不顾,你还不如不玩来得自在。


5、对仗误区

很多朋友对联,只求相对,而不考虑上下联的和谐,很直接的春风对秋雨,大陆对长空。对联时,上下联中所用事物尽量在同一画面,如果春风对秋雨,季节不同,凑到一起肯定难以成境。当然,哲理类、感悟类、技巧类对联对这方面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因为其重心侧重于事理、情理或技巧上面去了。

6、理字当头

无论何种对联,不可违背天理、地理、人理、情理,万类之理皆要遵从,否则,联句就会不通。比如,上联如果要描写一幅春和景明的画面,就要尽量避免使用非春季的事物,以免画面失于和谐,且违背自然。

7、炼字

有人对联热衷于炼字,本人却不以为然。对联应该无字不精,怎么可能单炼某字呢?功力深厚的联手,考虑的是全面,是联的整体,而不是一字一词。在掌控全局的前提下,字词才有意义。

8、拗字险字

一些对联,整体意境本来挺好,却有某个字读起来奇拗。也许作者认为自己用字技巧很高,用字出奇。其实不然,那些所谓“出奇”的字,会影响到你的文风。文风或平朴古拙,或清新明丽,就是不可晦涩奇倔。说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仿佛是你在画一个倾城美女,容颜精致,风姿娇俏,你却给她画了一个细如火柴梗的小腰,那感觉,美吗?那些被人挖空心思“设计”出来的奇字,真的使人读之不快,吐咽皆难。



三、联例

笔者介绍了初学对联需要避免的几个问题后,再通过几个联例,简要说明对联写作的基本方法。

在学联对联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提起“意境”两个字,如果真的要问何为“意境,”有的人会根据所查阅资料上的定义,侃侃而谈。而有的人怕是根本说不上来。而能作答者,未必就真的知道何为“意境”,答不出者也未必就真的不懂“意境”。文学重天赋,有些人灵性天成,出口成章,自成意境。那么,究竟何为“意境”呢?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关于意境,一般论者规定为:意与境浑,情与景化。

当然,文字定义背诵得再熟,都不能说明你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意境”,用心去感悟和体会,才能慢慢深谙“意境”之美妙、精妙、高妙。初学对联者,应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文字要有一种敬畏,不可心怀轻率,用文字胡乱作戏。

1、成境

个人认为,学联初始,不求精妙,只求成境。成境二字,说起易,做到难。现举例说明:

01、微风斜燕子,细雨落桃花

很简单的句子,前人或今人所出所对的联中,此种画面比比皆是。很简单的联,却不失严谨。画面更是浑然天成:和风细细,燕子斜斜,微雨霏霏,桃花缤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面和谐而静美。读句者仿佛身临其境,燕啼似在耳畔,花香如萦鼻端。在此画面中,更能联想到绿草夹径,溪流澄澈。不远处,也许会有牧童跨牛,竹笛悠扬。疏篱茅舍,炊烟袅袅......

这就是“意境”。只要你的文字,诗情生画意,能引人神思往之,如坠其中,那么,你所要的“意境”已成已现。附例句:

02、乡野烟流碧,江堤鸟唱晴

03、浮云升古寺,飞鸟起疏钟

2、逻辑

出句对句,逻辑关系就是脉络。如果缺少了逻辑关系,就是堆砌文字。

01、夜雨阶苔厚,庭晴雀鸟稠

得“雨”而“苔”长,才有一个“厚”字。春“晴”而“鸟”啼,才有一个稠字。因果关系明了。

02、秋深霜叶厚,日暮路人稀

因“秋”深使得“霜叶”落下,积成“厚”厚一层。因“日”暮而使得“路人”急归,所以,路上人“稀。”前后因果关系严密。

03、鹭起轻舟过,竹喧浣女归

此句因果关系前后对换,舟“过”而鹭“起。”女“归”而竹“喧。”

下边多举几个例句:

04、清音溪过石,剪影日当窗

05、人来饥鸟散,天午舍烟升

06、峰隐层云厚,钟疏古寺遥


3、技巧

关于技巧,热衷者多为初学联者,当然,也有联龄很长者专攻此道。技巧联创作的详细理论我就不再赘述,只简单阐明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在前面我就说过,一些人喜欢技巧联,却走了偏门,凡事都要有个度,一旦过了度,就属于偏执了。

01、花飞乱蝶影,泉过碎琴声

上联把花喻作蝶,下联把泉声喻作琴。上联取其形,下联取其声。使用比喻技巧,不能盲目生凑,本体和喻体之间或形、或声、或气味、或神韵必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才可以使用,否则,就属于生拉乱造。

当然,关于技巧还有很多手法,因本人素来不喜纯粹的技巧,认为技巧不能脱离意境,单纯的为了技巧而技巧,那是游戏,不能称之为对联。所以,不对那种纯粹技巧的对联再进行举例了。附例句:

02、晚晴霞似火,闲寐鹤如翁

03、山形蹲似鬼,枭叫厉如哭

4、情与景

有的对联,描写单纯的画面,就像一幅直观的画图:

01、云淡补山色,泉清润鸟声

而有的联,则情景交融:

02、霜天一字远,心事十年灰

03、波上鹅交颈,窗前人画眉

04、蝉翼西风振,旅人客馆愁

05、声碎茅檐雨,愁添江岸钟

5、对句的切入角度

对句时,切入角度尤其重要。如出句从视觉入手,对句则尽量转换角度,从听觉、触觉、嗅觉或者感觉等等方面入手,尽量不要重复,那样会使联句失去应有的色彩。

01、苔痕青石巷,柳絮白江堤

此句出对皆从视觉入手,在色彩上足够丰富,却因为少了些“动”起来的东西,而缺少了活性。

02、又见炊烟起,时闻舍犬鸣

该出句从视觉角度入手,对句进行了角度转换,从听觉入手,使得画面更生动。

03、蛙稠知岁稔,酒洌庆人康

此出句从蛙声点出季节和丰收的期望,对句从酒味引出百姓欢庆美好生活的场面,真实生动。

04、蝶踪花上下,人语水东西

此句的蝶踪人语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描绘出了一幅人在溪畔,蝶舞花丛的图画。

05、门前黄犬吠,枝上小莺啼

此句出句对句皆从听觉入手,声音多了,自然杂乱,进而影响到联境,决不可取。

 

结语:初次尝试书写对联方面的理论,疏漏难免,错谬更是难以避免。希望喜欢对联的朋友多多赐教、指证。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竹韵 • 知竹轩】简介

【竹韵 • 知竹轩】是竹韵汉诗协会创建的格律诗词高端交流平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海内外在格律诗词创作中具有较高水平并在格律诗词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的诗友参与,共同弘扬中华古典格律诗词。

让我们携手打造一方只属于诗词的净土,走进心中不曾放弃的梦想。

竹韵汉诗协会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与海内外读者公开交流。


诗友投稿方式:

一、留言投稿

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请标注“知竹轩投稿”;

知竹轩将在每期微刊“留言投稿”中精选1—8首优秀的诗、词、曲、联作品发表到微刊,作品录用视诗词质量而定。优秀诗友将被邀请加入知竹轩,欢迎诗友们踊跃投稿!

二、邮箱投稿

来稿可投邮箱:

 Fengye20161230@sina.com,并请标注“知竹轩投稿”。



【竹韵知竹轩】编委

 

主    编:周冬兴

副主编:龙光南   叶褔庆   杨平东   胡文汉

编    委:滕晓熠   武    萍   过乃胜   董永峡 

刊头书法:周建煌

本期编辑:滕晓熠



                 往期精彩回顾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4期)

【竹韵 · 知竹轩】弹诗煮韵(第3期)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92)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122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450期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87期)

竹韵清音-格律诗词75期

竹韵海外 - 且承德赛征程续,赤胆常忧社稷先(106)

竹韵北方--格律诗词(38)

竹韵汉诗江苏分会--格律诗词(19)

竹韵江西-格律诗词(16)

竹韵山西-格律诗词(28)


 长按二维码,

     关注竹韵微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