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城市,牛逼在哪里?

梁子 梁子笔记

目前,全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副省级城市牛逼在哪里?


副省级城市,顾名思义,行政级别是副部级。而一般的地级市级别为正厅级,其中个别城市,如甘肃兰州、海南三亚、贵州遵义等,市委书记一般由省委常委担任,属于一把手高配为副部级,城市本身行政级别仍为正厅级,其市长也是正厅级。


市领导级别


按照中组部1994年《关于广州等16城市干部管理范围问题的通知》,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中管副部级干部,其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


四套班子副职,以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任免报中组部备案。市委组织部部长的职务任免,须事先征得中组部同意


以成都市市长罗强的任命为例,2016年9月2日,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宣布中央和省委关于罗强同志任职的决定,罗强任中共成都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其中,省委决定的是副书记职务,中央决定的是市长职务,之所以用提名,是因为按法定程序最终需要市人大来任命。


市直机关


副省级城市跟其他所有地区公务员都不一样,单独实行一套职务晋升体系

再来看非领导职务,按照2006年中组部、人事部制定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副省级城市可设立巡视员及以下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和副巡视员,相当于本市市直机关的正局级和副局级。

所以,你会听到副省级城市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的人说:“我们是厅局级单位!”


如果副省级城市的干部外调的话,要找到对应的行政级别就有点复杂了:


按照90年代副省级城市刚刚成立时,中编办印发的《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也就是说,市财政局局长,对应国家一般职务晋升体系中的副厅级


随后,人事部颁布《副省级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实施办法》,其中出现了比较“诡异”的现象


现对副省级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实施工作事项规定如下:

设置名称与规格

  巡视员(副厅级

  副巡视员(正处级

  调研员

  副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人事部在文件中,只对副省级城市巡视员、副巡视员的规格进行了明确要求。对于调研员、副调研员,实际上默认了其正处级、副处级的规格。而这,也成为了至今副省级城市中,晋升为处级干部的“捷径”。

还是以市财政局为例,预算处处长,相当于调研员,对应于国家一般职务晋升体系的正处级,外调至其他地级市做个县长(正处级),算是平调。不过,实际操作中,不同副省级城市会有所差异。


下辖区县


按照中编办《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可比照市直机关相对应的关系确定。市辖县和代管的县级市的级别仍为处级,其工作部门仍为科级。”

以哈尔滨市为例,哈尔滨市下辖9区7县2县级市,其中道里区等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依兰县等县,行政级别为正处级;五常市等县级市为正处级


也就是说,副省级城市只有市直机关、市辖区,比普通地级市行政级别高。


所以,在副省级城市,始终有种县改区的冲动,因为只要一改,所有人的行政级别、待遇全部坐地上涨。


至于市辖区的级别,同市直机关类似,直接对应即可。在干部外调时,市辖区对应于国家一般体系的副厅级,副区长、区财政局局长等均对应于国家一般体系的正处级


例如,2008年时任广州市(副省级城市)花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崔建军,直接调任清远市(普通地级市)连南县县委书记。不过,不同副省级城市会有所差异。


副省级城市的“鼻祖”:计划单列市


目前,15个副省级城市可以分为两类:1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

其中,大多数副省级城市,都是由计划单列市演变而来。


“计划单列市”,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打破原有面向省级行政区调拨计划指标的方式,额外对部分城市直接单列户头,这就叫“计划单列市”。直白点说,就是国家给这些城市“开小灶”。


第一次计划单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设有11个中央直辖市,即北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此后,先后增设天津旅大(后改名为大连)、长春、哈尔滨为中央直辖市,而国民政府的前首都南京降为江苏省省辖市。至此,全国一共有14个中央直辖市。


1958年,计划单列市取消天津并入河北省,直到1967年1才恢复直辖巿地位(原来,河北、天津曾经还是一家人)


第二次计划单列


从1964年到1968年实际施行的第二次城市计划单列,共有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哈尔滨6个省辖大城市。


这次单列仅仅实行了3年多时间,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后被取消。


第三次计划单列


改革开放后,1983年,重庆首先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随后,国家接连批准了武汉、沈阳与大连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此门一开,不少城市闻风而动,纷纷要求计划单列。1984年10月,国家在《关于对一些城市要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处理意见的报告》中,只同意报告提出的对“六十年代初期曾实行过计划单列的哈尔滨、广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恢复计划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的城市不宜太多……今后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又有城市“蠢蠢欲动”,要求计划单列。1986年10月,国务院同意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打破了“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的限制


随后,跟风行动再起。国务院又先后批复同意宁波、厦门和深圳实行计划单列。


最后一次批准城市计划单列是1989年2月,国务院批准南京、成都、长春实行计划单列,同时针对此前计划单列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不要因实行计划单列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三市也不要因之搞机构升格、增加编制。”。至此,中国的计划单列市达到顶峰,共有14个。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计划单列市赖以存在的计划经济基础消失了。随后,中央决定,除深圳、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这6个非省会城市仍保留计划单列市外,其余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由14个减少为6个。


但是,中央又给予了这些省会城市“补偿”。1994年2月,中编委明确将此前14个计划单列市,加上杭州、济南,共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城市,将其行政级别提高了半格。


1997年6月,重庆脱离四川省,升格为直辖市,其计划单列市地位自动取消。


余下的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动,它们的计划单列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计划单列市的牛逼之处


计划单列市,除了拥有上面提到的所有副省级城市待遇以外,还拥有以下特权


1、在部分行政管理中单列例如,在银监会官网上,依然能看到大连、青岛等监管局,与省级单位并列。


2、国家部委召开省级行政区参加的会议和其他专业会议,均邀请这些城市参加。


3、发给省级行政区的文件,同样发给这些城市。


体制改革的“过渡品”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


第一,计划单列本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看不见的手”起决定作用的今天计划单列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第二,省市矛盾加剧。名义上,计划单列市归省里面管理,但是现实中,计划单列市在许多方面,拥有省级行政区的待遇,如何强化全省统一管理值得思考。此外,在福建省,厦门市是计划单列市,副部级,这让只是正厅级的省会福州市情何以堪


第三,干部管理的复杂化。一般副省级城市的干部愿意外调,但是愿意调入的干部较少,因为调入后实际岗位变低。即使在副省级城市内部,由于市辖区、市辖县的级别不一样,导致市内干部相互流动也不足。

总的来说,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并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应该只是新旧体制交替中的一种过渡形式


觉得有用?赶紧收藏或分享给朋友们吧!

注: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俞荣新发表在《党史文苑》上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演进》。

-END-

精彩文章推荐:

1. 《厅局级的“中管干部”,你知道多少?》

2.你所不知道的央企级别

3. 从“行政级别”选择大学丨致高考生

4. 国企改革“三部委”之间的微妙关系

5. 《谁在掌控中国金融系统?》

6. 《工商银行、中石油等国企挣的钱,都到哪里去了?》